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溪陆坊村历史沿革

金溪陆坊村历史沿革

        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陆坊乡陆坊村,是“百世大儒”、“心学”创始人陆象山先生的故居,现有“象山故里,心学圣地”之誉。金溪“义门陆氏”世代居住于此,自公元960年始至今已是1061年。但陆氏并非是原住民,乃是江苏之移民呢。

        唐朝昭宗时,有个宰相陆希声,其弟名陆琛。陆希声六子,分别为:恕,崇(三子,德迁,德晟,德达),惎(符官郎),愿(左司郎中),愬,嵩(秘书省校书);陆琛儿子名的韶,当时为南丰刺史,陆韶遂居家南丰。陆韶四子文宪(德宪),文岳,文熙,文志都随父定居南丰。陆崇之子陆德迁常往南丰做客。

        时值唐末五代,战乱四起,民不聊生。陆德迁为避战乱,于公元960年举家自江苏宜兴县君阳山迁至饶州府安仁县(现余江县)延福乡青田道义里。宋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安仁县之延福乡,白马乡,永和乡三乡民众归金溪。

    据明朝天启五年金溪进士龚廷献《青田陆氏纪略》记载:“……,梭山之西则'义门墩’,宋表枋锡匾'道义里’,墩南有山曰'道义峰’,峰后平山曰'石溪湾’,先生尝祷雨其处,毛坊之下,石溪湾之上为'青田埠’,……'石溪湾’山后为'下永兴寺’,梭山先生原葬其山,后徙朱陂之下与先生墓相去数十步,墓前旧有寺为'中永兴寺’,寺东建祠,而青田埠政移近墓祠左,后遂指为青田,而先生故里咸称陆坊矣。”

    道光版《金溪县志》卷七之十《壇祠.寺观附》载“永兴寺,毛坊殿,永镇庵,三十六都”,卷三之十六载“三十六都永乐志载五里,辛未志四里今四图,村二十六:上楊,毛家墩,朗山,羊屋源,朱山,排头,直源,菜港,章源,毛坊殿,青田,粟米地,高坊,殿背,董坊,陆坊,对赤源,李家源,霞坊,杨介寿,大嶺,长柏树,赤嶺源,官桥,樟树嶺,毛家边”。

        根据龚廷献所叙及《金溪县志》所载可知:现陆坊乡毛坊殿村以下沿杨(羊)介寿,粮种场,农科所,至陆坊,包括上、下李村一带的田畈为青田畈,也即现陆坊乡五千亩连片花海之田畈为古青田畈。现金鹰国道古时并没有,而是连片农田。毛坊殿村至杨(羊)介寿村之间有永兴寺,梭山先生(陆九韶)原葬于此。后迁葬至朱陂象山先生墓旁,旧有中永兴寺。因象山先生与梭山先生都葬于此,故陆氏族人在中永兴寺的东面建祠祀二先生,而青田埠衙门也随之迁至祠的左面,从此之后把象山先生与梭山先生墓地、祭祠一带称为“青田”,而象山先生故居则由青田改称为“陆坊”。

        陆德迁举家迁至陆坊后,“解槖中装,买田治生,貲高闾里”。毕竟是宰相之后,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买田置地,建宅成村。也许是在陆德迁手上,也许历时几代,陆坊村建成一个山水环抱,有城墙,有护城河的宜居环境。据《陆氏宗谱》及《陆氏义居图》载,彼时的陆坊村:整村四周有城垣,城垣外有护城河,东、西两面各有二平桥进村,东南方则有一进村大拱桥。水流由东南方引入,呈东,南,西三方环抱流势,分别由东北方(生门)与西北方(开门)汇入溅(箭)溪,整体水势为东,南,西土星环抱,又像玉带缠身。东南方及西南方紧靠城垣均建有祠,都标为宋时垣祠。这两座祠比较小,不知其作用是否为社公祠之类的。总体规划在村之西南方位建宗祠堂祭祀祖先(后因象山先生故改称“大儒家庙”),在东北角方位建禅师殿(现荒废),正南向居中与祠堂一线上约66米处建门楼(现为赐封的“义门门楼”)。在门楼,宗祠之后为民居,错落有致,也就是后人所说的“同居巷”。

      同居巷前有“义井”,“址井”则在“大儒家庙”后面。外围则是村后有岱山为玉枕后屏,为村之靠山;村东北角有四官山屹然突起,为村进脉来龙;松山嘴在义居之前,名为凤头,其形缥缈如玉带,即《地经》所谓逆势翻身,回龙顾祖;村南有天畈墩,自梭山岭下脉铺开若双飞蛾,就是堪舆家所称的“天马下畈”;蜈蚣墩在东北角嬝娜如其形,为护龙之山;义居之西隔数百步突起小阜,有七磊落如星旋绕,叶家山状类边月,以其为义居西障,故地理家有“七星伴月”之誉。

   陆氏家族自陆德迁搬至金溪陆坊村后,家道慢慢中落,发展至象山先生时,“家素贫”,“吾家素无田,蔬圃不盈十亩,而食指以千数,仰药寮以生。伯兄总家务,仲兄治药寮,公授徒家塾,以束脩之馈補其不足”,“后虽稍有田亩,至今计所收,仅能供数月之粮”。至象山先生时,家中比较贫穷,兄弟六人,大哥陆九思总管家务,家庭收入主要靠二哥陆九叙开药铺维持,以及三哥陆九皋教书微薄的收入来补充。后来稍微好些,有些田地,但吃饭人多,家中的存粮也坚持不了几个月。

    陆象山先生兄弟六人发奋图强,家族开始中兴,走向鼎盛。据李绂《陆子学谱》载:“自先生以下又五世同居,此五世中科名爵位甚盛,不独先生兄弟六人。两进士,两乡举,一征君,而子孙通显者,指不胜屈,长兄从政公一门尤盛,八子,十六孙,三十三曾孙。诸孙中,洽,修职郎;濬,进士,国学正;浃,祭酒;浩,御史;澥,礼部郎中;沣,给事中;泓,学士;济,汀州守;潈,国学録;冲,王府伴读;淇,五军都统制;滂,御史;湜,严州判。曾孙中,士潔,户部侍郎;士榘,同安簿;士楚,刑部主事;士森,工部尚书;士悦,金紫光禄大夫;士权,吏部员外郎;士新,仪礼局序班;士槐,工部赞教;士楷,以武功封西安候;士楀,观察使;士松,迪功郎;士本,吏部尚书;士桂,顺义令;士机,佥判;士东,元山东参政;士和,瑞安尹;士杞,河南府判;士柽,户部主事;士楠,应天府助教;士栻,元山东路宣抚使司。孙曾两世,仕宦至三十余人,史册所未有也,积厚流光,岂不信哉!其处士公以下至先生,五门子孙,亦皆各有仕宦,然不如从政公孙曾之盛,今不备著焉!”李绂详细记载了陆九思后裔为官之多,同时陆九渊等其它五兄弟后裔中为官的亦不乏其人,家族之兴旺可见一斑。不仅如此,据《陆氏宗谱》载:当时陆氏子弟从金溪出发,途经贵溪,余干,高安,新建,丰城,临川,以至九江诸地,吃的是自家的粮,住的是自家的房,也即沿途都有陆家田产,房产,族人,其繁荣难有可比之人家。

   金溪陆氏家族爱国爱民,南宋时金溪有支义军,此义军开始由陆谔统领,后由陆九龄,陆持之统领,保境安民,当时湖南的茶匪等都不敢侵犯金溪。后这支军队参与了抗元,受到了致命打击,陆氏家族也蒙遭灾难。元末,陆家遭受兵祸,分崩离析。公元1367年,义居407年的陆氏义门解散。407年来,金溪陆氏家族为官者无数,却未出一个贪官;巨商无数,却无一个为富不仁之人。后来,陆氏家族自金溪至贵溪,余干,新建,丰城,临川等县市的田产,家产都灰飞烟灭。

   物质的都是短暂的,精神才会永恒!陆氏一门,尊礼重教,家风严谨,民风朴实,义居407年来,为官者无数,却未出一个贪官;巨商无数,却无一个为富不仁之人。陆氏家训至今仍为金溪乃至全国人民称道,象山先生的思想也一直被传承和弘扬。正如象山先生所说“家之兴替,不在富贵贫贱,在于礼义”。总书记2016年5月17日在全国社科联哲学工作会上细数中国有史以来的25个思想大家,其中赫然就有象山先生(陆九渊)。

   陆坊村位于金溪县城东约十四公里处,明,清时属延福乡三十六都。解放前夕属四区,解放初属二区,1958年成立陆坊公社,即属陆坊公社辖区,是公社驻所地。陆坊村有当时公社所属的医院,学校,信用社,供销社,还有电影院,广播站等等。

   现陆坊村为陆坊乡政府驻属地,分陆一队与陆二队,村民以陆姓为主,杂有周、朱,黄、何、余等他姓,共有人口约一千多人,都融入到了一起。2019年象山先生880周年纪念活动时这些他姓都踊跃揖款,以象山先生为荣。陆姓人也把他们当作家人,事实上也是,因为彼此都是沾亲带故的关系。村民改革开放前以务农为主,改革开放后很多外出打工,近几年以在外做面包生意的多,都富裕起来了,村庄也发生了变化。

   进村有条三叉路,面北而向,左进为老村,右出为新村,新村沿一条通往集市的马路而建,为二至三层的水泥楼房,也就是这三十来年形成的。老村大多是明朝建筑,除了还有少数老人外,几乎没有人住了。曾经老屋要么倒塌,要么拆了盖新房。2019年,金溪县举办了陆象山诞辰880周年纪念暨首届象山文化旅游节活动。金溪县委县政府下大力气,把陆坊村打造成4A景区,重修了“大儒家庙”,在原址上恢复了“槐堂书院”,“涵香苑”,并且翻修了“同居巷”,新修了柏油路面,整个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如今的陆坊古村,焕然一新,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解放后至90年代初的陆坊村与现在的陆坊村还是不大一样。那时许多老房子还保存着,没有拆除,若都保存至今,陆坊村的古建群是震撼的。我常开玩笑说,要是陆坊村晚富起来二十年就好。90年代前,如今的新村一带都是农田,梭山(现排头嶺)是陆坊中学,旁边是农机厂,然后就没有建筑了。与陆坊老村一条马路之隔的是老广播站,旁边就是陆坊人民公社。陆坊医院在“同居巷”旁边,也只隔一条马路。老供销社在“义门门楼”对面,现在拆了,成为象山广场,象山先生塑像立于此,这里原来还有饼店。“大儒家庙”解放后就成了陆坊中心小学,这里走出了黄华亮,黄亚斌等清华,北大生。早期的陆坊公社教育在金溪县是很有名的。一方面是民风好,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当时下放了刘晓东先生,杨云生先生,魏宝康先生,姜敬群先生等一大批优秀的知识分子,优秀的老师在陆坊。他们为当时的陆坊公社民众是做出了贡献的。这些人对陆坊是有感情的。当时“大儒家庙”已经容纳不了众多的学生,就把一民宅用来做教室,叫“学家园”,可见这民居有多大,现在也拆了。还有当时公社秘书徐信生,以及公社领导吴木兴,许金仔等住的民房,也是非常的大,也许他们的后人对这些房子还有记忆,可惜都拆了。在历史的长河中,陆坊古村就这样慢慢拆了,慢慢变小了,令人唏嘘。然而象山先生思想长存,令人敬仰!

    这有一千多年光阴的陆坊古村,见证了历史,也是摆渡陆氏子孙的港湾。如今逢上好时代,中华民族要恢复文化自信,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陆坊村这个“心学”发源地,枯木逢春,焕发新机。陆坊古村将成为弘扬“心学”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摆渡地。

   大树遭砍伐,生机永不息!

作者:陆小春

“心学”创始人陆九渊(象山)先生第30世嫡系裔孙。

金溪县象山研究中心  会长

贵溪象山学校象山教育思想研习所总顾问

学做人    学象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临川文化网-省级文保单位-陆象山墓(金溪)
陆象山先生墓
国庆长假,我在金溪等你!
桥上 [江右古村有金溪 (7)]
在中国书院散步—仰山书院仰慕象山先生与陆九渊开创的“陆王学
金溪陆坊青田桥“十二属相”的传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