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头条文章

法硕备考中,能称得上胜负手的有且只有背诵部分。对知识的理解在法硕备考中的地位仍不及背诵。因为理解只是背诵的基础或者说前提,理解服务于背诵,理解且被背诵增进。换句话说,理解是法硕备考成功的必要条件,也是背诵的必要条件,但是只有背诵才是备考成功的充分条件。更精简一点:无理解,不背诵;无背诵,不上岸。

本文全文接近1.4W字,请合理规划阅读时间,并在开始前阅读目录,优化您的阅读体验。文章内容主要是题主对于备考背诵的个人理解,没有具体的操作指南。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给大家一点启发。能有一句之得,笔者也就与有荣焉了。

在正式开始之前,还是先做背景介绍,本人双非非法本,无法律基础,22年法硕非法本初试397,总分北大第11名。备考周期为21年1.12-12.26,累计时间2450小时。背诵开始之前时间累计为843小时,日均5小时。正式背诵开始于七月初,背诵开始之后时间累计为1617小时,日均9小时;累计背诵时间为787小时。

成绩分数:专业课成绩不算突出,好在够用和投入回报比还可以。

法基120,客观题43/60,主观题77/90,分题型分数为:简答题37/40、法条分析题14/20、案例分析题25.5/30。

法综118,客观题50/60,主观题68/90,分题型分数为:简答题20/30、材料分析题23.5/30、论述题24/30。

有价值的经验应该集中在法基的简答和案例分析、法综的X法材料分析与两个论述,时间少的观众老爷可以针对性的阅读。

法基小分
法综小分
备考时间

​目录如下,本文将按照如下节奏展开。

一、          为什么是现在——关于背诵的时间问题

二、          当我们谈论背诵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背诵的概念

三、          背诵材料用什么?——为什么选择考试分析

四、          背诵中应该注意的事①——法制史

五、          背诵中应该注意的事②——刑法学

六、          背诵中应该注意的事③——法理学

七、          背诵中应该注意的事④——X法学

八、          背诵中应该注意的事⑤——民法学

九、          什么状态开始背诵/背诵开始之前需要做什么准备

十、          背诵前中后期的心态调整与把握的侧重点

十一、       焦虑、情绪调节与压力管理

1、  情绪就是情绪,情绪is king

2、  焦虑十分正常

3、  对于备考任务的迷茫,这点带来的焦虑

4、  对自己备考效果的不确定

5、  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可以最大程度的减轻焦虑

6、  料敌从宽、料己从严

7、  压力管理

一、为什么是现在——关于背诵的时间问题。

1、时间的总量:从七月开始到十二月考前,大概不到180天时间,在这几个月中,平均而言英语一天还要占用1.5~2个小时的备考时间,政治花费的时间取决于专业课掌握进度,大概日均占用1.5~2个小时。所以公共课在下半年的备考中将平均占用3~4个小时,另外在下半年中,真题客观题部分的重复、主观题分题型的拆解与准备、背诵课程[刑民背诵宝典]、技巧班、模拟等都需要占用一定的学时,只有开始的相对较早,在时间总量方面才能得到保障。

2、时间的阶段:在下半年的备考中,1、英语的大小作文是需要在11月12月单独留时间练的,基础不太好的情况下可能要更提前的进行准备。2、政治前半程的课程与刷题,11月底到12月的主观题背诵,都需要大量的时间来保证准备的效果。3、九月份的背诵课程与十一月份的技巧班,专业课案例题、分析题、论述题的整理和练,也需要时间。所以对于这些项目而言,只有对应阶段背诵压力不大,才能腾出手来进行充分的准备。

3、战略上的考虑:要考虑到人是会犯错的,特别是第一次(笑..)。对于初次备考而言,背诵阶段是一个陌生的备考阶段,所以在时间上需要留足冗余给自己犯错的机会,不能寄希望于自己创造奇迹日均13h+ 15h+ 的速度去推进。就算能做到,也要考虑自己的身体(笑…)。所以在时间上留出给自己犯错的机会,是一个比较稳妥的选择,同时会大大降低心态上的压力。

4、具体操作上的细节。在七月份开始着手准备背诵或者开始背诵都是合适的,如果经过前面阶段的准备,对于客观题和学科体系的理解掌握已经初步OK,那么可以通过进入背诵阶段来寻找理解上存在的盲区和错误,加深理解;如果发现对于学科思维和体系的掌握不太行,通过七月八月的针对性准备尚可补救,属于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对于是否可以进入背诵阶段,参考第九个大标题:什么状态开始背诵/背诵开始之前需要做什么准备

二、当我们谈论背诵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背诵的概念

1、背诵的本质

背诵这个词指“凭记忆念出读过的文章或词句”或者指“通过诵读的方式记住识记的阅读材料。”不过这两种词义都没有直击问题的核心。对于法硕的备考而言,就是记忆住关键的文字材料,可以复现出来。这一点和是否通过诵读方式可以毫无关系,笔者背书几乎从来不出声…所以和背和诵读已经没有关系了。

对于背诵而言,其本质应该回到一句话“理解的本质是解码,记忆的本质是编码,熟练的本质是高频次重复调用。”这句话也很好的解释了理解与背诵的关系。

一、面对一段文字材料,只有理解了,才算把文字材料翻译回其所蕴含和想要表达的意思(汉语、汉字也需要翻译,一段中文在完全不理解的时候和一段外文、一段陌生文字、一段火星文没有任何区别)。这个理解的过程就是解码的过程,就是把文字这样一种载体、符号、代码还原为所承载的信息。

二、而记忆,正是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些信息,转化为便于自己回想的载体、符号、代码。不管是谐音记忆还是口诀记忆,不管是联想记忆还是位置记忆,不管是逻辑记忆还是理解记忆,其本质都是按照自己熟悉的方式,把一段信息转化为易于自己回忆的代码。而且在记忆过程中,多种方式可以交叉灵活运用。只不过在应对考试时,这种自己的语言和方式需要最终还原到课本上的文字材料。

2、好的记忆方法要做到如下几点:

A.     尽可能的同时使用多种记忆方式,比如说一段好的口诀可能同时兼顾逻辑、谐音、韵律,这样的口诀效果就远好于单纯的谐音记忆。

B.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在可以通过简单方法记住的前提下不要玩花活。比如说在法理学中,大量的背诵内容都是可以通过逻辑拆碎然后串起来的,这时候使用谐音或者口诀只会让背诵更加困难

C.     不要生搬硬套记忆方法,记忆方法只有最适合没有最好。因为记忆本质上是一套编码方法或者说加密方法,A觉着好的背诵口诀可能在B身上就感觉十分生硬。因为每个人的经历背景不同,所能联想和关联的东西不同,所能发散的思维也不同,所以最好的背诵素材一定是经过自己加工的素材、最好的口诀一定是自己编的口诀。

3、熟练与否,则取决于是否对于记忆的编码方法是否熟悉,仅此而已。增加熟练度的唯一方法就是重复;唯二方法就是重复和运用。所以在不熟的时候多重复是最简单的帝王规则,其次需要进阶的时候可以通过训练和运用进一步巩固熟练度。

三、背诵材料用什么?——为什么选择考试分析

对于背诵材料的选择,这一点除了刑法推荐车润海老师之外,其余四门科目一概无脑推荐考试分析。至于为什么选择考试分析,我会给你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bushi…)

关于选择考试分析无法拒绝的理由(考试分析不可替代的优势):

1、可以最明确地感受到知识点范围。

考试分析所包含的知识点是原汁原味的知识点,是不包括机构老师根据个人理解补充和添加的内容。所以就直接决定了考试分析的知识点最高的优先级。诚然,在备考过程中需要补充和添加一部分内容,但是补充和添加的内容其掌握要求是与考试分析教材上的知识点要求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很少会补充主观题考点,多的是对于某一制度、某一理论的补充,方便理解和适当拔高。而如果脱离考试分析教材,可能会将知识点与拓展知识点混为一谈,导致备考无法适应考试要求。

2、可以最明确地把握考察重点与考试要求

虽然考试分析的知识点虽然称不上简洁明了。但是搭配分章真题,与真题的考频表,或者直接通过刷真题得到的感受,与考试分析结合,可以很直观的感受到哪些知识点重要,哪些知识点相对次要。哪些知识点听课的时候感觉很难,但是基本不怎么考;哪些知识点听课的时候一闪而过,却是十分重要的知识点。对于把握考察重点这块而言,主要还是建议反复刷分章真题,个人感觉分章真题刷三遍以上不过分。并且可以适当地通过数据来判断相应知识点的重要程度,进一步优化备考效率。

考试分析的知识点编排虽然存在详略不得当的问题,但是这一点可以通过与刷真题结合,与考频数据结合来弥补。虽然我也骂过考试分析不说人话,但是在80%的情况下,我还是认为考试分析对于知识点的编排是能体现出考试的要求与倾向性的。而任何经过机构老师加工的材料,虽然更为方便,但是也存在偏离考试要求的可能。所以要发挥1+1>2的效果,就要立足考试分析,以机构老师材料为补充。

3、  可以最明确感受到主客观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这一点是上一条的具象,其实也是使用考试分析最重要的目的。相当一部分考生,以及备考时的我自己和同学,在一定的阶段都会迷茫背什么这个问题。而考试分析是回答这个问题的最好答案。立足于对学科思维和体系的把握,加之对于历年真题的熟稔。可以在借助机构背诵材料、学长学姐背诵材料的前提下,很好地完成背诵范围的选择。这一块没有定式,背诵范围不是一个固定的范围,因为不同的分数目标有不同的背诵要求;不同的备考阶段,能达到的背诵范围也不是同一个水平。

所以这一块除了刑法之外(这也是为什么我这么推崇刑法背诵、以及推崇刑法车润海老师,投入时间的回报真的很高、确定性真的很强。),基本没有现成的作业可以抄,而是根据自己当前背诵阶段,在掌握的基础上,不断深化,不断拓展过程。

4、可以最明确的察觉新增与变动体现的要求变动。

虽然想从每年九月新版本的考试分析上对比找到新增和变动不是件简单的事,但是会有机构替我们完成这件事。所以在新版本的考试分析上标注出变动和新增的内容,辅助以往年考频等数据,可以使得备考更加有针对性。

0、选择考试分析,并不代表要否定机构老师的教材和背诵材料。相反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事情,只有用了考试分析,才能发挥机构材料的作用,在考试的基本要求上增光添彩。

而且,选择考试分析的同时,一定不要排斥机构资料,一定同时要关注机构的背诵材料,至少要关注一家机构,或者是前期听课的老师,或者是背诵课声誉较好的机构。我甚至建议关注两家机构的背诵材料,立足考试分析,以机构老师的材料做参考和调整。

①     是为了防止自己对于主观题的把握脱离考试要求太多,陷入“我以为”的唯心主义备考

②     是为了拓展自己的背诵范围,防止某些主观题知识点由于个人的纰漏而未予关注和重视。

我在22年的法硕备考中就因为对自己过度自信….导致对于民法合同编分则部分仅重点关注了合同概念与特征,在岳业鹏老师对合同权利义务进行归纳梳理,并且我听了那节课的前提下,仍未给予足够重视。以至于物业服务人的义务那道题完全没有背诵,只能根据对类似合同、合同通则的理解进行编写….好在基础相对扎实,混出了7.5分。

这就是考试分析的优点.jpg 早早的蒙中肖像权的合理使用,拿到了10分满分

四、背诵中应该注意的事①——法制史

对于非法本而言22年共计39分,19分为客观题、10分的材料分析题、10分的简答题。对于法制史客观题而言,考试特点呈现出越来越碎片化的趋势,就算有重点考察的内容,但是任何一个片段和知识细节都有可能被考察到,而学科的特点则决定了这一门备考起来无法用大块的时间突击,也没有有效的检查备考效果的措施。

而主观题在22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偏门考法,所考察的宋代监察制度在22年之前甚至尚未考察过一次客观题。固然清末民国为简答题重点,但是古代史部分敢放弃吗?就算古代史部分准备了,根据地部分敢放弃吗?所以法制史的简答题性价比极低,考到经典主观题内容人人皆会,考到冷门主观题内容,人人皆不会。偏门的简答题去背了也不可能像重点简答题一样掌握的十分详尽,真考到了,也无法得到令人满意的分数。而且如果以知识点海的策略去面对法制史简答,也有可能出现得分希望过于缥缈而导致背诵动力不佳的情况出现。

对于法综部分法制史的备考,我个人理解是与其将精力耗费在法制史的海洋中,不如集中时间与精力重点吃透法理学和X法学,前两者占据了接近法综75%的分数,而且范围有限,知识点有限,复习目标明确,适合大兵团作战(bushi…),适合投入精力重点突破。

复习策略与建议:法制史的学科特性决定了这门科更妥当和适合的策略是碎片化的备考,尽可能的覆盖更多的知识点,多重复,将法制史拆散到每天的备考中。

减少法制史主客观题的区分,重点掌握教材上历年真题所涉及过的知识点,这部分保证无遗漏。然后同类考点尽可能地掌握,这部分保留争分的希望。

对于机构老师提到的生僻考点、关联考点,尽可能地熟悉。

对于法制史主观题的战略轻视并不是要放弃,而是说将法制史的主观题备考掰碎了揉进日常客观题的备考中去,以更高的标准面对客观题知识点、主观题知识点,增加对教材的熟悉程度。

五、背诵中应该注意的事②——刑法学

刑法主观题对于非法本而言包括两道10分的简答题、一道10分的法条分析题和一道15分案例分析题。案例分析题更多的考察的是对刑法犯罪论、刑罚论与分则各罪的理解和运用,其本质更接近于客观题,只是答题素材需要运用背诵的内容,所以我更愿意将其归为客观题。此处对于刑法主观题取限缩的理解,仅仅指20分的简答题与10分的法条分析题。

刑法最大的特点就是背诵范围明确且有限,这是在法硕备考中最为舒服的事情。一本车润海老师的背诵宝典,完美覆盖全部刑法主观题可能涉及的内容。所以对于刑法的背诵准备而言,是有边界和范围的,只需要尽力准备就不会存在空枪、脱靶的可能,所以大家一定要拿好刑法简答题20分的福利分,只要背了、只要背完就有高分,本人在22年的刑法简答取得了19.5/20分的好成绩。

而且对于刑法的背诵而言,车润海老师不管是背诵技巧还是背诵逻辑还是背诵范围,都已经十分成熟,需要考生进行调整的东西不多。需要注意的点就是自己不要偷工减料,对于该拆的概念需要拆的十分准确,对于该列的情形需要把握完全。

而且刑法的背诵可以很大程度的精进犯罪论、刑罚论的理解程度,对于区分分则类罪与类罪,罪与罪,此罪与彼罪,重罪与轻罪,一罪与数罪大有裨益,对案例分析题也能打下很好的基础。所以一定要重视刑法的背诵,投入时间去保证背诵的效果。

至于法条分析题,在刑法中有大量内容与简答题重复,需要单独准备的法条可能只有20%~30%,法条分析题部分无需担忧,在背诵阶段抱紧车润海老师,打好简答题基础,十一月份法条分析题突击一下不会存在太多问题。

至于备考细节,可以完全移步刑法车润海老师。

备考建议:抱紧车润海老师….

刑法请抱紧车润梅(bushi)老师谢谢

六、背诵中应该注意的事③——法理学

法理学的主观题主要包括一道10分的简答题,一道10分的材料分析题,一般而言两道15分的论述题均会涉及法理学知识点,更确信而言,共计30分的论述题一般展开框架均来自于法理学,X法学仅填充其中知识性的内容。

法理学也是福利包,摸清定位掌握方法的情况下法律学的背诵效率和得分效率极高,对于法理学的背诵一定要区分于刑法民法无差别的务求精准。法理学中论述题和简答题的要求是不同的,对于典型的简答题部分,要尽力还原课本表述,但是对于像12章法与社会这种偏论述的章节,一定不要陷入背诵的海洋。提纲挈领,像葡萄串一样把握住论述脉络,对于关键句务求精准,关键句之外的部分,按照自己的语言以贴近教材思路的方式去表述即可,完全放心。

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要区分简答和论述?因为简答和论述的考试要求不同。在法硕专业课的主观题部分,论述重点是论而不是述,重点是需要在答题纸上展现出论述结构和论述逻辑(类似于论文的摘要),除了关键句外,改卷老师并不会注意。(这点恰恰与政治主观题相反,政治主观题重点在于述而不论,因为需要还原官方的表述和论述逻辑,除了与题目结合的地方或者补充、展开的地方,尽可能少的进行主观创造。)所以有效区分简答题重点和论述题重点,可以极大的节省精力。从而高效完成法理学的背诵。

此外,法理学在备考中要注意拆解同类知识点,合并同类项,把背诵素材相互利用。这一点是提高法理学背诵效率的大杀器。换句话说,就要搞懂哪些知识点讲的是同一回事。

其次,可以对于一些重点知识点,重复出现的知识点,自己组织论述逻辑,在上考场之前将答题素材整合完毕。这样一是训练了论述解题能力,二是可以有效的对知识点进行整合,提高学习效率。

以上的范例也简单的体现了什么叫做专业课“论而不述”,在论述题答题的时候,要把精力、笔墨和时间留在向阅卷老师展示自己的论述逻辑以及对于该知识点的理解和拓展关联能力。其最终的呈现结果接近论文的摘要,而不是文献综述(笑…) 对于法综的30分论述我会单独开坑,以一道论述题为例,拆解一下法综论述题准备的基本框架和逻辑。

七、背诵中应该注意的事④——X法学

X法学的主观题包括1道10分的简答、1道10分的材料分析,以及两道论述题可能出现的X法元素。

X法学的特点1、是碎;2是需要还原X法法条的表述;3、是客观题与主观题界限不明。便利之处在于X法学总体背诵量也不算大,范围也相对固定,背诵特点有点类似于刑法与民法的结合,需要力求准确的同时又有大量的细枝末节的知识点需要注意。

X法学客观题与主观题界限不明的特点,虽然导致其主观题准备较为折磨。但是同时也有好处,因为对于冲击名校的考生,客观题是必须要吃透的,而准备主观题的过程会辅助其完成客观题的准备,在X法学的备考中,主客观题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特点更为明显。

备考建议:需要注意的点包括:

1、要高度重视X法法条原文,本人X法材料分析题获得了10分满分,最大的优点就是针对所有常考的法条进行了记忆,包括lifa法、xuanju法常出现的材料题考点对应的法条序号,看上去是无用之功,但是对于法条序号的引用,和重点法条的精准表述,可以极大的增加阅卷者的好感。例如lifa法第九十六条与第九十七条的撤销、第九十八条的备案等等…..包括今年的X法法理的综合论述,如果能熟练的引出X法第四十八条、第四十九条、第五十条、第四十五条第二款、第四十五条第二款,那么对于少数群体的权利的论述,则信服力更加充分,可以拿到较为不错的印象分,也会让老师降低对“述”部分的关注。

2、对于X法的客观题部分一定要理解怎么回事,这一块还是建议听一听马峰老师所讲的xiuzhengan案部分、lifa法部分、xuanju法部分、rendarenchang部分,可以有效的解决这部分所遇到的客观题。

八、、 背诵中应该注意的事⑤——民法学

民法部分放在最后,因为民法是背诵范围可大可小,而且可以极为冗杂的科目。民法比较适合“小步快跑”,即在刚开始不要追求细致入微的无差别掌握,通过一遍遍的重复来细化对知识的掌握。因为民法体系较为完整,一级一级往下可以不断地拓展和拆分。如果在起步阶段就追求无差别的细致掌握,那么将会面对极大的背诵任务量,造成极大的背诵压力,从而导致民法的背诵不能很好的往下推进。

所以民法科目是最适合滚动背诵的科目。

在起步阶段,对于分点明晰的、内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掌握,将全书类似颗粒度的知识点进行背诵和掌握以后进入下一轮重复。

在下一轮重复开始时,先对于上一轮背诵过的知识点进行检查和巩固,如果没有问题就过,发现背诵的纰漏时,进行标注和重复。此部分完成后,开始下一轮更详细的背诵。这样一级一级的往下深化、一遍一遍的重复。可以起到比较好的背诵效果。

其核心还是把知识按照重要性拉开梯度,优先背诵那些关联范围比较广,比较重要,考试形式多样的知识点,包括一些重点概念的拆解;其次再攻克某一章节内重要的知识点;再次关注那些某一特定制度或者要件对应的知识点;再次一级对于那些制度要件的结果或者补充或者分类等进行掌握。

九、什么状态开始背诵/背诵开始之前需要做什么准备

老生常谈的话是背诵基于理解,无理解不背诵(笑…上面我自己的话)但是,什么情况下算理解,什么情况下可以背诵则需要更为具体的参照。下面将尝试回答这个问题。

1、对于真题的客观题是否充分训练(最起码做过2遍),因为真题是最契合考试要求的素材,通过真题可以最恰当的把握考试侧重点和不同知识的重要程度。虽然要进行的是主观题,但是对于考试重点而言,对主观题的把握恰恰是建立在对客观题考试重点的熟稔以及对于考试要求的熟悉上的。所以这是一个硬性指标,我不建议任何真题分章没做过两遍的人直接开始背诵,因为根本不清楚背什么,背成什么样,甚至也不知道怎么背。(当然我不排除也有上来直接背,大力出奇迹的个例,但是普遍和例外之间还是需要做一个选择)

2、对于学科体系和学科思维理解如何。这一点没有太好的参照标准,最直接的是自己的感觉。是否学完了对这门学科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可以不借助课本,讲述出各章的框架和大致内容;是否理解教材的编排框架,知识的体系为何如此;是否对于重点知识尚有掌握盲区?

3、真题的正确率如何,对于客观题真题,一定要掰碎了吃透了。在背诵开始前,客观题真题的正确率最起码要达到八成以上,九成以上开始最好。对于真题一定要利用充分。利用充分的唯一标准就是对各种选项是否知其所以然。对于选正确的要搞明白其他的选项为什么错,对于选错误的要搞明白其他选项为什么对。同时通过分章真题的训练,把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重要性,把握考察倾向与考试要求。这一点不要过分依赖授课老师,任何机构的授课老师的把握都可能存在偏差,所以在借住和参考老师的把握同时,需要主动去感受考试要求与考试侧重点,从而指导自己的备考。

4、可以反向操作,花三到七天的时间背着试试,通过背诵效果来检查自己是否可以开始背诵。

检查的标准就是:理解不理解自己在背什么。而不是背诵痛不痛苦。任何背诵,在起步阶段都是十分痛苦的,因为需要掌握的背诵量太多,但是自己背过的东西太少;而且自己总是背了又忘,甚至背几遍忘几遍。这些都是正常的。

但是懂不懂自己在背什么,却不一样。如果理解自己的背诵内容,那么可以很快地通过逻辑梳理或者背诵技巧将所背内容串联起来,即使有遗忘,也可以稍作重复,多次背诵,在一两天内形成初步的背诵记忆。

而如果完全不理解自己在背的东西。那么虽然背诵材料是中文,但是与背英语、背文言文一样,生搬硬套的鹦鹉学舌,只是做声音和音调的复读机器。简称念经…. 众所周知,念经是不可能念懂的。对于一段文字材料需要经过太多遍的语音重复,才能形成记忆。如果通过这种方式准备法硕背诵,我明白的说:死路一条。

十、背诵前中后期的心态调整与把握的侧重点。

在背诵前期:

一、 面对海量的背诵内容,任何努力的基本上都会无可避免的带来一定程度的沮丧。因为这时候刚刚起步,背过的内容与尚未背诵的内容根本不成比例。这一点带来的沮丧是十分正常的。

二、 由于每个人都是普通人,或者说每个人都是人,所以背了必然忘。记不住的时候不要急,多想一想自己是人,所以自己会忘;但是也正因为自己是人,所以我们有自己的目标与愿望,所以我们忘了也要继续背。

所以在背诵前期:需要灵活地安排背诵内容与背诵科目。先从自己喜欢背的开始,先从自己容易背的开始,形成背诵的习惯,适应背诵的节奏。但是这样并不等于放弃攻坚克难。对于难背的题和难背的知识点集群,更要硬着头皮去背,硬着头皮去重复去反复。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将难背的变成好背的,将不会的变成会背的。而且在背诵任务的安排中,越是重要的知识点,越是难背的知识点,越要给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因为重复自己已经会的东西是没有太多意义的。只有不断向下挖掘,向未知挖掘,向陌生挖掘,才能提高自己的考试能力,完成背诵部分的备考。

此阶段时间上大概是7、8、9月。把握的侧重点应该集中于80%的重点内容,在这三个月里面,对于80%的重点内容至少过上2、3遍,达到基本熟练的程度,方便下阶段对于此部分重点内容进行巩固,以及腾出来手去准备有区分度的主观题内容。

在背诵中期:

最容易出现的情况是疲惫。

一般在背诵中期是十月十一月的时间,基本上备考接近后半程,此时对于背诵的掌握尚不熟稔,五个科目同时存在的背诵要求和记忆力的限制会让考生重复做功。因为记了就会忘,不想忘就要重复,重复就是乏味。同时这时候可能由于掌握程度的不佳,或者对于整体背诵范围的望洋兴叹,极有可能开始摆烂。但是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背不记,你就寄了。别人平白无故少了一个竞争对手,而你的梦想就要停止跳动了。

这时候应该灵活使用多种形式,来调节自己的节奏。可以通过主观题的模拟来检验掌握效果。可以通过主观题的默写抽查,来检查背诵效果。可以通过梳理框架,整理考频数据,来把握自己的背诵是否契合考试要求。可以通过听背诵课,整理调整背诵重点,减缓背诵压力。可以通过学科交替进行来应对精力疲惫。可以通过听技巧班准备案例题,分题型整理思路。

总之,形式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内容的掌握,任何一个形式,只要可以促进对于内容的掌握,那就可以适时地拿来运用。

此阶段时间上大概是10、11月,把握的侧重点应该集中于20%的有区分度的内容。这两个月的中心思想就是在确认80%重点内容的熟练准确把握上,尽可能的疯狂拓展背诵范围,但是要有效拓展,即背过的知识点都可以确保可以拿分。换句话说,此阶段主要的任务是防止主观题出现重大风险。在面对颗粒度较细,以及重要性不及重点知识的知识点时,一定要耐住性子,提醒自己这是备考的区分度所在,是备考的胜负手。简而言之“防风险也是促发展。”

在背诵后期:

最容易出现的情况是对重点知识的懈怠和遗忘。

经过了四五个月的主观题备考,对于备考的范围与备考的深度已经毋庸置疑了。此阶段最重要的是巩固胜利果实,在最后1个月的时间里面巩固已经背过的知识点,而不是盲目的开新坑或者继续细化。因为考试的结果并不是由10%的分数决定的。只需要掌握好背过的90%,确保自己背过的90%背会了、背懂了、背透了、背的能拿分了。那么要做的只有简单地相信,相信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就这么简单。

但是很容易出现的风险点是对于常规考点、常规重点重视不够,在备考的最后阶段本末倒置,放松了对基本知识和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

这一阶段的时间基本为11月底和12月,把握的侧重点应该重回80%的基本内容和重点内容,最后一个月的中心思想就是在确保80%的内容的分数不该丢的一分不能丢,适当的巩固那些拓展和深化的知识点,以求争分。

12月是抢分的关键时期,不要放弃!

总的来说对于背诵最好的建议就是:不要放弃!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下去,坚持下这一个题,坚持下这一轮背诵,坚持下这一个学科的背诵,坚持下这个一个月,直到坚持到考试的最后一分钟。

坚持和重复,就是制胜法宝!

十一、焦虑、情绪调节与压力管控

这点是应观众老爷之邀单独开的板块。因为我情绪比较稳定,也感受不到什么压力,所以这一点我大概站在个人的角度斗胆讲一讲我是怎么做的。

一、情绪就是情绪,情绪is king,不要试图对抗自己的情绪,堵不如疏。

当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不要试图对抗,不要暗示自己这样不好,这样会让自己在已有的负面情绪上再加一层懊恼或者是对自己的生气或者是对自己负面情绪的焦虑和担心(为什么控制不住自己这样等等)。比较合适的做法是选择一个自己喜欢做的东西,例如出去散散步,吃点好吃的,甚至可以约一下好朋友出门逛一会,或者直接睡个觉休息一下。总之陷入负面情绪的时候尽量不要再陷入封闭状态,一个封闭的系统一般情况下混乱度更倾向于自发地增加,单凭自己的思想、精神、和心灵很难独立的走出负面情绪。

怎么?有情绪啦?

二、焦虑这种也十分正常,简单来说是“学不完了”、“学不会了”、“考不上了”等等想法。

主要原因包括:

1、是过高的自我期待或过强的成就动机,被“不允许失败”的思想占据了头脑,

实际上这样是扭曲了研究生考试这件事情。研究生招生考试充其量算一个筛选考试,那就是说只要你的个人能力和专业素养符合了招考院校的招考要求,那么大概率是可以上线并被录取的。这本就不是意见成败论的事情。当你的努力浇灌出来的专业素养和个人能力足够时,不想上也能考上;自己的水平没达到要求,再想上也考不上。

所以研招考不存在成功与失败这一说,这是一段自己行走的路程。我只能建议大家做热情充沛的决定,甚至可以从容地失败。但最重要的是给自己时间,让自己成为自己。

2、是对考试失败的过分担忧,在考试之前就一直对并不存在的考试结果忧心忡忡,自己想像中的“严重后果”不仅使其无法好好备考,同时加重了自己对备考的焦虑、对于考试的焦虑。

这一点怎么说呢,我个人建议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在我备考pkuls时,我能接受考三年才考上的结果,所以我不会纠结于今年会不会考上,全力以赴就好了。因为我是双非,所以我觉着一年考上血赚、两年考上不亏、三年考上都能接受,没有包袱反而更简单更专注。

对于考研这件事,我想借用电影版大决战中教员的台词。“所谓战略决战,简单说,就是赌国家的命运,赌军队的命运。这个’赌’字很不好听,可又找不出一个更恰当的字来替代它,就是这么一回事。'啪’的一下押上去咯!正是因为如此,事情到了面前,又禁不住心噗噗地跳,哪有这个道理呀,心跳的什么呢?我们不怕燃烧,我们不怕白热化,我们不怕烫着这里、烫着那里,我们的手,不能发抖哇!

三、是对于备考任务的迷茫,这点带来的焦虑

在备考过程中,对于自己要做什么?自己该做什么?自己这样做对不对?自己这样做是不是走弯路了?他怎么那样备考?等等延伸出来一系列的想法和心思。甚至是动摇自己的信心。

对于这一点而言,我的建议是在备考的中后期之前,大概在十一月之前,闲暇时间都可以刷一刷经验贴,在他山之石那里取取经。我备考看了没有100篇经验贴,也得看了有50篇经验贴。只有在大量总结他人经验,大量总结自己的经验后,才能形成鉴别能力。但实际上,任何方法和安排,好不好有一个唯一标准,就是适不适合自己备考。

出现这一点也很正常。我的建议是每过一段时间(三四个星期,一个月等等)都要拿出来一两天、两三天整理思路、辨别方向,调整备考的规划。这样才不至于闷头走路苍蝇乱撞。根据自己当前备考的效果、备考处于的阶段,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规划。能做到这一点,大概率能减少自己的焦虑和迷茫。

四、是对自己备考效果的不确定

这一点基本上是上一点顺承下来的,如果有妥善的规划和安排,基本上可以解决在备考过程中的迷茫和焦虑。但是对于自己备考成果是否能够达到考试的要求,仍是一件需要辨别的事情。

对于这一点而言,我的第一点建议和看法是:盲目自信(bushi…..),我的第一点建议和看法是简单的相信自己可以。在没有反例证明自己不行的情况下,一定要坚信自己的努力和自己的付出是有收获的。

第二点建议就是反例,这个反例包括分章真题、套题模拟、背诵效果、论述框架熟练不熟练、主观题真题能不能写的八九不离十,都算比较具体的检验标准。另外就是感觉,看自己对某一学科是否有担心的感觉,或者说对某一块知识不喜欢、抗拒的感觉,那么这时候多半这一块地方没学懂没学透,需要重新投入精力和时间去攻克它。

如果这些方面没有什么太多不行,那么就不要怀疑自己了,大可以嚣张和膨胀,但是对于备考而言,仍要踏踏实实的不要轻视任何一个知识点。相反,如果在这些方面暴露出问题,那一定要“闻过则喜”,这些短板和缺陷的地方,都是提分最好的方向。

你好,我姓张,嚣张的张.jpg

五、对自己是个普通人的承认可以最大程度的减轻备考焦虑。

一定要承认自己是普通人,立足普通人的定位去规划,去设定目标,去自我管理。这一点在时间规划或者备考规划上体现在给自己留出犯错的时间、摸鱼的时间。犯错和摸鱼都很正常,所以不要对自己过分严苛。一天能学好八个小时就已经足够了,一天学好六个小时也不是不能接受。所以当自己摸鱼的时候更坦然一点、心安理得一点,坦然地调整备考的节奏使之符合自己的节奏。

备考没有定式,不一定非要六七点起,也不一定非要半夜不睡;不一定一天学13个小时才叫ok,一天学五六个小时上岸的也大有人在。所以重点在于备考节奏是不是和个人节奏相匹配,重点在于个人的备考效果。

六、料敌从宽、料己从严,也可以减轻自己备考和应试的焦虑,最有利于发挥出比较好的水平。

这一点体现在充分备考充分准备上。比如说目标学校的分数线是370分,那学习的时候就要奔着390分甚至更高去。只有把自己的水平均值提高到目标院校以上,甚至是自己水平的下四分位数仍在目标院校分数线以上时(75%的情况下考的比目标院校分数线高),才算准备充分。

尽量不要玩极限操作。会对自己心态造成极大的影响。比如说目标院校分数线是370,那就照着370准备,甚至照着375、380准备都不行,假设一下就好了。如果自己的准备目标和分数线拉不开,那么在考场上的任何一个失误都将极大地影响自己接下来的发挥。甚至是没有失误也会影响,以为脑子中想的全是自己不能犯错,一个错误就要葬送自己的研究生梦校,这样的提心吊胆的情况怎么能妥善发挥、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呢?这样的备考状况怎么能考上梦校呢(bushi)

所以一定要在备考阶段充分准备,不要准备了浪费分。要是真担心自己的分会浪费,可以直接报清华北大,绝对不会浪费分数(笑….)。只有在备考阶段给自己提供足够的犯错冗余,自己在考场上才能如愿以偿。那种心态是:“就算老子错了这一道题,那又怎么了,不依然还是能超一二十分么?”所以到了考试阶段,是享受考试,是虐杀试卷,而不是被考试虐杀。

七、压力管理

压力管理。大意是:要始终有意识的将自己放在轻微压力环境之下,然后就会最大程度减少某个目标期限届至时的短期压力。同时这一套操作会避免陷入短时的放飞自我。一些低质量的多巴胺会让自己变得更痛苦、更空虚。读书、健身、备考,这些做起来阻力大的事情只要启动并保持下去,维持一段时间就能进入良性循环。

所以平时也不要给自己什么放松的理由,一次放飞自我五天、一星期的,备考状态被全部葬送掉了。要每天坚持达到一定的备考要求,真有放松需求的时候,画上半天时间或者是一天两天的时间调整状态都是可以接受的,但切勿给自己找理由摆烂。

要经常处于轻微的压力环境,熟悉备考给自己带来的那种压迫感,一旦适应了这种状态,会激情满满的应对备考这件事,甚至当它要结束的时候还会有一丝不舍和留念。

​结语

​干就完了,你能考上!觉着自己背不过的就重新看一遍帖子!觉着自己考不上的就看看下面这个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1年吉林大学法律硕士(非法学)初试387分经验贴
2011年法硕考研各科目及各题型备考指导
过来人自考学习策略:教你如何一次过六科
2009年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备考技巧
《教综》主观题答题技巧和提分策略
2019重庆荣昌教师招聘考情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