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破解业代“线路拜访”耕而不精难题?
业代线路拜访“耕而不精”
思考

(1)通路精耕、精耕细作、深度分销……在当前已经是很多的企业营销系统的代名词了。但是,“精耕”了就能“细作”吗?


(2)精耕,到永远吗?渠道,要继续弱化吗?定单,必须是企业来全部拿吗?


(3)执行力是企业管理的基本保障系统,但是,什么是真正的执行力呢?


(4)客情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对于企业管理而言是软指标。在企业营销系统考核中,销量、费用、铺货率、生动化陈列等指标都可以具体量化考核。但是对于客情这样的“软”指标,企业往往是束手无策。如何对“客情管理”进行系统的解决呢?

  

  当前,越来越多的快消品企业开始导入深度分销。在实施通路精耕的快销品企业,面对几万、几十万的终端 ,成百上千的业代,背负着高昂的“精耕”成本。

  线路拜访是通路精耕的基础,但是线路拜访中“耕而不精”的现象却经常出现。很多人会认为是企业考核系统出了问题,也就是说执行力有问题。虽然,加强执行力对于解决线路拜访中的“耕而不精”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执行力必须是建立在明确“行军路线”基础上的。路线不明的执行力会出现“一将无能,累死全军”的惨剧,执行力打造的前提是“知道怎么执行”。

  此外,单纯从加强考核入手过分强调执行力,就像地主“皮鞭”下的执行力,结果会是消极怠工,甚至会 “武装起义”,“打土豪,分田地”。

  在实际市场运作中,以开发市场为例,企业在进入市场时,大多采用以下方式:

  (1)强势品牌一般采用配合公司的空中支持(广告),利用通路力量集中铺货。在迅速提高铺货率后,派驻线路人员进行巩固拜访。

  (2)弱势品牌在没有广告支持的情况下,一般采用派驻线路人员。在依靠通路支持的基础上,线路人员做渗透式拜访。

  于是,终端拜访就成了业代每天必修的功课。在实际终端拜访中,虽然有早会、表单作业、指标检核、业绩考核等管理手段,但是一些业代面对每天线路手册上的几十家店,往往在出发之前就处于茫然状态。不知道当天拜访的主题与目的,很多业代为了完成本日的拜访,例行执行,甚至应付、造假,如同失去动力传送的驱动轴,在不产生任何功能的情况下进行“滑轮”运转——“耕而不精”!

  在“渗透市场中”,面对一个新开发的市场,“耕而不精”的现象更容易发生。

  在实际中接触到一个案例,一个导入了深度分销系统近两年的酒类企业,在局部市场成长中遇到了上述“麻烦”。

  (1)在渗透拜访中,企业的一些成长市场存在“耕而不精,只开花不结果”(企业老总语)的问题。

  (2)企业在强化检核,提高执行力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加大了奖罚力度,但是整体效果不明显。

  (3)出现了大量的人员跳槽流失,包括企业重点培训的一些业务骨干。

  (4)个别区域经销商开始减少自己的业务员数量,仅仅保留送货人员,几乎完全依赖企业定单。

  在日常管理中,虽然该公司驻地机构就铺货率等数据做了细致分解和考核,但是,很多分解和考核是关于数据的奖罚,很少关于业务指导或终端政策跟进,“精耕”却不能“细作”。很多业代在经过多个周期的拜访后,出现了一些“客情错位或缺失”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与业代协同拜访时,发现业代与个别空白店人员的关系相处很好,能互相开玩笑,甚至用“别名”打招呼。

  (2)通过检核会发现:在一些终端,虽然吧台等人员认识线路业代,但是酒店老板却叫不出业代的名字,甚至连特征都描述不出来,更有很多空白店的老板不知道本品的价格、促销、要货渠道等。

  (3)业代在拜访空白店时,进店之前就不知道拜访的目的,大多是为了完成拜访而拜访。甚至出现在门口停留一下,或转一圈就走的“一分钟拜访”。

  (4)业代不熟悉终端客诉程序和经销商配送标准,当出现“客诉”和“配送”不到位情况时,不知如何处理。

  (5)线路表单并未明确单店重点拜访对象。

  同时在分支机构日常市场管理中,也出现了几个问题:

  (1)没有基本的渠道规划概念,仅仅强调“开店数”或“铺货率”,致使在推广新品时,大多集中在一些中小餐饮或微超,铺货目标的完成全靠业代个人能力和素质。

  (2)促销上采用全通路平行推进,餐饮和流通政策基本相同。

  在业代的拜访线路中,铺货率有的长时间不能得到有效提升。有的一些“碉堡”店已经经过数十次拜访,依然不能攻克。有的线路数据明显好于其他区域,整体表现不平均,“能人现象”很明显。

  通过对多个市场线路的协同拜访,以及与一线人员的反复沟通,并详细查看线路拜访手册后,笔者指出如下几个问题:

  一是没有细化终端管理,铺货率作为开发市场的重要考核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

  二是终端客情未列入考核,使业代拜访处于“能人”状态(基础素质好的,业绩就好,反之,则弱)。主要表现在:终端客情形成处于自由发挥状态,没有准确的管理标准;客情形成之后,没有详细的推进标准,造成完成铺货率之后,不能形成单店最大产出。虽然跟进了一些基本的生动化陈列,但是一些终端店有铺货而不走货。

  (3)企业线路管理模块里面虽然有客情描述,但基本是作为技能培训部分,未列入基本考核。

  线路拜访作为深度分销的基本模块,线路人员承载着客户管理、定(引)单传递、理货、陈列、POP、库存管理、促销执行等基本功能。他们是企业与市场最接近的一个环节,每天与终端打交道,如果没有“客情”做保障,就无法达到线路拜访的功效。

  但是,客情作为一种人际关系,是“软指标”,不能进行正常衡量与考核。企业方就此提出“疑问”。

  针对这个疑问,就企业线路拜访管理模块从“客情推进”的角度切入,依托原有的线路拜访管理基础,做一些模块改进。

  一、终端分级管理

  企业虽然有自己的分类标准,但是没有真正领会分类的目的。业务员虽然是按照公司统一标准执行,只是在线路手册上做了标注,仅此而已。

  (一)终端分类

  以酒店为例,一般按照A、B、C分类标准,进行终端的档次划分。在县级市场中,A店是区域中具有重大影响的终端,除去A店,有五个包间或五个包间以上的终端为B店,其余的为C店,总体上,区域A、B店占区域所有终端的40%以上。

  只有对终端进行准确的分类管理后,才能根据终端类别采取适当的促销方式,量体裁衣,看米下锅,设计出合理的终端“促销菜单”,促销菜单包括:

  (1)小坎级引单铺货政策 。

  (2)二次引单铺货政策 。

  (3)混场协议销量促销政策 。

  (4)专场促销政策  。

  (5)样板店促销政策。

  同时,为防止在促销上无节制投入,结合终端分类,阶段性地将“促销菜单”按比例细分到每个店。如在某段时间内,局部市场中B店的“专场”比例目标为20%,达不到比例的要处罚,超过比例要向区域经理申请。通过对“促销菜单”的细化,逼迫当区主管自动对辖区市场做细致规划,解决促销年复一年投入,只开花不结果的问题。

  针对促销设计上的全通路“水满金山”“战线过长”的弊病,在市场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做如下改进:

  (1)单店突破,个性化推进,放弃平行推进打法,聚焦市场资源。

  (2)集中促销,重点突破市场制高点,制订重点终端基础资料及开发计划,并明确具体完成时间,列入考核,督促完成,争取在局部市场形成自上而下的打压态势。

  (二)终端分级

  将终端分成5个级别进行管理。

  目标店:计划开发的空白店。

  铺货店:初次进货的终端店。

  活跃店:产品正常流转的混场终端店。

  协议店:根据“促销菜单”签订的定量混场或专场店。

  样板店: 区域内在一定比例内形成的有局部带动影响的专场店。

  根据上述标准,在线路手册上做详细分类标注,并进行阶段性目标推进考核管理,明确推进目标和时间,让业代在被考核中自觉地对所辖区域进行“渠道规划”。

  二、关键人物识别与客情推进

  关键人员:在C类店,一般是以夫妻店居多,习惯上是老板负责厨房,老板娘负责吧台。在A、B店,分工会细一些,尤其是A店,可能会细化到吧台、库管、采购、财务等。而这部分人员,有的对产品的进入有选择权和决定权,有的对产品进入后的流转速度有决定权和影响权。

  根据终端分级管理标准,对应线路手册,制订业代终端客情推进标准,并做单店分级标注和早会标准客情推进描述,同时跟进指导与考核。根据“关键人员”在不同类别终端和“五级管理”中的阶段性作用,制订相应的考核标准。如在C店“铺货”时,不仅考核老板(娘)是否知晓业代的姓名、配送商经销权、拜访周期等,以及对于产品促销的理解,还要引导业代与终端的客情沟通,让业代明白在单店开发管理中如何阶段性地与终端形成“标准”客情。

  三、制订有效拜访标准

  在细化终端分级管理客情推进管理的同时,追加有效拜访标准与阶段性目标考核,强调拜访的“有效性”,推行每日(周)拜访计划管理。每日早会陈述本日有效拜访计划,以及昨日有效拜访落实情况;每周制订有效拜访计划,周末总结;对于拜访中的“空转”现象做有效的剔除,尽量发挥线路拜访的“有效”作用;规定每日“有效拜访”最低家数不低于20家(具体市场可适当调整)。

  针对业代每天近60家的超额拜访量,尝试“跳店申报”制度,即不再实行每店必访制度,阶段性制订有效拜访达成目标,业代在完成目标时,可以按比例进行计划内“跳店”,但是需要早会预先书面提报。

  四、“客诉”和“配送”

  为实现终端客情的稳固性,从“客诉”和“配送”两个角度出发,解决业代线路拜访的后顾之忧。细化“客诉”处理程序,利用“返利”考核经销商的配送服务标准,制订经销商配送服务标准,根据经销商的车辆人员确定配送区域及终端数量,做到看菜下锅。避免终端因为“客诉”处理不及时,以及因为经销商配送不及时造成“矛盾”。

  五、明确“引单”概念

  改变经销商对于定单的长期“依赖”,明确“引单”概念。酒水行业不同于饮料行业,不是所有的销量都要来自定单,在成熟市场中,线路拜访的作用主要为:

  (1)向目标渠道进行新品推进 。

  (2)终端理货、陈列生动化、促销执行。

  (3)阻击竞品,了解市场价格,促销管理,数据监控等。

  在成长市场中,线路拜访的主要功能在承担上述功能的同时,重点在于:

  (1)引单。利用通路力量,引导经销商进行产品覆盖。

  (2)二八布局。不是所有终端都必须拜访,否则企业的人力成本无法分摊。

  (3)适可而止。线路拜访的目的是夺取市场制高点,夺取“规则制定权”,目标是成为当区领导品牌。全区域或全通路拜访的风险很大!

  (4)企业要防止“主劳臣逸”。如果企业过分强调定单,过分弱化渠道,将会造成企业的“包袱”越来越重。

  通过一系列的模块修改和微调,以客情管理为切入点,目的在于打造“明明白白”的执行力。

  终端客情,作为业代线路拜访的基础,从表面现象来看,“客情”管理是“做得到”,却不是“说得到”,更不能“考核得到”。但是,没有“客情”的拜访是无效拜访,企业在市场精耕中,人力成本投入较大,如果不能让业代尽快与终端形成“有效的客情”,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反映到市场上,竞争力也不能得到强化。

  围绕“客情管理”这条主线,通过一系列的模块改进,让“软指标”有了具体体现——,并形成了具体的考核体系。如在目标店中,业代经过3个周期以上拜访后,如果“关键人员”仍然不知道本品的进店价格、促销政策等,则列入相应的扣分项。

  于是,一个清晰市场“沙盘”摆在了面前,主旨在于将“客情管理”作为突破口,让业代拜访不只是停留在技能提高上,而是清晰地为他们划定了一条“行军路线”,让他们明白在拜访中是“向左走或是向右走”。同时,明确了拜访的目的是“引导”经销商参与市场,而非过多地代替经销商的功能。做到这些,“耕而不精”问题迎刃而解!

  线路拜访在企业营销系统中就是一条流水线,个别“金牌”业代或“能人”业代,甚至个别大实力的经销商都不能解决整个流水线的效率问题。企业要提高这条“流水线”的效率,要从整体入手,保证优化系统的同时,尽量明确系统中各个环节的同步发展。管理业代不能靠“单兵作战”,要让业代明白自己工作方向的同时,跟进培训考核,用培训作为行动大旗,用考核作为行动标尺。同时,这条“流水线”需要不断维修改进,并适时升级换代,只有这样,线路拜访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在市场管理中,只有深入一线,从市场的最末梢入手,才能得到有效的东西。宏观管理,微观入手,一点一滴,脚踏实地地做市场,才能形成企业自己真正的执行力和竞争力!

  本文节选自方刚老师著《快消老手都在这样做:区域经理操盘锦囊》一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突出特点,统筹计划,做好医药终端工作(转摘)
终端动销,所有工作清单在此
为什么重新工作五年,你依然月收入三千?
经销商如何做好产品管理?
破解好终端与坏销量(第3页)
四类业务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