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藏在“龙耳”之中的涉县“桃花源”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在武陵,是当地渔人发现的。涉县的“桃花源”在“城北数里”龙的耳朵里!是“邑人张作肱”在碑记中写岀来的,民国初(1917),本村“太学生杨萌坤”称之为“聪灵之地”。

发现时间不是“晋太康中”(280—289),而是“大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四月初四日”春游的时候。“其境枕龙山倚凤岫,岗峦环抱,树木阴森,蔚然而深秀。至其域,如游桃源仙境,俱豁山之中,似别有天地也”,此地“时和年丰,四民乐业”,“人善”。

“枕龙山倚凤岫”,“龙山”,指今涉县青龙山;“凤岫”,应指其侧有形似凤凰的小山(?)。“龙耳”,指在青龙山右侧,“岭之后”,“形似龙耳”的“龙耳街”,今平安街道龙耳村。

乾隆年间(1736—1796),这里“岗峦环抱,树木阴森,蔚然而深秀”,虽没说有“桃花林”,想必也有植桃种杏的“刘郎”在?!不然,“阴森”不了,“深秀”不了。

“至其域,如游桃源仙境,俱豁山之中,似别有天地也”。山雨对“豁”字敏感,“豁”即山口、宽谷,果如桃花源?“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有小口”,“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龙耳这地方,从县城—中原方向来,确也如此也。那么,这么好的地方,“邑人张作肱”是怎么找到的?

查旧志,知“张作肱”字亮斋,清乾隆已卯(1765)科举人,任武陟县教谕,后升卫辉府教授。博洽闻一时。涉县旧志中有其《涉邑赋》、《清浊二漳引》、《涉邑揽古》,均其代表作也。到龙耳村写碑记时,是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张老前辈中式己过六个年头,笔法澹然隽永,并不如旧书上的“赋”、“引”、“揽古”那么汪洋恣肆,汗漫九垓。想必也是因时因地因事而宜耶?

问题还是没解决了:张老前辈张作肱怎么想起到“龙的耳朵”中来的?路远吗?或说,张老前辈是“邑人”,具体是哪个村的?写个碑记,非得用他吗?

综合考虑,多半是赤岸村的。可以想象,赤岸村的张作胠,学识渊博,与龙耳村的杨姓某老学究交好。那年(1771)春天,盛世修庙,得有人志之以增色,龙耳父老盛情诚邀,张老前辈得成此行,过了清漳河,从中原老槐树旁进山,“缘溪行”,不数里,右上入了“龙耳”街……凭什么就说张老前辈张作肱是赤岸村的呢?你山雨又没得其后人持谱实对?!山雨好诌扯,一是从“至其境”的可能性、方便性角度说,赤岸到龙耳,一河之隔,遙遥相望,几乎鸡犬相闻。张老先生“博洽闻一时”,文名介盛,龙耳人一定不会听而不闻,闻则起心,心动行动,延聘礼遇自不必说了。

山雨是怎么将张作肱安置到赤岸村的?除了上述“揆情度理”,还从旧志上找,清嘉庆版《涉县志·人物·义行》中有个“张珣”,赤岸人,诰封征仕郎杰之孙,明正德(1506—1521)时廪生。从世家渊源及志书人物上书规律看,张老前辈张作肱多半是赤岸村张杰、张珣的后人。

站在今天的将军岭上,可以看到蜗居在“龙耳”之中的龙耳(街)村,那是涉县的一个“桃花源”;放眼涉县盆地,又何尝不是太行山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一个大的“桃花源”?

山雨  癸卯谷雨之后  于古沙安乐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奇门遁甲(六仪击刑、入墓、空亡、马星、五不遇时)
天星二十四山砂法断语|杨公阴宅风水二十四山砂水吉凶断语
阴阳先生用书(七)(李仁贵珍藏版)
梁湘润八字讲堂:女命(四)
老来拾趣诗一首
中国谋略大师《诸葛亮兵法》卷三·文集-26-【论谏】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