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紫禁城布局中的镇物文化研究

  

 景山与内金水河

位于紫禁城北面的景山,高约43米,在明朝由人工堆土形成(图1,是明朝灭元朝“王气”、巩固政权统治的镇物。明永乐年间,朱棣下令拆除位于元朝宫殿,在其址上肇建紫禁城,并将废砖渣土及挖护城河的泥在紫禁城的背面堆起一座小山,并命名为万岁山,俗称“镇山”[2],而镇山的核心位置恰为元代中轴线上之延春阁[3]。清朝学者吴长元撰有《宸垣识略》,其中的第三部分对镇山的来历有详细记载[4]“镇山”并不能巩固明朝的统治,它甚至见证了明朝的灭亡。清朝学者计六奇在其撰写的《明季北略》卷二十部份,记载了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后,吊死在镇山寿皇亭旁边海棠树下的历史[5]万岁山在清顺治十二年(1655)被改名为景山[6],该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1  景山

景山不仅仅体现了明代“强政”的镇物文化,而且在地理学上具有科学实用的功能。景山的营建,有利于避免紫禁城在冬天遭受过大的寒风侵袭,可认为是避风“镇物”。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在夏季以南风为主,冬季则以北风为主。景山在紫禁城的北面,东西绵延数里,正中的主峰高四十余米,恰恰形成一道屏障,在冬季时可阻挡部分北风侵袭[7]。紫禁城内冬天少有呼啸大风,离不开景山的“镇物”作用。

紫禁城内有河,河水源于北京西郊玉泉山,从紫禁城西北角城隍庙附近引入,沿着西河沿向南流至西华门附近,再东折穿过太和门广场(图2),最后从东华门附近出宫,汇入筒子河,全长2.1公里。由于河水从紫禁城西北角,而西方在五行中被称为“金”,故该河被称为“内金水河”,且名称与天安门前的外金水河对应。内金水河是明清帝王强化统治、巩固城池的表现形式。其外形犹如蜿蜒的巨龙护佑紫禁城,河中碧波又增添了紫禁城的“灵气”。不仅如此内金水河还发挥着防火、排水等重要作用[8],因而是紫禁城内的重要镇物

2  太和门广场前内金水河

内金水河是紫禁城古建筑灭火的主要水源。紫禁城古建筑以大木结构为主要受力骨架,而木材具有易燃的特点,因而防火是紫禁城古建筑面临的首要问题。内金水河在开凿之时,其形状做得弯弯曲曲,主要目的是为了充分接近古建筑,使得古建筑一旦发生火患时,能够及时获得水源。明代太监刘若愚撰写的《酌中志》,其中的卷十七有关于内金水的记载:“是河也,非为鱼泳在藻,以资游赏;亦非故为曲折,以耗物料。恐意外回禄之变,此水实可赖”[9]。在这里,“回禄”即火灾执意。同时,书中还例举了天启四年六科廊(靠近太和门处内金水河)、天启六年武英殿西油漆作(靠近武英门处内金水)的火灾扑救,均使用的是内金水河的水[9]。此外,位于文华殿以北的文渊阁,为乾隆帝珍藏《四库全书》的“皇家书库”。阁前有内金水河通过,其主要目的主要用于隔火及救火[10]。由此可知,内金水河是防火的“镇物”。

内金水河还有利于避免紫禁城内积水。每年六月起,北京进入汛期,而七月份多暴雨,很容易产生水患。紫禁城地势特点是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因而排水的方向为西北向东南方向,这与内金水河的流向相同。雨水落到各个院落的屋顶后,由屋顶排向地面;地面的雨水或直接排入与之相邻的内金水河,或者流入明沟,再顺着地势通过雨水口进入暗沟,通过暗沟汇入到内金水河。内金水河的雨水从东华门区域的出水口出宫,流入筒子河,再汇集到通惠河。这样一来,紫禁城的地面就不会积水,从而使得宫廷内的各种活动几乎不受影响。由此可知,内金水河是排水的“镇物”。

 阴阳

“阴阳”布局方式为紫禁城镇物的重要内容之一。阴阳思想属于我国古代哲学思想,是宇宙间各种事物对立而又统一的表现形式。古人为万事万物之间的关系均可用阴阳来表现,如天和地、硬和软、热和冷、明和暗、上和下、前和后、凸和凹、男和女等。其中,“阳”多指与阳光有关的事物,引申为“明亮”、“男性”、“凸”、“热”、“前”、“坚硬”等含义;“阴”多指与没有阳光相关的事物,引申为“黑暗”、“女性”、“凹”、“冷”、“后”、“柔软”等含义[11]。与阴阳相关的学说为我国历代先贤所重视,而“阴阳和谐”为古代哲学家普遍认同的观点。如我国先秦时期的儒家经典《周易》的“系辞上”部分,其中载有“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12],即阴和阳的运行变化形成“道”,有利于事物向好的方面发展。春秋时期的哲学家李耳(老子)所撰的《道德经》“四十二章”部分,其中载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13],即万事万物都是阴和阳的和谐统一体。战国后期儒家学者荀况(荀子)所撰《荀子》的“礼论”部分,其中载有“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14],即万物都是天地与阴阳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阴阳相融,世界才能变化。紫禁城建筑布局存在阴阳和谐的关系,是明清帝王巩固城池的重要镇物形式,以下进行说明

紫禁城各个方位的建筑功能与阴阳理念相符合:前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位于紫禁城的南部区域,是明清帝王行使国家权力或举行盛大典礼的场所,其中的“三”、“南”均包含“阳”的内容;内廷后二宫(乾清宫、坤宁宫,交泰殿为后增加)位于紫禁城北部区域,是明清帝后的寝宫即生活场所,“北”、“二”为阴;东部区域主要包括南三所、文华殿等建筑,是朝气蓬勃的皇子们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居住者年幼,“东”、“幼”为阳;慈宁宫、寿康宫等建筑是年衰岁暮的皇太后养老的场所,位于紫禁城的西区,居住者年老,相应“西”、“老”为阴。对于紫禁城的整体平面形状而言,前朝建筑类似于古建筑大木构件榫头的“凸”字形,为阳;内廷建筑类似于大木构件卯口的“凹”字形,为阴;凸凹的结合,类似于榫卯连接(图3)。在古建筑领域,梁端一般做成榫头形式,柱顶一般做成卯口形式,榫头插入卯口后,即形成稳固的大木构架。紫禁城古建筑都是通过榫卯连接的方式形成稳固的木构架。由此可知,紫禁城平面布局的形式,还表达了古代帝王通过阴阳融合的方式来实现城池稳固的祈盼。

3  紫禁城榫卯形状平面

紫禁城里,“坐北朝南”是重要宫殿的建筑布局形式。即建筑的门窗主要位于南面,北面则主要是墙体。坐北朝南的建筑布局形式不仅符合道家“负阴抱阳”的阴阳理论思想,还有地理学方面的科学性[15-16]我国位于北半球地带,大部分地区在北回归线以北,太阳从东南向升起,从西南向降落,因而坐北朝南的建筑布局有利于建筑常年能够接受阳光照射;我国为季风型气候,夏天多刮南风,冬天多刮北风,因而坐北朝南的建筑布局在夏天有利于建筑内部通风,在冬天又能避免寒风的侵袭。如图4中的太和殿,其布局形式为坐北朝南,面宽11间,南面每间房均开设隔扇或槛窗,利于采光及夏天通风。需要说明的是,古建筑领域的“1间房”是指4根立柱围成的空间,在图4中表现为2根立柱的间距。另太和殿的北立面(背面)不开设窗户,除了明间开设隔扇外,其余所有位置均为厚厚的墙体,以利于冬天遮挡凛冽的北风。此外,我国古代重要宫殿的建筑布局多采用“坐北朝南”。如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斯干”部分有“西南其户”、“哙哙其正,哕哕其冥[17]意即王宫筑采取面南的布置方式时,正殿宽敞明亮,配殿幽室也有光明又如周易“说卦”部分载有: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12]即圣明的帝王均坐在坐北朝南的建筑里,面向光明的阳光而治理天下,能取得丰硕的政绩以上可反映阴阳理论在古建筑布局中的重要性。

4  太和殿南立面

 三垣

“三垣”是古人对星空的区域划分方式,包括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图1)。其中,“垣”在天文学术语中指的是星官(星座)的区域范围。我国古人为了便于观测星辰和天象,把天空中的若干个恒星归纳为一组,称之为星官(类似于西方的星座)。“三垣”的星空划分方式较早地出现在《步天歌》(唐代天文类诗歌)里,而《步天歌》通过七言押韵方式,把全天283个星官、1645颗恒星分为三垣二十八宿[18]。紫禁城的建筑布局与“三垣”存在密切的对应关系,以作为“镇物”,以下进行解读。

5  紫微三垣平面示意图

紫微垣又名紫微宫,是古人认为的天帝居所。紫微垣为三垣的中垣,位于北斗七星以北、北天极的中心。紫微垣有星官三十九个,与现代天文学中的大熊、小熊、天龙等星座对应。元代官员脱脱撰《宋史》卷四十九载有紫微垣东蕃八星,西蕃七星,在北斗北,左右环列,翊卫之象也。一曰大帝之坐,天子之常居也[19],可反映天帝的居所位于天宫中央,两边共有十五星环绕。另星官名称与紫微垣的功能对应,如“阴德”表示天帝后宫事务,“御女”表示天帝的嫔妃,“华盖”表示天帝所用的伞形遮盖物等。与天宫中的“紫微垣”对应,紫禁城的内廷中轴线区域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图6),再与中轴线两侧的东西六宫,组成十五座建筑群,成为帝后的居所。另皇帝的寝宫即乾清宫、皇后的寝宫即坤宁宫处于十五座建筑群的中心,而交泰殿在明代为帝后行夫妻之礼场所,其屋顶形式与“华盖”有着相似之处。

6  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从右至左)

紫微垣的南部区域即为太微垣,包含星官二十个,与现代天文学中的室女座、狮子座、后发座等星座对应。唐代官员房玄龄所撰《晋书》卷十一载有太微,天子庭也,五帝之坐也一曰太微为衡,衡主平也;又为天庭,理法平辞[20]可反映太微垣为古人认为的天帝执政场所。其中,“五帝”即五个方位的天帝,包括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纪)与太微垣相对应的是紫禁城的前朝区域。其中,中轴线位置的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图7),与太微垣的明堂三星对应。太微垣中有“三台”星,表示天帝上下天庭的台阶;而前朝三大殿周边亦有三层台基,与之相对应。另《晋书》卷十一还载有太微垣南部有端门星,其两侧分别为左护法、右护法星[20]。紫禁城的建筑布局与之相似:三大殿以南有端门,端门东西两侧分别有左掖门和右掖门。

7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从右至左)

紫微垣的东南部区域即为天市垣,包含星官十九个,与现代天文学中的蛇夫座、武仙座、巨蛇座等星座对应。古人认为,天市垣是天宫中的集贸市场。《宋史》卷四十九评价天市垣为天子之市,天下所会[19],因而天市垣的主要星官有市楼(管理市场的政府机构)、宗(执政的皇族)、列肆(宝玉及珍品市场)、斛(量固体的器具)等。与天市垣对应,紫禁城的布局也包括内市区域作为皇城以外市场的区别。内市位于东华门以东500米左右的东安门区域(图8),并向北一直延伸到玄(神)武门附近,而东安门附近最为热闹,开市时间一般为每月初四、十四、二十四[21]。内市多以拥有特殊身份的王公贵族、宦官宫人为主要服务对象,且商品精美丰富。清代官员宋起凤所撰《稗说》载有物金玉铜窑诸器,以至金玉珠宝犀象锦绣服用,无不毕具,列驰道两旁[22],可反映内市商品的琳琅满目。不难发现,紫禁城的内市位于内廷区域(对应于天庭中的紫微垣)的东南方向,与天宫中的星象布局完全对应。

8  东安门遗址

 四象

紫禁城布局中的镇物包括“四象”。“四象”是指古人把天宫中东、西、南、北方位的星宿各想象成一种动物形象,以便于记忆。其中,青龙表示东方,白虎表示西方,朱雀(即凤凰)表示南方,玄武(一种集龟、蛇造型于一体的神兽,见图9)表示北方。《灵宪》中有苍龙连蜷于左,白虎猛据于右,朱雀奋翼于前,灵龟圈首于后[23]的描述,“左”即东方,“右”即西方,“前”即南方,“后”即北方。上述每种动物形象均由七个星宿,合称为“二十八宿”。周公旦所撰儒家经典《周礼》“冯相氏”中载有“二十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24],可反映西周时期的古人就有把天象划分为二十八宿的做法。具体而言,青龙由角、亢、氐、房、心、尾、箕等七个星宿组成;白虎由奎、娄、胃、昴、毕、觜、参等七个星宿组成;朱雀由东井、舆鬼、柳、七星、张、翼、轸等七个星宿组成;玄武由斗、牵牛、婺女、虚、危、营室、东壁等七个星宿组成[25]

9 玄武造型

“四象”在紫禁城的建筑布局中得到了充分而又巧妙的体现。午门是紫禁城的南大门,由北部的城楼和东西两侧的庑房组成,平面呈凹形,恰似张翅飞翔的朱雀(图10)。神武门是紫禁城的北门,其在初建之时的命名为“玄武门”,与“四象”之玄武对应。清康熙时期,为避讳康熙的名字玄烨,“玄”才被改为“神”[26]

10 午门

紫禁城与“四象”之青龙对应的是位于今天安门前东侧的长安左门(图11),而天安门是明清时期皇城的正门。长安左门在历史上曾被成为“青龙门”[27],其主要原因与中榜考生有关。明清时期,由皇帝亲自出题的殿试会在太和殿或保和殿举行。在发榜日,皇帝会在太和殿内宣布考中进士的考生名单。这些名单被写在皇榜上。而高中进士的考生们,必须从长安左门进入紫禁城,接受皇帝的封官加爵。随后,礼部官员手捧皇榜,在鼓乐仪仗引导下,由从午门出宫,前行至天安门外,再向左出长安左门,贴在时搭设的龙棚里。殿试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的考生可从午门正中间的门洞出宫,并身披红绸,骑着高头大马,游行于天街(今长安街)。其余考中进士的考生受邀在位于今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大街附近的顺天府衙宴饮庆贺。由上可知,长安左门是明清考生仕途青云直上、犹如“鲤鱼跳龙门”的象征。

11  长安左门(1952年拆除)

紫禁城与“白虎”对应的是天安门东侧的长安右门(图12[27]。长安右门是明清时期皇帝举行秋审的场所。秋审属于明清时期的死刑复核制度,即每年的农历八月中旬前后,皇帝在长安右门内的千布廊亲自面审各省上报的死刑犯,同时原审官也必须在旁边听审。如确有冤情的,皇帝发回地方重审;如案情属实的,则犯人在秋后问斩。明清时期处决犯人的地点不同,明代在西四,清代则在菜市口[28]。秋审是皇帝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反映了古代刑法对死刑的重视。在清代还有朝审制度,地点亦为长安右门内,由皇帝亲自终审。朝审与秋审的区别在于,秋审是复审死刑案件,朝审是会审死刑案件,且时间略早于秋审[29]。由上可知,犯人一进长安右门,就犹如进了虎口,受死的可能性极大,因而长安右门俗称为“白虎门”。

12  长安右门(1952年拆除)

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均位于今长安街上,在天安门外的东西两侧,其平面位置关系见图13所示。

13  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平面位置(清乾隆十五年)

“四象”镇物的布局方式不仅见于紫禁城,还见于古时多个朝代的宫殿城池。如公元229年,孙权在南京建都(时称建邺),其将都城的布置方式与“四象”对应[30]:北边有玄武湖,南边有流经朱雀门的秦淮河,东边有青龙山(钟山),西边有白虎城(石头城)。又如我国古代地理学的重要著作《三辅黄图》,其卷三部分描述了我国北方都城建筑布局的重要特征,即“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宫阙殿阁取法焉”[31]。不难发现,包括紫禁城在内的古代宫殿的建筑布局与“四象”相对应,其主要的原因在于古人对“四象”的神化。他们认为“四象”代表的动物本身具有非凡的能力,产生“镇物”的效果:龙可上天潜渊,无所不能;凤是通神灵的百鸟之王;虎为具有威慑力的百兽之王;玄武为北方水神;四神各“镇守”一方,以利于消灾驱邪,并使得建筑稳固长久。

 五行

紫禁城布局中的镇物包括五行。“五行”是古人认为的与宇宙运行密切相关的五种元素,即金、木、水、火、土。如《尚书·洪范》载有: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32]。这句话反映了每种元素的不同特性,如“金”可变革,“木”可生长,“水”可润物,“火”可升温炎热,“土”可种植庄稼。不仅如此,五行与方位存在对应关系,即金—西方、木—东方、水—北方、火—南方、土—中央。西汉思想家董仲舒所撰《春秋繁露》卷十一部分,其中载有是故木居东方而主春气,火居南方而主夏气,金居西方而主秋气,水居北方而主冬气,是故木主生而金主杀,火主暑而水主寒……土居中央,为之天润[33]。该观点阐明了五行的特点以及与五方的关系。“五方”又与“五色”有联系,即东方对应青色,西方对应白色,南方对应红色,北方对应黑色,中央对应黄色。如《礼记正义》卷二十九载有“色,谓天龟玄、地龟黄、东青、西白、南赤、北黑”[34]。以上“五行”、“五方”、“五色”形成对应关系。

紫禁城建筑的整体布局与五行相对应。紫禁城的西部区域主要有寿康宫、慈宁宫等建筑,其功能为皇太后养老的场所,与五行中的“金”对应。这是因为,皇太后的年龄属于人生落幕的阶段,其人生的圆满收敛与“金”的寓意相符合。紫禁城东部区域建筑主要为南三所,其功能为皇子们生活的场所,与五行中的“木”对应。其主要原因在于皇子们的年龄属于人生成长阶段,与幼苗生长有着相似之处。紫禁城南部区域的午门,矗立在高高的城台之上,城台饰以红色,与“火”对应。紫禁城北部区域的天一门以及钦安殿,均与“水”密切相关。其中,天一门的名字则源于《河图》中的天一生水[35],而钦安殿内供奉的则是真武大帝(道教中的水神)。紫禁城的核心区域为三大殿,其平面形状组合成“土”形(图14),寓意明清帝王对江山的掌控。

14  前朝三大殿字形平面

古人认为,五行的各元素之间还存在“相生”的关系,具体表现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清代经学家陈立撰写的《白虎通疏证》,对“五行相生”理论进行了解释说明。其中载有木生火者,木性温暖,(火)伏其中,钻灼而出,故生火火生土者,火熟故能焚木,木焚而成灰,灰即土也,故火生土土生金者,金居石依山,津润而生,聚土成山,山必生石,故土生金金生水者,少阴之气,温润流泽,销金亦为水,所以山云而从润,故金生水水生木者,因水润而能生,故水生木[36]即木生火的主要原因是钻木能生火,火生土的主要原因是木燃烧的灰烬形成土,土生金的主要原因是土向坚硬的山石转化,金生水的主要原因是金被高温熔化,水生木的主要原因是水分促进树木生长。五行相生的关系可用图15表示。

15  五行相生示意图

“五行相生”的理论在紫禁城的建筑布局中得以充分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金生水。紫禁城很多宫殿建筑的门前均放有铜(铁)缸,缸内盛水。之所以不用其他材料制作缸,其主要原因即符合“金生水”的理念。另缸内存水还有实用的功能:提供救火的水源。上述宫殿一般距离内金水河或井亭较远,一旦建筑失火,缸里的水就能被派上用场。

2)水生木。紫禁城北部区域在五行中属于“水”,而皇帝后花园之御花园位于北部区域,内有大量奇花异草和古柏老槐(图16)。这种建筑布局方式与“水生木”理念相符。

16  御花园内景

3)木生火。午门广场并没有种树(现有树为后载),其主要原因在于午门在五行上属于火,古人认为在该位置种树会产生火患。

4)火生土。古人认为,五行中的“火”可用红色表示、“土”可用黄色表示。如先秦古籍《逸周书》卷三载有五行:一,黑位水;二,赤位火;三,苍位木;四,白位金;五,黄位土[37]紫禁城古建筑一般采用红色的立柱和墙体,寓意阳刚、炽热;柱、墙之上再为黄色的瓦顶,寓意皇权。红墙(柱)黄瓦的色彩表现形式与“火生土”理念相符合,寓意紫禁城里的将士护卫皇权。

5)土生金。紫禁城前朝三大殿区域在五行上属于土。三大殿矗立在三层白色的台基之上,而白色属于“金”,因而古人认为白色的台基利于巩固帝王的统治,即“土生金”。另台基上有铜质香炉(图17)十八座,铜属于金属,因而这种布局方式亦符合“土生金”理论。在古代帝王举行重要礼仪活动时,香炉中的烟云燎绕,营造出了神秘的意境,来衬托出天子非凡的地位。

17  太和殿台基上的香炉

此外,五行之间还有“相克(胜)”理论,即两元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如隋朝阴阳家萧吉所撰《五行大义》,其中的卷二载有尅者,制罚为义,以其力强能制弱,故木尅土,土尅水,水剋火,火尅金,金尅木[38]此处。明代官员孙瑴在所撰的《古微书》卷二十二部分,解释了五行相克的原因,即五行所以相害者,天地之性。众胜寡,故水胜火也;精胜坚,故火胜金;刚胜柔,故金胜木;专胜散,故木胜土;实胜虚,故土胜水也[39]由上可知,木克土的主要原因是树木可在土中生长,破坏土的完整;土克水的主要原因是土堆可以阻止水的流动;水克火的主要原因是水可以灭火;火克金的主要原因是火可以将金属熔化,金克木的原因是金属制的刀具可砍伐树木。五行相克的关系示意可由图18表示。

18  五行相克示意图

紫禁城建筑布局中的“五行相克”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紫禁城外朝不种树。外朝区域没有种树,民间传言为防止刺客藏匿。这种传言是不对的,因为紫禁城内廷区域多有种树,内廷区域的安防亦很重要。另有传言外朝不种树是为了衬托三大殿宏伟壮丽的气势。这种说法亦不正确,因为天坛、太庙、社稷坛等皇家建筑群内有多座雄伟挺拔的建筑,其周边却种植有大量树木。分析认为,紫禁城外朝不种树的主要原因,在于五行中的“木克土”避讳。古人认为,外朝区域属于五行之“土”,若种树,则会破坏“土”,寓意破坏皇权,不利于帝王统治。

2)东华门门钉数为98列。紫禁城宫门上的门钉数量一般为九行九列,其中9”为最大的阳数,寓意数量最多。然而,东华门门钉的数目却为九行八列,其中“8”为阴数。有观点认为东华门门钉采用阴数,其原因在于东华门是皇帝驾崩后灵柩出宫的宫门。如民国史学家章乃炜所撰写的《清宫述闻》,其中就载有顺治、嘉庆、道光等皇帝的灵柩由东华门出宫[40]的内容,因而东华门又被称鬼门,其宫门门钉数量为阴数。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因为明清帝后的陵寝大门,其门钉数量亦采用九行九列(图19)。分析认为,东华门门钉采用阴数,其主要原因仍为“木克土”的避讳。紫禁城的东部区域在五行上属于“木”,与之毗邻的三大殿区域属于“土”。古代工匠为避免“木克土”,将东华门门钉数量的列数由九改为八。这样一来,“阳木”就变成了“阴木”,不克土;且数字“8”为最大的阴数,亦有数量多的含义。

19  清西陵之泰陵隆恩门门钉数为99

(3)文渊阁的防火措施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的文渊阁,是乾隆帝储藏《四库全书》的书库(图20)。文渊阁位于紫禁城东部文华殿以北,前有内金水河流过。乾隆帝为防止文渊阁产生火患,充分考虑了“水克火”的理论[10]:文渊阁的屋顶采用黑色,而黑色寓意水,因而是灭火的“镇物”;文渊阁上下两侧,下层六间,上层一间,意为“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即数字“一”、“六”均在北方,与五行中水对应,利于镇火;文渊阁天花板上饰以大量水生植物,它们是克制火灾的镇物;阁前的内金水河,则利于阻断火势的蔓延。除了内金水河外,其它“水克火”的理念运用均缺乏科学性。

20  文渊阁立面

紫禁城建筑布局采用的“五行”及“五行相生相克”的方式,多为古人在生产力落后条件下的主观愿望,而缺乏科学依据。但是,其中体现的镇物文化则利于解读紫禁城丰富的建筑历史、文化和艺术。

 七星

“七星”是紫禁城布局中的重要镇物。“七星”即北斗七星,属于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之一,主要包括玉衡、天枢、天玑、天璇、天权、开阳、摇光等七颗星(图21)。其形状犹如盛酒的斗形勺子,斗柄由开阳、摇光玉衡三星组成,斗身由天枢、天玑、天璇、天权四星组成。古人认为,北斗七星一年四季绕北极星转动(实际是地球自转产生),因而会出现寒暑交替的现象。而先秦典籍《鹖冠子》亦有类似记载: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41]

21  北斗七星

北斗七星的布局样式在紫禁城中轴线建筑中得到了体现。紫禁城中轴线上的几座宫殿屋顶为宝顶形式,这几座建筑分别为午门阙亭(4个)、中和殿、交泰殿及钦安殿。这些宝顶的连线恰似北斗七星,见图22所示。其中,斗身由午门阙亭的宝顶组成(图23),斗柄由中和殿(图24)、交泰殿(图25)、钦安殿(图26)的宝顶组成。中轴线建筑是紫禁城里最重要的建筑,而中轴线上的建筑采用七星的布局方式,寓意帝王具有上天赋予的神圣权力,掌握北斗七星的运行,并相应掌控天下。北斗七星作为镇物,不仅仅见于紫禁城布局,而且在古代以多种方式体现。

22  紫禁城中轴线的北斗七星

23  午门阙亭上的勺斗

24  中和殿

25  交泰殿

26  钦安殿宝顶

1986年,在甘肃天水东南麦积山附近的放马滩一号秦墓中,出土了460支竹简,其中的乙种《日书》第165简载有行不得择日,出邑门,禹步三,乡(向)北斗,质画地[42]古人远行一般会选择吉日出行,而在在无法择吉日的情况下,《日书》建议出行者走出邑门(城门),然后模仿大禹走路的姿势和步伐(先秦时期大禹被奉为“行神”),面向北斗七星,在地上清理出一块场地,绘出消灾驱邪的符号或图形,进行祭拜,就能够保平安。由此可知,在先秦时期,就有以北斗七星作为镇物的做法。

在汉代,北斗七星的镇物功能见于多种文献。如司马迁所撰《史记》“天官书第五”(见卷二十七)载有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43],意即北斗不仅是天帝巡游的交通工具,还是定方向、季节及时程的标准。相应地,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的武梁祠,有东汉画像石,绘制有天帝坐斗车巡天的场景(图27),通过斗车来映衬天帝的统治地位。又如班固撰《汉书》卷四十五之“息夫躬”部分,载有教以祝盗方,以桑东南指枝为匕,画北斗七星其上[44]意即用桑树枝条做匕首,并在上面刻出北斗七星图案,神灵就会降灾于盗贼,可避免家中受盗贼侵扰。另《汉书》卷九十九之“王莽传第六十九下”部分,载有载有王莽亲自赴南郊制作威斗。该威斗的形状如北斗七星(图28),总长约二尺五寸(约0.55米,在汉代1尺约为0.22米)[44]欲以厌胜众兵[44]王莽制作威斗的目的,是用来做为克敌的镇物。

27  天帝驾车巡天

28  汉代铜龙首柄威斗

从三国到元朝时期,北斗七星仍为祛病续命的神灵如西晋时期的史学家陈寿所撰《三国志》,其中卷五十四之“吕蒙”部分,就载有孙权命道士在北斗七星下做法,为吕蒙续命[45]。东晋时期的史学家干宝所撰《搜神记》之卷三部分,载有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凡人受胎,皆从南斗过北斗;所有祈求,皆向北斗[46],意即北斗七星是主管人之死的神。类似的,南朝宋官员范晔所撰《后汉书》“天文中”部分,载有北斗主杀[23]。又如唐代道经之《北斗治法武威经》载有人在遇险时,只要念北斗九星名字,超北斗星方向祭拜,行禹步,各种灾难就会离去[47]。在这里,北斗九星即北斗七星再加上左辅、右弼二星。再如元代小说家罗贯中所撰《三国演义》,其中的一百零三回载有诸葛亮点七星灯拜北斗的故事,若七日内主灯不灭,吾寿可增一纪;如灯灭,吾必死矣[48]该故事内容与紫禁城御花园内的“诸葛拜北斗”石形成巧合(图29)。

29  诸葛拜北斗石

紫禁城为明清帝王专用场所,其中轴线上的北斗七星布局形式,除上述镇物因素外,还包括通过星象来强化其政治地位的内涵。如春期末期思想家孔子所著《论语·为政》载有“为政以德,臂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49],意为皇帝开明的治国方式会受到百姓的爱戴,犹如北斗星一样,处于自己的方位,受到众星的拥簇。自战国时期以来的古代中国被称为“九州”,而魏国张揖所撰《广雅》卷九之“释天”载有:“枢为雍州,旋为冀州,机为青、充州,权为徐、扬州,衡为荆州,开阳为梁州,摇光为豫州”[50],即北斗七星代表帝王统治的整个国家。另东汉班固所著《白虎通义》卷五载有“王者德至天则斗极明,日月光,甘露降”[51],意为帝王统治开明时,会出现北斗星明亮、日月发光、天降甘露等瑞兆;《晋书》卷十一之“天文上”载有:“斗为人君之象,号令人主也”[20],意为北斗星是帝王的象征。由上可知,北斗七星与古代帝王的统治密切相关,紫禁城中轴线北斗七星的布局方式也寓意帝王统治整个国家。此外,《汉书·律历志》载有“斗纲之端连贯营室”[44],意为斗柄端部连接营室星,在地面的投影为子午线,是宫殿城池营建中轴线的参考依据。这说明紫禁城中轴线的规划和确定,也是与北斗七星有着密切联系的。

不难发现,古人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对宇宙运行客观规律认识不足,因而主观的希望通过北斗七星作为镇物的方式,来达到消灾迎祥的效果,并产生了星宿崇拜的思想。对于紫禁城帝王而言,其下令紫禁城中轴线建筑的营建采用北斗七星的镇物布局方式,是巩固其政治统治的一种主观表现形式,缺乏科学性。然而,这种布局方式是解读紫禁城建筑文化的一个重要参考资料。

  八卦

紫禁城布局中的镇物还包括《周易》八卦内容。《周易》为我国先秦时期儒家经典,主要探讨客观世界与人生哲理的相关内容。《周易》系辞下”部分,载“古者包犠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52]这句话可反映“八卦”源于古人对自然万物的认识,且由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创立。另“卦”是古人用来占卜的符号,而“八卦”阳爻(—)和阴爻(——)组成的8个哲学符号,每个符号各含3个爻。《周易》用卦象来描述事物。如其中的“说卦传”内载有“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等内容[52]不仅如此,《周易》还将不同的卦象对应不同的方位。如“说卦传”内还载有“震东方也……巽东南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乾西北之卦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艮东北之卦也”[52]基于上述内容,可绘制八卦方位图,如图30所示。南宋理学家朱熹对八卦进行了更为简洁的描述,其所撰《周易本义》中有八卦取象歌”,内容为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53]

30  《周易》中的八卦方位图

紫禁城建筑群的布局在建筑功能、建筑设施、建筑色彩等多方面的规划特点与《周易》中的“八卦”方位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具体说明如下:

(1)北方:《周易》认为北方属于水,其卦名为“坎”,表示与之相对应,紫禁城北部区域的建筑布局与“水”密切相关。如位于御花园内的钦安殿,里面供奉的是道教中的水神—玄天上帝。玄天上帝又名真武大帝,太阴化生,水位之精[54]有着治水灭火的非凡能力。钦安殿的南面有围墙,其大门名字为“天一门”,而“天一”源于“天一生水”。唐代文人孔颖达撰《尚书正义》卷十载有天一生水”、“地六成[55],意为天数为一,它生成了水;地数为六,它承载着天上来的水。由上可知,紫禁城北部建筑布局与“八卦”之“坎”相符。

31  真武大帝铜像

2)东方:《周易》的“说卦传”部分,载有万物出乎震[52]意即东方是万物生长的方位。相似的文献如曹魏经学家王弼所撰《周易注疏》,其中的“卷第九”载有以震是东方之卦,斗柄指东为春,春时万物出生也[56]紫禁城东部区域为皇子们学习生活的场所,如文华殿曾为太子参与政事的活动场所,南三所(图32)为东宫太子的居所等。皇子处于人生的幼年阶段,犹如幼苗在春天茁壮成长,因而与《周易》的卦名“震”对应。不仅如此,紫禁城东部区域的建筑屋顶色彩多以绿色为主,而绿色是春天常见的植物颜色,有万物生长之意,因而亦与东方卦象相符。

32  南三所院落

3)西方:《周易》中西方的卦象为“兑”,意为有水的地方。紫禁城的建筑布局与之相对应,在西段城墙的内侧有内金水河(图33)。内金水河的河水从紫禁城的西北角引入,与《周易》中的卦位“乾”对应。其原因在于,《周易》的说卦传载有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52]即认为“乾”为阴阳交汇之处。另“说卦传”还载有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悦)也[52]即认为西方是属于秋天的方位,寓意万物的成熟和圆满。紫禁城西部区域多为皇太后的养老场所,如寿康宫、慈宁宫等。她们的人生历程犹如到了秋天,将圆满收尾,这与“兑”的卦象相符。

33  紫禁城西侧城墙内侧的内金水河

南方:《周易》的“说卦传”部分,载有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52],意即“离”为南方的卦名,万事万物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完美的外貌。此处的“离”寓意太阳照射带来的光明。午门为紫禁城的南门(图10),其城台饰以红色,门窗和立柱为红色,外檐彩画亦采用朱红地“宝珠吉祥草”样式,而红色与太阳的颜色相近,因而与“离”卦相符。“说卦传”还载有“离为雉”[52],这里的“雉”为一种,其伸开双翅的外形与午门的平面形状(即凹字形)高度相似,可反映午门的平面形状与八卦中的“离”象相符。

紫禁城建筑群采用的布局样式参照《周易》的“八卦”方位,可反映八卦作为紫禁城镇物的重要性。尽管其缺乏科学依据,但对紫禁城的建筑文化研究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结论

紫禁城布局蕴含了丰富的古代镇物文化内容,具体表现为:

(1)紫禁城北部的景山是灭前朝王气的镇山,内金水河是镇守紫禁城的巨龙

(2)紫禁城建筑布局包含阴阳和谐的关系,南部、东部区域为阳,北部、西部区域为阴。

(3)紫禁城的建筑布局包含古代星象的三垣内容,前朝、内廷和东安门区域分别对应于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

(4)紫禁城的建筑布局包含古代方位中的四象,午门、东华门、神武门和西华门分别对应于朱雀、青龙、玄武和白虎。

(5)紫禁城东、西、南、北、三大殿区域的建筑功能分别对应与五行中的木、金、火、水、土,且包含了相生相克的内容。

(6)紫禁城中轴线上午门阙亭、中和殿、交泰殿、钦安殿的宝顶连线与北斗七星对应。

(7)紫禁城平面布局与《周易》的八卦方位相对应。

紫禁城平面布局中的上述镇物形式,是明清帝王巩固城池及政权统治的思想反映,更是研究明清宫殿建筑历史、建筑文化、建筑艺术的宝贵资料,因而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陶思炎.中国镇物文化略论[J].中国社会科学,1996,(02):138-147.

[2] 周乾.朱棣为何定都北京紫禁城[J].北京档案,2017,(06):47-49.

[3] 傅熹年.元大都大内宫殿的复原研究[J].考古学报,1993,(01):109-151.

[4] (清)吴长元.宸垣识略[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52.

[5](清)计六奇.明季北略[M].北京:中华书局,1984454-455.

[6] 史松,林铁钧.清史编年(第一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442.

[7] 周乾.北京景山的那些曾用名”[N].科技日报,2020-04-17008.

[8] 周乾.紫禁城内金水河,并非防火排水这么简单[N].科技日报,2020-01-10008.

[9] (明)刘若愚.酌中志[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143.

[10] 周乾.皇家书库的防火之道[N].科技日报,2021-01-15008.

[11] 吴全兰.阴阳学说的哲学意蕴[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55-59.

[12] 郭彧(译注).周易[M].北京:中华书局,2006360,405.

[13] 方韬.图说老子道德经[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100.

[14] 安小兰译注.荀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7180.

[15] 周乾.紫禁城古建筑中的“天人合一”思想研究[J].创意与设计,2020,(04):5-15.

[16] 周乾.紫禁城古建筑门窗的运用智慧[N].科技日报,2019-09-20008.

[17] 周振甫.诗经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2285-286.

[18] 井普椿.《步天歌》校正笺注考释[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011-12.

[19] (元)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5655666.

[20] (唐)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2290-292.

[21] 安艺舟.明代的内市与灯市[J].历史教学,2015,(20):39-45.

[22]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资料丛刊(第二辑)[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119.

[23] (宋)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32163234.

[24] 杨天宇.周礼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379.

[25] 陈遵妫.中国天文学史(第二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305.

[26] (清)于敏中.日下旧闻考[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548.

[27] 陈文杰.趣说老北京内城的“九门”[J].北京档案:201211):45-47.

[28] 庾莉萍.北京旧刑场怀古[J].档案时空,2008,(03):40-41.

[29] 李松龄,孟宪振.天安门广场史话[J].档案工作,198910):43-45.

[30] 姚亦锋.长江影响与东吴建都对于南京城市的深远意义[J].现代城市研究. 2013,(12)61-67.

[31] 何清谷.三辅黄图校注[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190.

[32] 慕平(译注).尚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9128.

[33]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M].北京:中华书局,1975392.

[34] (汉)郑玄.礼记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883.

[35] (清)江永.河洛精蕴[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14.

[36] (清)陈立.白虎通疏证(上)[M].北京:中华书局,1991188.

[37] 张闻玉.逸周书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108.

[38] (隋)萧吉.五行大义[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49.

[39] (明)孙瑴.古微书[M].济南:山东友谊书社,1990459.

[40] 章乃炜,王蔼人.清宫述闻[M].北京:故宫出版社,2012201-203.

[41] 黄怀信.鹖冠子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470.

[42] 姜守诚.放马滩秦简日书行不得择日篇考释[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68-76.

[43] (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991117.

[44] (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9.

[45] (晋)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11280.

[46] 马银琴,周广荣(译注).搜神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257.

[47] 郭星磊.道藏步罡踏斗略考[D].南昌大学,南昌:2012.

[48] 罗贯中.三国演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900.

[49] 张燕婴(译注).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612.

[50] (魏)张揖.广雅[M].北京:中华书局,1985112-113.

[51] (汉)班固.白虎通[M].北京:中华书局,1985

[52] 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修订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572620631.

[53] 郑同.完全图解周易本义[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210.

[54] 李裴.环境美学视域下的道教崇水渊源[J].宗教学研究,2019,(02):7-11.

[55] (汉)孔安国.尚书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02.

[56] (魏)王弼.周易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27.

(本文载于《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紫禁城平面布局的镇物文化——《周易》八卦方位
北京故宫风水布局设计
试论五行八卦原理在明清北京城的体现
古代北京城的建造风水特点,体现了古人对天的敬畏与尊重
故宫风水解密!(下)
世界最长“巨蟒”被发现,竟藏身在故宫中,如今已有600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