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技艺传承 | 彝族瓦板房 工艺复杂却美到窒息

穿斗式建筑构造

  凉山彝族是农牧兼营的民族,村寨多坐落在高海拔的山区,瓦板房是他们典型的凉山彝族传统民居建筑,表现出了凉山彝人与大山、与森林休戚相关的朴素原始的建筑美学观。

  瓦板房不甚高大,以木为主,屋内的柱、梁、横杆均采用原木柱体,四壁或土或木,屋檐加斗拱,屋顶为“人字形”,上盖云杉木板,俗称“瓦板”,加横木压石固定,雨水顺杉木纹路而下,透气通光。屋内板壁、屋檐、门楣、斗拱、窗上绘有色彩浓郁的日、月、星、花、草和动物图案。

木构建筑

  瓦板房建筑的独特性在于其精淇的“穿斗式”技艺和民族风格浓郁的室内外雕饰工艺,这不仅是工艺技艺的展示,还是一个民族习俗的复合体。房屋建造选料考究,工序复杂,工艺高超,没有既定的施工图纸,全凭工匠心中积淀的经验来建造,且全结构不用一根钉子。

  从选择宅基、请工匠、起基、封顶,每一个过程,都包含特定的民俗行为。

建筑内部

  1、选料讲究。

  “穿斗式”瓦板房一般选用冷云杉、白杨、松树等耐久性、纹样、色泽、光洁度、韧性上乘的优质树木,并阴干。彝族民居的大小,视不同情况与经济条件而定。彝族民居小则在100平方米左右,大则200—300平方米。要建造一座全木“穿斗式”瓦板房,至少需要直径为50公分上下的圆木(柱)30—50立方米,板材10—30立方米左右。

  2、繁复的建造工序。

  彝族房屋建造从地基选择、建造、完工、入住都有极其严格的民俗讲究。就建造本身而言,往往需要分工合作。一般而言,70%的工程量靠木工独立完成,其余30%时间为选择地基、平整地基、砌墙、盖顶等,因此,建造一座“穿斗式”结构的民居,3-5个木匠合作需要数百个工作日。建造工序主要为:

  (1)选料:根据需要选择符合规范的圆木、板材若干,作为穿枋、房柱、抬梁、斗拱、门、楣、隔板、窗格等材料。

雕刻工艺

  (2)度量和上墨线:度量就是对材料长短、厚薄进行测量。习惯上,木匠主要用手作丈量工具来庹量材料长短,只有凿孔度量用角尺。上墨线,就是对材料曲直、长短进行分类和大小标示。

  (3)加工:利用锯、刨、钻等工具,对材料进行加工。程序主要有:锯形、刨平、凿孔、制形、雕刻、彩绘、校正,此工序耗时最多、最为复杂,最能体现木匠的技艺水平。

瓦板房外部

  3、精湛的组装技艺。

  将不同柱、板、斗拱、穿枋、窗格、床、门按规则组装。按传统,楼上穿枋,楼下以板或窗装饰。穿枋取三、五、七、九、十一层的单数,楼下分主位、客位、生活区、杂物区,除杂物区立柱为饰外,其它三区,分隔成不同的单元,进行不同的装饰。该建筑,不论是穿坊、斗拱或者室内装饰,其镶嵌各部,均不用一根铁钉,尽显其高超的技术水平。

穿斗式建筑构造内部

  4、精美的雕刻与彩绘

  雕刻与彩绘部位多见于檐、楣、板壁、窗户和斗拱,图案丰富,常见的图案有日、月、星、花、鸟、草、虫、山、河和动物图案,也有些波纹、回环纹等抽象的符号。同时,此类建筑,均留取3—5米的屋檐,以斗拱为饰。斗拱多拱成水牛角形,多雕刻马牙纹,方架上多用红黄黑相间的彩绘,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瓦板房如同一个个“凝固的音符”,散落在山间绿野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彝族人的建筑技艺
关于抢救凉山彝族传统村落和民居的紧急呼吁书
八大作
【马锦卫】凉山彝族漆器髹饰技艺传承情况调查研究
寻找西昌的彝族文化元素彝·族漆器
[凉山州昭觉县]彝族羊毛擀毡及纺织技艺 四川新闻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