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式营造 | 清代官式建筑工程做法构架特点

  根据清工部《工程做法》,清代古建构架作如下介绍:

  ①形制。清官式建筑构架有大式、小式之分,大式建筑等级较高,多用斗拱,有的檐柱、内柱同高,上加主要起装饰作用的斗拱层,上承梁架,近似宋式殿堂构架。大式也有不用斗拱的,用材较为粗壮;小式建筑规模小,不用斗拱,用料也较节省。但无论大式或小式建筑均无明伏、草伏的区别。

  ②柱。抬梁式构架中的柱子按位置定名,位于前、后檐最外一列柱子称为檐柱,位于山墙正中的柱子称为山柱,在建筑的纵中线上的内柱称为中柱,除中柱以外的内柱,均称金柱。从故宫现存建筑看,明代古建的柱子尚保留了侧脚、生起的作法,柱“生起”做法在宋代建筑较为普遍,明代减少,清代《工程做法则例》则无“生起”之制。

古建·清代建筑构架

  ③梁。每榀梁架中主要的梁,按本身所承托的檩数定称谓,例如上承九檩者称为九架梁,依次有八架梁、七架梁,直至三架梁。梁的长度以步架(即檩间水平距离)来计,九架梁者长八步架,七架梁者长六步架,六架梁者长五步架等。此外,还有几种次要的短梁,如檐柱与金柱间的梁,长仅一步架,在大式建筑中称桃尖梁,在小式建筑中称抱头梁。如果廊宽两步架,桃尖梁加长一倍,称双步梁;这时往往上面还有一道一步架长的短梁,称单步梁。

  ④斗拱。元代以后,梁、柱节点上的斗拱逐渐变小,与唐宋建筑中的斗拱相比,结构作用减弱,装饰性加强,到清代斗拱几乎蜕化为装饰性构件。

  ⑤其他。梁架中的叉手、托脚被取消,纵向的联系构件减少,襻间、串等被统一成檩、垫、枋三位一体的标准作法,称“一檩三件”。

清代建筑大木作图样

清代建筑模型

  清代古建所形成的结构体系巧妙而科学,对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也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材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建结构名称》——比较专业,有兴趣的可进来看看
彻上明造,无为而为的古建屋顶木构架的结构美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经典古建筑的“六椽栿”到底指的是什么?如何辨认?你看过实物吗?
谈谈北镇庙的建筑年代
古建大木构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