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一种民居,它叫:厝


被誉为闽南传统建筑灿烂瑰宝的蔡氏古民居以突出的代表性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闽南传统民居的活化石,其建筑装饰精巧繁复、变化万千,吉祥文化作为建筑装饰语言表达的特色深深的渗透在居住环境之中,如同一面镜子反映了闽南地区特定历史时期的多元文化特征和内涵。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

闽    南    传   统    民    居

建筑风格与建筑装饰多元文化

撰文/摄影 来雨静

▶▶清末到民初,一场持续了45年的营造

南“金三角”(即厦门、泉州、南安)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历史上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特殊的区域位置且与多地区的频繁交往使其积攒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并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闽南文化兼具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与海洋文化的特征,这种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建筑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建筑的地域特色十分鲜明。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位于福建省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始建于清末民初,建造者为清朝菲律宾华侨蔡启昌及其子蔡资深。建筑群由东部向西部逐一建造,自清朝同治年间开始至宣统三年时完工,前后耗时竟长达45年。

这具有浓郁闽南地方特色的蔡氏古民居占地面积曾达4000多平米,有房间400余间,廊回路转,雕梁画栋,技艺十分精湛。其建筑用房的功能齐全,除居住外,还有聚众理事祭祀之用的宗祠,有围墙等防御性设施,可见蔡氏古民居建筑群是一个具有防御性、秩序性、自给自足的场所,是家族观念和宗族意识强化的产物,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聚落而居”。

▶▶厝厝相连的庞大“民居聚落”

氏古民居建筑群现存的保留较为完整的民宅大厝总共有16座,遗址20余处,占地面积从350平米到1850平米不等,依次前后平行排列,有序的分布在大约3公顷的长方形地块中,南北约长100多米,东西约长200多米。每个建筑的中轴线均以南偏西5°,这是闽南地区夏季防晒冬季防风的最佳朝向。

东边十座大厝由排成三排三列的9座外加最外边1座而组成,其中最早建造的为蔡启昌投资的启昌厝和攸楫厝,建造年代都为同治丁卯(1867年)前后,自此之后的其余大厝均为蔡启昌之子蔡资深投资建造。

请将手机旋转90度

蔡资深首先建造位于东部的世双厝,随后于光绪己丑(1889年)建造世佑厝、徳梯厝、彩楼厝,紧挨着世双厝的德棣厝建于光绪癸己(1893年)。最东端的醉经堂是全聚落大厝中建造时间最晚的,于光绪末年至宣统三年(1908—1911年)期间建造而成,供聚落族人宴请客人、休闲聚餐,之后用作学堂。祖厝现已重建,紧邻祖厝的世煌厝于民国期间毁于火灾。

南侧建于光绪壬寅(1902年)的蔡浅别馆和建于光绪癸卯(1903年)的蔡浅厝相连,蔡浅别馆为招待客人之用,蔡浅厝为蔡资深晚年自用。随后德典厝、德典书房和世用厝陆续建成。西北侧的宗祠与孝友第均被拆毁,不复存在。北端二厝与世切厝、世子厝、德恩厝、德昆厝、寿星厝均为家族管家所建或换地资助堂亲而建,其平面形制与建筑装饰都比蔡氏家族所居稍逊一筹。

风水观念在选址和朝向等方面影响着建筑的建造,所有单体建筑入口均朝南向,每排大厝两三座单体建筑相连,东西、南北各三条石埕大道相互连接,如同聚落的骨架,形成“点、线、面”的空间肌理,也是纵横交错的防火通道,具有规模宏大、开阔雄伟的视觉冲击效果。每个单独的宅第都设立有独立的门户,从空间形制、功能用途和装饰语言等各个方面都是有机完整、自成一体的。在建筑规模与装饰上,位于西部的大厝明显优于东部的大厝。

从蔡氏古民居建筑群的整体格局中可以明显看出建筑不仅具有统一的建筑风格,且注重有序增长和延伸空间,以适应后世人们的生存需要,是建造规划者“发展性”思想的体现。从整体规划布局到个体案例空间都深受闽南地区长期以来的自然气候、生活习俗、经济基础的影响,具有浓厚的地域性特色。

▶▶白岩红砖勾勒下的闽南建筑神韵

氏古民居建筑群是闽南传统民居官式大厝的典型代表,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一个重要的分支,建造中大量使用极具地域特色的建筑材料——红砖,加之闽南匠师的精雕细作,更具创造性和艺术性。建筑群中的单体建筑主体结构大都采用穿斗式木构架,建筑立面采用红砖和红瓦,屋顶为硬山形制,屋脊两端有微微上扬的曲线造型,端部使用“燕尾脊”做法(即形似燕尾),有轻盈飞翔的视觉感受。这种建筑风格华丽古典、肃穆大方,既不同于北方民居灰墙灰瓦的沉闷,也不同于江浙地区粉墙黛瓦的宁静感受,彰显了闽南地方特色

白色花岗岩与红色清水砖相结合,两种色彩将原材料的美感发挥得淋漓尽致,再混合红砖砌筑与石雕、木雕、交趾陶、剪黏、灰塑、彩画等多种手法的装饰类型,产生了独特的建筑意境。从蔡氏古民居建筑精巧华美、色彩艳丽、做工精细的装饰还可看出,建造者显贵的社会地位与雄厚的经济基础。

建筑装饰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附属于建筑,因此其风格特征固然受到建筑主体的影响和制约,从而与主体建筑具有同一性;而又因其有着特殊的技艺、内容及表现形式,则又表现出了与主体建筑不同的差异性。这种同一性和差异性在蔡氏古民居建筑群里也得到了体现。

同一性

与建筑本身的结构构造、材质特性具有同一性。蔡氏古民居建筑主体结构体系主要采用木石结构,建材以木、白色花岗岩、红砖为主,因此建筑装饰大量采用木雕、石雕、砖雕等,历经漫长的积累与发展,形成了独具闽南特色的雕刻艺术体系。

与建筑空间布局具有同一性。建筑装饰集中在主体建筑使用空间部分,空间使用层级越高即空间越重要,装饰的数量及内容形制和精美程度就越高,如:入口塌寿(即入口处内凹一至三个步架的空间,闽南将此凹形空间称为塌寿、凹寿或塔秀)处集中了大量的石雕、砖雕与木雕,最重要的使用空间顶厅,则是在木构架、槅扇及神龛等处皆有雕刻装饰。附属空间如护厝、埕头厝等,施以的建筑装饰就相对较少。

与建筑构件形式具有同一性。建筑装饰往往与构件合二为一,因此其受制于构件的形式与性征,装饰图案的构图应与不同形式和尺寸的构件相契合,有承重作用的构件的构图和镂空设计还需考虑其受力需求。越靠近视平线位置的构件,其装饰越为精美。

与建筑所在的人居文化环境相统一。建筑装饰是人类文明物化的产物,反映了当时人们所处的社会文化特征和精神审美追求。蔡氏古民居的内容题材和手法工艺除传统做法外,还融合了西方、南洋等多种外来文化因素,与建筑整体意向和谐统一、浑然一体。

差异性

不同的艺术形式。传统建筑通常以体量尺度、空间形态、房屋布局、色彩对比来营造出建筑特有的风格意境,而蔡氏古民居的建筑装饰则更注重细部,是通过繁复精巧的匠艺施作,均衡富有韵律的构图手法,来美化人居空间的微环境。

不同的表现方式。建筑装饰与主体建筑在表现方式上有其各自的特征与侧重,存在明显的差异。比如空间组织形式反映出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选址原则理念、宗族祭祀习俗、社会伦理关系、宗教习俗组织等。而建筑装饰透过不同的题材内容与艺术形态丰富了建筑语汇的表达,也是不同地域文化内涵的物化表现,所谓“图必有意,意必吉祥”,通过谐音、比喻、典故、文字等方式传达着当地人们的民俗文化传统、哲学伦理观念、屋主的文化修养与志趣追求、对于子孙后代的予以期望……图案内容形式也潜在表现出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交流。

不同的施工工艺。建筑通过木构架的搭设、砖石围护墙体的砌筑来完成整体建设。建筑装饰则是对建筑不同构件进一步设计再创造,以雕塑彩绘方式呈现。在闽南传统建筑装饰中,具有典型地域特征的如燕尾脊、剪黏、灰塑、交趾陶等,凝聚了当地能工巧匠的技艺才华以及丰富的想象创造力,也形成闽南古民居装饰巧、美、秀、雅独特的风格特征与施工工艺。

▶▶多元文化滋养出的独特装饰魅力

原人民向闽南地区的迁移,带来了大量的中原文化和高超技艺,使闽南当地的技术和文化得到了提升;闽南地区因其特殊的沿海区位优势,大量海外贸易与华侨回乡建设,亦带来了多重外来文化的冲击;加之闽南当地人兼容并蓄、乐于包容、善于接受的性格特征也使得建筑装饰艺术文化具有包容性、多元性和扩展性。整体来看闽南建筑传承了中原文化,吸收了外来文化,反映了海洋文化,表现出了和谐共融的局面。

儒家思想为底蕴。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中正平和”、“尊卑有序”,建筑装饰吉祥图案是人们崇尚儒学、重视礼制的物化表现。蔡氏古民居建筑空间以居中为尊、左右严格对称,顶厅作为主轴线上规模最大使用等级最高的空间,是整个建筑装饰最奢华最集中的空间。在吉祥图案的使用上往往左右对称成组、前后均衡布置,这些都是“致中和”、“究人伦”,以中庸与礼教思想作为底蕴的表征。同时,许多吉祥图案意涵的表达将忠孝节义蕴含其中,也是儒学思想融入生活与审美潜移默化的体现。

平衡民众心理需求。建筑根本使用对象是人,故而为建筑服务的建筑装饰应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蔡氏古民居建筑外立面的勒脚处以柜台脚的形式加以装饰,多为兽脚的造型,给人以有力量的心理暗示,从视觉上呈现出支撑墙体和整体建筑的意象,与建筑本身沉重向下的心理感受相抗衡,打破勒脚本身的压迫感。柜台脚边缘的抬举动作的大力士装饰图案,及承托木构架代替短柱的狮座、象座等也体现了建筑装饰对民众心理的兼顾,使建筑整体具有轻盈、安宁和平衡之感,达到轻盈通透的视觉感受。

建筑装饰对人的心理感受的考虑还体现在离视线越近的雕刻绘画越为精细,种类数量也越丰富,反之位于较高处或较低处远离视平线的地方,雕刻装饰较少并比较粗糙。

建筑装饰还具有界定空间和作为交通流线引导的作用,比如装饰雕刻繁复的塌寿空间是对建筑主入口的醒目提示,建筑内部作为“廊”使用的交通空间也都在槅扇或木构架处布置装饰。

水火生克的配置依据。因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忌讳招致火患,匠师常根据五行相克的观念,布置鳌龙、水族生物或水浪花纹以求远离火患,在屋脊、木构架、槅扇、柱珠处均有出现。

韵律序列的审美原则。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它迷人的美很大程度体现在韵律与节奏上,这一点在蔡氏古民居建筑装饰中也有印证。如建筑外墙面的红砖,通过一个图案或元素的规律性重复砌筑,使之内在发生关联形成整体性与系统性,这种因错落而产生的韵律美感,增添了建筑的艺术表现力。同时,蔡氏古民居建筑群的建筑装饰根据空间使用层级在中轴线和交通空间处紧凑而有机的规划分布,形成一个序列,具有强烈的视觉感观,赋予了装饰艺术空间性与时间性。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所折射出的历史价值和地域文化是无法复制的,其建筑装饰各方面特征的渊源关系与建筑本身的生存环境、建造背景也是密不可分的,在与建筑的统一共融中,美化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空间,表述地域文化特征,散发着闽南古民居的惊人魅力与生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闽南小故宫:蔡氏古民居
蔡氏红砖厝民居建筑艺术风格与装饰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蔡氏古民居建筑群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建省泉州红砖瓦蔡氏古厝群
福建南安:蔡资深古民居建筑群
名胜|福建·泉州蔡氏古民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