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北古建大木构件中的梁、柱、檩

苏北民间传统建筑一般通进深以五檩、七檩为主,淮安分别称为“小五路”和“大七路”,而泰兴等多数地区则称“五架梁”、“七架梁”。一般而言,七檩房屋规模较大、等级较高,一般城市多、农村少,富家多、贫民少,正房多、配房少(《明会典·礼部十六》)。而在梁架样式的组合变化中,五檩房是研究的基型,七檩相当于在五檩的前后各加一步。由于苏北各地用词各有差别,以扬州称谓来叙述介绍大木构件中的梁、柱、檩。

大木-梁架

(一)主要的梁架样式

苏北各地传统建筑的梁架样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按照类型来分,可以归结为主要的四种类型。

1.步柱造、

2.金柱造、

3.中柱造、

4.五(七)排柱,

以及徐州等地常见的檐柱造。

在此基础上,各地传统匠师根据实际使用的不同需要加以变化,创造了“秤钩梁”、“金童落地”等丰富多彩的梁架样式。

苏北五檁大木梁架样式总表

苏北七檁大木梁架样式总表

(一)梁架样式的规律初探

以传统建筑遗存较多的12个城市所有所见建筑的归类整理,列出各地基本梁架样式使用习惯的表格(见下图)。根据表格中各地使用习惯的比较,可以总结出一些梁架样式使用上的一些规律。

各地习用的基本梁架样式

(注:表内各栏斜线后的名称为各地地方称谓)

苏北各地传统建筑中,步柱造都是一种较正统、规制较高的梁架样式,通常用于公共建筑、住宅厅堂的明间,偶尔也用于普通住宅的明间,这和各地匠师的叙述是基本一致的。步柱造的优点在于落地柱较少,明间和次间的联系方便,可以扩大室内空间,所以使用步柱造的厅房一般均不作隔间板壁。

在南通、海安至东台、大丰的沿海一线,似乎有在明间使用中柱造的传统,在南通甚至有所有五(七)柱落地的明间做法,而且在明间尤其是厅房明间使用中柱造的一般多用扁作梁,年代也以早期建筑为多(如南通掌印巷、冯旗杆巷明代民居,东台富安明代民居等),似乎可以说明该地区传统上是以扁作穿斗体系为主(关于穿斗、抬梁的概念,下文将有论述)。可以作为辅证的是,在上述地区普遍称梁为“川”或“插”。

其他苏北南部如扬州、泰州、高邮、兴化等地虽然在大式建筑和厅堂中不用中柱造,但在普通住宅的明间也有使用中柱造的传统。但在中部的淮安无论建筑规制高低、精致或简陋,极少在明间使用中柱造。再北面到宿迁、淮安、连云港等地普通建筑以三角梁架为主,正交梁架相对规格较高,其明间则绝对不用中柱和金柱造,而一律使用步柱造,且单根柁梁的跨度常常达到七檩。

这可能反映了南方穿斗的传统在徐州以北已经消失,而以三角梁架和抬梁正交梁架为主。

中柱造在苏北各地都普遍地运用于山墙梁架,是因为中柱造中柱直接承檩,山面各柱之间的拉结较多,利于抗风,所以在山墙面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需要注意的是在徐州、连云港地区中柱造即使在山面梁架中也没有表现出主流的地位。

大木-柱

(一)柱的断面、收分和卷杀

苏北各地的传统建筑中,各地对具体位置柱的称呼各不相同,有时甚至十分混乱,但柱的做法却基本一致。

各地柱的名称对照表

断面一般均为圆形。用方柱的情况一般是用于走廊的檐柱,尤以角柱往往为方形或抹角方形断面。

泰州高港区孙家花楼廊下转角方柱

扬州汪氏小苑秋嫮轩全用方柱,作者以为可能是因为秋嫮轩为女眷居室,用方柱以示天圆为阳,地方为阴之故。

扬州汪氏小苑秋嫮轩室内方柱

在早期建筑中,部分柱的断面形式或有八边形、抹角八边形和瓜楞形,如明代建筑泰兴黄桥镇何氏宗祠的明间前檐柱用抹角八边形柱。

泰兴黄桥镇何氏宗祠明间八角檐柱

东台富安镇明代王氏甲住宅的明间前檐柱用八边形柱

东台富安镇王氏甲宅明间八角檐柱

南通天宁寺天王殿和金刚殿室内用瓜楞束柱

南通天宁寺天王殿瓜楞柱

苏北多数传统建筑的柱身一般均不施雕饰,而早期建筑也有在柱头雕刻瓜楞座斗的实例。

泰兴黄桥古风广场某宅柱头连座斗

童柱则以瓜楞坐斗、荷叶墩、宝瓶等施以雕刻装饰,十分华丽。

泰兴黄桥镇何氏宗祠宝瓶脊童

东台富安镇王氏甲宅童柱瓜楞坐斗

普通的落地柱的柱身一般均有上小下大的直线收分,这是根据天然柱料根部大顶端小的自然收分。扬州一般收约1%左右,南通普通民居柱头直径150~180毫米,柱脚直径180~200毫米。童柱高度较矮,断面收分一般很大,但多数地区也是呈直线收分,扬州一般殿堂瓜柱用二八收(即收20%),民房用三七收,乃因民房童柱高度小于殿堂。但自宿迁以北至徐州、连云港地区,不论正交梁架还是三角梁架,童柱均呈明显的纺锤形收分。除了部分早期建筑外,柱头一般不做卷杀。

(二)柱的安装、拨脚和装饰做法

落地柱的下端入柱础时,偶有做类似管脚榫的实例,但一般均不做榫而直接搁置于柱础之上。淮安匠师称当地尚有侧脚做法,淮安称“拨脚”,柱子安装就位后,将柱脚向外拨出,一般柱高一丈拨寸分(即约一寸左右)。

童柱叉于梁上时柱脚开榫,表面一般不做处理,但在部分早期的建筑中也有雕刻成鹰嘴、桃叶、花篮等图案的案例。如下图:

淮安秦焕故居东轴的鹰嘴瓜柱

 黄桥何氏宗祠门屋的桃叶尾瓜柱

东台富安镇卢氏住宅花篮尾瓜柱

扬州工匠称当地童柱做法比苏州讲究,一般苏州童柱下端多卷杀,而扬州童柱均直接开口叉于梁上,选材时要根据梁用料大小选用童柱料,使童柱底径同梁径,方能严丝合缝。

扬州个园住宅部分的瓜柱

而各地遗存的明代建筑往往在童柱下用荷叶墩,或者不用童柱而直接用荷叶墩加斗拱承托上方梁檩。

大木-檩和檩垫

桁檩是古建大木四种最基本的构件之一(柱、梁、枋、檩)。《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称:“桁与檩名词不同而功能一样,带斗拱的大式建筑中,檩称为桁,无斗拱大式或小式建筑则称檩”。在苏北各地,对檩的称谓不一,南通称“梁”,从上至下称正梁(脊檩)、上架梁、(上、下)中架梁、下架梁(檐檩);也称“桁”,从上至下为正桁、二桁、三桁、步桁、檐桁。楚州、盐城、泰州一带通称“桁条”,但“桁”读若“行”。扬州、泰兴、徐州等地也称“檩”。

(一)檩断面和檩径

在苏北绝大多数地区的传统建筑中,檩一般断面均为圆形,但在檩下有垫枋搭接往往会在下皮刨出一个平面。苏北传统民居的檩径(直径),一般草房用10~12厘米,瓦房用16~20厘米。总体而言,房间面阔即檩条的跨度越大,檩径越大。南通木匠中流传口诀“寸对豁”,即檩条围径的寸数相当于椽子的豁数(一豁即一档椽距,也即近似于一块望砖的长度,约200~220毫米不等,一般豁数为17~23的奇数,保证底瓦坐中),以19豁椽为例,面阔19 ×200毫米=3800毫米,檩的围径即19寸,直径为6.25寸即19.4厘米。

民间营造受用材和工限限制,檩一般以自然木料为基础稍加砍刨,所以两端直径粗细不一,有时差距甚大。用檩的尺寸权衡均以细端(即自然树木的上端)为准,明间用檩较讲究,一般两端直径差应控制在三分(约1厘米)以内,而房间(次间)则可稍大。挑檐檩扬州称“挑檐枋”,在淮安及其以南地区断面绝大多数为方形,考究的在底面上作出琴面,甚至刻海棠线;但自宿迁以北直到徐州等地则断面多为圆形,连云港则二者兼有。

(二)檩的排列规律

由于檩两端直径不一,或者说由于木料有本末之分(即树根和树梢),所以在苏北各地安檩的方向均有讲究。多数地区讲究明间檩条大头(即根部)必须朝东(一般称上手位),而两侧房间檩条大头则一律朝向明间,即向内,厢房的檩条大头一律朝向正房(一般均朝北)。在南通地区,除了上述排列方法外,还有一种特殊的“鱼吃水”做法,即各架正桁(脊檩)根部都朝东,而二桁(上金檩)朝西,三桁又朝东,依此交替排列。从结构上看,“鱼吃水”的做法避免了檩条较小的断面集中在一个方向,受力更加合理,应是工匠总结经验后的改进。

传统民居一般每间用一根檩条,但在大丰、东台一带,当房间面阔较小和木料长度够长时,也有两间(必须是明间和西房)共用一根檩条,称“连二桁条”,甚至三间共用一根檩条,称“连三桁条”。

(三)檩下连机和短机

苏北传统建筑中,一般在檩条下皮用通长的木枋辅助檩条受力,木枋两端插入檩下柱内。此木枋即《营造法原》所称的“连机”,在苏北南通称为“子梁”(即小梁之意)、海安称“替枋”,扬州称“垫枋”,淮安称“垫牵”,东台称“替梁枋”。檩下常用的构件还有不通长的短替木,即《营造法原》所称“短机”,南通称“替木”,海安称“短替”,楚州称“羊尾子”或“替木”,东台称梁托。

连机和短机分布的位置和数量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如淮安地区习用“满梁满牵”,即每根檩(梁)下均用连机(垫牵)。

淮安府衙大堂室内梁架

楚州秦焕故居梁架

楚州河下镇周恩来故居梁架

少数简陋民居为节约材料,也有短垫枋的(当地称羊尾子),但特点是每根檩下均有连机或短机,淮阴苏皖边区纪念馆同志介绍,这是淮安地区一大特点,原因是桁条用料较小,加垫牵可以增加荷载能力,应是正确的解释。一般七檩枋金檩下的垫牵下设挂灯笼用的铜或铁钩,故又称“亮牵”。

楚州县东街某民居梁架扬

扬州地区则习用“七梁五垫三道花的做法,即七檩房屋用五道连机(垫枋)、三道椽花板(详见第三章第二节)。一般规律是脊檩、前后步檩和檐檩下用连机,金檩下一般不用连机。如汪氏小苑树德堂后一进、个园住宅某进、南门明清街某宅。扬州这一做法影响范围甚广,向北一直到淮安为止。

扬州汪氏小苑住宅檩架

扬州个园住宅檩架

高邮南门明清街某宅檩架

南通民居主要建筑的明间一般檩下全用连机(子梁),若不全用,则一般于檐檩和步檩下用连机,脊檩和金檩下用短机。而房间通常均用短机。

南通冯旗杆巷26号第二进明间梁架

南通冯旗杆巷26号第二进次间梁架

南通冯旗杆巷21号第二进明间梁架

一般而言,连机虽是考究的做法,但通常素面不施雕花,只偶尔雕二龙戏珠。而短机则有素面及雕刻线脚的繁简程度不同,考究的七架梁还在短替木下施挂“鱼斗”(即丁头插栱,可能因常雕刻成鱼形而得名),见下图。

南通南关帝庙巷22号花机

东台富安贲氏明代住宅第一进花机

扬州个园住宅花机

兴化刘熙载故居花机

楚州秦焕故居檐下花机

徐州云龙山兴化寺某殿花机

南通冯旗杆巷21号门屋花机

总体说来,苏北传统民居建筑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十分注重明间装饰效果。所以,通长连机虽然结构作用最大,但用料较多,所以一般多用在明间重要部位如脊檩、步檩,而短机多用在明间次要部位和次间,其中明间短机多雕刻成花机,而次间短机多素面。从实际调研的结果看,往往用料越大、时代越早建筑用连机的数量越少,可以反证连机的作用是辅助脊檩承受屋面荷载。

(四)檩断面和檩径

檩和檩的搭接有三种做法,淮安、盐城、南通一带多用“燕尾榫”(东台、大丰、响水一带称“鱼尾”),也有更简单的“巴掌搭”(淮安称“抓斗搭”),此外海安还有更复杂的“下巴榫”。但三种搭接榫卯(工匠习称“公母”)都必须是明间檩条两端出榫(工匠习称“公”)在下,而房间檩条靠明间一端开卯(工匠习称“母”)盖于明间檩条之上。

连机插入柱中可不作榫,亦可作燕尾榫。山间短机直接插入柱头内,而明间短机一般是两侧连作,即柱两侧明间和房间的短机是一根通长木料架于柱头开口之上。若明间用连机而房间用短机,则往往也是一根木料连作。素面短机一般用料断面约4厘米×6厘米,长约二尺四寸;雕花短机用料稍大,断面约6厘米×10厘米,长约三尺二寸。连机、短机和檩下皮之间均用替木桩(直榫,断面约1.5厘米×4厘米)拉结。


来源:李新建《苏北传统建筑技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北行署区(1949—1953)的详细区划沿革
苏北接轨上海第一站:我徕大东台
古建筑木构件
婺源汪口村——沿水而兴
【兰溪祠堂】 卢山村祠堂与人文历史
芝堰善述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