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云南古代石刻遗址

南诏德化碑,以其碑身高大,字多文佳,内容丰富,成为云南石刻里的重要篇章。


云南昆明历史文化遗迹——南诏德化碑(看云南网)


南诏政权建立后,随着实力的发展与积聚,渐图扩张,欲向东发展。而唐王朝既要联合南诏,又欲防止它坐大,矛盾由此发生。天宝年间,杨国忠等当道,唐朝政治腐败,对地方民族关系处理失当,引起了一系列冲突。

当时“褊急寡谋”的鲜于仲通为剑南节度使,而“矫诈”的张虔陀任云南(今姚安)太守。天宝九年(公元750年)南诏阁逻凤按惯例至云南谒见,其妻遭到张虔陀的侮辱。阁逻凤气愤,列举张的六条罪状,连表控告,无效,于是起兵问罪,杀张虔陀,“取姚州及小夷州三十二”。次年,鲜于仲通统领八万军队往击,阁逻凤差人带着状子去剖白冤曲,“切陈丹款,至于再三”,并愿再置府城,归还俘虏。但鲜于仲通骄狂自大,不许讲和,“唯言屠戮”。阁逻凤面对强敌,审时度势,当机立断,与吐蕃联合,于西洱河大败唐军。鲜于仲通“逃师夜遁”,唐军损失六万人。南诏受吐蕃封称东帝,自建国号大蒙。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唐再派李宓率兵10万击南诏,双方激战,“白日晦景,红尘翳天,流血成川,积尸壅水,三军溃衄,元帅沉江”。唐军全部覆没。这两次战争,都在天宝年间进行,史称“天宝战争”,其主要责任,在唐朝。战争的结果说明,南诏已作为较为强大的政治势力雄踞西南边疆。


昆明历史遗迹——南诏德化碑(看云南网)


阁罗凤虽暂附吐蕃,但他知道:叶榆(大理)久为中华国土,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人心所向,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一时交恶,“岂顾前非,而忘大礼”。于是,派人收拾唐军阵亡将士,“祭而葬之,以存恩旧”;同时,令人撰文,详记天宝战争的近因和经过,表达不得已而叛唐的苦衷,将它刻成巨碑,于公元766年立于王都太和城国门外,这就是《南诏德化碑》。他还说:“我上世世奉中国累封赏,后嗣容归之。若唐使者至,可指碑澡祓吾罪也。”(《新唐书·南诏传》)此中深意,后人多能体会,清人宋湘曾有诗云:

此碑谁所为,苦心多慨慷。

道是西泸令,郑回能文章。

阳叙一战烈,阴设千秋防。

叛唐非得已,字字含风霜。

《观南诏碑有感》    

统治阶级造成的民族分裂与割据,历来不得人心,各族人民要求祖国统一,促使双方的统治者总结天宝战争的教训。南诏方面,阁罗凤死,异牟寻继立,每叹“隔越中华,杜绝声教”,决心派遣使者,分三路到成都请求弃蕃归唐,表示“愿竭诚日新, 归款天子”,誓为汉臣。唐王朝方面回顾历史,面对现实,宰相李泌认识到:“云南自汉以来臣属中国,杨国忠无故扰之使叛”,建议“南通云南”,“断吐蕃之臂”,为唐德宗采纳。剑南节度使韦皋,再三写信说服,南诏清平官郑回亦从中劝说,坚定了异牟寻归唐的决心。贞元十年(公元794年),唐派袁滋等持节来云南册封南诏王,受到隆重款待。《南诏德化碑》建立后的第28 年,南诏重归于唐。这是西南历史上的重要转折。

《德化碑》正文3800余字,不仅记述天宝战争的原委详尽细致,多有新旧《唐书》未载及的,通过碑文中的记述,从—个侧面反映南诏的内部建置改革、城镇建设、农田水利、养马、纺织、采矿及用温泉治病等情况,为后人研究南诏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由于碑文内容是记述南诏一代君主的业绩,表达南诏不得已而叛唐的苦衷,关系着南诏的前途和命运,秉笔者亦精心结撰,使得全文正实切事,委婉曲折,结构严密。叙战则慷慨激昂;表功则煌煌赫赫。颇露几分顾盼自雄之态。兼之词藻富丽,五色交辉,激越的感情深蕴于叙事之中。句式骈散交替,灵活自如,警句时见。为唐代滇文中的上乘作品。1200多年前,远在边陲的南诏,竟有如此手笔,不能不使人惊叹!

千年以来,人们凭吊古碑,颇多题咏,有个叫吴振棫的,曾以诗抒发其感慨:

碑文如诅又如讽,语艺平常意沉痛。

我读遗碑感慨多,世间岂少张虔陀。

但道生前取富贵,岂知眼底生干戈。

但教将相恤边民,岂有蛮夷负天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文】历史丰碑 / 敬伟德(云南)||姚鼐文学奖参赛作品
天宝战争之后,原来归属唐王朝的南诏,为何转而投靠了吐蕃?
大唐的气运之战——天宝之战
8世纪、9世纪唐朝和南诏进行的三次战争。唐与南诏战争
《唐玄宗时的那些事》之九:唐军魂断西洱河
唐朝进攻西南小国,连续两次惨败,让安禄山有了起兵叛乱的信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