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间故事类型丛中的故事范型及其序列组合方式

内容提要:试图通过寻找能够连接母题与类型丛的结构分析工具,来勾勒巧女故事类型丛中的叙事结构轮廓。在这一过程中,发现构成类型丛叙事结构最低限度的范型序列,并不是最小的结构单元。实至名归的最小结构单元是位于塔底的以不同形式展现在具体文本中的母题和包含这些母题的故事范型。这些最小单元聚合为序列组织,而这些序列或单独存在,或通过并列、递进的方式构成了巧女故事中的诸多故事类型。而重复规律在同一故事类型中的运作过程,最宏观地表现在范型序列的组合方式上面,即具有相同或相似结构的各范型序列,通过与各范型对应的母题的不同表现,以相同事件的并列或相关事件的递进,完成了对该类型故事讲述主题的强调。而这种组合方式,作为口语传承的基本要求,应当不仅是巧女故事,而且是一般民间故事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累积起来的传统叙事规律之一。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5/view-1917097.htm
  关键词:巧女故事 类型丛 叙事结构 故事范型 范型序列
  
  民间故事是由许多因素在一定形式下结构而成的。这些因素及其组合形式,会在传承过程中随着具体讲述语境的变更发生一定的变化。但是,其中总会存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模式化叙事结构,用以制衡故事的变异,避免出现故事面貌被彻底颠覆的情况。如果能够找寻出这个叙事结构,我们就可以据此把握故事叙事的稳定性规律。但在开始这条艰难的探赜之旅以前,首先需要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即什么是构建民间故事叙事结构的基本单位?单要论及某一类型故事的内在叙事结构,母题自然能独挑大梁。只要理清它们之间的勾连,一个类型的情节结构就能清晰地呈现出来。但若涉及由各种基于同一基本结构的类型拼合、迭加而成的故事类型丛,仅仅依靠母题这一分析工具,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故事范型与范型序列
  
  随着对类型聚合模式的认识从平面群聚向立体丛构转换,添加或更新结构分析工具的需求也就显得异常迫切。如果将类型丛喻为一幢构造繁复的大厦,那么母题就应被比作建筑大厦的砖瓦。勿庸置疑,砖瓦确为构建大厦的根基所在,但若不能描述出砖瓦之间的组合、楼层之间的勾连,是无法勾勒出整幢大厦的结构轮廓的。因此,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就是寻找到能够连接母题与类型丛的结构组织单元,或者称为结构分析工具。
  作为传统认知上的最小叙事单元,母题的变异性和它在传统情节不变模式范围中的活跃性,使得母题在单一类型的具体故事文本中,具有多元化的表现形式。但这种母题表现形式在故事类型丛中所发挥的结构功能往往趋于一致,这种功能可以被称为故事范型。相对于母题的语义多变性,故事范型表现出更为突出的稳定性和模式化。它不会随着具体讲述语境的变化而随意变更,更适宜作为构成类型丛叙事结构的概括和公式化的组织单元。如果延续上面的比喻,将母题比作建筑大厦的砖瓦,那么故事范型就是由砖瓦构筑而成的墙体,支撑着大厦每一层级的框架。在构建类型丛叙事结构的范型序列中,故事范型兼具双重身份,它既是母题趋于一致的功能表现,又是范型序列的组成单元。因此,作为类型丛叙事模式中的要素,故事范型指示的应该是一种稳定的叙事组织结构,而非可以脱离于此结构单独存在的个别情节单元。
  在同一类型丛中,故事范型与母题之间的对应关系大致可以归为两种:一是正向对应,即一个故事范型会有多个相应母题的表现;二是反向对应,即构成母题的单一行动同时具有两种或以上的功能意义。两种对应关系都存在于实际文本之中,但相形之下,第一种对应关系表现得更为普遍。这种对应关系的确立,使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虽然存在于各类型中的母题数量和表现形式会因文本变化而有所不同,但作为母题结构功能表现的故事范型在数量和种类上则是有一定限度的。具体到巧女故事,构成其多变结构的是十个固有故事范型。其中,“困境”、“考验”、“破题”和“困境解除”作为彼此对应的基本故事范型,依照故事所述事件发展的逻辑顺序排列成单线性的序列,这一序列构成了巧女故事结构的核心形式。而“求助”与“代言”,“巧名外传”与“获悉”四个范型同样依据事件发展的内部逻辑,分别构成具有稳定时序或因果对应关系的范型对,并随着语境要素的变更,以不同形式添加在故事的基本范型序列里。此外,“恶人得惩”和“认可”两个范型,作为非必然性的结构性环节,也会在语境要素的影响下,依据故事所述事件的具体需求被设置到基本范型序列之中。
  
  范型序列的组合方式
  
  就大多数民间故事而言,故事类型的构成情况有两种:一是由一个故事范型序列独立构成,二是由两个或以上故事范型序列合并而成。本文对范型序列组合问题的讨论针对的是第二种情况。那么,在同一故事类型内部各范型序列是以何种方式组合在一起的呢?以笔者目前掌握的故事文本看,在同一巧女故事类型中,各范型序列基本上是以平行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的,其核心特征为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范型序列的重复㈣。依据各范型序列在母题表现形式及其意义关联上的不同,还可以将这种平行的组合方式细分为并列式组合和递进式组合。
  
  并列式组合
  
  并列式组合,也可称为单纯重复,指构成平行重复的故事范型序列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母题表现形式,各范型序列所强调的意义具有同等的体现。下面一则隐语嘲人型故事《聊天鬼和鬼聊天》为例,分析这种范型序列的组合情况。
  从前,有两个很能吹牛的人,一个叫聊天鬼,一个叫鬼聊天。有一天,两人在一座庙前下棋,见对面来了一个拾粪的人。聊天鬼说:“我能把这个人唬住。”鬼聊天说:“你能把他唬住。我就能要出银两。”……
  鬼聊天自知无理,只好回来了。聊天鬼见鬼聊天回来了,便问:“要回银子来了吗?”鬼聊天耷拉着头说:“没有,他婆娘的嘴挺厉害,我没说过她。”聊天鬼说:“我用半张嘴就能说过这个婆娘。”鬼聊天问:“你怎么用半张嘴。”“我把左边用纸糊上。”聊天鬼说完用一条纸糊上半张嘴,来到捡粪人的家门口,敲门问:“主人在家吗?”门“吱呀”开了一条缝,一个妇女探出头来看看两个人说:“你俩找谁呀?”“找你们主人。”聊天鬼说。“我家主人正忙着在锅台上放羊呢!”聊天鬼一听就说:“在锅台放羊,不怕往锅里拉屎吗?”妇女扑哧一笑说:“不会的,我提前把羊屁股眼儿糊上了。”说完“咣当”一下子把门关上了。聊天鬼一听自己挨了骂,就埋怨鬼聊天。
  鬼聊天也说聊天鬼没能耐。两个人正在门口争吵,正好对面来了一个和尚。来到他们身边问他俩争执什么。鬼聊天就把刚才的事说了一遍。和尚说到:“可惜你们连一个臭婆娘都斗不过,看我的。”说完来到门前咣咣敲门。时间不大,那个妇女又出来了。聊天鬼和鬼聊天急忙往老和尚身后躲。和尚开口问道:“你家的主人干啥去了?”那妇人看看,除了刚才那两个人外又多了个和尚,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就说:“我家主人拉架去了,一头驴正和一

头牛顶架呢!”和尚一听,好奇地问:“毛驴正和牛项架,毛驴能顶过牛吗?”那妇人说:“凭着秃脑袋撞呗!”和尚一听自己挨了骂,知道自己不是对手,不敢久留拿脚走了。妇女又盯向聊天鬼和鬼聊天,两人一见,吓得拔腿就跑。
  从上文引述的内容看,该则故事包括了两个具有相同母题和排列顺序的故事范型序列,每个序列均由“无意泄露巧名”、“由探问得知巧名”、“恶意挑衅”、“反试探”、“言语暗示”、“语言嘲讽”和“挑衅失败”七个母题按顺序构成。
  对照这两个顺序相连的范型序列,可以发现,该则故事展现了一组相当规整的并列式组合。虽然考验者的具体身份不同,但两个范型序列却以相同的结构和母题,表述了同样的事件,重复了对拾粪人媳妇言语的机智与犀利的强调,使这一讲述主题在范型序列的链接中得到了同等的体现。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并列式组合都能有如此规整的序列对照,还有一些以并列方式组合在一起的范型序列只能达到结构和母题上的近似。
  
  递进式组合
  
  递进式组合的特征为,构成平行重复的故事范型序列具有不同的母题表现形式,各范型序列以逐步递进的方式完成对故事所述事件意义的强调。这种递进的存在也是以叙述事件发展的逻辑顺序为前提,主要表现在事件发生场域的由内而外和困境难易程度的由低至高。
  试分析一则酒肉朋友型故事《杀狗劝夫》,来说明递进式的组合方式。该则故事的内容如下:
  上往年间,有一家人姓赵,只有夫妻二人,家里十分宽裕,要啥有啥。男人十分好客,尽结交下些酒肉朋友。东来的是朋友,西来的也是朋友。朋友一来好酒好菜一吃,嘴儿一抹就走了,天天如此。家中的活,地里的活都撇下没人做。几年光景,坐吃山空,把一份家业快踢完了。
  女人劝说多回,男人不听。女人心想:你和亲老哥赌气着连话都不说,还把旁人当爷爷看呢,我给他上一板,看旁人亲,还是自己人亲?就趁男人出去的时间,把一只老狗杀了,用草包了,用两道草萝捆了放在后门子里。
  天黑了男人回来了,吃罢饭,女人对男人说:“不得活了!谁怕把人杀了,撇在咱家后门子。半个子淌下一滩血。”男人跑去一看,真的硬梆梆的用草卷着呢。回到房中对女人说:“这怕是谁和我眼儿不亮,把人杀到咱家害我来了?”“呦,可能对着呢。你朋友多,出去找上个人帮你抬着埋了,不然叫人知道就不得活了。”女人一本正经地说。“叫谁好呢?”“朋友中间,你和他高家姨夫、他刘家姨夫最对劲,去把他两个中不管谁叫上一个对了。”
  男人来到姓高的朋友家门上叫门,高家朋友出来一问,听说叫他帮着抬埋死人呢,便托故说:“我家女人有病,正治病着呢。”说完把门关上回屋去了。他又到刘家朋友家,刘家朋友问:“你半夜来做啥?”“你看谁和我眼儿不亮,把人杀到我家后门子了,我叫你帮我抬着埋了呢。”刘家朋友一听,吓了一跳,害怕把自己牵连到人命案中,便托故说凉着病了。男人没办法,回来对女人说了。女人说:“你去把他爹叫一下。”“我和大哥不合卯,他张扬出去就弄坏了。”男人说,“你叫去,就来了。”男人来到大哥家,对他说了。大哥一听,吓坏了,二话没说,赶忙同女人一起来到老二家。弟兄二人把尸体抬出去撇到一个水旮旯里埋了。妯娌二人在家把血迹打扫干净,都才去睡觉。
  过了两天,刘家朋友来了,男人见了很不高兴。随便给着吃了一些,就打发走了。又一天,高家朋友也来了,男人根本没理。有一天,高家朋友问刘家朋友说:“赵家朋友往常咱们去了,亲近得很,怎么现在去不理了?”刘家朋友想了想,说:“有一天晚上,他来我家说谁把人杀在他家了,叫我帮他去抬埋,我没去,怕是这事得罪了?”“正是这事,那天晚上,他也到我家叫我来,我也没去。走!咱们告他去。”
  刘家和高家朋友来到县衙,告了赵家朋友一状。县官派衙役去传姓赵的。女人怕男人到堂上吃苦头,急忙对衙役说:“家里没有杀下人,我为了劝他,把个老狗杀了……”衙役不信,问道:“你把尸首埋到哪里了?”男人说:“拉到水旮旯里埋了。”衙役带了他到了埋尸体的地方,叫挖开看。男人挖开一看,果然是一条死狗。衙役便回县衙交差。县官听了,把刘、高、赵三人传上堂去。将刘、高每人打了四十个嘴巴子。宣布姓赵的无罪,打发回家。
  上述两个范型序列具有相似的结构,但在具体故事范型及其母题表现形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别。单就序列中的故事范型而言,两者差别不大,后一序列较之前者,只是在“困境解除”之前添加了“恶人得惩”范型。但就各范型的母题表现形式而言,二者之间则有较大的差异,除“求助”与“代言”两个范型外,其余故事范型都是以不同的母题加以表现的。
  两个范型序列在母题表现形式上的不同,并未影响二者在结构上的承继关系。它们是依照故事所述事件发展的时间和因果原则而顺序联接在一起的。“查明真相”母题作为连接两个范型序列的枢纽环节,既是前一序列“困境解除”范型的母题表现形式,同时又是引发后一序列“困境”范型出现的原因。此外,出现在后一序列结尾部分的“兄弟和睦相处”母题,作为该序列“困境解除”范型的衍生结果。又与前一序列开头部分的“兄弟不睦”母题相对,使这则《杀狗劝夫》故事得以首尾呼应。
  若从两个范型序列所展现的故事事件角度考察,母题的不同则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我们已经知道,这则酒肉朋友型故事的讲述主题是通过完成“劝导丈夫”的考验来显示对妻子聪慧的赞扬。为了强调这一讲述主题,两个范型序列以不同的母题表述了两个事件:一是丈夫向朋友求援失败,只有兄弟在危难之时伸出援手;二是朋友不满冷落而向官府告密,丈夫在妻子的帮助下度过难关。如果我们细细品味两个事件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它们在达成促使丈夫“认清真相”的目的时是逐步递进的――朋友的刻意推托和兄弟的患难相助已经使丈夫辨明了真相,而朋友的告密进一步让丈夫受到教训并完全改过。由此可见,《杀狗劝夫》故事中的两个范型序列是以递进式的重复,完成了对故事讲述主题的强调。
  
  小结
  
  综上所述,在巧女故事类型丛中,有着层级分明的结构单元金字塔。构成类型丛叙事结构最低限度的范型序列,并不是最小的结构单元。实至名归的最小结构单元是位于塔底的以不同形式展现在具体文本中的母题和包含这些母题的故事范型。这些最小单元聚合为序列组织,而这些序列或单独存在,或通过并列、递进的方式构成了巧女故事中的诸多故事类型。而重复规律在同一故事类型中的运作过程,最宏观的表现在范型序列的组合方式上面,即具有相同或相似结构的各范型序列,通过与各范型对应的母题的不同表现,以相同事件的并列或相关事件的递进,完成了对该类型故事讲述主题的强调。而这种组合方式,作为口语传承的基本要求,应当不仅是巧女故事,而且是一般民间故事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累积起来的传统叙事规律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间故事:类型丛及其丛构规则——中国文学网
虚构与叙事——创意写作方法论问题
[刘魁立]历史比较研究法和历史类型学研究
高考数学母题的类型之五:母子依存型
麦基《故事》第九章:幕设计-思维导图
第一辑 三 舜帝传说情节单元与民间故事母题试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