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和育的本义是什么?
(2010-01-11 11:36:10)

“教”字的本义是效法,说文解字的解释:“教者效也,上所施下所效”

即教的本义就是上行下效。在上位者要作好示范,一言一行,要让下位者模仿和效法。上位者即是君、亲、师。君是作领导者、或者引领社会走向者,亲即是父母和长辈,师是为人师者是那些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下位者即是臣、子、弟子学生。先有所施,后有所效。

施什么?又效什么?“教”字下笔告诉我们就是先将“孝”做出来、做好、教给弟子,做好孝的基础上再谈文。《孝经》上明确提出来:“夫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也。”

孝是中国文化的根本所在、基础所在。也是一个德行的根本所在、基础所在。

天下父母哪一个会盼着子女“不孝”?恐怕没有吧!

天下父母哪一个又不是盼着子女“孝”自己?恐怕每一个父母都在期盼吧。而且期盼的恐怕不只是“孝”,更有“贤”、聪明能干、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名扬后世等等吧,从孝的角度讲这些都是“孝”的内容、在孝的范畴之内。

先看《论语》上如何讲孝:

开篇,子曰学而时习之后,紧接着就是“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明确地提出孝悌是做人的根本、德行的基础、社会秩序的出发点。

《论语》讲“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也是告诉我们学习的内容次第,首先从孝做起、先努力做到孝。

《孟子》多处讲到孝的根本性:

在梁惠王等文中多次重复讲到“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也是说我们办学的目的之一在于阐发、引申孝悌的内在含义,教育、引导为人弟子更好地行孝。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即是年壮者,有一点空闲时间就要练习孝悌忠信。

“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尧、舜时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真正的盛世,社会和睦有序,国家统一强大,尧、舜作为领导者能够做到这些不过是行孝行悌、并将孝悌发扬广大,将孝悌之心推而广之而已。

至于孝的内涵,孝的基本精神,孝经已经作了专门的论述。不同的身份和地位,行孝的方式和内容是不同的,但怀着对父母的恭敬、顺承和感恩之心、和竭尽全力承事父母的努力是共同的。以其达到让父母生活无虞,精神上无忧无惧、安定、安稳,进一步感到荣光、甚至名称远扬、青名留史等。

所以“孝”既是“教”的基础内容,是上位者必须首先要效法做到的基础性工作。

有了“孝”的根基,才能进一步的谈“文”“文”的含义有“修饰、装饰、美化”之意。“文”“章”相配合,“章”即是有“条理、章法、层次、结构之意,是文的内在的美,使文而有条理,美而有节有章。就是通过文的教学,使我们的言语和行为更加有条理、体现出美感、完美和完善。

一个人如果没有孝的基本修持,不懂得孝的基本含义、不懂得行孝,那他就不能称为一个合格的中国人,甚至也不能说他是一个合格的人。

而我们的中国,号称五千年或七千年文明的古国、礼仪之邦,却有很多的人、特别是很多年轻人并不懂得孝的含义、不懂得如何行孝。

新闻媒体每天都会报道弑亲残剧、甚至于2009年出现了多起亲族灭门事件。

师道尊严也受到相当程度的破坏。这是教育的失败,是文化的堕落。面对五千年文明,我们应该有深深的自责和惭愧心。

“育”,《说文解字》中解为“养子使作善也”。即是说有了子女后代以后,要让他们来行善事。并不是只是给他们吃穿住行等生活方面的保障。

如果只是停留在物质方面养子,那和动物没有什么差别,因为稍稍高等一点的动物几乎都有哺育幼子的天性和本能,甚至一般的动物也会教给幼子生存的技巧和能力、教给他们和种群相处的基本规则等。所以孟子说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於禽兽”(滕文公章句)。

行善的前提条件是能够区分善恶,即有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那些育子,“养子使行善”的父母,他本身首先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中华文化历来提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就是善的基本标准、善的内涵。

《礼记·学记》上也讲到“教也者,长善而救失者也”,教就是要让施教者和受教者的善心和善行增长扩大,改正或者纠正在作善过程中表现出的失误、不足等等。

从以上“教”“育”的本义来看,为人父母者,本身就有很重的责任在身,本身就应该是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要身体力行,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给自己的小孩做好的榜样和表率,要首先做到对父母和长辈的孝养和孝敬。其次要努力明辨是非,断恶向善,要有一种“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见贤思齐”(见《论语》)的积极向上精神。在自身力行孝道和积极向善的基础上来引导自己的子女行孝、为善。

而一个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如此。教育绝对不能只是一份工作,而是无尽的责任!

通过对“教”“育”两字的本义分析,对照我们自己,是否够得上一个真正的教育工作者?是否对得起“教育工作者”这样的称谓?我们作父母的是否是一个合格的父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弟子规包含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弟子规》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
德育讀本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篇
田英章—孝悌忠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