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世名画 百家佳作 : 王蒙《青卞隐居图》
愚雅轩祝您全家新春幸福、安康
传世名画 百家佳作
王蒙《青卞隐居图》
《青卞隐居图》,水墨纸本立轴。横42.2厘米,高140.6厘米。藏上海博物馆
王蒙《青卞隐居图》
《青卞隐居图》是王蒙的传世名作,后被明董其昌誉为“天下第一”。画于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这一描写画家故乡卞山苍茫景色的立轴山水图,采用高远法构图,画出卞山自山麓而至山顶的全貌,结构谨严,纵横离奇。画面展示了高崖陡壑,奇峰峻岭,长松丛树,清溪幽谷的景色,生动地再现了江南溪山濛濛润湿,林木茂密,沉郁深秀的自然风貌。其间画草庐数间,点出了文人隐逸的主题。在表现方法上,先以淡墨勾石骨,再用焦墨皴擦,淡墨微染,层层加深,层次井然。山头点苔,用浑点、破竹点、胡椒点、破墨点等,方法极多。山上树木,用笔简而不繁,但表现出茂密苍郁。整个画面密而不塞,实中有虚,有深远的空间感,气势磅礴。画家在运用董源、巨然、李成、范宽、郭熙等前代诸大家之法的基础上,融合贯通,创造出了线繁点密,苍茫深厚的新风格。
王蒙 (1308-1385)元画家。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外祖父赵孟頫、外祖母管道升、舅父赵雍、表弟赵彦徵都是元代著名画家。王蒙的山水画受到赵孟頫的直接影响,后来进而师法王维、董源、巨然等人,综合出新风格。
王蒙能诗文,工书法。尤擅画山水,得外祖赵孟頫法,以董源、巨然为宗而自成面目。写景稠密,布局多重山复水,善用解索皴和渴墨苔点,表现林峦郁茂苍茫的气氛。山水之外,兼能人物。所作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仅次于黄公望,后人将其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为“元四家”。对明清及近代山水画影响甚大。
王蒙创造的“水晕墨章”,丰富了民族绘画的表现技法。他的独特风格,表现在“元气磅礴”、用笔熟练、“纵横离奇,莫辨端倪”。《画史绘要》中说:“王蒙山水师巨然,甚得用墨法”。而恽南田更说他“远宗摩诘(王维)”。常用皴法,有解索皴和牛毛皴两种,其特征,一是好用蜷曲如蚯蚓的皴笔,以用笔揿变和“繁”著称;另一是用“淡墨钩石骨,纯以焦墨皴擦,使石中绝无余地,再加以破点,望之郁然深秀”。
董其昌曾在他的作品中题词:“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传世的代表作《青卞隐居图》、《春山读书图》,《丹山瀛海图》,上海博物馆藏;《太白山图》,辽宁博物馆藏;《葛稚川移居图》、《夏日山居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秋山草堂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代大画家王蒙《青卞隐居图》的鉴藏史话
元代大画家王蒙(字叔明,号黄鹤山樵等,1308-1385)有一幅传世名作《青卞隐居图》(今藏上海博物馆),水墨纸本立轴。横42.2厘米,高140.6厘米。图右上有题云:“至正廿六年四月黄鹤山人王叔明画青卞隐居图。”至正廿六年即1366年,王蒙时年五十九岁。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西北约十公里处,一名弁山。山石如玉,耸然入云。山中有碧岩、秀岩和云岩等景区,其中尤以碧岩景色最为佳胜。下有玲珑山,山石嵌空,古树蓊郁。王蒙是吴兴人,所以《青卞隐居图》应该是一幅“写实”之作。王蒙传世和经过著录的作品约有一百件左右,作品真伪在此暂且不论,其中最为著名和具有收藏“传奇”色彩的作品,应该首推《青卞隐居图》。因为此图曾为晚明大书画家和鉴藏家董其昌(字玄宰,1555-1636)收藏过,在诗堂之上有董氏行书大字题曰:“天下第一王叔明。”但《青卞隐居图》已非原貌,在后来的装裱过程中,四周的边幅可能曾经被人稍做过“割裁”,故图上有些鉴藏印的印文不全。
在“元四家”中,王蒙在山水画皴法上堪称第一,“十八般武艺”样样精擅。连一向不轻易赞许人的倪瓒(号云林,1301-1374)也不得不写诗赞曰:“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王蒙当年画《青卞隐居图》是赠送给他的表弟、赵孟頫孙子、画家赵麟(生卒年不详)的,大约画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赵麟在此前曾经担任过浙江省检校,属于查核公事文牍的小官吏。所以王蒙赠此图给赵麟,且画的是家乡的真实山水,其中可能有规劝他辞官归隐之意。赵麟曾经在《青卞隐居图》上钤有“魏国世家”、“贞白斋”等鉴藏印,赵麟的曾祖父尝被元代皇帝赐封为“魏国公”。
《青卞隐居图》入明后为无锡大收藏家华夏(字中甫,生卒年不详。斋号真赏斋)收藏,但仅见晚明汪砢玉的《珊瑚网名画题跋》卷二十三《梁溪华氏真赏斋画品》中著录,且极为简单,并云引自于《丰道生赋》:“王叔明青弁隐居小幅。为赵氏作。”此条还转录于清初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画卷之二。到了晚明清初苏州书画商人吴升的《大观录》中,《青卞隐居图》才第一次有了较为详细的著录:包括了材质、尺寸、图景和题跋等。我们似乎可以推断,吴升应该看到过或是经手过此图,但他却没有写明藏家。但此图从明中期(弘治和正德)的无锡华夏收藏,再到晚明(万历和崇祯)由大收藏家项元汴(1525-1590)收藏,其中有近一百年左右的收藏“空白期”。但也有可能《青卞隐居图》一直在华氏的后裔中递传。董其昌有可能是从项元汴或项氏后人处购得此图的,汪砢玉曾经于1618年7月25日,在董氏的“书画船”中见过此画,但未几年又转让给了徽州的著名收藏家程季白。程氏与董其昌、汪砢玉、李日华等人均交往甚密,董其昌在此图的题跋中也有“庚申中秋日题于金昌门季白舟中”。庚申是1620年。在《珊瑚网名画题跋》卷十九《唐宋元宝绘册》中还记载:程季白在崇祯壬申冬(1632)又将此图与另外一批书画售于东仓王某人。
我认为此图极有可能被吴升从某收藏家处购得,并著录于《大观录》中。吴升后来自己或委托其他书画商人将此图携至北方,售于著名收藏家耿昭忠(号信公,1640-1686),后又被耿氏或后人转售于清初第一大收藏家梁清标(号蕉林,1620-1691),图上有耿、梁二人的鉴藏印。并著录于清初佚名《装余偶记》卷六中。在梁清标收藏之后,《青卞隐居图》又归盐商兼大收藏家安岐(号麓村,1683-约1746或1747)收藏,著录于安氏的《墨缘汇观》卷三。安岐之后,《青卞隐居图》入清宫内府为乾隆皇帝收藏。乾隆还在画上钤有五方鉴藏玺印并作题诗,称誉为“无上神品”,并著录于《石渠宝笈》之中。《青卞隐居图》自进入清宫之后,它的递藏史似乎应该是结束了。但后来发生的故事却绝非如此,而更为“传奇”的故事还远没有开始呢。
不知什么缘故,《青卞隐居图》后来流出清宫居然为李宗翰(约1768-1831)收藏。李氏是乾隆五十八年(1793)二甲二十六名进士,江西临川(今抚州)人。初选入翰林院。嘉庆年间,历任实录馆纂修和侍读大学士和太仆寺卿等。道光年间,曾官至工部左侍郎和浙江学政。喜收藏,尤嗜好碑帖和金石文字,精工书法,名重一时。仅有一种可能,就是清帝乾隆、嘉庆或道光中的某一位,将《青卞隐居图》赏赐给了李宗翰,其中尤以嘉庆皇帝的可能性较大一些。
《青卞隐居图》在清末年间,归收藏家狄学耕收藏。狄氏字曼农,号叔子,斋名种石轩,江苏溧阳人,生卒年不详。能山水,富收藏。其子狄葆贤(号平子,1872~约1940或1942)在《平等阁笔记》中云:“先君子生平最爱之画有二:一为王叔明《青卞隐居图》之轴,有董香光书‘天下第一王叔明画’八大字,横于上方,在华亭当日,已推重如此,诚山樵平生最得意笔也。一为宋人画《五老图》册,自宋以来,名人多有题志。此二者,先君子皆不肯轻易示人。”狄曼农曾在光绪年间出任过江西赣县知县等职,而《青卞隐居图》是否就是在此期间从李宗翰后人处购得?现在唯有存疑待考。
狄曼农在江西任知县期间,有一江西按察史知他有名画《青卞隐居图》,即以权势令狄曼农“献”此图。狄氏虽然不愿但又不敢拒之,只得以宋代名作《睢阳五老图》册(今分别收藏于美国的三家博物馆)献之。但该按察史仍不满足,还要追“献”《青卞隐居图》。狄氏想起明代王世贞的父亲因收藏名画《清明上河图》,而被严嵩迫害得家破人亡的故事。在无奈之下,只有弃官携画逃离江西。在狄曼农逝世之后,平生收藏的书画名迹均归狄平子收藏。
狄平子是光绪举人,后追随康有为、梁启超,主张变法维新。戊戌政变后,亡命日本,直到1899年归国。1904年起在上海创办《时报》、《小说时报》和《妇女时报》等,成为当时报界闻人。后又创办有正书局,专门出版书画碑帖书籍,与当时秦清曾的艺苑真赏斋、邓实的神州国光社等齐名并驰于海内艺林。狄平子传承家风,亦精擅书画鉴赏,并能山水竹石。狄平子本是一名士,后又耽溺佛教,故将报业和书局均委托他人经营。而经理人却将狄氏平生积蓄资产均投资于房地产,1935年左右上海房地产市场“崩盘”,狄氏因而破产,转卖《时报》产业之后,只得以收藏的书画古董偿还债务。仅留下“镇宅之宝”的《青卞隐居图》,以及元人钱选的《山居图》等二十余件精品。
据传在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军阀张宗昌占领上海,听人说狄平子收藏有“天下第一王叔明”的《青卞隐居图》,即想攫之以献少帅张学良。狄平子畏其威势而以赝品献出。后张学良得赝品《青卞隐居图》,特设宴庆贺得宝,并回赠狄平子万金以答谢。1926年底,日本裕仁天皇加冕,中国收藏家多携名迹精品赴日本展览以示庆贺。日本方面曾经选择其中最精佳之作印刷出版四本画册,名为《唐宋元明名画大观》,而狄平子所藏《青卞隐居图》也在其中。多年之后张学良看见画册大惑不解,就向与狄平子熟悉的知情人询问实情,知是狄平子以赝代真,为之大怒,欲亲自到上海寻狄平子“交涉”。后因“西安事变”发生而未果,狄氏因此逃过一劫。但此图下方白绫上有张学良题跋:“民国廿一年八月八日,张学良拜观于北平绥靖主任公署。”难道后来狄平子在1932年又曾携此画赴北平“谢罪”?另还有罗振玉、金城、陈宝琛、冒广生、叶恭绰和吴湖帆等人的题记,但张学良此题至为可疑。
在上海沦陷时期,狄平子对外佯称得心脏病,闭门谢客而研学佛家密宗,且终日持一芭蕉大扇,裸身参禅。如偶有客访,则以扇子掩其私处。时任汪伪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外交部长的“雅贼”禇民谊(1884-1946)觊觎《青卞隐居图》,想攫为己有,所以就借故到狄家拜访。而狄平子匿于佛堂之中避而不见。禇氏遂掀帘闯入佛堂,见狄平子正拥一婢在“参禅”,只得尴尬退出。忽然略有所悟说道:“你小子佯狂,特意以此来侮辱我。”就留下一信札道:“我明午携客人来,必出《青卞隐居图》乃可。否则将得奇祸!”
翌日中午,禇民谊果然带领多位日军将领来到狄平子家中,还有许多全副武装的随从。狄平子已经在客厅四壁上悬挂百幅古今名画,伪赝十之八九,而且其中仅“王蒙”作品就有十余幅。狄平子身穿汗马甲,手持大扇,立于台阶之下恭候迎接。在厅堂长案上陈列美酒,还请来了七八名日本艺伎,皆持朱漆案,跪而仰接。日本军人皆喜酒好色,见而大乐。拥伎畅饮,竟然忘了问《青卞隐居图》之事。还连拍狄平子的肩膀说:“第一好人也。”后来,日军将领大多醺醉而去。禇民谊见此情形也只能无可奈何,唯有在旁咬牙切齿而已。
在狄平子死后不久(约1946年),狄家人想将留存的二十余件书画全部售出。并委托社会名流、大鉴藏家叶恭绰(号遐庵,1881-1968)代理此事,寻找买主。据说此批书画中,除了《青卞隐居图》和《山居图》外,其中还有吴镇、唐寅、仇英、董其昌等名家书画,开价约为二十万元。当时上海许多的收藏家和书画商人均闻风而动,跃跃欲试,志在必得。比如吴湖帆、朱省斋、陈定山等人,而叶恭绰本人也有购买意向。此事后来在陈定山《春申旧闻》(台湾世界文物出版社1967年)、朱省斋《画人画事》(香港中国书画出版社1962年)诸书中均有所记载。我在此参考陈、朱两人的有关文章转述事件始末如下,此事堪称“传奇”。但对其中细节方面的“真实性”,我无法考证也不作评论。
吴湖帆当年知道了狄氏家人欲出售《青卞隐居图》的消息之后,就与朱省斋两人商量“合资”购买此图。因当时的开价是一百根金条,可能吴湖帆一时没有如此多的资金。朱省斋欣然答应,并全权委托吴湖帆具体操作此事。但在几天后,吴湖帆却对朱省斋说:叶恭绰特请我去商谈关于《青卞隐居图》之事。因叶先生自己也想购买此图,并且已经与狄氏家人谈得差不多了。如果另有人再加入竞争,恐怕狄氏家人会奇货可居。所以希望我们能够退出。我们不宜与叶老竞争此事,不如就此罢手,以免引起误会。吴湖帆最后还问朱省斋是否同意,朱氏只能一笑允之。不料一个月后,吴湖帆忽然忿忿地告诉朱省斋,此图已被上海房地产大亨、法租界闻人魏廷荣购去。并大怨叶先生误了他们的“好梦”。朱省斋听罢,不知如何回答才好,也只能一笑了之。
陈定山当年是著名装裱师和书画商人刘定之告诉他,狄氏家人要出售《青卞隐居图》的消息,他就连忙赶到叶恭绰家中去询问详情。叶恭绰拿出一份售画清单给陈定山看,并说:“二十万,真大廉。但是其中钱选的《山居图》恐怕不真。”陈定山立即回答:“仅一幅《青卞隐居图》就已经值二十万。不必太贪了。”叶先生告知五日后需交款给狄氏家人,陈定山即回去准备筹款购画。
但在三天后,魏廷荣突然打电话给陈定山,告诉他已购得《青卞隐居图》。陈定山听罢大惊,急趋车前往魏家。见《青卞隐居图》已悬挂在魏家的正堂之上,魏氏喜极,并扶摸着陈着定山的后背说道:“我卖了两块地皮,合价二十万。”陈定山又问是否还有《山居图》等其他书画?魏氏连忙问道:“没有。难道还有《山居图》?”陈定山此时已经明白,叶恭绰仅售了一幅《青卞隐居图》就已获二十万。而其他画作均被其“乾没”。陈氏不便多言,遂气结而退,也不去叶恭绰处质问。后来,刘定之告诉陈定山:“魏廷荣另以二十万再购得《山居图》,以及其他的名家画作。但吴镇的那幅墨竹图不在其中。”叶恭绰不仅一转手就赚了二十万,还“白捡”了一幅吴镇的墨竹名迹。或曰:“叶恭绰何以独选吴镇墨竹图?”可能是他喜收藏和擅画墨竹吧?检阅叶先生的《遐庵清秘录》(香港太平书局1961年)一书,其中确有《元吴镇画竹卷》。但书中未著录有狄氏父子的鉴藏印,所以无法确定此图卷是否就是狄平子的旧藏,故在此不便妄自评议。
魏廷荣是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他后来将平生收藏的书画均陈列于上海徐家汇的天主教教堂之中,因此躲过了战乱和兵燹。《青卞隐居图》和其他书画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皆归上海文物管理会,后来又大多转归上海博物馆收藏。在中国古代书画鉴藏史上,王蒙《青卞隐居图》的递藏“传奇”,堪与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相提并论。《清明上河图》的“血腥”故事发生在明代中期,而《青卞隐居图》的“凶险”或“传奇”故事则主要发生在晚清至民国年间,离我们更为贴近,看得更为真切,也更容易了解“实情”。清代鉴藏家钱泳(1759-1844)曾经说过:“收藏书画是雅事,原似云烟过眼,可以过而不留,若一生贪恋,便生觊觎之心,变雅为俗矣。”《青卞隐居图》仿佛像是一面镜子,在它的面前,人性中的种种弱点或丑陋都暴露无遗。
在中国绘画史上,凡是论及元代山水画或研究王蒙的作品时,必定会提到《青卞隐居图》,因为它的确是一幅“不世精品”。它对后来山水画皴法的影响非常之大,也堪与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卷》相媲美。但在海内外的美术史学界对《青卞隐居图》的鉴藏史却极少有专题的研究,仅见美国学者文以诚[Richard Vinongrad]在他的博士学位论文《14世纪末中国山水画中的隐逸主题》(1979年)一书中,曾有过简略的涉及,且不无谬误之处。如果没有鉴藏史的话,那么中国书画史就几乎是一部不完整的或残缺的“作品史”。鉴藏史也能使得中国书画史的研究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和引人入胜,而《青卞隐居图》在近六百年左右的鉴藏“传奇”,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蒙(元四家)青卞隐居图
元四家王蒙画选 青卞隐居图(百幅中国名画)
董其昌《青弁图》-明代董其昌水墨山水画青弁图轴高清大图赏析
青卞隐居图—山水画的巅峰之作,张大千的仿作都价值826万
中艺汇赏名画:中国文人对隐居的爱-王蒙《青卞隐居图》
元代  王蒙《青卞隐居图卷》高清立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