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苑阁 :天津四大书法名家之《赵元礼》
愚雅轩祝朋友们全家幸福安康
文苑阁 :天津四大书法名家之《赵元礼》
赵元礼,(1868--1939)字幼梅,号“藏斋”,近代诗人,天津“四大书法家”之一,曾任直隶河北高等工业学堂监督,1921年与严范孙、金息侯、王守恂等人组织“城南诗社”,以“天津近代诗坛三杰”享誉津门。李叔同曾从其学,著有《藏斋集》《藏斋诗话》等。
书法上的独辟蹊径与练习的艰辛
笔管顶端串铜钱手握鸡蛋练书法
能够在书法上独树一帜,跻身津门书法四大家,其背后的辛苦常人难以想象,而赵元礼的练笔方法尤为独特。
1881年,年仅13岁的赵元礼师从当时三河县的胡若卿,杜绝一切世事,专心攻读。在练习书法方面,赵元礼的这位老师教他一种很奇特的执笔练习方法:用铁钉连串大铜钱20枚,插在笔管顶端,以此练习手劲;同时还用草纸裹着一个鸡蛋握在手心,使掌中有虚含之力。
初求刚健后求韵练字必须先练人
柔中见刚,可以说是赵元礼追求的一种书法境界。“盖执笔必须十分用力,斯于力透纸背,所谓如锥画沙,如印印泥,境界极不易到,先求阳刚,再求阴柔。”孟昭联对此体会很深:“在我临摹碑帖的时候,赵先生曾经教导我,在刚入手的时候,要写得刚健有力,最好先把这些字放大开来写,仔细琢磨每一笔的走法,然后再追求整个碑帖的韵味,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字,手随心到,真正领会其精髓所在。”
论字与人
常言道:“字如其人,见字如见人。”赵元礼对于这一点的见解可谓是颇为透彻。一次和朋友谈论书法体会时,他用简练的四个字就概括了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字与人同”。随后他又进一步解释说,看字的方式,就如同看人的方式一样,“字之点画不苟,尤人之言语清晰也;字之结构不散,尤人之行动整肃也。”
赵元礼是这样分析字与人的关系,也是经常这样来教导后生晚学的。年少时就曾受到赵元礼指点的孟昭联现在还记得先生当年的教导:练字先要练人,做人要老实本分,做事情要严谨,心正才能字正。
“当时年纪小,他经常这样教导我,我还体会不到先生的苦心,我觉得很好笑,有时还嫌他啰嗦。但是随着年岁的增长、书法的进步,才发现先生的每一句话都是良句箴言。”孟昭联指着赵元礼的字对记者说:“赵先生的字洒脱而不凌乱,这也与他开朗、洒脱但做事比较严谨的个性相符合。”
以字会友
以字会友求所长中年专工苏轼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文人相惜,在赵元礼的身上也多有体现。赵元礼和严范孙、孟广慧等人经常相聚探讨书法精要,各学所长。“现在我还记得父亲和赵先生经常在一起谈论书法的情景。他们一谈就是好长时间,有时拿出字帖,探讨前人运笔之法;有时兴至之处,还边谈边写,写完之后再相互评审。好几次都已经过了吃饭的时间,还是余兴未尽。”据孟昭联介绍,孟广慧、赵元礼等人之间谈论书法时都是坦诚相见,并不隐讳各自的弱点,就是这样的探讨,使他们能够各取所长,成为他们书法跃进的一大动力。
赵元礼工于苏体,但很多人也许并不知道,他早年并不是以苏体擅长。“赵元礼早年并不是专工苏体的,最初他曾师法柳公权,后来又涉猎篆书和隶书。”孙宝发告诉记者,“直到中年,他才醉心于苏轼的书法艺术,早晚临摹,有时都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赵元礼的“苏体”书法,能够在雅逸婀娜之中展现出一种隽永刚健的韵味。据孙宝发介绍,赵元礼平生最为得意的作品就是他65岁时(1933年)的《藏斋居士临观海堂帖》。《观海堂帖》是苏东坡书法中的上乘之作,赵元礼的《藏斋居士临观海堂帖》,不仅继承了苏体的潇洒飘逸、典雅舒畅的特色,而且具有鲜明的自家面目,字里行间透出浓郁的书卷气。孙宝发对此评论说:“这幅作品是赵元礼自身才学和修养的展示,写苏能够达到此种境界,足可以在历代写苏名家中独树一帜了。他一生社会职务很多,闲暇用于书法的时间可以说是少之又少,但能够在书法方面有如此造诣,确实很不容易。”
不仅工于书法,而且擅长诗文
工于书法擅诗名诗坛三杰誉津门,赵元礼不仅工于书法,而且擅长诗文。少年时他跟随多位老师阅读了大量的经史诗词,涉猎诸子百家之书,渐以擅长诗文出名,当时天津问津书院的院长李越缦对他就极为欣赏。因为擅长诗文,他和著名教育家严范孙、文化名人王守恂以“天津近代诗坛三杰”享誉津门。
据孟昭联介绍,赵元礼与当时的文坛名流交往很多。“星二社”、“俦社”等诗社,都是诗人墨客聚集谈诗论文的场所,就在抑扬顿挫的诗词声中,总能见到赵元礼的身影。他常与众多名流唱和酬酢,怡情遣兴,抒发胸臆。在当时的天津诗社当中,最有名的当数赵元礼与严范孙、金息侯、王守恂等人组织的“城南诗社”,人数多达百余人,成为当时津门文坛的一大盛事。在孟昭联收藏的资料中,记者发现,赵元礼一生的诗文较多,他的《藏斋集》就包括《辽东集》、《寅卯集》、《辰巳集》等13卷,此外还有《藏斋诗话》等著作。用孟昭联的言语来评价赵元礼的诗文,那就是工雅平实、不弄玄虚,这也是很多人比较欣赏其诗文的原因所在。
 
孟昭联先生(孟广慧之子)
孟昭联印象中的赵元礼
衣沾墨香人亲近,津门四大书家,相互之间来往颇多,或多或少都有点亲戚关系,孟昭联先生就是赵元礼的义子。谈起赵元礼,孟昭联印象最深的就是义父对自己的疼爱之情和手把手教自己练习书法的情景。
“这还是他先提出来的”
当孟昭联还是孩童的时候,赵孟两家就经常走动。赵元礼经常到孟广慧家探讨书法,孟昭联也经常随父亲到赵元礼家串门。由于孟昭联年少聪慧,几岁的时候书法就已经颇见功底,赵元礼非常喜欢他。“每次他到我家,总是先摸摸我的头,然后再问:'今天又练哪些字了?写出来我看看长进没有?’”
“这是赵先生主动提出来的。”当记者提及他认赵元礼为义父的事情时,孟昭联先生告诉记者。据他回忆,有一次赵元礼到他家,和孟广慧谈及孟昭联的书法练习时,赵元礼对孟昭联大为赞赏:“这孩子练习书法很有天赋,这么小的年纪就有这样的功力很难得,将来必成大气。”随后赵元礼又告诉孟广慧,要好好地挖掘他的潜力,不然就可惜了。谈到热烈之处,赵元礼就摸着孟昭联的脑袋说:“你就做我的干儿子吧。”话虽半真半假,倒也很有诚意。“就这么着,我就认赵先生为义父了。也就是这一句话,我们就成为了'爷俩’。”
“他手把手教我练字”
“我的字除了向父亲学习外,义父对我的帮助也很大。”孟昭联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当年赵元礼指点他练习书法的情景。
每当赵元礼到孟广慧家中,总要看看孟昭联写的字,并对其运笔的姿势、笔锋的走向逐一指点。“有时候他看到我不能正确领悟他的意思,就把我揽在胸前,手把手教我写字。”谈及这段往事,孟昭联感慨颇多:“我也算是很幸运了。在书法尚未定型的时候,能够得到书法大家的指点,那可是终身受益的。”
“不仅赵先生喜欢我,就连赵先生的夫人也非常疼爱我。每次到他们家,义母总是拿出好多东西让我吃。毕竟当时还是个孩子,义父义母对我又这么好,所以经常让父亲带着我去他们家。”回忆当年的情景,孟昭联备感亲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元礼独门苏体秀津城
这位道士的字比赵孟頫写的洒脱!
赵孟頫唯一属臣字款的书法作品
赵孟頫唯一属臣字款的书法作品 皇家应制诗文当然要好好写
赵孟頫诗文书画书法
吴玉如先生之书与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