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油画:风景系列画《老北京追忆》
愚雅轩祝朋友们全家幸福安康
中国油画:风景系列画《老北京追忆》
杨沛艺术简历
杨沛生于一九四九年,一九六零年考上北京市戏曲学校,学唱花脸,六二年转至北方昆曲剧院亦唱花脸,师从侯玉山先生。六五年被下放到工厂。七十年代初拜张伯驹先生学习诗词兼与萧劳先生,周汝昌先生学习,后与潘素师母(张先生夫人)学习国画山水,八十年代与诸先生以及王任先生学习书法,并在北昆恢复后回剧院书写字幕。
一九九三年九月到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一年。一九九四年至九六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进修两年,一九九六年至一九九八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一画室插班研修两年。一九九八年至二00二年在杨飞云工作室研修油画。作品曾在北京艺森画廊、中国美术馆展出,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北京分会会员。
杨飞云在为杨沛《孤独的旅程》一书的序言中,说道:他生长在北京这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化气息的城市,有幸结识近代的张伯驹和萧劳等文学大家,使他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加上自小学习的京剧与昆曲,这些经历,让他在各方面都不自觉地从一个中国传统文人的角度要求自己,而正是这种要求,渐渐转化成了后来杨沛对油画艺术孜孜不倦执着追求的原动力。
正是有了这样兼容并蓄的文化艺术基因,杨沛对生活的感悟,对传统文化的感情相当的深厚,他对老北京胡同的关注也非常迫切,他经常发出这样的感慨,“这儿很快就没有了!”在早年所创作的作品旁边,杨沛用后来此地变迁的照片做了对比和注脚。古朴的门墩、石等、房檐被高楼大厦代替,窄仄的羊肠小道成了宽阔的柏油大马路,而往日的熙熙攘攘、市井生活的酸甜苦辣也消失了踪影。
杨沛用十年甚至毕生的光阴记录着这一切,用赵友萍先生的话说,这是作者对故乡深深眷恋的诉说,作者以朴素无华的笔调和鲜明准确生动的色彩,向读者直陈自己内心的感情——一种对故乡不移的爱。而这份情感想必也是艺术家“孤独旅程”中的一份安慰罢。
杨沛胡同简历
1949年生于北京遂安伯胡同
1960年居自新路北京戏曲学校
1962年居宣内手帕胡同北方昆曲剧院
1965年居遂安伯胡同
1982年居炮局胡同
1992年居遂安伯胡同
2001年居小羊宜宾胡同
《胡同胡同——杨沛油画作品展》将于2011年8月20日在位于西城区德胜门箭楼的北京艺森画廊展出,杨沛此次展览的作品均于老北京的胡同有关,其中包括其近十年前创作的五十多幅胡同油画作品。与新中国同龄的杨沛自小浸淫在古诗词,书法,国画之中,近二十多年来专心油画创作,在他的胡同系列油画作品中,既有人流如织的大栅栏鲜鱼口商业街,也有如田汉孟小冬等老一代艺术家的故居,既有旧军阀和富商居住过的四合院,也有普通的民宅民巷,杨沛用他扎实的油画技法表现出了胡同以及胡同文化的人文的美,李天祥先生在看过杨沛的胡同油画系列作品之后评曰:“朴实的色彩是高层次的美。”届时热烈欢迎各位艺术爱好者光临!
胡同是我永远的故乡
老北京的商业街
老北京的胡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油画里的京城风情
那些画家笔下的北京胡同 承载着多少人的记忆
老年画欣赏,后面几张画的和照片一样
如何让国画带给人们以温情和回忆,重点要画好哪三个方面?
他用油画材料画“国画”
散文随笔:抢救了胡同的水墨丹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