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宁波历史地理沿革

宁波古为九夷族之域。

《尚书.禹贡》扬州之域。

春秋,为越国、吳国、越国地。

战国,为楚国地。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灭楚,降越君。在原楚国江南地置九江郡、鄣郡、会稽郡(治吴,今江苏苏州)三郡。在今宁波之域置句章(治城山渡,今宁波市江北区王家埧村)、鄮县(治今宁波市鄞州区五乡镇宝幢同岙、鄞县(治今宁波市奉化区白杜)、余姚县(治今宁波市余姚市区阳明街道)四县,为《汉书.地理志》会稽郡隶属二十六县之四县。

西汉袭秦制。

汉武刘彻元封五年(前106),置十四州部刺史(监察区),宁波域句章、鄮、鄞、余姚四县,隶属扬州刺史会稽郡。

東汉顺帝刘保永建四年(129),分会稽郡为吳(治吴、今江苏苏州)、会稽(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越城区)二郡。史称“吳会分治”。今宁波域句章、鄮、鄞、余姚四县隶属扬州(治阴陵、今安徽定远县永康镇)刺史会稽郡。

三国时,宁波域属吳国扬州(治建业,今江苏南京)会稽郡。吳大帝孙权太元二年一月(252),析鄞县、章安县地置临海县;会稽王孙亮太平二年(257),析会稽郡,置临海郡(治章安县,今台州市椒江区章安街道),临海县属之。

西晋、东晋属扬州会稽郡、临海郡。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析会稽郡鄞县、临海郡章安县地,置宁海县,治今白峤(一说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三年<347>置),隶属临海郡。

東晋安帝司马德宗隆安四年(400),孙恩起义毁句章城山渡城。句章治徙小溪(今宁波市海曙区鄞江镇光溪)。

南朝

刘宋属扬州(治建康),东扬州,杨州(治山阴)会稽郡、临海郡;

齐属扬州(治建康)会稽郡、临海郡;

梁属扬州(治建康)、东扬州(治山阴),扬州(治建康)会稽郡、临海郡;

陈属扬州(治建康)、东扬州(治山阴)会稽郡、临海郡。祯明时分山阴为山阴、会稽二县,二县同城而治。

隋文帝坚开皇九年(589)平陈,废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二级制。省山阴入会稽,废东扬州,会稽郡。于会稽县置吴州,并置吴州总管府(治会稽县);省鄮县、鄞县、余姚县入句章县(治小溪,今宁波市海曙区鄞江镇光溪)。废临海郡,并废章安、宁海入临海县(治今台州市椒江区章安街道)。宁波域隶属吴州总管府吴州句章县、处州临海县(开皇十二年<592年>,改处州为括州,治今丽水市)。

隋煬帝广大业元年(605年),废吳州总管府,改吴州为越州(治会稽,越州始名)。大业三年(607)废越州复为会稽郡,宁波域隶属会稽郡句章县;永嘉郡(治今丽水市)临海县。

唐高祖渊武德四年(621),平江南,废郡改州。析会稽复山阴,废会稽郡复越州(治山阴),并置越州总管府;析临海县复置章安、宁海(治今宁海县海游镇),析句章置鄞州(治三江口,今宁波市海曙区。清人陈效绩认为鄞州仍治句章县治小溪,今宁波市海曙区鄞江镇光溪村);析句章置姚州(治今余姚)。鄞州、姚州属越州总管府;置海州(治今临海市古城街道)。临海、章安、宁海属之。海州属越州总管府。

武德五年(625),改海州为台州,临海、章安、宁海属之。

武德七年(624)改越州总管府(治山阴)为越州都督府,隶越、鄞、姚、嵊、台、处、婺州七州。废宁海入章安。

武德八年(625),废鄞州入句章,改句章为鄮县、治小溪;废姚州复余姚县,二县越州属之。

唐太宗世民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十道(监察区),宁波域属江南道采访使越州鄮县、余姚县;台州临海、章安县。

武后则天永昌元年(689),析章安复置宁海县(治广度里,今县址)(一说高宗治上元元年<674>复置)。

唐中宗显神龙二年(706),析越州鄮县、台州宁海县地,置象山县(治彭姥),隶属台州。宁波域隶属越州鄮县、余姚县;台州宁海县、象山县。

唐玄宗隆基开元二十一年(733),改、增贞观十道为十五道。宁波域隶属江南东道观察使越州(鄮、余姚),台州(宁海、象山)。

唐玄宗隆基开元二十六年(738),纳江南东道观察使齐澣谏,分越州鄮县为鄮、慈溪、奉化、翁山(治今舟山定海区)四县,置明州以统之(为明州始名。明州、鄮县同治小溪(今宁波市海曙鄞江镇光溪村)(近有小溪州治置疑说认为:①光溪无出土文物佐证;②光溪周边环境“卑隘”,光溪不适宜州级政权的设置。主张明州、鄮县同治三江口)。明州因西倚四明山而名。史为“越、明分治”。明州隶属江南东道。宁波域隶属江南东道越州(余姚)、明州(鄮、慈溪、奉化、翁山),台州(宁海、象山)。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废州为郡,改越州为会稽郡(余姚属之)、改明州为余姚郡(鄮、慈溪、奉化、翁山属之)、改台州为临海郡(宁海、象山属之),隶属江南东道。

唐肃宗亨乾元二年(759),复废郡为州。废余姚郡为明州,隶浙江东道采防使,隶鄮、慈溪、奉化、翁山四县;废会稽郡为越州,隶浙江东道观察使,余姚属之;废临海郡为台州,隶浙江东道观察使,宁海,象山属之;

唐代宗豫广德二年(764),割台州之象山,隶属于明州。明州隶鄮、慈溪、奉化、象山、翁山五县。

唐代宗豫大历六年(771),鄮县治由小溪徙三江口(今宁波海曙区),废翁山入鄮县。

唐宪宗纯元和四年(809),在鄮县东境大浃江海口北岸(今宁波市镇海区)置望海镇。(一说吴越王钱镠在唐昭宗晔乾宁三年<896>置)

唐穆宗恒长庆元年(821),明州治由小溪迁三江口,《唐会要》《移城记》:长庆元年,刺史韩察欲移州城,以白浙东观察使薛戎。戎上言:“明州北临鄞江,地形卑隘,请移明州于鄮县置,而以州旧城近南高处置县。从之。”。同年,明州刺史韩察始建子城。

唐昭宗晔景福元年(892),明州刺史黄晟建罗城。

后梁朱温开平三年(909),升明州为明州望海军。同年,吴越王钱镠因讳朱温曾祖父朱茂琳名,改鄮县为鄞县(治三江口);改望海镇为望海县,未几,改望海县为定海县(今宁波市镇海区)。明州隶鄞、慈溪、定海、奉化、象山五县;宁海台州属之;余姚越州属之。

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960),改明州望海军为明州奉国军。

北宋神宗顼熙宁六年(I073),在废翁山县(今舟山定海区)故址置昌国县,隶属明州奉国军。

南宋高宗构绍兴元年(1131),升越州为绍兴府。余姚隶属绍兴府。

南宋宁宗扩庆元元年(1194)七月、升明州为庆元府,属县不变。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五年(1278),升昌国县为昌国州。元贞二年(1296),升奉化县为奉化州。

朱元璋吴王元年(1367),因讳“庆元”,改庆元路为明州府。

明洪武二年(1369),废昌国州复为昌国县,废奉化州复为奉化县。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四年(1381),纳单仲友(鄞县人)谏,州名讳国号明,改明州府为宁波府(宁波始名)。取“海定则波宁”之意。

明洪武十七年(1384),因海禁废昌国县,徙兵民于象山石浦北置昌国卫。并置临山卫、观海卫、定海卫、宁波卫四卫及三山千户所、龙山千户所、柴桥前、后千户所、郭巨千户所、大嵩千户所、石浦千户所、爵溪千户所……等。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在废昌国县故址置定海县。原定海县改为镇海县。

清雍正三年(1725年),裁撤都指挥使司、卫、所。宁波五卫:临山、观海、定海、宁波、昌国及各卫隶所,咸裁撤。

清雍正四年(1726),置宁绍台道,理宁波府鄞县。

清道光旻宁二十一年(1841)四月,升定海县为定海直隶厅(民国初废厅,复为定海县)。

宁波府隶鄞县、慈溪、奉化、镇海、定海、象山。

余姚隶属绍兴府。

宁海隶属台州府。

民国二年(1913)废道、府、州、厅,留县,原宁波府属县直隶浙江省政府。

民国三年(1914)六月,置会稽道,治鄞县(1927年废)。原宁波府所隶鄞、慈溪、镇海、奉化、定海、象山及绍兴府余姚、台州府宁海均属会稽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宁波建置沿革考
宁波行政区划沿革与变迁
通过地图,了解浙江省宁波市从古到今的历史变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九百七十五卷
离别太久,余姚也该回绍兴了!
宁波简历:今天我1193岁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