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傅雷家书》被《经典常谈》取而代之,是否恰切?

“小寒初度梅花岭,万壑千岩背人境”,苏子在写《清远舟中寄耘老》时,难掩诗句里的洒脱,而我写此文时,在这小寒的日子里,内心却饱受折磨。

折磨我的,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和下学期初中语文教材改动有关的消息:八下语文教材必读书目《傅雷家书》下架了,取而代之的,是朱自清先生编写的《经典常谈》。

《傅雷家书》被换了,的确是个好消息。不是说这本书不好,相反,我觉得,这本书,非常好。因为,它虽然是傅雷写给儿子的家书,但里面在写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教育的同时,对文学、音乐、美术等方面,都有较为深刻的阐述和理解,对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塑造,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是一部妙书,是一部奇书。

可是,这部书,让十多岁的学生读,很不适合。学生的年龄太小了,即使是在老师的导读下,也不可能真正地领会里面傅雷在写家书时的拳拳之心和真正含义。学生理解能力尚浅,阅读时又不能代入傅雷的父亲身份,读之,能理解作者之意的十之四五就不错了。

在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里,明确提出了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根据我的教学实践,《傅雷家书》真的很难吸引学生去阅读,老师们使出了浑身解数,也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今日,听说《傅雷家书》在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里被撤下了,我虽不像杜甫一样,“漫卷诗书喜欲狂”,但内心里,也是很高兴,很欣慰的。这些专家们终于肯俯下身来,听取来自底层的呼声了。

那,替换《傅雷家书》的《经典常谈》又是怎样的一部书呢?

为了弥补我的孤陋寡闻,我用了一天的时间,把精力花费在这部书上。

我第一个意识就是:买《经典常谈》,读《经典常谈》。于是,打开京东,搜索《经典常谈》,选了中华书局的一个版本,下单,购买。还特意叮嘱客服,快点发快递,我等不及了!

真是等不及了!下完单后,我脑中的书虫难耐,总是想尽快地知道《经典常谈》里面的内容。

从“经典常谈”这四个字推测,应该是介绍经典名著的一部书,应该不是我们所认为的名著单行本。更主要的,是《经典常谈》的编者很是吸引我,朱自清啊!就是那个写《荷塘月色》的朱自清,写《背影》的朱自清,写《春》的朱自清。

既然现在书还没快递过来,那我何不找度娘呢!度娘在手,无所不有!世界上还有度娘不知道的吗?于是,我就上网搜,上下求索之后,终于在网上找到了完全读本。于是,我拿着手机,开始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一页一页地读

白日何短短,时光逝悄悄,不知不觉间,午间至,肠辘辘,于是,叮叮当当,一阵锅碗瓢盆圆舞曲后,我已是酒足饭饱。

吃完午饭,我急不可耐地,又打开手机,开始阅读《经典常谈》,看得不过瘾,又打开哔站,在里面搜索到一个共读视频,大听特听,大看特看了起来。

这一天的阅读,把我读得酣畅淋漓,热血沸腾。这本书真是太好了!太吸引人了!它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对《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战国策》、《史记》、《汉书》以及诸子、辞赋、诗歌、散文进行了条理清晰,深入浅出的介绍和解读。在读每个篇目的时候,我的脑海中出现的,就是相应书目的内容。在读《春秋》三传时,我不由得想起了《曹刿论战》;在读《战国策》时,我不由得想起了《邹忌讽齐王纳谏》;在读史记的时候,我不由得想起了《陈涉世家》……《经典常谈》一共十三篇,篇篇都让我在阅读的时候,不禁把所涉及到的经典名著代入进去。且对于不熟悉的内容,还激发起了我阅读原书的冲动。

的确,《经典常谈》是一部很好的,导引读者阅读我国经典名篇的导读书籍。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经典常谈》是一些古书的'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我也觉得,《经典常谈》为阅读经典指明了一条路,这条路,让我们在阅读中华经典的时候,会少走许多弯路。

我是如此地喜欢《经典常谈》,如此地爱读《经典常谈》,在《经典常谈》一书中,朱自清先生以他深厚的学养,把中华经典进行了浓缩,而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又可以根据《经典阅读》的导引,把中华经典读厚。薄厚之间《经典常谈》的价值就凸显出来了。

可是,在阅读《经典常谈》的时候,我隐隐地有一丝担忧,《经典常谈》的语言,对于中学生来说,似乎太晦涩了,且大段大段的叙述性语言,很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能爱读吗?

更加上,在书中,还有着许多对中华经典的见解和感受,这些理论性、思辨性很强的文字,学生能读懂吗?很难!

《傅雷家书》不好读,可毕竟《傅雷家书》的语言特点就像两个人之间在谈知心话一样,语言并不算太晦涩,可《经典常谈》就不一样了,学生对这些中华经典不熟悉,在阅读时,无法在脑海里形成情境,且对书中语言的理解,还要思忖万分,这本书,对于学生来说,在阅读上,也是一块很难啃的骨头。我觉得,比《傅雷家书》还硌牙。

可《经典常谈》我是真舍不得,我觉得,学生们如果能把《经典常谈》都读完了,即使现在不去读书中推荐的中华经典,对他们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淀,也是有着莫大的帮助的。

单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上来谈,《经典常谈》的确很难让学生主动阅读,如果一名学生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从小就有很深的传统文化的积累,那又另当别论。可大多数学生传统文化的积淀并不深厚啊!从语言的晦涩和学生传统文化的薄弱上来看,《经典常谈》让初中生读,的确有点不恰切。

可很明显,在2023年春季,《经典常谈》代替《傅雷家书》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了。怎样让《经典常谈》的阅读效率最大化呢?

一、语文老师领读。语文老师要充分利用每周的阅读课,领着学生阅读,在阅读中,随着书中十三篇文章的内容,旁征博引,以语文老师的语言魅力和丰富学识,激发学生阅读书中中华经典的兴趣;

二、结合教材中相应篇目,拓展阅读。《经典常谈》里的中华经典,像《战国策》《左传》《诗经》等,大多数教材中都有相应的篇目。语文老师结合教材中篇目进行导读,学生会很重视的,毕竟,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是语文考试的一个重要内容。

所以,我们不要争论《傅雷家书》被《经典阅读》取而代之是否恰切,只要语文老师们把《经典常谈》的难想办法变成易,《经典常谈》的阅读就会让学生受益无穷。

你们觉得呢?老师们!

长按左侧二维码

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或输入我的微信公众号:lvshitaoyuan加关注。

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猜您喜欢
往期精选▼

1.“蒙”药谑言

2.告别2022||忘却故我,善待今我,迎接新我

3.但愿人间无硕鼠

4.何妨吟啸且徐行——由赵普的视频号想到的

5.“阳”了后,让我们拿什么相信你?

6.2023年的春三月,让我们去田野散步!

7在这人世间,你能否做个“许由”

8.把浪漫植入读书生活里——以《西游记》为例谈整本书阅读

9.刘书记的温情,飘荡在冬日的风雪中……

10.把承天寺的那池月光,藏在心中

1.对老师的伤害,岂止是在“网络爆破”里!

12.孤独,让思想一路生花———语文教学随想录(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紧急通知:名著导读《傅雷家书》更换为《经典常谈》
【云阅读分享会】遇上一本好书《傅雷家书》
高考再次证明:阅读量1年达不到100万字,必定拿不了高分!
【乱入文】父与子——谈谈《禀父书》和《傅雷家书一则》中的情感
取代了《傅雷家书》的《经典常谈》,实至名归吗?
牵手同行,向经典文学深处漫溯 ——以《傅雷家书》阅读为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