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家庭教育,想起了几句古话

近日,写了一篇关于感恩教育的文章,题目是《感恩教育的作用有多大?》,发到朋友圈后,被一位同事转载,发到了班级群中,引起了一些家长的热议。有一位家长竟然从同事那里要来我的微信号,发来信息,和我谈论了一番。

在交谈中,这位家长说:现在,教育孩子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家庭的问题了,而是整个社会所关注的问题。而现在的孩子,逆反心理十分强烈,如何解决孩子的逆反心理?这个问题成了大多数父母所头疼的问题。孩子的逆反心理越来越重,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家庭原因?还是社会原因?

面对家长的询问,我很震惊,没想到,现在,农村学生的家长竟然由此教育意识!他们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也开始思考孩子成长中出现的教育问题了,这,无疑是一种进步。这说明了,现在的农村学生的家长,也不是把孩子送到学校后,所有的问题都交给老师,自己大撒把,嘛事不管了。家长的教育意识在增强,老师的教育也不能滞后啊!

而对这位家长的询问,我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教育不是单方面的,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说,家长要起到一个表率的作用,要从正面示范,不能在教育孩子改正错误的时候,反过来你却犯了同样的错误,这样,孩子就会想:“你都这样呢!怎么还有权利管我?”孩子小的时候,可能迫于家长的威严,听从了,可是,当孩子的年龄渐渐增长后,思想意识增强,就会对家长的管教产生逆反心理。而逆反心理的产生,不是单方面的,而是随着孩子的成长,多方面影响的结果。这种影响,有来自家庭的因素,也有孩子自身心理成长的因素,还有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孩子逆反心理的出现,其实,有好有坏。坏的方面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孩子会与家长龃龉不休,顽劣异常,让家长大光其火;好的方面是,在争执的过程中,可以让家长反省自身,思考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哪些地方做得不对。同时,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大,如果忽视引导,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家长要和老师勤沟通,共同努力,一起来教育孩子。

当把我的思考发给家长后,家长觉得很有道理,赞同的同时表示了感谢。可是,我看着这几句话,细细一想,所谈泛泛,并没有能够让家长真正地有所启悟。那么,作为一名家长,怎样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呢?忽然想起了几句古话。

一、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

这句话出自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第五伦传》,意思就是以行动来教育人的,被教育的人会跟着做;用言语讲空话来教育人的,往往会招来一番争吵。

的确是这样,现在的家长,表面上看起来很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不管是学习上还是品德修养上,都很上心。有的母亲甚至辞职在家,做一个家庭主妇,主要的工作就是看孩子:孩子写作业,母亲在旁边看着;孩子玩耍,她在旁边盯着。当孩子哪做得不好了,她就是一番指点、教训。可是,往往孩子的成长并不会如他们所愿。甚至,在教育的时候,孩子还会和她大声争吵,弄得家长下不来台。

其实,教育孩子,家长不必说得过多,言语过多不是好事。孩子逐渐长大,对人对事渐渐地有了自己的思考。在他们的心中,他们会自己辨别、判断。家长需要做的,就是从行动上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在哪方面教育孩子,首先要和孩子处于平等的位置。要让孩子去认真学习,家长也可以拿一本书在旁边看,即使是不看书,做做家务也好。最不该的是,你在旁边看电视,玩手机,却让孩子去学习。而在品行教育上,家长更应该起一个模范带头作用了。身教胜于言教,父母亲的行动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有形的榜样,到什么时候,这句话都是真理。

但真理不是万能的,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一种现象,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上煞费苦心,言传身教做得很好,可是,孩子却还是让人失望。我不禁又想起了一句话。

二、父善教子者,教子孩提。

这句话出自北宋著名诗人林逋的《省心录》,意思就是作为父亲,善于教育子女的,总是从孩子幼小时就有意识地加以引导。

这其实说的就是早教的重要性。现今社会,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对早教的重视也有所加强。家长们也意识到,婴幼儿的大脑就是一张白纸,在上面留存的记忆可能会影响一生。于是,不惜花费大量的金钱,让孩子去早教中心,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学习一个个大脑开发课程。是的,社会上的早教中心和智力开发中心对孩子的成长的确有所帮助,但,从孩子成才的角度来说,这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决定性因素是家长。可许多的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认为,我重视孩子的早教,花钱去学,孩子就应该是神童,是听话懂事,知书达理的好孩子。可是,他们忘记了,和孩子朝夕相处的,是父母,如果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亲在孩子婴幼儿时期不重视引导,等孩子大了,行为习惯养成了,想改也困难了。

而在早期的家庭教育中,父亲这一角色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父善教子者,教子孩提。”说的是父亲,而不是母亲,是因为,父亲虽然和母亲比,在教育孩子的时间上相对来说很少,但父亲在家庭中却是起着支撑性作用的,在孩子的幼小心灵中,父亲形象是很高大的,所以,对大多数的孩子来说,父亲对他们的影响更大,尤其是男孩子。

但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亲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很难把握的,就是“度”的问题。有的,在教育子女时,父权在上,母权在上,面对孩子所犯的错误,非打即骂,于是,出现了一个个“虎妈狼爸”,而最不可取的教育方式,就是那种溺爱的方式,爱的教育,有时在家庭教育中并不可取。我又想起了一句话。

三、宠子未有不骄,骄子未有不败。

这句话出自于《古文观止》的编写者清代的吴楚材,意思是说受宠爱的孩子没有一个不骄横的,骄横的孩子没有一个人生不失败的。

现在家庭,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亲手心里的宝,宠着,惯着,还教育着。前几年,有一件新闻甚嚣尘上,说的是一位老艺术家老来得子,倍加疼爱。让孩子学这,学那,孩子很聪明,继承了父亲的歌唱天赋,经常随老艺术家出席活动,在一些比赛中也崭露头角,渐渐地,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赞美,老艺术家更爱这个孩子了。而老艺术家年轻的妻子更是把这个唯一的儿子当成手心里的宝。终于,孩子虽然富有才华,但却坏习惯一大堆,最终,犯罪了,被关进了监狱。

所以说,在家庭教育中,孩子不能太娇惯,“慈母多败儿”,过度地宠溺,会让孩子养成骄横的习气,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世上唯我独尊。但社会毕竟是社会,一切都有它存在的法则,也不会永远以某个人为中心,当在社会上生存的时候,愿望得不到满足后,就会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事情,“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在家庭教育中,还有一种常见的现象。就是当孩子犯了错误,父母亲在教育的时候,往往采取的是奖赏激励的形式,就是只要孩子改正错误,就会给予相应的奖励。同样,在学习上,也采取同样的形式,对取得进步的孩子给予奖励。细细一想,这样的方式有时是很危险的。当孩子养成了习惯,就会觉得奖励是理所应当的,如果哪一次没有奖励,孩子的愿望没有实现,是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的。他们会想,我是在为你做事,你不给我奖励,我不做了。这,其实也是一种娇惯,古语有云:过犹不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教育很难,家庭教育更难,家长们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后,就应该思考怎么教育孩子,其实,古人已经总结出了许多好的经验,取法古人,去古话里寻求教育之道,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70岁老教授谈亲子沟通,听完醍醐灌顶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辅导个案:青春期叛逆学生
这样教孩子会出现严重的逆反心理,时机的掌握影响孩子一生!
明善教育:叛逆青年聚众斗殴,家庭教育至关重要!
和孩子谈话“四不谈”、“五注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