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并不完美的父亲

听一位老师讲汪曾祺的散文《多年的父子成兄弟》,课后我与该老师进行了交流。让人十分意外的是,该老师认为汪曾祺的这一作品有些美中不足:文中提到了他父亲在他17岁学抽烟喝酒的时候,不仅没有制止,而且还跟他一人一根与他交杯把盏。

这位老师心里是怎么想的,我能够想象:纵观整篇作品,汪曾祺的父亲是以“好爸爸”的面目出现在读者的面前的,在他身上有太多他那个时代同龄人所缺少的意识与思维,比如说父子之间的平等,对于孩子学习兴趣的尊重和理解等等。而对于儿子抽烟喝酒这些显然不良习惯的形成,他不只没有于第一时间予以指出与纠正,竟然还在相当程度上予以“纵容”,这无疑让他父亲的形象大打折扣。像这样去写自己的父母的,现实生活中真的少之又少。故此,在我那位同事看来,相关内容属于瑕疵与不足。

但在我看来这不仅不是这篇散文的瑕疵,而是其亮点。为什么这么说?一是它反映了汪曾祺尊重客观、尊重事实的创作精神,二是正是因为其父亲是以并不那么完美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所以,他才显得更加真实、更加生动、更加可信,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其实,我们都知道无论是谁,只要是人,那么,就一定有他的缺点与不足。而之所以一些人包括我们的父母,总是以非常完美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接受我们的膜拜与敬仰,并非真的是他们没有缺点,也从不会犯错误,而是因为我们有太多的顾虑,不愿说或者是不敢说。为什么?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有“为尊者讳,为父母讳”的要求。所以,我们自然在很多情况下会努力选择回避乃至虚美。而这样做的危害又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让本来十分真实的人物不再可亲可信,也不再生动形象,而变得虚假、机械与死板。

汪曾祺不愧是大家。我们这里说他是大家,并不仅仅是因为他驾驭文字的水平很高,同时也是因为他的思想是领先同时代的很多人的,就跟他父亲的思想领先于他同时代的很多做父亲一样。他们的领先反映在什么地方?反映在汪曾祺的父亲没有那个时代无数做父亲的封建意识与等级观念,具有一定的现代意识现代精神——与孩子平起平坐。而汪曾祺的领先则反映在他绝不刻意“为父母讳”,有一道一——我甚至以为,他父亲对他抽烟喝酒的错误态度与做法的叙述,或许是他有意选择的,为的就是破除做父母的永远正确、永远正面的观念,告诉人们,谁都可能错在缺点与不足,我们无需回避也不该回避。

我之所以这么说,还因为这样一个原因,那就是汪曾祺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也写到自己作为父亲曾经犯下的错误:文革中他儿子将一位同学——一个被迫害的空军将领的儿子偷偷带回家了,起初他对于儿子的做法十分不满,把儿子都说哭了。当然,后来的汪曾祺意识到了错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对于儿子的感情与“义气”予以了理解和尊重。而在汪曾祺的笔下,两个做父亲的都曾经犯下这样那样的错误,不是一种偶然吧?

客观地说,汪曾祺在《多年的父子成兄弟》一文中,或许主要想反映的是做父亲的在儿女面前一定要有平等意识,对于儿女的个性、兴趣、爱好要多一些尊重和理解。但我同时以为,作者在文中于经意不经意对做父亲的缺点和不足的客观和真实的反映的做法,也很值得我们称道——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这样的做法太过罕见了。而大家刻意回避与讳饰父母的缺点的结果就是,让做父母的感觉越来越好,以致不愿正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如此这般,缺点和不足不但无法及时得到纠正与弥补,并且还有可能被不断放大,以致对于我们的家庭产生伤害——做子女的即便不敢明言,是不是也有可能腹诽?久而久之,是不是可能让家庭关系受到负面影响?

所以,我在跟这位老师交流的最后表示,今天的学生学习汪曾祺的《多年的父子成兄弟》,受到的启发应该是多方面的,作为老师的我们,可以与他们分享的东西也绝不仅仅是教材、教参上指出的,还应包括我们结合自己经历与思考意识到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孟子告诫:君子别自己教育儿子
与其让孩子背诵《弟子规》不如多陪陪孩子玩
读汪曾祺的《多年父子成兄弟》有感
让佛桌开出花朵 ――读《与亲情一起成长》
【父母必读】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和孩子之间“没大没小”
父子关系再好,也要“打八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