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厚道做人
只要是人,都有可能犯错误。对于犯下错误之人,也不管错误是什么样的性质,一味穷追猛打,必欲致其于死地,还是冷静、理性地处理,对于那些并非原则性的错误,多些谅解并给人改正错误的机会,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对前一种人来说,未免有些刻薄;选择后一种弄的,必定是厚道之人。而明人罗循,就是这样的厚道之人。
某一年参加会试,罗循行囊中的一件毛衣忽然丢失了。与罗循同宿舍的另一士人唐鹏心下十分不安,于是暗中查访行窃者,并终于找到了。大家坐下一会儿,唐鹏故意地伸手探入对方的行囊,从中拿出那件毛衣对罗循说:“这是不是你们家东西?”罗循迎着他的目光说:“你不要开玩笑了!”唐鹏又将毛衣拿过来给罗循仔细辨识,罗循赶紧走出去对那人说:“唐鹏这是在骂人呢!”唐鹏回到宿舍,愤怒地说:“是你丢的衣服却不取回,那是为什么?”罗循说:“我丢失了毛衣,损失有限,可你张扬人家的恶名,那还能算是士人吗?”听了他这话,唐鹏恍然大悟,连连道歉。
这是记录在明人朱国祯《涌幢小品卷之十七》“罗先生”中的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中的几个人物都是参加会试的士人。会试是封建时代国家最高一级的科举考试,其重要性自不待言——与今天高考不同的是,科举乃是旧时读书人博取功名的重要途径;会试过关,有幸参加殿试的话,没准儿可能一步登天。也不用说状元、探花、榜样这样名列三甲之人可能成为皇帝的近臣,就是能够取得进士身份的,一般而言,也都终身可靠——大小有个官做做了。儒家所倡导的“达则兼济天下”,因此还不近在眼前?
根据史料记载,罗循是弘治十二年的进士,唐鹏是正德三年的进士,并且二人后来都成就了一定的功名。尤其是前者,“历知镇江、淮安二府,迁徐州兵备副使,咸著声望”。为什么罗循能够“咸著声望”?他在这次会试期间,处理自家毛衣失窃事件中,显示出来的厚道或许便是原因之一:那位窃去他的毛衣的士人,在人赃俱获的情况下,他本是完全可以予以厉声呵斥,一吐心中块垒的——须知,对于家境并不富裕的他来说,这毛衣可能就是他御寒的唯一,其重要性也许仅次于功名本身;同时,能够窃取他的毛衣的,也一定是与他感情还不错,能够进出他的宿舍的士人。此人道德不端是一个方面,辜负了他人的信任则是更重要的一个方面。罗循因此义愤填膺,在拿回自己的毛衣的同时,予以对方严厉的呵斥,有什么不可以的?
可以这样做,但罗循却没有这样做,那是因为罗循换位思考了:他想到了那位行窃的士人,一旦其恶名张扬开去,那么,必定再也难以在士林中立足,更别提“独善其身”:“兼济天下”之类的!甚至于我们用身败名裂去形容其可能的结果,也并不为过。然而另一方面,此人窃走他的仅仅是毛衣,而不是金银细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可以肯定的是,此人行窃未必是习惯,未必是为了致富,而有可能是一念之差,是因为多少有些无奈。因此,罗循最终对他采取的是极其厚道的做法:装佯——佯装没有这件事。
再后来,那位行窃的士人到底高中了没有,我们不知道。而我们之所以不知道,跟罗循厚道地处理这件事的方式,没有让这件事这样开去有关;也跟唐鹏在此过程中受到了感染,为这件事保密有关。而我们能够想象的则是,这位士人,假如后来高中了,并且拥有一定的地位和权力了,或许会从罗循的思维和做法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同样厚道做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穿越回到古代考状元?考官:你看看这些卷子,考状元比登天都难!
在古代,金榜题名不光要有文化,还得有钱!
小升初备考宝典之小升初语文丢分题
“穷文”?别信!知道古代读书人付出有多大,自然就不会再这么说
古代的举人到底有哪些特权 可以让50岁的范进瞬间高兴地发疯!
贾敬之谜:“乙卯科”根本没有会试,曹雪芹的假话你看懂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