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疑似夸张
在明朝,三品以上的官员去世之后,当人们写下与其相关的纪念性质的文章的时候,都会使用“上闻震悼”一类的词语,甚至于一些有爵位和封地的人也是这样。对于这样的做法,明人朱国祯提出了疑问:这些人去世,皇帝果真会感到震惊和哀悼吗?那个人果真值得震惊和哀悼吗?这都是很大的疑问。(《涌幢小品卷之十八》“文照顾”)

三品以上的官员,无疑属于高官,所以,他们去世可能有些声响是很正常的。但是,说到他们的去世是不是都会让皇上震悼,可能就有问题了。这是因为包括正三品与从三品在内的三品官员,从京城到地方,总量恐怕不下数百,他们中的一些人去世因此可能是隔三差五的;如果这也震悼,那也震悼,那么,做皇帝的单单是收拾自己的情绪,也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同时,这些三品高官,因为他们的工作性质的不同,对朝廷的贡献的大小的不同,与皇帝感情的距离的不同,皇帝怎么可能一视同仁地震悼?何况说,做皇帝也各有各的个性,有的人多愁善感,颇富同情心,有的人则相当贪玩、相当冷酷,因此,你让皇帝无一例外,全都因此震悼,可能吗?
我们更不该忘记的是,朱国祯是天启年间的朝廷首辅,是比其它很多官员更有大把的机会,与皇帝零距离接触的,所以,皇帝在听闻朝廷三品官员去世之后的第一反应,到底是不是震悼还是其它,他是有发言权的。因此,他对“震悼”说法严重质疑,自然是有相当可靠的理据的。
因此,在我看来,在三品官员去世之后,人们写下的追悼性质的文章中,太多的“震悼”显然属于写作上的夸张。而之所以夸张,大概是为了渲染去世者的影响吧?或者是为了间接强调做皇帝的绝对权威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遗臭万年的和珅,没想到竟有过如此善举,现如今仍被世人所称颂
和珅是清朝巨贪,嘉庆为其罗列20条大罪,何以独独不提“贪”字?
皇帝朱元璋为何杀贪不尽?
清朝的耗羡,到底是怎么回事?
古代官员的俸禄
皇帝:宰相刚上任他家一定门庭若市,去看看!官员回奏:一人没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