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舅爹爹
有一天我到父母处探望,母亲拿出舅爹爹的一份来信给我看,说是在他的信中提到了他们给他寄去的两张剪报,一张是我写我们家族情况的小文《四世同堂》,另一张则是我写的介绍家乡物产的《如皋白萝卜》。
舅爹爹那时已经是95岁高龄的人了,他是70多年前如皋师范的毕业生。听我母亲说,她小时候到外婆家玩,每次看到她这个最小的舅舅,他都是在房中读书。他从如皋师范毕业后,工作了一段时间,又考上了中央大学。这之后,他离开了小城,辗转于南京、重庆、台湾、美国等地。记得文革期间,我母亲提起这个她最小的舅舅的时候,总是说他下落不明,但天气清朗之后我母亲承认,其实那时候他们是知道舅爹爹的下落的:他先是随他大学时的老师去了台湾,后来又从台湾移居美国,在美国休斯敦的图书馆工作。
大约是在1978年前后,舅爹爹跟国内的亲戚们联系上了,并开始了他离开大陆之后的第一次故乡之行。那一年他与他南通籍、在联合国下属机构——教科文组织工作的妻子一起回到了如皋,住在县政府招待所。惜乎因为在外读书,那次我并没有能够看到舅爹爹,仅仅是从那次故乡之行他与家族成员的合影中认识了他:他瘦瘦高高,戴一副眼镜,看上去斯斯文文,典型的知识分子模样。后来每隔若干年他便回大陆探亲一次,同样让人遗憾的是,我每次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竟然错过了,直到今天都从未与他谋过面!
在眼前这封他给我父母的书信里,他提到了他当年在如皋师范读书的一位吴姓同学。说到他与这位同学以及不少故人失去了联系,让他十分遗憾。当然,更遗憾的则是,由于两年前的一场意外,他腿部骨折之后治疗效果不佳,他再也不能站立起来了,自然也无法回到故乡一睹家乡新貌了!让人十分感叹的是,他在信中提到他同父异母,后来嫁到如东栟茶的“细姐姐”的时候,特地在“姐姐”之后用刮号中加注的方式,标出了这个称谓在如皋话中的读音:音“贾贾”。
还是在这封信中,他对我写的《小城白萝卜》十分欣赏。但我清楚,他之所以说“十分好”,更为重要的原因乃是我这篇小文勾起了他对故乡的风土人情的记忆,可以稍稍缓解他对故乡的饥渴。
随信寄来的那张舅爹爹的近照,是舅爹爹在台湾一家老年公寓拍下的照片:舅爹爹坐在轮椅上,他的身后站着与当年的他同样高高大大,但无疑更为壮实的他的二儿子与二儿媳——他们是从美国飞赴台湾看望父母的。我问我母亲,怎么不见舅奶奶?我母亲说,也许她这时候正在拍照呢!听母亲这么一说,我心里稍稍踏实了一些:在台湾养老机构安度晚年的舅爹爹,因为有舅奶奶的陪伴,至少可以不至太过孤独。当然,如此高龄,并且腿脚不太灵便的他,看来对故土、对大陆亲人的思念,也只能停留在与故乡相关文字与照片的介绍上了!
大凡中国人,大都有非常强烈的故土情结,我舅爹爹应该是其中的一个。尽管他们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大陆,留在了海外,但因为他们的根在这里,所以,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眷念大概很难转移和改变,他们的心永远牵挂着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亲人。对于这些,我们能理解吗?
另有一封我舅爹爹的来信全文照录如下:
“子房
玉麟:
收到《彩霞缤纷》一书,非常高如!印刷精美,文章动人,尤其是有些事情,过去不知,现在方才了解,欢喜自不待言。相片上的家乡,面貌一新,像陌生的地方,然而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时代的巨轮,把家乡推进到一个崭新,完美而又幸福的地方。我为家乡父老庆幸,同时感到我一点贡献没有,非常惭愧!
我记得的仅是定慧寺,水绘园和孔庙大成殿,都是名胜古迹,可供怀旧忆往,徒增怅惘,我该向前看才是!
严阳的佳作《舅爹爹的故乡情》,老早由荫橙寄来,非常欣赏。他虽然没有见过,但是许多往事,说来一清二楚,感人至深。他说我勤学,我愧不敢当。她们母女来时,我为投考如皋师范,在家准备,假使考不取,问题便多了。
我近况大致如昔,乏善可陈,双腿乏力,不能站立,听力不佳,只有看报尚可,请释念。专此奉答,余后再叙。顺颂
身体健康,诸事顺通!
                                                    周之南
                                                    邢炎堃
                                                   二零一二年元月廿日”
这封信中所提到的《彩霞缤纷》为《晚霞缤纷》之误。《晚霞缤纷》是我父亲撰文、母亲摄影,自费出版的一本小书。该书中对如皋的新景点、新面貌多有介绍。但十分遗憾的是,对小城最具文化与历史价值的定慧寺、水绘园、孔庙大成殿等,却未有较为具体的文字或者摄影介绍。因此,我舅爹爹信中提及的这几个地方,应该是他触“书”生情而引发的怀想。眼下,我可以告诉与安慰他们的是,这几个地方眼下得到了不错的保护。
该信中所提及的我的《舅爹爹的故乡情》一文,刊发于20111010日《如皋日报》“万家灯火”版。想来这文章被我舅爹爹的小城籍的另一亲戚“荫橙”看到之后,寄赠于他。这文章之所以是我舅爹爹眼中的“佳作”,我相信应该与它比较准确地传递了这位耄耋老人对故乡的一往深情有关。而从眼前的这封信中,我比之从前更为强烈地感受到了他对故乡小城的牵挂与怀念之情——从上个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之后的30多年中,这位老人曾经5度踏上故乡的土地,这便是他对家乡无限深情的极好的证明。
对于诸多与我舅爹爹一样的海外游子来说,故乡是他们永远的精神家园,梦萦魂绕的地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舅的大渔船(外一首)
文徵明写给老舅的两封信
(家乡·母亲)
清溪诗雨 | 故乡是条河
【原创】孙兵:故乡
孩子,时间会为我们花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