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古玉浮雕工艺辩证

精美的浅浮雕、高浮雕古玉是古人流传的艺术瑰宝,凡到代浮雕多为古玉中的精品(图1)。

图1-1:海昏侯墓出土玉剑首

图1-2:南越王墓出土玉剑首

任何一件古玉浮雕精品,都有其深刻的精神内涵,这就是:精品古玉都是在几乎膜拜的虔诚恭敬状态下,以极其严谨的工艺程序雕琢出来的时代艺术品。

古玉浮雕如何制成,之前曾有过涉及但似有所不到(参见《古玉学步(64):战汉浮雕怎减地高浅之间存差异》)。真正到家的赏玉辨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方可颉取古玉之真章所在。所以在此重新玩味梳理,再识浮雕古工艺。

1、划样起稿。

古玉、尤其是高古玉,从最初“神玉”、“王玉”的高不可攀的神圣舞台上一路走来,其身份是特殊高贵的、其工艺是神秘不宣的。其制作过程近乎一个顶礼膜拜的敬仰,经过的程序十分严密近乎苛责。

古玉制作不会信手拈来,制什么样的玉器、合乎何等级规制,都有一定之规,制前皆有划样起稿,其规范除神圣之外,合乎自然界实际的美学诉求也是肯定的。划样起稿有虚、实之分,虚稿草样经有司审定通过后,进入起工程序,在实际作工的坯料上用砣具琢刻细边线纹实稿。参与审定的有司为社会精英阶层,宫廷作坊的工匠也都是时代的“工艺美术大师”,其塑造的动物形象必然机灵生动、植物形象也定然栩栩如生(图2)。

图2-1: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玉剑首

图2-2:南越王墓出土玉剑首

如果动物造型不合常规、甚至违背起码的自然法则,毫无美感可言,则止在稿样上就未达古之工艺精神了(图3)。

图3

进入民玉时代(唐宋以来)后,虽然划样起稿已经走下神坛,但是其技术性的要求仍然会延续此前历代的制作规范,力求精美。

2、减地去料。

浮雕的关键工序就是挖出、去除多余的玉料——减地。而减地的方法高浮雕与浅浮雕之间有所不同。

①高浮雕减地:用管钻取料。细砣打稿后,用管钻在打稿细纹线外侧去料,形成凸起的浮雕纹样;为了符合所塑形象灵动的特征,需要用管钻细心地一点一点地将移除。

此种高浮雕去料法,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未完工的玉剑珌(图4)是一个颇为难得的考古教材。

图4-1

图4-2

汉南越王墓玉剑珌,长4.8cm宽3.3cm厚1.1cm,正面制作已近完工,仍然可见部分较深的清晰的管钻痕,其背面还在初制作过程中,管钻去料痕迹就多而明显了(图片来源:《认识古玉》238页“未完工剑珌”)。

②浅浮雕减地:用平砣去料。细砣打稿后,用平砣在打稿细纹线外侧浅琢一层地子,形成轻浅的浮雕纹样;为了符合所塑形象灵动的特征,平砣必须细心确保打稿细纹线边缘的灵动流畅。

此种浅浮雕去料法,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另一件玉剑璏(图5)即是很好的教材。

图5

3、平砣打磨成地、桯钻增强效果。

减地去料后,精工制玉还会增强纹饰纹饰效果。高浮雕与浅浮雕之间仍有工艺区别:

①高浮雕增加纹饰效果:管钻去料后,用平砣打磨出平地子,制造出切实的图案“浮”出平面的效果。打磨精细的玉件,绝大部分管钻的痕迹被磨平殆尽,但是在纹饰的勾转处往往留下管钻底痕,恰好成为强化纹饰弯转的力道效果(图6)。

图6:南越王墓出土螭龙纹玉角杯

②浅浮雕增加纹饰效果:用桯具在纹饰勾转处钻磨圆形凹痕,表现弯转力道、强化纹饰效果(图5)。

4、去留有法、增添有度。

高浮雕管钻痕迹的去留、浅浮雕桯钻效果的增强,皆有一定规则不是任意去留、增减。原则是该去不留、应留不去。具体去留原则为:

①高浮雕管钻仅在纹饰的勾转部位留下痕迹增强勾转效果,其余尽须磨平呈地子;若遇应留处(勾转部位)去除、该去处却留,则与古工技艺的去留法度相悖,非古工所为(图7)。

图7

②浅浮雕桯钻仅在纹饰的勾转部位添加圆形凹痕增强勾转效果,其余皆不会任意添加;若遇任意添加画蛇添足,则与古工技艺的去留法度相悖,非古工所为。

5、浮地之间衔接自然饱满圆润。

无论高浮雕与浅浮雕,其纹饰与地子衔接的工艺原则是:浮雕与地子衔接自然、纹饰图案饱满圆润(图8)。如果出现衔接突兀、纹饰迁就的劣迹,则非古工所为(图9)。

图8:南越王墓出土玉剑鼻

图1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玉纹饰鉴赏技巧(玉器高浮雕)
古玉学步(64):战汉浮雕怎减地 高浅之间存差异
西汉南越王墓玉牛角杯
角形玉杯(西汉)
禁出文物(055)|角形玉杯
解析:辽代玉器的雕刻工艺特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