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儒家“礼教”简评

儒家“礼教”的源初是“周礼”,是周初确定的一套典章,制度,规矩,礼节…,是原始巫术礼仪基础上的晚期氏族统治体系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孔子对当时“礼”的破坏毀弃痛心疾首,要求从各方面恢复和遵循“周礼”。

但是,孔子同时又反对残酷压迫剥削,又要求保持、恢复和强调相对温和的远古氏族统治体制,又具有民主性因素的仁学思想体系,其礼教是建立在这样一种矛盾复杂的基础之上。确有“吃人”的一面,但还没有发展到极致。

说“礼教吃人”,主要指的是“宋明理学”,经过以程颐、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精心构建起一架“吃人”的机器。当然,作为当时的理学“礼教”本身还无法“吃人”,毕竟还是一套学术理论体系,但当它被当时朝廷皇权利用,作为政权意识形态确定,并通过政治制度推行后,才能大规模的“吃人”。这就是后现代哲学家福柯那个著名的论断:

“知识生产权力,权力也生产知识…”。当程朱礼教被权力制度化,法律化,它的权力触角延伸民间方方面面,对草民世俗生活整体全面钳制。对百姓残害深重,刘宗周的《人谱类记》有着彻底揭露。比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那些“贞洁坊”“烈女坊”造成多少女性流不尽眼泪苦难;所谓“明教罪人”将多少进步改革者悲惨遭遇,给华夏民族带来毁灭性灾难。所以,从戴东原、谭嗣同、邹容到陈独秀,胡适、鲁迅、巴金等都对“程朱礼教”彻底否定,展开激烈批判。时至今日,这个陈腐幽灵仍不时在华夏大地游荡,并不断改头换面,或借尸还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骂程朱理学者大多是不读原著的人云亦云
《阳明学的思想价值》(一)
儒家到底怎么看待缠足的陋习?
中华文明三次伟大升华,我们是新一轮升华的亲历者
鲁迅写《狂人日记》的素材
河南洛阳伊川书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