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

高 瑜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这两个当前讨论较热的话题,想要全方位和系统性地来论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简单的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是“传统”,而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是“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联系到一起,实质上就是对传统的继承创新,就是过去如何为现在服务。这两者的合理结合一方面可以保护本民族的文化遗产,并使这些遗产以新的方式造福于当代社会;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这些遗产中有活力的因素融入文化创意产业,使含有精神特征的文化遗产在当代产生新的经济效益。这种新的产业吐故纳新,以智力生产力和陶冶情操的双重功能凸显出产业特点,能够切中时代经济发展脉搏,具有和谐的演进逻辑和动态的衍化能力。

一般来讲,文化创意从肇始到产业化可以分成这几个阶段:文化创意产业的思路来源、执行规划、物质形态、市场效应、衍化循环等。文化创意产业最初的思路来源一般离不开各民族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各种形态,一个项目的决策者在制定最初的执行方案时,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自己原初的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在文化创意产业由思路到现实的建构和完善过程中,非物质文化的精神原生性和母核效应一直贯穿其中。迪斯尼乐园作为文化创意产业运作成功的代表,其各个景区的布置和相关产业的扩展,自始至终离不开欧洲和美洲各种文化的原型。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存不论历史形态的还原还是想象力的再现,都使传统文化由虚到实具有了生命力,形成了适度产业规模,并具有了扩张的能力。

如果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仅仅是保护而不开发,那这种保护一定是有限的,并且保护力度相对脆弱。只有把保护和创新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使保护的范围扩大,也才能使保护成为延续历史文化的有效机制。文化创意产业可以使古老的文化遗产在延续过去的基础上再创造出符合当代人要求的新形式和新形态,并通过市场化经营和产业规模的有效整合,满足当代人的精神生活。这种由思想创新而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形态的转向使传统文化与创意产业成为一体,并以当代的形式和多样化的媒介再现了历史,成为可触可感的新景观。

当代信息流通加速,各个产业的资源相互转移,资金相互融通。文化产业作为在后工业化时代兴起、在信息化时代大力发展的新兴行业,目前正日益凸显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它不同于工业、农业作为基础产业更多地在创造物质性的产品,而是更多体现在为当代人创造精神性产品和边缘化产品的超功利和超实用形态上。在当代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水平普遍提高的基础上,社会的休闲意识和消费观念与过去的基本保障性需求已成为两种不同的生活标准。大型主题公园或各种综合性的媒介产品并不是为满足人们基本的衣食需要,而是为了人们娱乐或调节心理需要而建造和生产出来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当代产业结构的调整中比例正在加大,经济效益也越来越可观,许多中心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也越来越依赖文化创意产业来搞活当地的经济。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之间存在着一种在传承中创造、在创造中传承的互动关系,并且两者在一个民族的发展延续过程中缺一不可。回首中国历史上的文化繁荣时代,都是在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所以,适应新的时空的文化创意产品不仅是当时社会形态的反映,而且也必然在延续着一个民族悠远的精神血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化产业论文】文化创意论文:文化产业与非遗的互摄关系(共2762字)
【焦点】田阡: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国外文旅融合经验值得借鉴
传统手工艺如何保持原有活力
仲富兰民俗博客(306)图文(89)录随笔
文化创意时代“非遗”保护的新模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