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沈阳造币 充满传奇

沈阳造币 充满传奇

                          ——记参观沈阳造币博物馆

1896年到2018年,沈阳造币厂122年的悠悠岁月在美女讲解员的娓娓道来中缓缓流淌……

在辽宁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负责人的组织下,在沈阳造币有限公司(简称沈币)的大力支持下,约20位文保志愿者有幸到沈阳造币博物馆参观,了解到很多它的前世今生。沈阳造币博物馆位于大东区138号沈阳造币有限公司厂区内。由于沈币有限公司具有严格的保密措施,所以身处厂区的博物馆平时不对外开放,想参观不大容易,今天是个特例。造币厂与我而言充满神秘,参观博物馆后,我眼界大开,仿佛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中翻开了新的一页,因为这个内容从未闯入我的世界,可以说之前一无所知。由于参观过程中,大家严格遵守参观规定,不能拍照,本文只能根据脑海中的影子以及朋友们的资料攫取片言只语,不够完整在所难免,不当之处,尽请斧正,以免误导视听,形成错误概念。

在厂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走进博物馆。这是1935年日本占领沈阳后依照日本样式建立的兼具办公和生产性质的楼房。作为沈阳历史建筑,名称为“满洲中央银行造币厂旧址”,记录了日本侵占沈阳,掠夺沈阳资源的屈辱历史。20168月是沈阳造币厂建厂120周年,建成该博物馆以兹纪念。

沈阳造币博物馆共有两层楼的空间,一楼主要展出建厂初期直至解放后造币厂的情况,二楼展出的是改革开放后造币厂的创新历程。博物馆前厅设计突出了造币厂元素。眼前两面扇形铜雕塑上都是造币厂的标志性物件,如古老的机器、有代表性的硬币。铜雕塑下是金色的冲压头和竖立的硬币支撑,寓意沈阳造币厂的未来滚滚向前,蒸蒸日上。顶棚上的吊灯是挖空的冲压头,里面装上灯泡。天花板上悬挂“眼料”。这个东西很新奇,咋一听莫名其妙,观其形恍然大悟,原来眼料是生产硬币的金属原料板冲压后剩下的一个个带有圆孔的连在一起的“废料”。

参观全程,博物馆重点知识源源不断地从年轻的讲解员口中流出,连珠炮似的闪现着各种专业名词,包括参观者临时的提问涉及到的延伸讲解,她也能对答如流,让人感觉她对造币工作十分熟悉,她流畅的讲解技能很令我佩服,这也正是我们团队中业余讲解人员需要学习的。梳理了我的所知,重新组合参观内容,形成如下三部分:

工厂的发展

在一面厂名变更展示墙上,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1896年到2009年厂名的不同称呼:

1896年,奉天机器局;

1903年,奉天制造银元总局;

1907年,东三省制造银元总局;

1910年,东三省制造银元总局奉天造币分厂;

1919年,军械厂代造处;

1922年,东三省兵工厂代造处;

1930年,辽宁造币厂;

1933年,满洲中央银行造币厂;

1947年,中央造币厂沈阳保管处;

1948年,东北银行工业处;

1950年,东北银行造币厂;

1951年,中国人民银行东北区行造币厂;

1953年,中国人民银行印刷管理局沈阳人民造币厂;

1955年,国营六一五厂;

1987年,沈阳造币厂;

2009年,沈阳造币有限公司

在这里表述16次厂名变化并非简单的堆砌,而是反映了沈阳造币厂在四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命运。清末,沈阳造币厂建立,就不得不提到驻沈阳的盛京将军依克唐阿(音e),是他奏请清廷成立奉天机器局,目的是生产军械设备以充实军事实力。得到批准后事与愿违,却开始造币。但无论生产什么,奉天机器局的成立标志着沈阳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虽然它比江南制造总局等中国近代工厂的建立晚了三十多年,但毕竟有了良好的开端。第二时期,张氏父子(张作霖张学良)主政东北时也依托大东区陆续建厂发展民族工业,和铁西区的殖民工业相抗衡。第三时期是日伪时期,满洲中央银行造币厂又开始生产硬币。第四时期就是1948年沈阳解放,造币厂重新回到沈阳,回到人民手中,继续行走造币生涯。从沈阳造币厂的生平可以看出,基本上与沈阳的近代史发展相吻合,一脉相承,应当说,一部造币厂史相当于沈阳近代史的缩影。

参观者对原始柱础等石构件很感兴趣,并不断比对着造币厂大门图片,寻找异同。沈币工厂大门经历了三次变化。原始大门是1903年修建的三楼歇山顶牌坊式大门,具有中国古典特色,共使用53年,当然使用过程中有过改动。1956年,旧大门年久失修被拆毁,改为毫无特色的俩门垛儿的敞开式大门,使用到2015年,寿命59年,别看不起眼儿,但寿命最长。如今的沈币大门是2015年仿照牌坊式大门样式而建,当然,原来的直门洞改为拱券式,取消了木栅栏,建造材质肯定不同,但很漂亮,古色古香,衬托了沈币悠久的历史。

沈阳造币研究所是全国唯一一所硬币生产研究机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足以展示沈阳造币厂技术含量的重要性。

工艺的改进

制作方法和生产设备的变化。中国古代的金属交易钱币如银两铜钱基本上使用人工浇筑法,而沈阳造币厂生产钱币已经引进了机械生产。在博物馆的展品中有一部产于1905年非常敦实的德国造老机器(我记得是德国的),服务沈阳造币工作近百年,老师傅说,把它修理好了还能生产。可见德国产品质量何等过关,对生产精益求精是我们应当学习的。而如今的数字雕刻机已经非常先进了。但是,某些精美的纪念币和纪念章的重要工艺还需要手工雕刻,因此对工人技术的要求相当高。

生产材质的变化。从金银铜到镁镍钢,还有合金材料。

防伪技术的变化。货币是必须设计防伪标识的,这是常识,硬币上当然有。1984年,中国开始生产纪念币,防伪技术更加先进。如2008年奥运会纪念币上使用了隐形图文和微缩文字技术,用肉眼很难识别,技术含量高。如2015版瓜瓞绵绵纪念币上的蝴蝶翅膀,使用了全息技术,在光线的折射下闪现出五彩斑斓的耀眼色彩,活灵活现。当然还有斜全齿间隔半齿等防伪技术,技术的先进性令人折服。

纪念币和纪念章的雕刻工艺是一大亮点,大千世界的无数事物非常逼真地刻制在一枚枚金属圆版上,让人爱不释手。

生产的品种

了解了沈币发展史,我将其生产的产品归纳为四类,即币、械、纸、章。

币就是生产银币铜币纪念币。沈币生产过光绪元宝一两银币样币,由于不流通,生产数量不多,存世稀少。这枚样币正面是五爪团龙图案,四周是英文,背面是“光绪元宝”“奉天省造”“库平银一两”等表现这枚银币的重要信息,因此,我把它叫做“龙银”。近些年沈币生产的纪念币如麦积山佛像款、狗年生肖款获得国际金奖等大奖,大家感兴趣的袁大头(早期银元)也曾经是沈币的生产项目之一。沈币生产的硬币,就是百姓口中的“钢镚儿”。1955年,沈币开始生产铝质硬币,展柜中有样品呈现。在经济不发达的年代,小面额硬币应用广泛,我们都经历过。而在经济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分币已不能满足需求,甚至一元硬币也不用经常带在身上,手机的微信和支付宝消费十分便捷,取代了现金支付形式,“一分钱憋倒英雄汉”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械就是生产枪械等军需品,这是张氏父子时代的特征。

纸即沈币在建国初期短暂生产过纸币,解答了参观者的疑惑,沈币不生产纸币。

章即纪念章。通过参观我了解到,纪念币和纪念章有着本质区别。纪念币兼具货币功能,可以兑换等值货币,它的显著标志是币上刻有“元”字,相当于多少钱。而纪念章则没有货币功能,不能兑换货币,因而其上没有“元”字,如果有“元”字则触犯了法律。这些区别相信很多人至今还在混淆。由于纪念章不受政治因素约束,设计题材更加广泛,设计款式更加多样,设计图案更加立体,个人觉得比纪念币漂亮。博物馆中展出的沈币纪念章有清帝系列、戏曲系列、风光系列、生肖系列等极具中国特色的产品。当然还有突出沈阳地方特色的纪念章,以及衍生出的文创产品,如银质茶壶、镇尺等物品,五花八门,美不胜收。

走在沈币优雅的厂区里,老树森森、绿草茵茵,古朴幽静。硬币生产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沈阳造币厂在辽沈地区乃至全国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百多年来,沈币经历过荣耀、经历过变迁、经历过沧桑、经历过辉煌,让人不禁慨叹,百年沈币就是沈阳的一张靓丽名片,要把它擦亮,要把它打响。在当今振兴沈阳、振兴辽宁的决战中,应当大力扶持德高望重的老字号,挖掘弘扬老字号的创业精神,让他们起到引领带动作用,把沈阳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文中图片均来源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造币博物馆展品简介(二)
615放大招!造了120多年钱的,就是她!
宋氏章牌浮雕:让铜板会“说话”
我的“币”海蓝天 探秘122岁的造币厂
中国当代大铜章鉴赏
上海造币有限公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