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越作战记忆:我们对越军395高地实施抵近侦察
对越轮战期间,181奉命做好对395高地(新版地图为414.1高地)出击拔点作战准备(简称“08—1号”工程)。1986年6月26日开始准备,团成立了“08—1号”工程领导小组。下设指挥组,后勤保障组,政治工作组,当时我是作训股股长为指挥组成员。抵近侦察是出击拔点作战准备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为了及时掌握395高地敌情、地形等有关情况,首次组织抵近侦察我团确定从-17阵地出境对395高地实施抵近侦察,根据团长赵国民决心和要求,我将带领抵近侦察有关人员沿4号通路(从我军―17阵地经314.1高地西侧至395高地设定为4号通路)对395高地实施抵近侦察,为出击拔点作战准备获得第一手资料。

下图二排:参谋长袁广荣(左四)、作训参谋余国安(左三)、侦察参谋杨天宝保(右一)
前排:本人(右二)、工兵连政指徐有民(左三)、侦察排长蒋忠瑞(左五)
(图片提供蒋忠瑞)

离开我军阵地,对准备出击拔点作战的目标实施抵近侦察,从流血牺牲、接受生死考验的角度来讲,说不害怕那时假的,必定要脱离我军阵地深入到越军防御阵地附近,心理担心和恐惧也同样困扰着自己。因为我们团工兵分队在开辟4号通路过程中,工兵连的许宝德(山西省永济县人,1985年兵),1986年 10月 在我团最前出的—17阵地执行排雷时触雷光荣牺牲(战后荣立一等战功),他触雷光荣牺牲的地点正好在—17阵地的4号通路口,我们抵近侦人员正好要从此通过。

(下图提供 蒋忠瑞)



下图 这是那拉战场,我―17阵地与那拉越军阵地隔江相望,直线距离只有300多米

受领任务后,我想“越军的炮弹没有张眼睛”,“老山战场的地雷不会留情面”,“特工也说不定在那埋伏”。 对此,为了借鉴老山战场打仗常规做法,我也在团大本营—老贤坡写下了《对越轮战遗书》。到后来,为了防止家人看了造成痛苦,影响人的心情,轮战结束下阵地时我已将《对越轮战遗书》予以销毁。


下图 战后的 我团防区地形地貌(网络截图)


下图 尖北地貌(团基本指挥所设在此)

下图 困长赵国民政委李太忠参谋长袁广荣副参谋长卢双坤及部分营以下指挥员

战场上,执行此任务,挑战性强,压力大,“军人服从命令为天职”,人都顾不上考虑那么多生与死,“人的命天注定”,只能听天由命就是了,况且,人的主要精力全部用在设法坚决完成作战任务上。



下图 越军395高地地貌

(图片由原61师作训科副科长周天宏提供)


下图 越军395高地地区地形地貌

任务确定后,我们作训股拟定了《395高地抵近侦察方案》,该方案明确了抵近侦察原则要求、人员编成、时间安排、侦察的主要内容、要掌握的主要问题、情况处置及保障措施。

团里在参谋长袁广荣的带领下,组织工兵分队于1986年12月25日按预定方案从-17阵地西南侧越过我军防御阵地,经314.5高地西侧向越军395高地方向秘密开辟抵近侦察通路,工兵分队于10月31日完成此项任务。为了执行好抵近侦察任务,我按预定计划进行了认真准备,团里及时召开了抵近侦察准备会,团首长提出了很具体的要求。

团长赵国民(左二)、2营营长郭天琪(左三)、作训股长邢义祥(右一)、作训参谋邹春宁(左一)

下图 防御阵地编成兵力部署略图

下图我团防御兵力部署略图(底稿)

参加抵近侦察有我本人和7连连长张正能、副连长杨建宁、二排长杨晓锋,作训股参谋杨天保,侦察排长蒋宗瑞以及工兵连、特务连侦察排有关人员共计21人。10月31日14时从大本营—老贤坡出发,经白石岩大桥、八里河、06阵地、17时40分进入-14阵地待机,当天夜里我住宿在-14阵地2炮连观察所。


下图―14阵地地形地貌


下图左起郑忠彦、邢义祥


下图右为副参谋长宋国斌、左为7连连长张正


(图片提供张正能)

11月1日13时20分出境行动开始,我带抵近侦察人员从-17阵地的4号通路开始摸进,遇到较低草丛采取爬行,遇到暴露的地方匍匐前进,遇到悬崖斜着身子攀登,碰到小溶洞就稍息一会儿。

我们14时10分到达314.5高地东南侧迅速对395高地实施抵近侦察,主要进行观察,熟悉地形,拍摄照片。(见1986年拟制的《十一月一日抵近侦察情况报告》)
参加人员完成预定任务以后,按进入的4 号通路路线于15时15分撤回到-17阵地我方境内。按照团首长的要求,我们于11月2日下午从06阵地(2营指挥所)安全返回到大本营驻地—老贤坡。

下图蒋忠瑞(图片提供蒋忠瑞)

下图抵近侦察人员执行任务中(图片提供蒋忠瑞)

“08—1号”工程领导小组策划部署的这次抵近侦察,由于时机选择适当,组织严密,有侦察兵、工兵领路,参加人员团结一心,发扬“两不怕”的革命精神,这次行动没有被越军发现,比较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实现了零伤亡的目标,为我们团后续组织抵近侦察、渗透侦察积累了实战经验,受到团党委和团首长的充分肯定。


下图抵近侦察人员执行任务行进中(图片提供蒋忠瑞)


下图后排左起:蒋宗瑞梁喜才王勇王喜奎雷褔元苗荃竑杨建仁贺建军,前排左起丁建平曾宪龙种满仓姚帮来。

(图片提供蒋忠瑞)

下图前为蒋忠瑞(他本人提供图片)

执行任务前还有个小插曲:我的老乡特务连指导员张汉才得知我将要出境侦察的消息,他及时询问时我也就告诉了真实情况。当时他内心感到离开我方阵地出境实施抵近侦察,随时都有流血牺牲的危险,担心不一定活着回来。为了表达战友及老乡情意,他提前安排预有准备,在战区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于1986年10月31日晚上在八里河村尖北特务连坑道内准备一桌饭为我送行,我记得喝的是“郎酒”,饮料用的是“健力宝”。吃饭的话题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只顾喝,尽管吃,这次特殊招待,使自己非常感动,永远难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前年,张汉才不幸因病去世,得知后,我和2营营长吴承宗专程从天水市前往商洛市和181团的部分战友送他最后一程,愿张汉才一路走好,灵魂能在九泉之下安息!


下图前排左二7连排长杨晓锋(图片他本人提供)


下图7连连长张正能(左一)、二排长杨晓锋

(图片提供杨晓锋)

当一场兵参战机会非常难得,这次参加抵近侦察经历更觉得宝贵,要感谢181团党委的英明正确领导,“08—1号”工程指挥组的正确指挥,感谢赵国民团长的果断决心和坚定正确的用兵方法、参谋长袁广荣坐阵前线的组织协调,感谢参与这次行动人员的相互协同与配合。



下图 邢义祥


下图白石岩大桥


下图我适时编拟的《十一月一日抵近侦察情况报告》底稿(1986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越“C3工程”作战:一个乙种团的可怕战力
越军惨败丢失老山阵地,调兵遣将集中步兵8个团要进行反扑
1984自卫反击战, 中越特种侦察兵强强对决, 第一捕手以1敌5险象环生
21《燃烧的边陲--重拾20世纪80年代“两山”作战》第九章 战场侦察兵(一)
抗美援越高炮团出国首战生俘美军飞行员,武元甲大将专门发来贺电
1985年,我军一侦察兵过境侦察,不料和巡逻的越军迎面撞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