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行书单:《奇特的一生》

拆解优质项目,搭建科学创业思维,构建互联网赚钱核心技能,一起搞大事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静,静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

穷困的根源,本质上不是缺乏获取财富的机会、资源和技能,而是缺乏获取财富的心智。思维是核心和主干,信息、技能、资源等只是对主干的补充。认知到位了,其他要素都能匹配上。

 1 

柳比歇夫如何管理时间

《奇特的一生》的主人公柳比歇夫,是前苏联的一位生物学家,他出名不仅仅因为他在学术上的成就,更是因为他的时间管理法。

柳比歇夫也许是历史上最容易还原的一个人,他活了82岁,对自己整整56年的时间支出,有非常精准的统计,时间消耗在了哪里,找出他的时间记录,一目了然。

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柳比歇夫的时间如同水晶般晶莹、匀称,使人为之惊叹不已。几十年的时间可以一眼看透,在漫长的岁月里,没有丝毫模糊之处,也没有禁区。”

他充分利用时间,结果是:

他有70来部学术著作,这些著作在国外被广为翻译出版。

他写了很多回忆录和信件,涉及科学、历史、宗教、文学、哲学等多个领域,非常博学。

他讲课,当大学教研室主任。

他跑遍了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做了很多实地考察和研究。

他还比一般人看了更多书籍、看了更多电影……

简单说一下柳比歇夫是如何做时间统计和时间管理的:

1、记录的方式

他记录自己在每件事情上的时间花销,并统计出有效工作的时间到底有多少。

每天记录5-7行。

每个月做月度总结,每一年做年度总结,每五年还有五年的总结和规划。

所有的时间花销都有精确的数字记录和统计。

2、柳比歇夫把时间分类两类

第一类是标准活动时间,这类时间主要用于维护生存的必要条件,包括吃饭、睡觉等。

第二类非标准活动时间,也就是用于生存之外的时间,包括娱乐、工作、社交等等,柳比歇夫认为这类时间大致有12-13个小时。

3、用第二类时间,做两类工作

一类是创造性工作,包括搞研究、做实验、做笔记等等。

一类是创造性不那么高的工作,包括开会、讲课、沟通等。

他会重点统计第一类工作的用时。——因为这是产出的主要地方,注意力在哪里产出就在哪里。

对第二类活动也有同样精确的统计。——因为这可以让他对时间的花销有更清晰的洞察和调整。

4、除了时间统计法之外,他还有几条原则:

①不承担必须完成的任务

②不接受紧急的任务

③一累马上停止工作去休息

④睡得很多,10小时左右

⑤把累人的工作同愉快的工作结合在一起

5、异于常人的时间感

常年坚持上述时间管理法后,柳比歇夫练成了异于常人的时间感。

一般人对时间的感知,其实是由重要事件构成的。例如回忆过去五年,我们的记忆其实是由那些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事件构成的,至于那些没有印象但却重要的事件就变得模糊甚至完全消失了。

柳比歇夫对时间的感知则不同。

《奇特的一生》的作者写到:柳比歇夫肯定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时间感。我同他见过两次面,而他日记中都有记载,时间记得十分精确——“1小时35分”、“1小时50分”,然而当时他自然没有看表……他借助一种内在的注意力,感觉到时针在表盘上移动——对他来说,时间的急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他仿佛置身于这一急流之中,觉得出光阴在冰冷冷地流逝。

这种异于常人的时间感,给他带来了一项超能力——他对自己做一件事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估计非常精准。

他甚至能提前一年精准规划自己的生活,他会提前规划出下一年的重要事情,以及这些事情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一年之后,他会把这些事情实际花费的时间做一个统计,这个统计既然与他年初预计的时间相差无几。

以上便是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的主要内容,你也许会觉得他这样做很累,我们也许永远都无法做到这种程度,也没有必要做到这种程度。

但在柳比歇夫那里,这种时间统计法也许更像是一种自我剖析的工具(在接下来的“注意力日记”部分,你可能会感知到为什么做时间统计会有自我剖析的作用),而非自我压抑的工具,作者在书中也用了很多篇幅去探讨这种严格的自我约束的合理性和各种疑问。

 2 

注意力日记

我们也许做不到柳比歇夫那种程度的时间记录,刚开始的时候,可以简单一点,这里我推荐注意力日记,或者叫专注日记、心流日记。

注意力日记=A+B+C

A:时间戳

B:上一段时间在做什么?

C:接下来准备做什么?

注意力日记之所以起作用,关键是C——接下来做什么。

一般我们做复盘,都是复盘过去的事情,而注意力日记则要求规划接下来这段时间的目标。

不断记录=不断规划——不断把分散的注意力拉回到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上。

一般人平常的念头和注意力很发散,很难专注和沉浸在一件事中。

使用注意力日记,能有效降低一个人念头发散的频率、幅度和无序性——也就是让人变得越来越专注,越来越多的出现心流状态。注意力日记是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的简化版,是一个注意力的稳压器和聚焦器。

当然,注意力日记的好处和妙处还有很多,这需要亲自实践才能体会到,在执行一段时间后,你也许会发掘出更多价值。

一开始要求不用太高,每天记录1-3件事就可以了,降低难度,目的是形成稳定的“微习惯”,微习惯的种子一旦稳定,就会推动能力、自信等要素发展长大,最后自然而然的可以挑战难度更大的“时间记录方式”(我相信柳比歇夫做时间管理也不是一开始就如此严格、精密的。)

一些人决定每天做1个俯卧撑,一年后,往往他们往往能一口气做几十上百个俯卧撑。

很多人要每天做100个俯卧撑,一年后,他们几乎早就放弃了这个习惯。

 3 

时间管理的基本逻辑

1、时间管理的核心逻辑有两个:

①微观操作——把事情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的事情,做更有针对性的操作。

原理见:思维模型:用户体验的二维四象限模型

②宏观操作——对时间花销做记录,做统计分析,基于统计分析做改进。

感觉是靠不住的,所以需要记录。

记录的目的是为了能看清真相,然后基于真相做出改进和调整。

哪些地方花消耗了太多不必要的时间?哪些地方可以怎样做更高效?等等,很多问题只有通过这种宏观视角才能看清。

2、对事情分类

常见分类方法如下。

分类1:按对注意力的要求进行分类

A:创造性活动。

对专注度要求较高,需要拿出整块时间且专注,才能产生深度思考。如写作、编程、演讲、绘画等。

B:非创造性活动。

对专注度要求不高,可以碎片时间处理好。如工作沟通、处理杂事等。

分类2:按情绪分类

a、愉快的工作。

一做这类工作,就让人感觉愉悦,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例如,写作、看书对有些人是愉悦的,对另一些人则可能不那么愉悦,甚至是累人的。

b、 累人的工作。

累人的工作同理,有的人一看到数字、杂事就头大,有些人则可以从中体验到深度的愉悦。

分类3:按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分类

事情被分为四类:

a、重要且紧急

b、重要不紧急

c、不重要但紧急

d、不重要且不紧急

3、合理安排

对事情分类之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合理安排,充分利用时间,利用自己。

原则1:把愉悦的事情和累人的事情交叉起来做。

这样愉悦的事情就有了两个作用:

①为做累人事情的铺垫,为做累人的事情储备能量,把累人的事情做得更好、更顺畅

②把愉悦的事情做完

原则2:给需要高度专注的事情留下大块时间。

只有留下大块时间,才能深入,才能做好这类事。

原则3:按照熟悉程度分类

行为设计专家大辉老师朋友圈分享了一条原则,做新的工作时,特别实用

 4

柳比歇夫的错误

柳比歇夫犯的最大错误就是:目标太大,战线拉得太长,过程中太多诱惑导致他分散精力,最终导致他没有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

对比之下,他的一个朋友,专注研究蝗虫,成了蝗虫专家,后来组织了非洲的治蝗工作,名利双收。

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很难,但成为一个具体问题的专家相对来说比较容易。

这点对刚创业来说也同样重要,万事开头难,创业的开始自己是最弱小的,能力、经验、资源都非常欠缺,如果目标太大,就如同要徒手推动一辆静止的火车,更好的办法是缩小“行动半径”,减少探索半径,快速取得突破,火车跑起来后,再利用惯性完成更大的挑战。

这篇文章对此有深入探讨:获奖文章:寻找内核

创业初始阶段能取得成功的人,后面要取得成功要相对容易很多,这是创业这个游戏的有趣之处——把最难的一关放在了新手阶段。

 4

能量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

大部分人说要珍惜生命,但却不珍惜时间;大部分人对自己、对如何利用时间,是没有要求的;大部分人注定荒废自己最宝贵的时光。

大部分人对荒废时光这件事总是后知后觉、不知不觉,等到十年、二十年之后,然后感叹一声,时间真快,一晃就过了。

大部分人对时间一晃而过这个感觉没有深度思考和敬畏,于是继续被这种一晃而过的幻觉蒙骗,继续荒废时间,继续悔恨和感叹。

时间就是一座宝藏,大部分人只挖掘了他们本可以挖掘的1/10。

时间管理——一个极其重大的主题,但大部分人对待时间的态度和认知是麻木、本能、不成体系、没有深度思考、没有敬畏。

柳比歇夫在这些事情上,与大部分普通人恰好相反,相反的程度让这本书的作者都怀疑人生……

书结尾处这样写到:

“虽然本书即将结束,作者仍然不能做出最后的结论,给读者出点什么主意。作者希望读者不用作者出主意,因为作者自己思绪万千,深切地感谢本书的主人公,因为他让作者对自己一生的发展产生了怀疑。”

柳比歇夫之所以能坚持如此严格的时间管理,底座是他强悍的精神力量。

这种力量源于他对科学的热情,源于他的道德自觉,源于他崇敬的人(包括哥白尼、爱因斯坦、甘地等)。

“时间不是个物理概念,不是时钟的转动,而像是个道德概念。”

“他热爱时间,珍惜时间,不是把它当做工具,而是把它看成是进行创造的条件。”

“柳比歇夫并没有建树丰功伟绩,可他建树的要比功裱意义更为重大——那就是过得很好的一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渣?做好三步让你成为学霸!|《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书评
我是怎样培养写作能力的(1)——如何找到看书时间,养成写作习惯
精进日记实践No.4-关注时间管理及注意力问题
这个工作习惯,最值得学习
【深度工作】掌握4个准则,提高深度工作的能力
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