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哲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北大教授张世英在《新哲学讲演录》的自序中提出:

  哲学的根本问题是人的“在世结构”问题,即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对此一问题的探索,形成了哲学的两个层次:“人-世界”的在世结构和“主体-客体”关系的在世结构。从哲学发展(人的理性认识的发展)来看,人对世界的认识最早是物我不分的,也就是说"人-世界"的在世结构是基础性的、第一性的,而"主体-客体"关系的在世结构则是派生的,第二性的。

  从哲学发展历程看,哲学发展的三个阶段是:

      早先的哲学是“天人合一”的,我是世界的一分子,世界因我而有“意义”,我始终是世界的一个部分,且不可分。

      当人们对自已的能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时,人们发现自己是可以对世界,对物施加影响,甚至改变世界的,于是世界成为了人认识、改造的对象,哲学也就发展到了第二阶段,“主-客”对立是这一阶段的特点。

      第二阶段的绝对化的“主体-客体”对立,也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带来了人自身的失落,于是,人们又回复到追寻人的意义的主题上来了,在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性的基础上,追求人与世界的融合,达致新的“天人合一”,这是哲学的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目前还只是一个追求的目标和理想,少数思想家能达到这一境界,但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这一切还只是一种奋斗目标。

  哲学中的唯心与唯物之争出现在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无所谓唯心与唯物,在人们的思想中,世界与人是合而为一的。到了第三阶段物我将在一个更高水平上融合为一个整体,也不需要唯物与唯心之争了。

  上述的结论是根据发展逻辑的推理而获得的一个理解,但是却感觉有些底气不足。因为张世英的这些观点与传统哲学理论有比较大的差异,但是我却觉得这一说法是有道理的,所以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深入地进行思考的哲学大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人学的科学解读
唯物主义哲学被叔本华证明是错的,你对此怎么看?
唯物与唯心
世界观
终极常识化解读人类文明的主观性
逍遥为谁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