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乡村小学劳动教育的校本化表达

引用本文请注明:

王海荣,李玉玺,黄金强.乡村小学劳动教育的校本化表达[J].基础教育课程,2021(22):14-18.

劳动教育的实施需要因地制宜。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王道小学充分挖掘当地独特的劳动教育资源,开设传统劳动工具展馆课程,涵养学生劳动精神;建立“六 ”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培养学生劳动技能与习惯;树立乡村劳模风采榜样,滋养学生的劳动品格等,对乡村小学劳动教育的校本化表达进行了有效探索。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并要求各地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地区和学校实际,结合当地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条件,充分挖掘可利用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

结合文件精神,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王道小学充分挖掘当地独特的劳动资源,经过近两年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了“亲近乡土田园,传承乡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的办学特色及以劳动教育为载体,充分发挥其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培养爱劳动、乐奉献、敢担当的文明少年的办学理念;建构了以传统劳动工具展馆课程、“六 ”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劳模风采校园展示等为载体的劳动教育新生态,为乡村小学劳动教育提供了校本化表达的实践样本。

一、把握育人导向,开设传统劳动工具展馆课程,涵养学生的劳动精神

对学生实施劳动教育,首先要引领学生的劳动观念,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取向。然而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形成这些劳动观念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何找到适宜的载体对他们进行观念引领,是小学劳动教育要思考的首要问题。基于这样的思考,王道小学在校园中设立了传统劳动工具展馆,并围绕该展馆开设“传统劳动工具展馆课程”,以此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的引领。

劳动工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每一件传统劳动工具都是一部劳动史、一部创业史、一部精神巨著,它们诉说着那个历史时代的劳动生活,记录着劳动创造社会的历史变迁。传统劳动工具无疑是对小学生实施劳动观念引领最合宜的载体。王道小学的传统劳动工具展馆中陈列了几百种传统劳动工具,有小而精致的马蹄灯,有大而成序列的纺织工具,还有笨重的农耕铁犁。展馆根据劳动工具的用途,将传统劳动工具按照手工工具、农耕用具、生活用具等进行了分类布置。

展馆建成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刘美凤教授的指导下,学校进行了“传统劳动工具展馆课程”的研发。根据布鲁姆目标分类学和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学校确定了如下课程目标:认识展馆中的传统劳动工具;从劳动工具发展史中感受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在传统劳动工具和现代化生产工具的对比中感受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能够操作简单的劳动工具;具备初步的劳动技能;在劳动中具备与人合作的能力;对劳动产生兴趣,借助劳动工具展开研究性学习,从中感受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课程通过这七个目标的达成,力求实现引领学生劳动观念,涵养学生劳动精神的目的。

学校崔老师带领学生在展馆中对播种用的“耧车”展开研究性学习:教师首先从介绍耧车开始,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耧车出现的年代,以及它的出现对当时的农业生产起到的作用,从耧车的发明使用可以看出劳动人民的哪些智慧。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第一阶段的研究性学习,从传统的耧车工具中了解了中国的农耕历史,体会到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劳动课带领学生到实践基地中亲自体验使用耧车,进行第二阶段的实践学习。学生在实践中亲自体会了耧车的使用方法,也发现了笨重的耧车在农民耕种过程中存在费力、效率低下等问题。接下来学习进入第三阶段,学生到校外实践基地村机务队进行研究学习。王道村机务队拥有价值3000万元的现代化工具,教师引导学生把耧车与当下现代化的播种机进行对比,思考传统劳动工具对现代化生产工具的发明有什么启示,现代化生产工具如何提高农业生产力,在对比中感受科技的力量、社会的发展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这样一个学习、实践、感悟的过程,让学生理解了劳动的内涵意义,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

学校赵老师在展馆中讲解手推车这一劳动工具时,邀请了王同学的爷爷来到场馆中亲自为学生讲解。老人是在老书记带领下用手推车进行滩涂开发的拓荒者之一,他将围海筑坝、进行海水养殖的那一段艰苦创业史娓娓道来,学生在老人的讲述中感受到劳动的艰辛,感受到当下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感受到自己的祖辈艰苦卓绝的劳动精神。认识手推车这个传统劳动工具,让学生传承了“勤奋劳动,勤俭持家,持之以恒”的王道精神,接受了一次劳动精神的洗礼。

传统劳动工具完成了当初的历史使命,随着时代的进步逐渐淡出了历史的舞台,然而传统劳动工具上凝结的智慧、精神、文化却永不褪色。传统劳动工具展馆课程以传统工具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教育,是涵养学生劳动精神的有效载体,也是乡村学校劳动教育校本化表达的实践路径。

二、强化劳动实践,建立“六 ”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培养学生劳动技能与习惯

劳动教育还要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让学生成为能劳动、会劳动的未来社会的合格建设者。学校在实际的生活中和特定的岗位上,为学生搭建了多元化的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去亲历、去实践,让学生出力流汗,形成技能,养成习惯。学校构建了“六 ”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分别是:“农业 ”校园劳动基地,“生态 ”校外实践基地,“服务 ”自我服务餐育实践基地,“手工 ”劳动体验馆实践基地,“家庭 ”学生家务劳动实践基地,“社会 ”社会志愿服务实践基地。

“农业 ”校园劳动基地。学校充分利用乡村小学的地域优势,在校园内开辟了近700平方米的春耕园、夏作园、秋收园农作物种植基地。学校在种植基地中安装了喷灌和滴灌设备,让学生在动手种植体验中感受科技的发展给农业带来的巨大变化。为了配合农事生产,特别设立了气象站,让学生随时记录温度、湿度等有关数据,形成基于数据研究的实践。为了把传统农耕文化和学生的校园种植基地结合,学校编写了《依着时令学劳动》读本。时令是农业生产的时间表,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该读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劳动实践结合,以二十四节气为顺序,从时令的特点、时令的诗文、时令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时令所对应的农业劳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成为了学生校园劳动实践的指导。

“生态 ”校外实践基地。王道村已经从过去的传统农业型农村发展成为现代化农业新型农村。为了让学生感受现代化生态农业的科技魅力,学校将王道村东海养殖公司三万亩养殖基地和盐田作为“生态 ”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会科技给农业带来的改变。

“服务 ”自我服务餐育实践基地。学校有自己的餐厅,为学生供应午餐,餐厅便成为了学生自我服务的实践基地。高年级学生为低年级学生分发饭菜、维持就餐秩序,所有学生自行收拾饭后餐具、擦洗餐桌,这样的自我服务式劳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劳动能力,又体现了劳动的价值。餐厅不只是一个“吃”的场所,学校充分挖掘餐厅的综合育人功能,为学生建构了一个向善、向上、向美的新载体,给学生新的体验、新的感悟、新的成长。

“手工 ”劳动体验馆实践基地。学校设置了“手工 ”劳动体验馆,体验馆中设有木工操作区、五金操作区和烹饪体验区等区域,让学生在真实的操作体验中学习劳动的技能,提高生活的能力。同时,该体验馆还将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进行有机整合,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体验收获劳动成果的喜悦。

“家庭 ”学生家务劳动实践基地。家务劳动是学生养成劳动习惯的主阵地,学校依据学生的能力,按照年级设置相关的家务劳动活动,要求在家长的指导下,以做家务的形式进行落实,以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增强劳动教育效果。

“社会 ”社会志愿服务实践基地。学校充分利用少先队和德育室的功能,带领学生以社会志愿者的身份,参与社会服务实践活动,让社区成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服务的劳动基地,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社会价值。

学校通过“六 ”劳动教育基地建设,协同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学校的主导作用和社会的补充支持作用,通过系列劳动实践活动,实现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会劳动”“会生活”“能创新”,形成技能、养成习惯。丰富多元的实践基地是学校独有的优势劳动资源,更是乡村学校劳动教育校本化的直接体现。

三、营造劳动文化,树立乡村劳模风采榜样,滋养学生的劳动品格

学校劳动教育不仅要从课程设置、实践基地建设上保障劳动教育的实施,还要从学校文化上进行渲染,通过外显的劳动文化对学生进行熏陶,让校园处处氤氲劳动的气息。

劳模是一个时代劳动的象征,也是一种劳动精神的高度体现。学校设立了“劳模风采形象墙”,展示劳动者风采,让身边的榜样发挥教育的力量,让学生领略劳模的精神。学校所在的王道村是一个“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新时代农村社区典范,是当地乃至全省新农村发展建设的排头兵和样板村居。但在过去,王道村也曾经是土屋泥路,老百姓过着清贫的生活。村民在全国劳动模范王孟梅老书记的带领下,开赴滩涂、建池养虾、建滩晒盐、栽植苇草、发展经济。20多年来,王道人共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东海滩涂开发,找到了致富路。通过劳动,王道村从贫穷走向富裕,王道人用勤劳的双手,通过一车土、一道墙,用手推车建起海滩养殖场,从此改变了乡村贫穷落后的面貌,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探索之路。老书记就是“勤劳坚毅、吃苦耐劳、艰苦朴素、奋发有为”的王道劳动精神的时代化身,是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学校的另一面劳模风采墙上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齐润化工董事长李明刚。李明刚董事长是当代劳动者的楷模,他带领齐润化工集团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成为化工冶炼行业的排头兵。李明刚董事长致富不忘回报社会,先后为教育事业捐款3000万元,安置了辖区近3000人的就业。李董事长以劳动致富,并惠及他人,这是当代劳动者的风采,也是学生学习的时代楷模与榜样。老书记、李董事长都是王道劳动精神的现实版教材,他们的事迹成为学校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强的震撼力。

王道村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典型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史,是一部劳动教育的鲜活教材。王道村艰苦创业的劳动者就是孩子们的祖辈、父辈,这些和孩子们具有亲情、血脉关系的亲人,是学校实施劳动教育最有力量的素材;劳动致富为王道村民带来了美好的生活,艰苦创业的劳动精神凝结成为了“王道精神”。王道村独有的劳动精神与案例成为教育王道子孙独有的资源和特别的优势,理应成为王道小学以劳动教育为核心的办学理念的基因,也使得学校的劳动教育得以落地生根。王道小学根植乡村劳动基因,传承劳动精神,这不仅是学校办学的优势所在,也是乡村小学对乡村文化传承的社会使命。

(作者:王海荣,山东省东营市晨阳学校教师,高级教师;李玉玺,山东省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凯小学教师,高级教师;黄金强,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王道小学校长,高级教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莫让劳动实践基地成为“花瓶”
走进实践基地 体验无限快乐
各地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经验摘登
立足乡土 办出“农味”
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的系统探索
什川陶园街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进入教学运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