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比起“好评”更应“评好”,建立评价共识是形成教师评价力量的关键



导语

做好教师评价是落实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环节。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评价,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教师发展生态格局。教师评价既关乎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往往与绩效工资、职称评定等挂钩,影响教师的切身利益。因此,完善教师评价制度不仅是学校管理者需要深度思考的命题,也是每一位教师面向未来发展的关键诉求。

评价是学校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计划执行的回应,是后续工作的导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要“改革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

 

学校是教师评价的主体,尽管各级政府都有评优、评奖、评职,但绝大多数教师的评价是基于学校的,教师评价工作的好坏关系到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实际成效。好的教师评价能让教师保持积极性,同样,不好的教师评价会消解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一个有积极性的教师,会想办法解决孩子成长中的许多问题,以及自己专业成长中的困难;一个没有积极性或积极性缺乏的教师,会无视自己的专业成长,并将孩子成长中的问题作为抱怨的由头或泄愤的端口。由此可见,做好教师评价工作非常重要。

 

一般而言,教师评价表现为隐性评价与显性评价。隐性评价通常表现为教师在学校环境中的人缘与口碑;显性评价通常表现为荣誉与奖励,即良好的教师评价。隐性评价的优劣与显性评价的优劣应当是对应吻合的,如果一些获得荣誉与奖励的教师,其人缘与口碑都不好,这样的教师评价就是有问题的。

 

一所学校的管理活动一定是从育人目标开始,根据目标制订计划,依据计划执行,从而形成实施过程,过程结束时的反思总结形成评价。评比与奖励往往是反思总结环节的主要工作。评价作为推动实施进程与提高实施质量的方式,也体现在实施的过程中。因此,学校教师的评价紧扣学校工作目标,紧贴学校工作计划,伴随计划执行过程的始终。教师评价的着眼点在于教师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离开了这个明确的育人目标,教师评价就会流于形式,流于形式久了,教师评价就会形成显性评价与隐性评价不吻合的情况,长期不吻合会导致教师不重视育人工作。

 

教师评价的目的是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我们把能否提高与提高的程度称为评价力量。教师评价的力量取决于什么呢?取决于奖金?取决于奖品?取决于奖状?奖金、奖品、奖状都是形成评价力量的有益条件,但绝不是决定性条件。形成评价力量的决定性条件是评价的价值共识。


为什么有的教师不在乎学校的评价,却十分在乎一些教师所在的小团体间的评价?究其原因,如果拨开利益共同体这个要素,价值共识便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因为形成小团体的动力无非来自两个方面:利益共识与价值共识。利益团体归根结底还是价值共识形成的。

因此,要让学校的教师评价产生力量,学校一定要建设一个全体教师打心底里认可的价值共识,大家都从这个共识出发去判断一件事情的正确与否,去评判一个人的行为得体与否。

教师的价值共识来源于学校的教育价值观,即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要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教师需要做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解决了,价值共识就有了基础。

我们学校选择了善良与努力这两个要点。心要善良,行要努力。从这两个要点出发,我们把这个世界的人分为四类:心不善良,行不努力,这样的人基本不受欢迎;心很善良,行不努力,这样的人容易被人欺负;心不善良,行很努力,这样的人隐隐令人恐怖;心很善良,行很努力,这样的人令人放心。

学校教师普遍认为,这个教育价值很有可接受性。那如何培养学生的善良与努力呢?逻辑是这样的:要学生保持善良,保持努力,教师必须保持善良,保持努力;要教师保持善良,保持努力,学校的管理者必须保持善良,保持努力。

这个逻辑关系定下来之后,接着思考一个问题: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怎样做算保持善良、保持努力呢?我们拟定了三条标准:学生的成长是校园起心动念的起点与归宿;心甘情愿地为学生的成长付出时间与精力;将读书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当这三条标准成为共识的基本内容后,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就有了依据和标准,一些旁门左道的行为在校园内自然就抬不起头了。
 
评优评奖是教师评价中的两种基本样式,在一个价值共识之下,我们在实践中感悟到:评优,要让优秀成为多数;评奖,一定要指向明确的成果或行为。

首先,为什么评优必须遵循优秀为多数的原则呢?

目前,学校评优考核多数采用量化办法,并与教师的绩效工资相关联。量化之后每位教师都会有个分数,将分数从高到低排列,优、良、合格,按比例划定人数。我们为了鼓励先进、树立标杆,往往把优秀人数确定为10%或15%,这样,优秀的人数是少数。

当优秀成为少数的时候,会带来两个问题。问题一,有的教师再努力也争取不到优秀,时间久了他们会放弃努力。问题二,那些优秀教师在其所处的团队中感受到的往往不是荣誉感,而是被孤立的紧张感,而个别不优秀的人会在大多数的部分里心安理得。那些在优秀与不优秀之间的大多数也会认可不优秀教师的行为,从而拉低整个团队的积极性。

如果优秀成为多数,那么原本介于优秀与不优秀之间的教师就活在希望中,那些不优秀的教师就成为少数,在教师团队中,他们因为是少数而焦虑,这样才会激发他们的努力。而不优秀人的努力,会极大地推动原本优秀者的努力。

其次,为什么评奖必须指向成果或行为?

如果说评优遵循多数原则,那么评奖必须遵循少数原则,且奖励一定要指向具体的行为或具体的成果,千万不要空洞地做个“校园十大最美教师”“校园十大楷模”之类的评选,然后发上一笔不菲的奖金。“十大最美教师”这样的荣誉奖励,可以由省市区层面的教育行政部门来组织,但不可以由学校来组织。学校这个层面的评奖一定要指向具体的、可描述的事情或成果。

比如,把课晒出来,评一个“最美课堂奖”,如果这节课真的令全体教师都心悦诚服,奖金再高教师们都会满心欢喜的。

再比如,把成绩和作业晒出来,评个“优质轻负奖”,教师们实实在在地看见某位教师的成绩,体会到这位教师作业布置的匠心,奖金再高其他人也不会嫉妒,反而会佩服得五体投地。

评奖不能随性,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前提,不能想评就评,而应是计划中的一部分。评奖的出发点与结果要满足学校保持善良、保持努力的价值共识,且有具体的事例和成果支撑,这才是有意义的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简言之是优劣奖惩的事情,优者要奖,劣者要惩,态度鲜明,界限分明。

仰望星空,需要脚踏坚实的大地,如果大地塌陷了,仰望星空这件事也成了奢望。精神的大地源于对底线的坚守,持续的底线坚守积成坚实的大地,支撑仰望星空的生命。

如何坚守呢?在具体的操作中,可以用制度将底线画出来。作为教师,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把这些不能做的事情一条一条画出来。在我们学校,将这些线分为6条红线、12条黄线。教师一旦犯了红线,便接受红线的处罚,绝不姑息,不容商量,这就是刚性。除了红线,还有黄线。这些画出来的线都是全体教师一致认可的,是党和政府要求的。一所学校里,犯底线的教师是少数,但这个少数不及时刹车,犯底线的教师就会多起来。

学校的这些红线与黄线每三年修正一次,每一次修正都会把学校的红线与黄线的要求提高一点点,这些线一点一点提高,便彰显了教师评价的价值。

我们在坚守底线的同时,还要去彰显那些高度显现师德师能的行为与成果。我们可以设奖,但更多的是细细碎碎、充满温馨的善行与点点滴滴、闪烁智慧光芒的教学小窍门,这些点点滴滴、细细碎碎的善行与教学小窍门,就要用故事、案例的形式彰显出来。


特别多的细碎点滴,就会汇聚成一所学校强大的教育力。在这种教育中,教师在改变,学生也在改变。

教师评价,最重要的工作就在于发现这些点点滴滴的育人故事与教学小窍门。而这些育人故事与教学小窍门最终形成了一所学校的高度,教师也乐意与学生在一起,因为只有与学生在一起才会有如此多鲜活的、温暖人心的点滴片段。

一般而言,做教师评价的是学校的管理人员,还有教师团体的组成人员——教师,但是真正体会教师工作成果的是学生以及由学生体验投射而成的家长。因此,学生与家长可以说是教师工作真正的评价者。但是,如果由学生或家长来做评价,问题又会十分复杂。

因此,我们不向学生问老师的情况,也不向家长问老师的情况。不开座谈会,不做问卷调查,不是不接纳家长、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相反我们会很认真地去接纳家长与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那么,如何去接纳和包容家长、学生的评价,使之成为学校教师评价的组成部分呢?

首先,以校长为代表的学校管理层要十分认真地对待每一封学生家长来信。来信通常分为举报信和表扬信。举报与表扬,本身就是一种教师评价。对举报信与表扬信都要认真查问,确定信的真实性,然后依据举报或表扬的事情的性质予以合理对待。如果家长、学生发现他们的举报或表扬发生了效用,就会愿意花时间写信了。

其次,多阅读孩子的日记或作文,在孩子的日记或作文中经常会有关于教师的评价记录。在学校里,班主任往往是语文教师,班主任在作文或日记批改过程中,自己不好意思将孩子的作文呈现给学校,因此教学管理者要养成翻看学生作文的习惯,一方面可以感受一位语文教师的作文批改规范与否,另一方面可以发现学生作文中的教师形象,特别是学校作文比赛中的作文。发现之后,学校可适当组织一些活动将这些事例彰显出来。

在中国文化中,有一个寓言故事叫“混沌”。当我们细细考量学校教师评价时,我们发现每位教师的评价都是一个“混沌”。每一个数字、每一个故事、每一个案例积累成一个关于教师评价的“混沌”,这个“混沌”的内核是善良与努力,包裹这个内核的外显是学生的成长,包括心灵的成长与学识的增长。

只有做好教师评价,才能让教师扎根课堂,立德树人。


本文内容来源于“人民教育”,部分内容有所删改。
作者系|金华师范附属小学校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微信编辑|leaxyi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编辑:《中国教师》编辑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西省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试行办法
如何评价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
【声音】正确看待高等学校学生评教存在问题
以评价文化建构教师管理评价公平防护墙
多维评价,为教育改革指明路径
成都教育减负狠招来了!不得将家庭作业变家长作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