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长如何抓住孩子的发展关键期,塑造“自我管理大师”?

本文共4214字,仔细阅读需11分钟

放开手,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孩子的成长除了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的教育,也离不开自我教育。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张梅玲教授指出,自我教育是最理想的教育。人很多时候都是在他人的要求下行动,这叫他律,但最宝贵的应该是在自己的意愿下行动——“我自己要做”,即自律。

康德说:自由即自律,自律是最大的自由。因此,为了让孩子在未来能够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自律必不可少,家长也必须掌握一些恰当的教养方法,促进孩子的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是自我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我们从自我教育的视角看待自我管理时会发现,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尽管自我管理中涉及日常生活、学习中的一些小事,却能够对孩子的终身发展影响深远。


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指向孩子自主性、自控力和自驱力的发展。

美国临床神经心理学家William Stixrud在其著作《The Self-driven Child》中认为,孩子只有感到自己能够主导生活并获得想要的人生方向时,才可真正产生 “自主性”。

因此他提出在家庭教养中,家长应当停止充当孩子的“老板”或“经理”,而尝试“顾问” 这一角色。父母应当尊重孩子,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性,让他认识到这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应该完成,父母只会在旁协助。

孩子的成长确实需要家长牵手呵护,但是最好的牵手最终一定会达到放手。一直牵手,不会放手,孩子就难以成长。自我管理对于家长而言就是应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牵手”与“放手”的问题。


“放开手”对很多家长来说非常困难。他们觉得世界很危险,所以必须不断监督孩子,以确保他不会受到伤害或做出错误的决定。

对此,William Stixrud认为:“我们真的不应该控制孩子—这样做不应该成为我们的目标。我们的作用是教会他们独立思考和行动,以便他们拥有在学校乃至生活中最重要的判断力。与其强迫他们去做他们抗拒的事情,不如去帮助他们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并发展内在动力。”

在过去的一项又一项研究中发现,给予孩子适当的“控制感”与我们希望为孩子带来的所有正向的生活息息相关,即让孩子自我管理自己的生活。


擅长自我管理的孩子们往往有更积极的情绪,更大的内部动力和控制行为的能力,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职业成就。像运动和睡眠一样,“控制感“似乎对几乎所有事物都有好处,大概是因为它代表了人类的深切需求。

作为成年人,家长的职责不应该强迫孩子遵循我们为他们设计的路线,而应该帮助他们发展技能以找到自己的方式,养成养成健康思想的习惯和生活方式,并在事情未按计划进行时进行独立的路线修正,成为自我命运的“掌控者”。
 

把握两个关键期,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那么家长该从何时开始培养,采用什么方法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张梅玲教授基于孩子心理发展规律给出了建议。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张梅玲教授


1

自我管理要管理什么?

张梅玲教授指出自我管理是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上的自理能力。

第一是生活上的自理能力。三岁以前,尤其是从两岁半开始,父母首先应该让孩子逐渐学会生活上的自我管理,做生活中有智力的人。

谈自我管理,首先要让孩子养成生活上的自理能力,例如自己洗脸、刷牙,自己有意识地起床、睡觉……这些是一个人最底层、最基本的能力。此外,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科学饮食、合理运动的习惯。


第二是学习上的自理能力。现在的趋势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这就需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行进。孩子从6岁进入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就是锻造并夯实基础。因此,除了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学习上的自我管理能力值得家长关注。

学习上的自我管理首先就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其次,还要知道学习有哪些层次,并在了解学习层次的基础上判断自己所处的位置,培养孩子的元认知水平。

此外,家长要注意让孩子感悟到学习是有用的,学会合理规划学习内容,灵活收集和运用学习资料,并且管理学习环境,找到适合孩子自身特点的自我管理方式。


2

自我管理从何时培养?

张梅玲教授指出,孩子从诞生至18岁,要经历两个令家长“头疼”的阶段。在培养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过程中,家长应该抓住这两个年龄关键期。

第一个阶段是两岁半到三岁左右,这是人生的第一独立期。孩子会出现一个行为——因为他学会了说话、学会了走路,什么事情都想要自己做;但是由于缺乏生活经验等因素,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这个时期,当孩子做不好事情时,家长应对其行为的态度非常重要,会影响孩子长大后的独立性。因为这个年纪的孩子,在“想做”与“做得好”之间存在不平衡,而“想做”这一意识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比方说,之前孩子吃饭都是由父母喂的,在这个时期,他要求自己吃。但是自己吃饭的结果是现场“七零八落”。

如果家长因为孩子做得不好就不让他们尝试,这会让孩子心中产生一定的挫败感。因此,不要替代,要鼓励和引导。

家长可以先鼓励孩子“长大了”。“长大了”这个词是家长要常说的内容,但在这三个字之后,家长要明确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比方说“你长大了,要上幼儿园了”;“你长大了,要上小学了”……

接着,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吃饭这件事他没做好,接着耐心地指出问题,教他们更好地完成自己吃饭的任务。


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要经历学习的过程。比如穿衣服,如果小孩子在扣扣子的时候把第一粒扣子扣在了第三粒扣子的位置,这其实涉及到数学的长短概念、数的顺序以及对应的关系问题。

虽然孩子可能还不会表达,但父母可以引导说“这是一边长了,一边短了”,让孩子感受长短关系;“这是第一粒扣子,这是第三粒扣子”,让孩子在数扣子中理解数的顺序;“第一粒扣子要扣在第一个扣子上,第三粒扣子要扣在第三粒扣子上”,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关系。

这样的交流看似是小事,但感性的渗透积累到一定地步,就为理性打了基础。


第二个阶段是少男少女的青春期,男生大概在十二三岁左右,女孩子大概在十一二岁左右。在这个时期,孩子生理上的第二性成熟了,但是心理上还没有成熟。

我们的爱应该是由耐心和细心构成的。家长接触这个时期的孩子时应该非常耐心,面对非原则性问题要多迁就孩子,面对原则性问题则要耐心引导。

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除了抓住关键时期、耐心引导,更重要的是家长的生活应该同样有条理。如果家长本身是一个优秀的自我管理者,家里陈设井井有条,生活井然有序,那么就会在无形之中影响孩子,让他们养成自我管理的能力。
 


自我管理的重要方向——建立时间观

伴随着孩子长大,自我管理这种软实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中,时间管理一直是大家特别注重的能力培养方向。

莱辛说:“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寻找真理的能力,任凭选择一个的话,我宁要选择寻找真理的能力。”家长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教他学会学习,比如学会合理安排和分配时间的能力。

我们常常会觉得小孩子没有“时间概念”,其实小朋友是真的意识不到,他们的“时间感”和成年人是不一样的。孩子的眼里只有“现在”,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所以小孩子往往会毫无意义地打发时间,在成年人眼里是浪费时间,可是小孩子却乐此不疲。因此,教会孩子时间管理就要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时间概念。


1

从钟表开始,认识时间 

在教孩子们认识时间之前,要先教孩子们认识“时钟”。为了让自己更好地管理时间,不妨在每个房间都放置一个时钟。这样一来,孩子就更容易理解时刻的概念。

相较于直观的电子时钟,时针分针的钟表通过长短针的位置变化,能让孩子更容易感受到时间。

2

让孩子意识到,管理时间是自己的事

要想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时间,就要让孩子自己去思考:为什么要守时?在这件事情上,可以让孩子“碰碰壁”。

比如很多家庭都会因为早上叫小朋友起床而犯难,孩子总是拖拖拉拉,反倒是是家长在一边干着急。事实上,让孩子按时起床、准时到校并不是爸爸妈妈的责任,而是孩子自己的事。


如果孩子总是拖拉,不如“放任”他迟到一两次,自己承担后果。只要让孩子意识到守时是“自己的事情”,那么就会自发地行动起来。

3

除了珍惜自己的时间,还要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

要耐心地教导孩子,不仅要珍惜自己的时间,还要珍惜父母的时间。只要让孩子明白珍惜他人时间的重要性,孩子就会自发地守时守信了。

4

建立“时间”与“行动”的关联:It’s time to…

“现在是学习的时间哦。”“现在是老师讲话的时间。”“现在是可以好好休息一下的时间。”父母在告诉孩子该做什么事儿的时候,要把具体的目标明确告知孩子。

时间是看不见的,如果我们无法做到有意识地划分时间,时间就会在不知不觉间溜走。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现在是做什么事的时间”,借此养成划分时间的习惯。


父母可以帮孩子,把孩子一天的行动通过一个圆形图表表现出来,这样一来,孩子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一天到底是怎么过的了。
 

5

学会计算时间,带孩子找到时间都去哪儿了?

父母可以让孩子估算一下,自己做的事儿,大概会花费多少时间。比如,我们经常感觉早晨时间不够用,其实就可以带孩子把早上要做的事情列出来,一件一件的计时,看看早上出门前的准备时间究竟需要多长,哪些事情最费时间?

6

带孩子列清单,分清“想做”和“该做”的事

要想高效地利用时间,必须分清楚,什么事是“必须做的”,什么事是“想要做的”。

父母要引导孩子思考一下,什么是“必须做的”,什么是“想要做的”,然后让孩子把这两项分别列出来。


列出清单之后,父母可以问问孩子,在所有“想做的事”和“该做的事”中,哪些事是无论如何必须要做的,然后把这些事标记出来。试着和孩子一起按照优先级排序。

7

时间是有限的,引导孩子学会取舍

想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计划,就需要我们能够根据事务的重要程度决定“哪些事该放弃”。孩子排序的时候,父母可以适当地做出提醒:“首先要保证完成作业。”

如果时间不够充裕,父母要引导孩子舍弃游戏时间:今天虽然没玩儿,但是可以“攒起来”,周末的时候痛痛快快地玩儿,怎么样?


自我教育是最好的教育,自我管理是自我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自我管理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有时候对大人而言都是个难题,想要让孩子做到自我管理,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样带孩子做时间管理,快速摆脱“拖延症”,简单又高效
闹心的孩子千篇一律,智慧的父母万里挑一
谈谈孩子为什么会没有时间观念,送你6个秘诀
没有规则意识的孩子,将来该怎么办?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
儿童时间管理|一张日常惯例表,让孩子从此学会自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