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德育与心理教育、信仰教育

从学校大德育实践的任务和功能来看,除了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以外,学校德育工作还需要注意心理教育和信仰教育的问题。

心理教育是帮助学生提升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我的印象中,在西方,心理教育是一个纯粹的教育领域。但是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心理教育则是必须与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相结合才成,这可能是心理教育和学校心理咨询中国化的必然道路。

心理教育的出发点和目标都是“成人”,帮助人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一个社会的人,也就是说心理教育的根本是“做社会人”。在中国文化环境中,做人是与伦理道德、思想密不可分的,所以,中国的心理教育不能是一件纯粹的“心理学”的实践事件,而应当是与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工作。也就是说,我们的心理教育工作应该追求三者的结合,而不能只追求学科的“科学”和“纯洁”。

信仰教育是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关怀,培养其终极关怀的意识。这要求进行超越性的教育。虽然在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中也都有终极关怀的内容,思想教育追求对宇宙的终极理解和把握;政治教育重视对社会的终极关怀;道德教育则有道德信仰去追寻道德上的至善;心理教育也忘不了对心理层面高峰体验的追求。但是这一切都不能代替对完整的生命意义的追寻,对有限生命的超越性的追寻,而这就是信仰教育存在的理由。

在我们的学校德育中,这两方面的教育现状是,心理教育已经引起了重视,但是却没有达到与德育整体且有机融合的水平;信仰教育却好象被教育遗忘了,所以我们现在非常强调理想教育、信仰教育。这一现实告诉我们,信仰教育是我们学校教育的一大缺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德育内容主要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构成。
终极关怀
谈德育的生命关怀
某某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方案
关注学生心理——班主任工作的法宝
中国儒学德育思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