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课标背景下,撬动课堂变革的30个新思维




21世纪是“课堂革”的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战场在课堂,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一线教育人该如何应对课程改革的诉求和挑战?

本文在新课标的大背景下,以构建新课堂为落脚点,为教师提供30个课堂变革新思维。



本文共6532字,仔细阅读15分钟

周三

专业

阅读本文,你将收获以下内容:

※ 落地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需要哪些新思路?
1

以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

课堂从遵循赫尔巴特的“教师为中心”到响应杜威的“以学生为中心”,是课堂一次重大改革,从“以学习者为中心”再到“以学习为中心”提出,则是课堂改革又一次迭代升级,是一次课堂的革命、学习的革命,势必引领课堂改革新聚焦。

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为中心,仍然是以'我'为中心,是对立思维,而以学习为中心,迎合了帕克·帕尔默的独到见解——构建以伟大事物为中心的教学共同体,突出的是解决问题这个中心,围绕问题中心不断转换,师生、生生之间实现了真实有效互动。

2

学生“过错”不能“错过”

可怕的不是学生犯错,而是教师错误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学生课堂上的“过错”是一种难得的生成性的宝贵教育资源,教师决不能无视或错过这一教育契机。要践行“容错—融错—荣错”的化错教育,变“事故”为“故事”,留机会给学生犯错,不随意截断学生犯错的思维进程。

3

去“教师主导化”,不是“去教师化”

去教师主导化要去掉的是对学习目标、学习问题、学习流程、学习结果的过度预设包办。旨在打造“四生”的生本课堂一一目标动态生成,问题有学生自己提出、自己生成,学习方法自己选择,依据学习效果生成检测题。

去教师主导化就是要去掉借助导学案控制学生思维,借助评价权控制话语权、道德制高权;教师要以平等中的首席参与学生学习活动,以心理教练身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主要工作是赋予研究挖掘文本的知识、方法、思维等多元功能,增加学习内容的综合营养;核心工作是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生态系统,让学生自然生长。
课改初期,为了矫枉过正,过分关注了学生在课堂中作用,淡化、弱化了教师地位、作用,尤其是教师专业素养在提升课堂高度方面的地位与作用。因此,重视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重视教师在课堂中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是课改进入后半场的标志之一。

4

教师的教育理念,要从学科教学→学科课程→学科教育→人的教育→达成课表“三有”育人目标迭代升级,直击教育本真

教师要从过去单一课堂意识提升到从课程意识、教育意识看教学,把课堂串成课程。

5

教师在课堂角色,从单一的施教者,转变为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过程的调控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

新课堂呼唤师生角色新定位,从师生在课堂中的作用来看:学生不仅仅是课堂的消费者,而且是课堂的贡献者;学生既接受知识又发现知识,学生既单纯传承知识又兼顾创新知识。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不再是知识的化身,不再仅仅是施教者,不再是课堂的控制者、唯一的评判者。课堂上不要逞强,要示弱
新课堂教师扮演的是课堂的组织者,学习的点燃者、唤醒者、激励者,困惑的点拨者、生命的点化者、是平等中的首席。

6

学习学习过程定位既要重视知识和技能的迁移,更要重视原理和态度的迁移

迁移是有层级的,一类是知识、技能层面的模仿迁移,主要解决熟悉的、同类良构性问题,一类是大概念运用的创新迁移,可解决未见过的非良构问题。

专家思维的核心特征是“创新”,而创新的机制是“迁移”。迁移是指把在一个情境中学到的东西迁移到新情境的能力。

戴维·珀金斯等照任务的相似性区分了两种迁移。当新任务与原任务相似时,称为“低通路迁移”;当新任务与原任务不相似时,称为“高通路迁移”。

低通路迁移的路径是从具体到具体,因此,只能达成相似的“具体与具体”之间的简单关联,也就是“刷题”的逻辑。而高通路迁移的路径是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因此能够形成复杂的认知结构。高通路迁移的这种路径指的就是“理解”。

7

从三维目标时代追求的高效率学习,走向素养时代追求的高价值前提下的高效率学习

高效率学习聚焦'如何让学生学得更加有效',重在效益、效果、效率上;高价值学习聚焦'为什么学习''为谁学习',侧重教育目的、育人目标达成。

从上述分析可知,高效学习不能与高价值学习不能划等号,即当前高效学习中存在有许多低价值学习;同样低效学习也不一定是低价值学习。
高价值学习体现在学习目标高价值上,从过去关注知识、技能、方法目标掌握走向关注学科核心大概念、核心素养达成;

高价值学习体现在课程内容结构化

高价学习体现在重视真实问题情境、挑战性任务背景下高阶思维、深度学习、学科实践活动等方法改革上;

高价值学习体现在大概念关联与远迁移为指标的学习结果上。
 
8

充分了解学生三位时代旨在实现“教学合一”,走向素养时代旨在实现“教学做合一”

三维目标时代重在解决'满堂灌'问题,即实现教学合一;核心素养时代,旨在解决'满堂问″的问题,解决课堂学用脱节

不能简单地从原来的“满堂灌”演变成“满堂问” ;不能从口头问变成书面问。课堂上要减少过多的碎片化的“瘦”问题,整合或设计系统化、主干的“胖”问题,即围绕大概念设计实施核心问题,再将核心问题设计成问题化系统。

'教学做合一″中的'做″就是新课改倡导的学科实践活动,“像专家一样思考”,重点指的是关注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方法步骤,学会用大概念、关联、原理、态度迁移去整体思考、解决问题。

9

从三维目标时代突出学习方式变革,走向素养目标时代重在教学目标设计达成改革

前者重心在学习方式改革,突出从传统的讲授学习到强化、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等新的学习方式转型,后者重心落到了目标实现达成上,落到了结果实现上。

10

从三维目标时代强调全面知识理解的教学评一体化,走向素养目标时代以学习质量标准、借助大概念教学来落实素养的教学评一体

单拿评价环节来说,前者重在练习、活动设计,后者重在大情景下任务设计

三维目标时代,教学评一体化的核心是以单元为单位设计教学评一体化,但目标确定缺少质量标准,认为因素痕迹过重。虽然强调过程目标,仅仅是知识目标更全面,缺少对素养的关注。
核心素养时代,教学评一体化以学业质量标准为准绳,落实学科素养。

11

从三维目标时代对课标个性化理解的随意命题,走向素养目标时代强调在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前提下,多维目标取代双维目标的依标命题设计

从知识点、命题双向细目表变为多维细目表;

关注从试题到试题近迁移,到大概念运用的远迁移;

关注客观性试题评分标准变化;从能力到素养,重视试题复杂情景设计、重视非良构问题设计,重视设问设计。

核心价值金线”贯穿命题和评价的始终,“能力素养银线”成为命题和考查的重心,情境作为考查载体,是两条线的串联线。命题呈现出“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成题”的典型特征。


12

从三维目标时代对课标个性化理解的随意命题,走向素养目标时代强调在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前提下,多维目标取代双维目标的依标命题设计

从教学设计走向学程设计、学习任务设计是一大进步,若能从不顾学生智能水平、大一统的同一任务设计,走向遵循学生多元智能的多元个性化设计,效果会更好。

这要求教师,一则考虑任务设计、解决问题导航提示的层次性、多元化,学习任务是否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一则考虑问题设计角度、答案表现形式是否照顾到了学生的突出智能不同,是否让不同智能的学生都愿主动参与。


13

教学生“学不会的”不是教学生“不会的”

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学生通过合学讨论能解决的也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更不讲。总之,课堂上教师是教学生在发展区通过自学、合学仍“学不会的”而不是教超出发区外学生“不会的”。

有种理论认为,人的能力都以“舒适区一拉伸区一困难区”的形式分布,想让学生高效成长,必须让自已始终处于舒适区的边缘,在舒适区,学生容易因无聊而走神;在困难区,学生容易因畏惧而逃避;在拉伸区学生既有成就又有挑战,进步最快。

14

充分了解学生关注目标设计,还要关注目标达成

你准备带学生到哪里去?你怎样带学生到哪里去?学生到底去了没有?

这教学三问暗含目标设计、目标实施、目标达成的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因此,就要依据逆向设计原则,遵循课标质量评价指标,在教学任务、活动设计前要设计评估目标达成证据、评价,不能只关注目标设计,忽视或淡化目标的达成。

15

关注“高行为活动”还要关注“高认知行为”

想学属于高行为活动,学会需要高认知行为活动。发现学习、合作学习属于高行为活动组织形式,急需高认知行为活动去匹配,急需以创造性学习成果(产品)反转设计学程。

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创作式输出”。它既是一种主动学习方式,又同时能兼顾“高认知活动水平”和“高行为活动水平”,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主动学习方式。

16

课堂上忌“孩子喜欢、有兴趣,但无成长、无发展”,要让学生“开心”还要“开窍

设计一味迎合、迁就学生的活动,这样的课堂有温度无高度,孩子有兴趣,但无成长、无发展。提倡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或许他学得很快乐,但不一定会提高学习的效果。

课堂上学生开心属于兴趣范畴,学生开窍则属于思维生长。一味让学生开心,忽视追求学生开窍,是课堂肤浅表现。开窍后带来是高层次开心,会变短暂兴趣为乐趣、志趣

17

课堂要从迁就、迎合学困生对其浅层次尊重、获得短暂快乐,走向对学困生高层次尊重并让其获得真快乐

一味讨好、无低线放纵学生,对学生是一种低层次尊重,是一种不负责任、放任自留的尊重。试想,学生对学习搞不定,拿不下,会真快乐吗?主战场、主时空不快乐,会长时快乐吗?课堂上学生能听懂、能学会,学会才是真快乐。

尊重学生就必须保证他们能学到东西,学有所获;尊重学生就应该对他们有高期望值;尊重学生应为他们创建一个能让他们能施展才华与发展、成长的空间与平台。
一句话,课堂上尊重学生,就要确保他们专心学习,尊重他人,从自身的学习经历中获取最大收益。总之,对学生高层次尊重,让“学困生”真快乐才是为师之道,才是我们追求境界。

18

既要关注活动多少,更要关注活动有效

一些教师格外关注课堂上活动设计频次,因活动一个接一个,多半沦为浅尝辄止,甚至成为表演,这种满堂乱、满堂跑活动根本达不到预期效果目标。因此,关注活动多少,更要关注活动的有效性

19

关注“生活情境″,还要关注'生活应用″

生活情境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学科,生活应用可以实现从学科再走向生活。

生活情境是一种真实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而生活应用能帮助学生在远迁移中理解大概念,避免所学知识成为惰性知识,并能活化知识,让学生感知到知识价值。


20

学习驱动要从偏重点燃、激励、激发兴趣的外驱动,走向学生自我系统、元认识系统首先参与的内驱动,设计可操作性的驱动性任务非常关键

21

深度学习不能于讲解难题、直奔高阶思维、低通路模仿迁移划等号

虽然深度学习是针对浅层学习提出的,但倘若教师将两者完全割裂,只是片面强调高阶思维而忽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其结果将是:

学生并没有完全理解所学内容、基础不牢,“低阶思维”也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

学生的高阶思维因为失去了“根基”,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实现真正得到发展。

同样知识层面模仿迁移也不能一味扬弃,因为它是概念层面高通路迁移的前提和基础。


22

教透不能理解为知识层面教细、教深

教透不能与知识层面教细、教深划等号。教透体现在:

1.学生明晰知识产生、发展的来龙去脉

2.学生对学科大概念有深度的个性化理解

3.体现在学生对非良构问题,能够活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

23

课堂上学生探究要体现学科特色深度探究,即学科实践活动 ,而不是同质化、浅层化走流程

从浅层次万能型探究变为像专家思维的学科实践活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传统死气沉沉课堂动了起来,但由于课本内容缺少结构化处理,导致所学内容不适合探究或假探究、浅探究出现。另外还存在所有学科统一程序模式化探究。总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缺乏探究严谨性与学科典型性。

学科实践活动是在课程内容结构化处理后更适合探究前提下,追求体现学科性质、像专家一样思考的真探究、深度探究。即学科不同,所选探究思路、方式、方法甚至呈现结果也不同。

24

变“参加”小组学习为“参与”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并不是自由随意交流

参加小组学习犹如参加运动会一样,有些学生扮演的是看台上的看客角色,被边缘化,游离于讨论之外。而参与小组学习犹如运动会运动员一样,参与了比赛项目,是真正参与者、体验者。

参与小组学习就要求小组成员有角色分工,不能组长一个人包办所有事务,有序发言,真诚倾听,有思维碰撞,讨论后要么改变观点,要么丰富观点,要么生成了新的观点。也就是说,参与核心是思维参与,是思维前后有改变、有生长。故“参加”才是有效真合作。
合作学习是在一定时机、合适内容、合理分工、有效组织的高效互动生成性交流。合作=合 作,消解合而不做、作而不合、合而乱作现象,强化有需求、有准备、有次序的生成性真合作。

25

课堂上是放手而不是放纵、放羊

在教师对课堂管控过死时,我们提倡课堂上要放手、放权、开放,但放手不等于放纵,不等于失控;放要有序、有向、有度。

26

充分了解学生课堂上教师要从原来在前头'铺路″变为在后头'补路”,学生变原来在后头“走路″为到前头'探路'

教师在前头铺路,是教师把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问题、困惑提前做铺垫,仍属于包办、搀扶的思路,这剥夺了学生经历坎坷、自主探究过程。

反过来,若先让学生自主探路,在学生思维山穷水尽无路可走时,教师补路才有水到渠成的醒悟之效。


27

课堂要从教师先教学、学生后仿学,变为学生先试学、教师后导学

教师先举一个示范例子,给学生教明白,再出一个同例,让学生仿学、仿练,离了教师学生还是不会学习,这就是所谓“先教后学″,是凯洛夫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体现,是一种灌输模式,培养的是学生模仿能力,是知识迁移能力,而不是概念迁移能力。

先学后教(导)表面看是一种教学顺序翻转,实质是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在自学、讨论、展示中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许多一生用得着的社会技能,故是一种高价值、高效率的课堂。


28

减少教师搀扶式的纠错,让学生学会主动纠错、自己纠错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原来错在哪了;忘了什么、混淆了什么、忽略了什么,还是记错了什么;这个错误给你的核心提示是什么,比如要注意审题、关注某个特定知识点;这个题你产生哪些其他联想,比如同类型题的答题策略、这个知识点的前后延伸等。

再举个例子:批改作业变“师批”为“生改”。对于文字功底差些的,在各段文字旁作如是眉批:“本段有两个错别宇,一个运用不恰当的词,一个不通顺的句子,请订证。对于文字功底好些的,只在文末批一句:本文有两个错别字,一个病句,请找出来纠正”。这样一来,学生在作文发下去后,马上就会对自己作文中出现问题进行修改,这就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

29

学生的课堂学习要从'抄笔记'到'做笔记'

抄笔记学生只是简单地原原封不动克隆、拷贝了课本的某些内容或教师的讲义、或者是板书、PPT等,信息本身的呈现形式、表述形式、结构等没有发生质和量上的显著变化,缺少自我意义建构性质的同化顺应后的内化,缺少个性化深加工

做笔记不是简单地从课文中或老师那里“完整地”抄袭信息,而是在学习过程中对这些信息进行各种形式的加工创造或制作,比如,选择性摘抄,概括化或补充完善,采用新的呈现方式以突出主旨和关键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等等,然后把这一思维“成果”写在笔记本上。做笔记还在于不看书、用自己思路整理思维导图,还在于用康耐尔笔记法进行二次深加工或消化。

30

从单从知识、方法维度的课堂小结、课堂整理,进化为关注大概念思维的内化、关联、迁移的学后反思

课堂小结从引导学生用功具多元小结再升级到关注核心素养达成的学后反思,侧重点在借助深度体验反思感悟、达成单元大概念所蕴含的学科核心素养。该环节也强调整理、反思,但重心落在关联、转化上。

关联强调本节知识与已学过知识借助同化、顺应、构建知识系统,实现知识结构化,同时也强调自我关联,即从元认知层面进行自我反思、正向反馈。转化是升华,把认知变成情感,倡导让学生品悟本节课可远迁移的核心观念,观点是什么,解构、改变、可升级大观念有哪些,可解决哪些真实情境下的问题。

来源 | 《变压器王红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专家视点|崔允漷: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
高效课堂实施意见
2017年课改,老师你需要一篇课改指南
2017,中小学课堂改革新趋势展望
课堂活动*教师定力=课堂活力
课改 | 独家重磅!2017课堂改革的六大趋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