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研制的困境与突破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由国家设置、地方指导、学校开发的实践性课程,学校承担课程规划的主体责任,有助于建立课程与学校实际、学生生活的有机联系,符合课程动态生成的开发要求。针对当前学校综合实践活 动课程规划普遍存在的定位不清、形式划一、结构不全、操作不实等问题,可以从明晰指导思想、合理评估资源、完善课程结构、细化行动四方面加以分析,并从贯彻素养为本的课程发展理念、构建逻辑严密的课程实施体系,组建协同合作的课程领导共同体,完善引导创新发展的外部支持系统等四个方面探讨其实践策略。

课程规划是学校范围内课程有效、有序运行的重要保证,可以有效指导课程的运行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由国家设置、地方指导、学校开发的实践性课程,其综合性、生活性和实践性的特征决定了学校需要承担更多课程宏观规划的职责。2017 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明确规定,学校要在地方指导下,依据学校实际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规划和实施。本文基于对浙江省近年来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的调研分析,探讨学校作为规划主体的价值意义、现实问题与解决对策,为以校为本研制高质量的课程规划提供思路与操作借鉴。

一、学校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主体的价值逻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直接经验和体验为基础设置的实践课程。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和实施的主体,学校在把握课程政策方向基础上,建立课程与学校实际、学生生活的有机联系,呵护动态生成的课程开发与实施要求。

1.落实“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面向学生完整生活世界,学生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决策者。课程开发与实施都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 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允许学生主动参与课程活动目标、主题、活动方式的确定,参与课程的管理和评价。学校作为规划主体,有助于这种“学为中心”的课程理念落实到课程规划和实施的全过程,即制定尊重学生需求、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规划体系,并在实施过程中不以僵化、固定的模式去约束学生的自主选择、自主规划、自主管理和评价权利, 避免出现规划与学生的实际发展断层的问题。

2.实施“在地资源融入”的课程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环境是学生真实生活所发生的生活场景,学校作为课程规划主体,应客观评估社区资源、学校设备、教师能力、学生需求等因素,依据学校特色、可利用的社区资源,通盘考虑并遴选符合课程实施需要的内外部资源与场所这种在地资源融入课程规划。学校结合课程实施环境进行课程规划,有助于课程真正以世界为书本、 以社会为课堂。

3.呵护“动态生成”的课程形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固定的知识体系,而是在教育情境中由师生共同创生的一系列“事件”,是师生开放的、动态的、生成的生命体验[1]。动态生成的特点贯穿于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实施与评价的始末。学校作为课程规划主体,有助于学校“根据课程目标,基于学生发展的实际兴趣,设计活动主题和具体内容,并选择相应的活动形式”[2]。学校可以结合本地资源,每年有所侧重地选定更适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活动主题;可以根据本地实际、学生的发展变化动态调整学期或学年的规划;可以允许师生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课程规划,而不是刻板地根据既定的计划机械执行。


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研制的现实困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给予了学校课程决策更大的空间,也对学校课程规划能力提出新挑战。调研发现,学校还普遍存在重活动开展而轻规划的现状。以浙江省为例,2022 年调研发现,依旧有近 30% 的学校无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或不知道如何制定课程规划。规划设计定位不清晰、架构不系统、规范无法操作等问题是学校研制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规划普遍存在的问题。

1.定位不清,混淆与校本课程的关系

一些学校混淆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概念,直接将校本课程的目标和价值定位套用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上。如有学校将“认识家乡、热爱家乡”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窄化了课程目标;有学校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替换为“健康教育”等专题教育课程,窄化了课程内容;有学校将学会做一项家务、会一项体育运动、掌握一种乐器等实践任务梳理罗列就构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没有匹配课程学习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学校开发的国家课程,学校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应用校本课程开发的技术,但课程目标、实施方式、内容范畴、课程评价等都应该严格遵循国家课程指导纲要要求。以校本课程替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归根到底是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价值认识出现了偏差,无法认识到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联系和区别。

2.过于划一,不符合实践课程的特点

一些学校会采用选定一本教材、固定几个主题、固化一种教学模式的方式来落实课程。如有的学校僵化地以文本教材作为课程实施依据,实施时考虑真实情境不够,教材中有“杭州西溪湿地植物多样性考察”,但学校并未做本土化实施的规划设计,导致实施时未考虑到可以引导学生走进距离学校更近的周边湿地进行植物多样性考察;有的学校依旧以书本和教室空间为中心,按课内活动的方式设计课程组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开放性和规范性双重特点。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学校课程规划需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学校需要因地制宜, 依循学生发展需要规划课程并统筹安排课程,为师生创造性地开展课程活动提供保证。学校课程规划过于单一化、刻板化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许多学校还习惯用“贯彻落实”的思路实施课程,其课程规划设计刻板模仿学科课程,忽视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成性、开放性的特点。

3.结构不全,整体架构不系统

一些课程规划存在结构残缺的问题。如有的学校只是汇集了教师个体自主开发的活动主题,缺少课程主题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有的学校各年级、各班级自行计划,学校没有进行各个年级活动主题相互衔接、循序渐进的进阶式设计;有的学校将学科实践学习、专题教育、常规教育活动等与实践有关的内容都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课程无限庞大却随意无序;有的学校课程规划中仅列举了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缺少课程评价和管理的规划。

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管理和保障是课程规划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方案结构完整是一份规范课程规划的基本前提。课程规划整体架构缺失的原因还在于学校参与课程规划的专业筹备不足, 对于学校课程规划如何才能贯彻落实课程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课程规划基本构成要素有哪些、如何处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储备不够。

4.只重形式,规划实施难落地

调研发现,只有美好愿景图而无法指导实践的课程规划不乏少数。有的规划对课时安排等方面的规定不清晰,导致真正执行时课程被挤占;有的规划将课程活动设计与学校已有活动结合起来考虑, 教师组织课程实施时缺少外部支持条件;有的规划还只是宏观的校级规划,有理论但少操作指导,教师拿到规划不知道怎么落实;有的直接把课程实施工作分解安排给班级和教师,缺少应有的课程落实 要求和监管要求,教师将之用作自己学科教学的自留地。

制定课程规划的目的在于确保课程的开设更加规范和有效。课程规划好看不好用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仅仅将课程规划等同于文本撰写,等同于应付上级行政部门检查的任务,研制规划时缺少配套的落地操作举措。


三、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研制的关键要素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作为沟通学校课程理想和课程实践的桥梁,既要引领前行,也要向下扎根。学校课程规划研制时,要把握好明晰课程指导思想、分析学校资源、完善基本结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细化行动方案等关键要素,有助于破解当前学校课程规划研制难的困境,解决学校课程规划不清晰、不系统、不可操作等问题。

1.明晰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是确立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选择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式的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中的指导思想是国家课程指导思想和学校办学思想的有机结合。

(1)坚持以国家课程政策为基本依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课程目标导向,面向学生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开发课程内容,以学生实践的开放生成作为课程实施的参照,坚持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结合的课程评价。同时,要处理好课程和专题教育以及学科课程的关系。

(2)坚持指导思想和学校办学思想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是学校整体课程规划的组成部分,学校的办学理念 、育人目标 、特色资源等都需要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中有所体现,防止课程规划游离于学校整体课程规划之外。

2.合理评估资源

合理的资源评估是学校课程规划的起点,学校需要对现有资源进行挖掘分析,要对潜在资源进行有计划的更新、改造。学校在对资源进行合理评估和挖掘的基础上,通过主题、场地、时间、人员、内容、方式等实施要素加以明确。主要涵盖两方面内容:一是校内资源评估,包括学校内部的硬件设备、 活动场地、校园自然环境、教师特点等;二是校外资源评估,包括地方文化、自然资源、生产劳动资源等物质资源,也包括家长、行业专家等能为课程实施提供支持的人力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以项目(课题)为纽带的实践性课程,鼓励学生把自己成长的环境作为学习场所[4]。学校需要主动与校外单位联系,为课程实施寻求更多的人力、设备、场地的支持,让校外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资源和自然资源、文化资源都能为课程实施所用。

3.完善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是体现一门课程各要素有机联系的组织形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需要清晰表达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组织实施要求、评价要求等要素,同时保证要素之间一致,有序组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1)序列化的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应该围绕课程指导纲要的总目标和分目标来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导向[5]。学校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对课程目标进行细化,制定具体的年级目标,形成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体系。

(2)与资源匹配的课程内容

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结合国家、省地推荐主题进行选择、补充,确定适合本校学生开展的主题内容后,按年级、分学期进行编排,使实践活动方式、主题活动内容更加贴合学校实际,也便于教师和学生明晰所选定的课程内容与主题的编排思路。

如浙江某学校结合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写的地方教材、《指导纲要》附件提供的各年段可供参考的主题与项目以及校本特色内容,最后依据学生真实生活与兴趣点进行项目开发和编排,形成六大主题作为一级框架,在一级框架指引下针对每个主 题设计不同的项目,形成一个学年 6 个项目,每个学生每个学期完成 3 个项目的课程学习设计。

(3)规范的课程实施要求

实施要求包括课时分配、主题选择方式、活动组织形式、活动流程、课程资源管理、指导老师安排、活动规范等。这些不仅是学校教师实施课程的重要依据,也是学校进行课程监控和管理的依据。在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学校可以根据课程的特点做好课程实施的灵活安排。如在开足规定课时总数的前提下,可以根据需要,采用集中与分散结合、长短课结合的方式使用课时。

(4)匹配目标的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具体包括学校对该课程实施情况的评价、学校对指导教师实施该课程的评价、指导教师对学生参与该课程活动的评价等。评价是保障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常态、有效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6]。课程方案中的评价设计需要对应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目标,坚持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将经历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结合起来使用。

4.细化行动方案

学校课程规划不仅包括体现课程整体构想的整体规划,也包括能具体化到学期、能落地到年级和班级的各类课程行动方案。细化的课程行动方案提供了学校相关人员落实课程时需要遵守的规程和行为准则,保障课程规划可操作。学校需要在整体规划基础上做好“学校学年(学期)活动计划与实施方案”“年级(班级)活动计划和实施方案”等行动方案。

(1)学年(学期)活动计划

学年(学期)活动计划是学校对一个学年或一个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化设计,包括在一个学年或学期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目标、 学习主题和内容、开展学习活动需要的课程资源与条件支持、学习活动方式和评价要求等。学校可遵循整体课程规划的要求,结合这一阶段的具体资源、 情境、教育要求做好这一阶段的活动计划。

(2)年级(班级)活动计划

年级活动计划是沟通宏观层面的学校课程方案与微观层面的课程活动主题、课时、活动设计的桥梁[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门跨学科课程,学校可以组织本学段或年级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依据学期或学年活动计划进行主题设计和实施。

5.课程管理制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包括教师课程组 织和实施制度、教师工作量制度、教师激励考核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校本研修制度、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跨学科性呼唤一支跨学科的教师队伍,不仅需要专任教师,也需要多学科的指导教师。学校应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兼职教师的职责、业绩考核、工作量核算等方面做好制度保障。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研制的实践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不仅是一份预先制定的实施蓝图,更是一个课程理念和愿景落地到每一位教师课程行动中去的动态实践过程,而课程规划的科学研制过程也是学校高质量实施课程的行动历程。学校课程规划的研制要在坚持课程价值、加强系统分析、变革组织机构、加强专业支持等方面着力。

1.坚持价值导向,贯彻素养为本的课程发展理念

在学校课程中,每一门课程、每一种学科知识都为学生提供了其背后所隐喻的生活方式[8]。课程规划的主导价值是一门课程的主心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校推进“五育融合”的主要课程[9],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的最高价值命题———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课程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特别是综合素养的形成,也是推进学生综合性、实践性学习的主要课程载体。

学校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需要将该课程放置到学校推进五育融合这一系统规划蓝图中去,坚持推动学习方式变革这一课程价值观。这一价值导向不只是静态文本的表达,也不止于领导决策层的认识,而应成为所有课程参与者的共同价值取向。这一核心课程价值认同的过程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要将这一主导价值渗透到课程规划的研制、实施、评价全过程中,而教师在课程实施具体情境中的实践行为更是体现这一价值认同与否的最好明证。

2.加强系统分析,形成逻辑严密的课程实施体系

系统规划是指学校课程规划时要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系统和环境的关系,寻求规划系统总体的优化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要体现国家课程指导纲要 (地方课程实施意见)、学校宏观课程规划、各年级课程计划的一致性。同时,该课程规划和管理的思路是非线性的,师生在实践中创生课程的过程必然会倒逼课程规划的优化迭代。如年级、班级课程计划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发展,会促使学校完善相应的学期课程方案,同时也能为学校整体课程规格调整提供思路。

(1) 系统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与国家课程指导纲要的关系

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要求,在确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规划标准的基础上认真评估社区参与、教师资源、地方资源、学生需求、学校规模、 办学特色等因素。

(2) 系统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与学校整体规划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是学校课程整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如 2022 年版的义务教育新课标提出了“加强综合课程建设,完善综合课程科目设置”“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等要求,因此更需要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劳动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统筹规划。

(3)系统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与年级、班级课程计划的关系

各年级和班级确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是学校规划的一部分,其中的主题计划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同时要保证系统配套、相互衔接。

3.变革组织机构,组建协同合作的课程领导共同体

学校研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凝聚更多人的智慧,包括学校核心的课程领导团队、课程项目的规划团队等。学校可以成立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让更多课程相关者全程参加到课程规划活动中来。这里的课程领导组织已经不仅是指学校管理层范畴,学校教师、校外教育人士、课程教学专家、各行各业专家、家长、支持课程实施的校外指导者、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乃至学生本人都可以是课程规划制定的参与者。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的组建改变了学校“自上而下”的权威管理模式,吸引更多有识之士参与到课程规划领导团队中来,有助于学校课程实施时更好地协同社会各方力量,真正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实践大课堂,也符合课程开放动态的特点。

(1)校长

校长不仅要在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方面为课程方案的形成奠定基础,同时也要发挥课程领袖的作用,调动更多的人士参与到课程规划中来,尽到整体协调和领导职责。

(2)学校各个部门的领导人

学校各部门领导人需要结合自己的职责参与到课程规划中,防止出现部门之间条块分割、相互脱节的问题。

(3)学校骨干教师

教师不仅需要参与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 体规划设计,也需要依据学校规划设计,参与制定学校(年段、班级)学年活动计划与实施方案。

(4)校外专业人士

包括有经验的家长以及课程相关领域的校外专家。

4.用好专业资源,完善引导创新发展的外部支持系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需要地方指导实施的课程,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科研教研机构等都有指导和支持学校课程规划和实施的职责。学校可结合自己的需求,用好教育行政部门和专业机构的优势资源,为学校课程规划的有效研制和实施落地、创新发展寻求专业支持。

(1)深度融合政策文件引导

学校规划可以对接地方教育管理部门的相关政策举措,完善课程规划。如结合地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指导性文件,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经历和表现情况统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与招生的评价方案等都是学校课程规划的指导依据。

(2)寻求专家专业引领

寻找课程规划研制的专业引领者,学校可以积极主动与教研员、科研员及高校科研单位的课程专家取得联系寻求支持。如各地教研员不仅承担着教师课程实施指导工作,也要参与到课程规划指导中去。

(3)扩展交流共享平台

学校应积极参加区域定期举办的课程规划研讨、交流等学术性活动,而区域应为学校提供课程规划方面的交流共享的平台。

(4)完善区域课程审议制度

区域要承担起对本地课程规划的指导职责,定期进行集体审议并提供有效性的专业诊断和反馈; 学校需要用好区域的课程审议反馈信息,并用本校实践经验为不断完善区域课程审议制度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安桂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质、潜力与问题[J].北京大学 教育评论,2003(07):66-69.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小学综合实际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3,3.
[4] 方凌雁.馆校合作视域下场馆学习的意义构建和实践路径[J].教学 与管理,2022(33):65-69.
[5] 方凌雁.高中跨学科实践学习视域下的项目设计与实施[J].教学与管理,2021(28):32-35.
[6] 冯新瑞,梁烜.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及其方案制订[J].教育科学研究,2008(11):38-41.
[7] 程伟,于东东.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三个维度[J].教学与管理,2020(12):82-85.
[8] 解德渤,王洪才.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设新思维:从“认识论”到 “价值论”的逻辑转向[J].现代大学教育,2016(01):1-8 112.
[9] 方凌雁.综合实践活动落实“五育融合”的理据与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2(20):29-32.


[作者:方凌雁,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定海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调查报告
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别何在
浙江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学管理指南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综合实践活动学习心得
结合科技教育特色,构建校园科技校本课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