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课堂教学应在限制中跳自由之舞

教育总是处于自由与限制的张力之中。任何一个社会对处于这一社会之中的教育总要提出自己的要求,而教育又必然地处于社会所能提供的教育条件的制约之中,这是教育不能摆脱的限制;另一方面,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它要培养超越当前社会的未来的人才,它要造就有个性的人,因此它必然地追求对限制的超越,追求教育自身的自由。这是教育事业中一对永恒的矛盾。

教学是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因此在教学中自由与限制之间的矛盾表现得犹为明显。

教学的限制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教育方针、培养目标对教学的限制。教学必须以教育方针为指导,以社会所要求的培养目标为自己的目标。这是一种宏观的制约。

2.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对教学的限制。教材依据课程标准编制,教材则是教学得以展开的重要蓝本;教学质量的评估以课程标准要求的达成度为指标,这自然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意识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这是一种中观的制约。

3.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目标、特色对教学的限制。每一所学校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条件,而这些正是教师展开教学的物质基础和基本环境条件。这是一种微观的制约。

4.社会上的人才的规格标准,对学校的期望和评价标准及社会教育文化氛围对教学的限制。学校、教师都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与学校、教师关系直接的是千千万万的家长,他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期望对教育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和制约。这种制约可以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

可是,从教育的本质来看,教育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是人的再生产的重要环节。人不是待加工的纯物质形态的零件,他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是有个性差异的“灵魂”,每个人的发展的潜在的可能性是不一样的,把所有的人塑造成为一个模样是有违人性的。所以,人从其本性上来说是需要自由发展的空间的,教学要促进学生的真正的发展就必须为学生创造这样的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另一方面,从当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最根本的内涵来看,培养个性、发展个性都是最关键的。而个性的发展就意味着差异,意味着学生个人有选择自己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的主动性和自由。教学作为帮助、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渠道,就必须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出一个自由的环境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学中限制与自由的矛盾就表现得非常突出。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期望,教师自己对教学的理解和实践,社会对教师、学校的要求和评价存在着许多差异,有时甚至是巨大的差距,便是这一对矛盾的具体的体现。而如何处理好这些矛盾,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影响学生的发展。

限制是客观存在,回避不了;追求自由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达成限制与自由的和谐与统一,就成了教学的必然的追求。

怎样才能实现教学过程中限制与自由之间的和谐统一呢?笔者的经验是:做风格教师,育个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地在限制中跳自由之舞。具体做法是:

一、处理好课程标准中的最高要求和最低达成目标的关系,根据学生特点实施分层教学。

课程标准或是教学大纲,以及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教材,在对学生的目标达成度的要求上是有一定弹性的,最高要求和最低达成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自由的空间,教师在教学中完全可以在此有限的空间内跳一跳“自由舞”。

在操作上,我们可以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瞄准教学目标要求,实施分层教学,使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收获。

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差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原有基础知识的差异。这要求我们在教学的出发点的设计上要考虑学生的不同起点,找准新知识的固着点,有时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状况,在教学中安排必要的知识铺垫和先行组织者。这方面的差异是广大教师一直来都比较注意的,这方面的分层教学成功的做法很多,如分层提问,分层作业,分层考试等都是常见的有效的方法。

二是学生思维上的差异。有的学生长于形象思维,有的学生长于逻辑的、抽象的思维,有的学生需要借助一定的直观、行动才能更好地展开思维……对这方面的差异,老师们往往不太关心,意识不强。因为对它的把握比较困难,对教师的心理学修养要求比较高。但不注意这一差异是我们教学上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需要老师强化这方面的意识。在教学实践中,对于长于形象思维的学生,老师要教会他们把抽象的内容通过图示、整理成表格等方式形象化,从而提高处理抽象问题的能力;对于长于逻辑的、抽象的思维的学生则要注意引导他们在学生过程中重视表象、想象的作用,追求思维的均衡发展;对需要借助一定的直观、行动才能更好地展开思维的学生应该帮助他们逐步学会把外在的直观、行动不断地内化,通过头脑中的想像来完成这一过程,这非常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发展。

三是个性的、学习风格上的差异。如情感型的学生和理智型的学生的不同,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的不同的学习风格等。对情感型的学生,课堂教学中调动其学习动机比进行传授知识本身更为重要,所以需要特别关注他的情绪和动机状态;对于场依存型学生需要更多的合作学习,需要老师更多的启发和引导;对于场独立型的学生则需要为其创造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环境,鼓励他进行创新学习。这方面的差异近年来教育学术界研究得比较多,但是教师对此还了解得比较少,理论转化为操作模式尚需深入研究。

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实施针对性的分层教学,就能促使学生们在他自己的基础上,在教学目标的统一要求中获得最佳的发展、自由地发展。

二、教学过程中重视建构、发现和研究,淡化现成知识的灌输。

基本目标的达成是统一的,但达成的过程却是可以而且也必然是有差异的,这便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自由度”之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这一“自由度”就是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建构、发现和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摒弃单纯的讲授、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而倡导发现法、重视建构性、研究性学习,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探索活动、实践活动。

我们的一个成功的做法是,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引入、渗透研究性学习。比如,在我们讲授的“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专题课(高三文科综合复习专题)时,我们就采用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我们事先布置了2个研究主题:整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线索,思考其发展的规律和原因。在课堂上,我们围绕这2 个主题,设计了10个问题,如传统文化特点、发展过程和阶段、成为强势文化的原因、走向衰落的原因、现代化的途径等,学生根据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和小组学习,最后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模式,所有知识性的结论都是学生自己研究、探索的结果,学生在此一过程中发现了新的知识,学会了研究和解决新问题,建构起了自己的知识体系。无论其原有基础如何,在这一学习过程中都会获得属于自己的收获,并发展相关的能力。知识掌握和能力有差异地发展在此统一起来了。

三、改革评价方式,淡化成绩意识,强化过程意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

教学要促进学生自由地发展,必须改革评价方式。传统的评价过于强调知识的掌握,强调学习结果的成绩意识。这种强调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老师对知识强灌硬输,学生越学越死,教师越教越死。

促进学生自由发展的评价,有利于教师个性化教学的评价应该是重视过程的,体现个性差异的,着眼发展的评价。所以我们应该建立这样一种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它虽然也重视知识达成上的“合格”,但它评价的重点在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它评价的最重要的指标是学生潜能得到开发的程度。教师在课堂中,在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以赞赏的态度造就学生成功的心态。教师在努力贯彻课程标准时候,不要过份计较学生在一次测试或考试上的表现的优劣,而应重视学生的长远发展,重视学生学习潜能的提升。在笔者曾经工作过的学校,就根据素质教育的这一要求,提出了促进学生和谐、有差异地发展的教学目标,进行了构建学生主动学习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建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我们的教学改革带来了学生更自由地发展,为教师的教学创设了更自由的空间。

深化教学评价改革,在课堂教学中淡化成绩意识,强化过程意识,能使学生摆脱大纲知识达成标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对知识方面的过分的制约,从而促使学生课程标准限制的范围内,获得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更好地发展。

四、实施“扬长”教育,鼓励、帮助学生发展特长,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的冒尖,宽容对待学生的“赤字”。

在传统的教学中,处理课程标准中的最高要求和最低达成目标时,教师们更重视的往往是达成最高目标,达成考试(特别是高考)所要求的目标,并以此为目标组织自己的教学,对未达到要求的学生则是反复地通过负反馈来纠偏、补课。这种以“补短”“平均发展”为主的教学模式是教学中最常见的。这种模式既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也限制了教师的发展。

要在限制之中跳自由之舞,就需要变“补短”为主的教学模式为“扬长”为主的教学模式,形成“合格+特长”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整体上应该以课程标准的最低目标为教学基础性定位,而不必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达成最高目标。对某些学科方面有特长的、学有余力的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正反馈,特长特教,鼓励其向高、尖方向发展;而对在某一学科方面无兴趣,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只要求其达到合格就可以了,对其出现的少许“赤字”要宽容,要让他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自己的特长方面谋求更大的发展。

有特长的人才才是社会所真正需要的,所以这种限制下的“自由之舞”不但可能,而且必要。

五、做风格教师,以教师的独特风格造就有个性的学生。

学生个性的发展,要求教师要有个性,只有有个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个性的学生。在教学中教师的个性体现在教学风格上,所以教师要追求成为一个风格型的教师,要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教师的教学风格主要体现在:教师处理教材等教学内容的艺术;教师的思维风格及在教学中的运用;教师处理师生交往的方式方法等等方面。

教学过程是一种主体间的交往活动,教师只有把真正的自己带进课堂,才会有真正的主体间的交往,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学生的特点处理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要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特点呈现给学生。教师的不同个性,不同的思维特点,不同的教学方式,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许多教师的影响的综合就可能造就个性化的学生,造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人才。从这一意义上讲,教育的整体效益和综合效益,依赖于教师的个性化、风格化。

做风格教师要求教师超越“教书匠”的职业观,以事业、科学、艺术的态度对待教育工作,以成为“人师”为职业追求,在教学过程中追求自己独特的风格。可是,当前教师中存在的以教材为唯一依据,抱着教师参考书不放,教学中照本宣科,不敢越雷池一步的现象,造成了千篇一律的课堂模式,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相悖。这是当前学校教育需要首先改变的现状,也是所有教师必须引以为戒的方面。

教学要在实践中贯彻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要求,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必须学会在限制中跳自由之舞。教师要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跳好自由之舞,就必须做风格教师。只有风格教师,才能培育出有个性的学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27丁晨: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借鉴效果缘何不佳?
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课堂教学关注点
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高效课堂教学的原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