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过分依赖技术的课堂异化之表现与批判

本文内容主要摘录于《教育现代化2035:从规划到实践》,这几段文字所揭示的现象几乎是普遍存在的,危害极大,是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警惕的,摘录评析于此,供大家研究、反思。

过分技术化也是目前课堂教学的突出问题。部分教师把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当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法宝”,过分追求课堂信息多元化,借助信息技术过分加快教学进程,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应接不睱,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积极性,最终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更有甚者,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炫酷”的信息技术,忽视实质的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内容流于形式,为了运用技术而教学,而不是为了教学使用技术辅助,不但没有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反而本末倒置,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批判:教是为了学,技术的运用应该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当技术作为一种手段成为目的时,教育就已经异化了,教育技术也已经异化了。在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中,一阵风式的技术普及,“新概念”一夜间成为教育改革时尚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样的做法并不是科学的做教育应该有的方式。


还有过分设计化的课堂,即课堂中充斥着大量提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教师为了体现课堂的现代性,体现对学生自主能力发展的尊重,设计了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有些起到很好的效果,可有些则并不如意。有些学校为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硬性规定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活动,如探究活动、小组合作活动以及任务单等。教师为达到要求,设计的教学活动往往缺少“灵魂”,只有形式内容,没有实质意义,纯粹为了活动而活动。这导致大量教学时间被浪费,学生并没有真正从教学活动中得到成长。学生的学习只是为了配合教师或学校的需要,生搬硬套,完成各种小组合作学习单、自主探究单等。真正有效率的课堂教学,必须设计贴合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中,自然而然地增长知识,自主发展各种能力。
批判:学习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学会探究、学会解决问题、学会以合作,学会自我。没有真正的合作与参与,没有学生自己的问题的形式上的探究,再热闹的学生活动都是没有教育和教学意义的活动,而是在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生命。只有切合学生的问题、任务,才能启动学生的参与、经历,真正地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表达)、动情,只有这样的学习活动才会有真正的学生发生。



在现实的教学中,过分依赖技术,忽视人的情感交流的教学屡见不鲜。例如,为体现教育现代化,体现学校硬件设备现代化,有些学校明确规定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使用多媒体课件,甚至将课堂中技术使用的“先进”与否,作为评价一节课是否优秀的关键性因素。这导致部分教师挖空心思将技术手段“硬塞”进课堂教学,而忽视教学内容本身。同时,过多的技术手段使得教师手忙脚乱,一直思考技术操作,而不是教学活动本身,进而加剧了教师对学生的忽视,缺乏必要的师生间人际交流与互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成为教学的一种“装饰”,体现“重表演”之嫌。教学中师生的“轻交流”,不利于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传统方式相比,并没有实质性体现现代技术的教育作用。
批判:优秀的课堂是怎样的?能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动手、动脑、动口(表达)、动情,学会学习、学会思维的课堂才是好课堂。技术能够更好地支持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用的、先进的“技术”。课堂的教与学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主体际的关系,没有师生、生生的深度交流、沟通和互动,虽有“先进技术”来装饰,也绝对成不了好的课堂。我们需要牢记,在教育教学中,技术永远都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如果把手段上升为目的,让手段取代了本质(良好的主体际关系的建构与生成过程),课堂必然异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南秀峰学校:翻转课堂 玩转精彩
透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异化现象
教育信息化领域涌现的十大新技术应用
数学课堂教学中“低效现象”之透视
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一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高级研修活动总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