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建构主义学习中的教学、学习、学生和教师

在建构主义的课堂学习中,教学、学习、学生和教师应该是怎样的?
根据《现代学习与教学论》的有关内容,我进行了摘录和整理,形成下面的这篇文字,比较有条理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收录于此,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

1.教学在本质上并不是向学习者传输信息,而应该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收集、理解和分析加工信息。

2.教学不能仅仅集中在记忆上,“少教多学”是一种适切的方法。

3.建构主义教学允许根据学生的反应来引导课堂的进行,改变内容和教学策略。建构主义的教学过程应该是生本课程的生成过程

4.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面对的问题最好是真实的,并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学必须联结问题,联结经验、联结生活

5.建构主义的教师使用诸如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等的教学工具。这些工具是建构的支架或是思维的支架,教师应该是支架的设计开发者,支架使用的指导者

6.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和专题研习都是重要的教学策略

7.提出问题之后,必须在提供答案之前预留足够的时间供学生思考(等待的时间)。教师需要记住,思考是需要时间的,而且不能以思考得最快的那个学生需要的时间为标准,而要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完成思考的时间

8.好的教学取决于能够让学生投入与他们最初的假设相互矛盾的经验,并让学生自己去协商。因此创设认知冲突情境是建构主义课堂的重要情境创设的任务

二、学习

1.学习是基于学生对实际情境的反应结果而改变他们认知框架的一种过程。学习在本质上是认知框架的改变,或是通过同化以丰富发展原有的认知框架,或是通过顺应以改造和创新原有的认知框架。

2.学习不仅仅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而更是一种主动的、有目的的演变和解放过程。

3.学习需要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或协商。充分地、深入的互动对于建构是非常重要的。

4.无论是在合作学习之中,还是在问题解决学习和专题研习之中,最好的学习方式是与他人进行社会协商

5.学习是一种诠释过程。也就是说,学习是一个学生自主地寻求意义和理解意义的过程

6.学习的主要责任在于学习者,环境也是决定要素之一。因此创设适合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很重要

三、学生

1.学生必须依据自己的经验而建构自己的知识在建构主义的课堂中课程是生成的,最终形成的学生自己的课程(一生一课程)

2.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保持主动,以便建构自己经验的意义。积极主动的学习心向、投入很重要。

3.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相反,他们是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来重新建构信息。学生对信息的理解并不完全是客观的,而是基于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的理解,教了并不等于是学会了

4.学生必须尽量少依赖教师,不能一遇到问题就直接询问教师,因为他们必须坚信解决问题是自己的责任。为此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前进一步,而教师则应该退到旁边去,成为一个协助者、支持者

四、教师

1.教师角色的典型范例是学习的协助者、支持者、引导者。这对教师素养的要求是更高了。

2.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错误保持警觉,以便清醒地认识学生对某个议题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适时地、适合地给予学生适当地指导和帮助。

3.为避免学生犯错,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发现错误,纠正错误。错误本身也就成为了知识建构的学习资源

4.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而不是强化外在的动力。

5.在实验工作或小组学习中,教师必须信任自己的学生,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更多地交给学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
2023心理学考研 | 百日打卡 Day.80 文化内化与活动理论
四大经典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
对行为主义、认知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探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