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各时期流入中国的西班牙银元品种研考
————叶卷深寒2014年2月19日
最早流入中国本洋品种的猜测
本洋(西班牙银元)最早流入中国的具体时间已很难考证,最初很有可能是由葡萄牙人从欧洲来带的,1517年葡萄牙商船便来到广东从事贸易,到1557年葡萄牙正式入澳门以前其在沿海的贸易已经相当频繁。在这期间西班牙所属墨西哥的造币厂已于1535年建成,大量的早期本洋流向欧洲,当然也就很有可能随着葡萄牙与中国的贸易流入中国。
当时的西班牙正值卡洛斯一世和胡安娜共治时期(1516-1556),根据西属美洲的铸币历史,这一时期流入中国的最有可能是墨西哥造币厂铸造的双柱型银币,面值多为4里尔。
如图:卡洛斯一世时期的双柱币4里尔
由于葡萄牙人最初在中国从事的基本都是走私贸易,故而这种分析仅仅是一种推测,还没有更切实的证据。
COB本洋正式流入中国
可以确证的最早流入中国的西班牙银元应该是COB本洋,COB实际上一种打制币,确切的说应该属于银块,形制不规则,但重量和成色适当,欧美一般称作cobmoney,简称cob(卡伯)。其从菲利普二世时期(1556-1598)便开始铸造,这类COB一般分为两个大类,一种是正面西班牙盾徽背面十字的,另一种正面双柱背面十字的。
如图:墨西哥十字盾徽COB
如图:波多西十字双柱COB
首先流入中国的显然是第一种十字盾徽的COB,我们可以从时间上加以分析。
1565年西班牙人侵入菲律宾岛,1567年明朝“隆庆开关”的解除海禁,这为西中双方的贸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此本洋正式流入中国,由于十字双柱的COB这一时期还没有铸造(注:十字盾徽COB是菲利普二世时期开铸的,而十字双柱COB则是1652年以后在玻利维亚的波多西开铸的),因此明朝中后期到清初流入中国的均为十字盾徽COB。
福建曾多次出土西班牙的COB,例如1971年福建晋江和1972年南安市桥乡出土的COB上面就有OMD,OMP,PA,PST等字样,分析可知其中的OMD,OMP都属于墨西哥铸造,墨西哥造币厂厂标一般为OM,而D或者P指的验金师的首字母。另外PST应该是波多西铸造的,波多西的简写就是PST。PA也应该指的是波多西所造,虽然利马和波多西在菲利普二世时期厂标均为P,但利马的验金师一般是OD,而波多西有A,B,E,M,O,T等等很多。
除了上述考古发现以外,还有一种在福建漳州发现的标有GM,以及IIII字样COB很值得注意,
这种COB的风格属于十字盾徽的风格,是西班牙本土所铸,铸造时间是菲利普三世的早期,即十七世纪初,其中G指的是Granada(格拉纳达)造币厂的首字母,M则是当时验金师的首字母。这种COB的存在,证明了西班牙本土铸造的早期COB本洋也曾流入到中国来。
如图:西班牙格拉纳达十字盾徽COB
COB本洋从西属美洲和欧洲分别流入中国,在西属美洲主要由波多西,墨西哥和利马三大造币厂所铸,其中波多西铸造量最大,墨西哥次之,利马则相对较少。这种流入一直持续到乾隆年间,而后COB逐渐被地球双柱所取代。
地球双柱流入中国
墨西哥所造的COB一直持续到1732年,同年墨西哥造币厂开始用机器铸造新式的双柱银币,这种银币在双柱之间增加了两个地球,象征东西半球,故而常被称作地球双柱(或双球双柱),而当时的中国则因其边齿的麦穗纹特征称其为花边,这种本洋在乾隆年间已有流通。
如图:地球双柱
因为COB是打制银币,虽说成色重量有一定之归,但实际铸造过程中,偷色减重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的,这一点与中国的银两比较类似,故而COB到中国近200年的时间一直按银块称重的方式流通的,并没有起到计数银币的作用。
地球双柱则不同,其是用机器铸造,成色形制标准,图案精美,携带方便,完全可以按枚计值,毫不夸张的说,银元能在乾隆年间取代银两成为沿海地区记账标准,地球双柱在华的大量流通有着开启鸿蒙的功劳。
地球双柱绝大部分是墨西哥造币厂所铸,至于波多西,利马,危地马拉等地铸造的地球双柱,虽然数量和墨西哥没法比,但由于当时本洋在中国正在向江浙一带扩散,需求正大,故而也均有流入。
人像双柱在中国东南一带大量普及
从1772年开始,本洋改变了原来的形式,开始一面铸国王头像,另一面仍用双柱,这类人像银币一般被称为人像双柱,在当时的中国则被称为佛头,佛番等等。
人像双柱在中国常见的有卡洛斯三世,卡洛斯四世和斐迪南七世三种。
如图:卡洛斯三世银元
如图:卡洛斯四世银元
如图:斐迪南七世银元
这三种银元,在乾隆后期成过中国沿海地区的统治性银元,尤其是卡洛斯四世银元更为重要,它相对其他银元均有一定程度的申水,道光咸丰年间人们只把本洋当作正统银元,其他的都看作是荒洋。
本洋的兴盛一直持续到十九世纪中期,随着西属美洲的独立,本洋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便陆续停止了铸造,由于来源枯竭,加上鸦片贸易当中的本洋外流,使得本洋在华难以为继,渐渐被鹰洋所取代。
最后阶段流入的小双柱系列
在本洋被鹰洋取代以后,后续还有一定的流入,1996年4月浙江普陀山出土了一些西班牙银币,除了三种常见的人像双柱以外,还有伊莎贝拉二世(1833-1868),阿方索十二世(1874-1885),阿方索十三世(1886-1931)等双柱。
如图:伊莎贝拉二世双柱
如图:阿方索十二世双柱
如图:阿方索十三世双柱
这种双柱币面风格与人像双柱一脉相承,但直径和重量都有缩减,一般被称作小双柱。这些小双柱在华数量不大,影响力有限,混杂在同时期流入中国的各种外币中,已然变得平凡无奇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班牙本洋
大清银币价值448万为什么?
晚清时期流入中国的外国银元盘点介绍2
漫谈墨西哥老银元
大国银元
墨西哥(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