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学《伤寒论》|水湿的对治办法(二)|中下焦水、表水


淤堵一:气滞
自学《伤寒论》|有一种病,古人很少得,今人却易得,是何原因呢?
淤堵二:湿气
自学《伤寒论》|水湿,困扰万千大众的淤堵
淤堵二:中焦、上焦水饮
自学《伤寒论》|水湿的对治办法(一)


接前文,因为水湿囤积的位置不同,所以处理办法会有很大差异。
本质而言,“上病从上解,表病从表解,在里从里解,在下从下解”——这是根本思路——遇到本文未提到的证,如仪器检查结果身体某处有积液,也可依此思路,作为一个“证”来考虑。

以下开始认识中下焦水饮:


中下焦水饮


有明确指向的证

  • 肚脐以下的区域肿胀

  • 脐下悸(脐下有质软痞结,可能跳动)

  • 肠鸣,有水流动声

  • 白带多

  • 偏下部位湿疹水泡

  • 腹水(腹部积水膨隆,一般是重病才发生)


以上证,结合上篇已罗列的“水饮的通证”,具备二三条及以上,则可断中下焦水饮。
大方向断为“中下焦水饮”之后,还需依据细节——能量状况、寒热偏向、病情的严重程度——在方剂及用药上做出细致考虑和选择。


典型方剂

  • 五苓散

    适应证:身体偏下区域有水、偏热

    药物:泽泻(主药)猪苓(主药)茯苓、白术、桂枝

  • 苓桂枣甘汤

    适应证:脐下悸、偏寒

    药物:茯苓(主药)、桂枝、甘草、大枣

  • 猪苓汤

    适应证:下焦热、小便不利涩痛出血

    药物:猪苓、泽泻、茯苓、滑石、阿胶

  • 己椒苈黄丸(汤)

    适应证:腹水

    药物:防己、椒目、葶苈子、大黄



药物势能分析

茯苓、泽泻、猪苓,都有下行势能,能往下逐水。泽泻、猪苓因为偏寒,也能往下逐热。所以,但凡这些药为主药的方剂,都能针对普通的中下焦水饮。

寒热的选择——人体寒用热药,人体热用寒药。

而防己、椒目、葶苈子、大黄的组合,适合中下焦水囤积严重、六经辩证加常规去水药物攻之不下的情形(典型的情形是肝硬化腹水),四味药组合起来攻伐力较强,需要有人体能量为支撑,如果能量不够,则应同时建设能量。

以上方剂为较常用的典型的方剂,《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还有猪苓散、泽泻汤、牡蛎泽泻散、茯苓泽泻汤,其实都是类似药物的不同组合——展现了这些药物本就可以随证灵活组合,所以我们也应不受限于方剂的死板,当活学活用。



体表水饮


有明确指向的证

  • 身重或有痛

  • 身肿或有痛

  • 头重昏蒙

  • 体表全身上下(如面部、皮肤、四肢)肉眼可见的肿

  • 风湿关节肿痛


典型方剂

以下方剂按能量状况递减排序:

  • 麻杏石甘汤(可再加茵陈蒿)

    适应证:偏阳热的身体

    药物: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

  • 麻杏薏甘汤

    适应证:相比上方少一些热,多一些里淤堵

    药物: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

  • 茵陈蒿汤

    适应证:阳证黄疸

    药物:茵陈蒿、栀子、大黄(少量)

  • 麻黄加术汤

    适应证:阳证不汗

    药物: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白术

  • 越婢汤(越婢加术汤

    适应证:津液虚,汗出,有热

    药物:麻黄、生石膏、生姜、大枣、甘草

    (注:生石膏让汗转为小便)

  • 大青龙汤

    适应证:津液虚,不汗,有微热

    药物: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生姜、大枣、生石膏

  • 小青龙汤

    适应证:津液虚,不汗,里有水、痰(可能咳嗽)

    药物:麻黄、芍药、五味子、干姜、甘草、细辛、桂枝、半夏

  •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适应证:津液虚、寒热夹杂、湿浊

    药物:麻黄、连翘、杏仁、赤小豆、大枣、生梓白皮(或茵陈蒿)、生姜、甘草

  • 桂枝加黄芪汤

    适应证:津液虚表虚明显

    药物: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黄芪

  • 防己黄芪汤

    适应证:津液虚,体表松弛虚胖,有气无力,水肿明显

    药物:防己、甘草、白术、黄芪、生姜、大枣

  • 桂枝芍药知母汤

    适应证:偏阴、表水肿严重

    药物:桂枝、甘草、麻黄、生姜、白术、防风、附子知母、芍药

    (注:知母、芍药转为小便)

  • 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

    适应证:阴证风湿关节肿痛

    药物:桂枝(白术)、生姜、炮附子、甘草、大枣

  • 麻黄附子甘草汤

    适应证:阴证、病初起(可稍发汗)

    药物:麻黄、炮附子、甘草

  • 真武汤

    适应证:阴证、已汗出或久病(不可发汗)

    药物:茯苓、芍药、白术、生姜、炮附子

    (注:芍药转为小便)



方剂及药物势能分析

以上方剂看着很繁复,所以不妨退后三步,“远观”这些方剂,从大处着眼分析——

从能量而言,有的方剂用生石膏、大黄;有的方剂用生姜、大枣、甘草、黄芪;有的用了附子——因为不同的患者能量级别不同,多则减,少则增,能量居中有动力无负担的身体最能有效驱逐淤堵。同时,其实在增减能量热量时——“减”往往就减走了水(如大黄),“增”又气化了水(如姜、附子、桂枝)。

从渠道而言, “表病从表解”是最合理的思路,所以,我们会发现几乎所有方剂,都有走上走表的药,如:麻黄、桂枝、杏仁、白术、茵陈蒿、生姜、防风、炮附子。
有几处明显的不同:有的剂单用麻黄;有的方剂麻桂枝并用;有的单用桂枝;有的用炮附子、桂枝。是什么具体原因导致的这些用药差异呢?

单用麻黄的情况,无论是阴证还是阳证,实际都是让身体自行选择汗与不汗。
麻黄只是一个疏通体表毛孔的作用——阳热的人体配合麻黄,可能自行会发汗;阴证的人体有了附子的振奋,配合麻黄也可能会微汗。之所以交给人体去选择,一个原因是人体没有明确的不汗,或已经汗出了,所以无需刻意发汗(麻杏石甘汤、越婢汤);另一个原因是,阴证的人体不能发汗——但人体有能量之后自行选择出汗除外(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桂枝并用时——麻黄开渠道,桂枝调集津液到体表,二者合力则能发汗——麻黄桂枝并用的前提是:人体明确不汗,同时人体经得起发汗(如麻黄加术汤);若人体能量不够原本不适合发汗,但是表水太重汗出不明显需要汗解,那么则需要在建设能量的同时让汗转为小便(如桂枝芍药知母汤)。

用桂枝生姜或桂枝生姜炮附子合用——适合表虚或偏阴的人体,目的就是给身体、体表以阳性能量,振奋起来的人体可能自行驱逐水湿(桂枝加黄芪汤、桂枝附子汤)。

还有一点最不易理解的关键处——“汗法转水法”。
“汗法转水法”其目的是为人体节省能量。
汗是被人体推送得最远的津液,路程越远越耗能,同时出汗本就是实实在在损失能量,所以出太多汗人体会虚。而让汗下行为小便,其中一部分有用能量会被人体回收,回收之后的废物化为小便排出体外。这就达到了节省能量的目的。(当然节省的前提是能量不够。)
汗转水,其原理正如给热气腾腾的锅加了冷锅盖,蒸汽就变成水下行了。
有热的人体,如果汗出过多,可以用生石膏让汗下行为水(越婢汤);能量不够的人体,可以用寒性滋养药如白芍、知母让汗下行为水(桂枝芍药知母汤、真武汤)。

从以上各角度的分析可总结:阴证的身体可能出现表水,阳证的身体可能出现表水;不汗的身体可能出现表水,已汗的身体也可能出现表水;热的身体可能出现表水,寒的身体也可能出现表水。
所以归根结底,一切的一切都得靠六经辩证来落实解决,同理,以上罗列之方剂也就有可能合方以及增减药物
总之,“观其脉证,随证治之”才是万应之法



特别方剂


有一些去水的方剂,药力彪悍,偏性极大,攻破力极强,只适合病情非常严重同时身体经得起攻伐的患者——因此不得不慎的原因,统一罗列到文末。

  • 硝石矾石方

    适应证:黄疸往黑转变,腹水严重攻之不去

    药物:硝石、矾石

  • 瓜蒂散

    适应证:急需通过呕吐排上焦的水

    药物:瓜蒂

  • 甘遂半夏汤(大陷胸思路)

    适应证:心下坚满痛攻之不下

    药物:甘遂、半夏、芍药、甘草、白蜜

  • 十枣汤

    适应证:胸水严重攻之不下

    药物:甘遂、芫花、大戟、大枣(超大剂量)


以上方剂运用甚少,详情请参看刘希彦老师所著《大医至简——刘希彦解读伤寒论(第二版)》、《大医至简——刘希彦解读金匮要略》两本书。

(自学《伤寒论》系列文章,原本也是怀着“尽量不重复以上两本书的内容、力争对以上两本书有所补充”的心态来写作。所以,对于以上方剂就不赘言了。接下来会有案例解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分享]吴佩衡:中药十大“主帅”
荨麻疹又一大敌:葛根汤
经方总结大用途:3篇伤寒小结精论!(细读)
【三阳三阴证及对应方剂】
国医大师王骑教授教你如何用好经方:求背诵,了然胸中
胡希恕讲伤寒论40条~49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