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医大师张镜人治慢性胃炎诀窍

张师在对慢性胃炎进行长期临床与科研过程中,积累了很多新的辨治经验,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与治疗方药。认为慢性胃炎,其症虽见于脾胃,其源则起于肝胆,治法上要求升降并调、燥润相适。

1

发病多源于肝胆疾患

慢性胃炎患者,每多见脘部胀满疼痛,口苦嘈杂,舌苔黄腻或薄白腻,舌质偏红,脉见细弦带数;其显为肝失条达,少阳清气不展,郁热犯胃侵脾,升降乖逆,气机阻滞而致。

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素问·至真要大论》“少阳之胜,热客于胃”;《杂病源流犀烛》“胃痛,邪干胃脘病也,惟肝气相乘为尤甚”;《张聿青医案》“木郁土中,中脘作痛,胃脘之间时有烘热之象,脉细关弦,肝经之火,冲侮胃土”。

诸家所论病因、病机和症状,均与临床实际相符。张师对122例胃炎患者的症状统计分析,疼痛占95%,久痛者,呈刺痛,痛有定处,胃脘胀满占84%,嗳气占80%,口苦占55%,嘈杂占54%,泛酸占48%,伴灼热占23%,脉象可见细、弦、滑、数,舌苔可见薄黄、黄腻,提示若舌苔向薄黄、薄白转化,为向愈之兆。

从122例胃炎患者的病史分析,有31例曾罹肝病,7例曾罹胆道疾患,说明“肝胆病症与慢性胃炎之间存在一定的病理关系”。张师指出:慢性浅表性胃炎,多偏重肝胃失调,而呈气滞热郁的证候。气滞热郁日久必致络损血瘀,加之病情迁延,伤戕中气,气血俱累,佝煦无能,引起胃黏膜腺体萎缩。

故慢性萎缩性胃炎,多偏重脾胃不和,而呈气虚血瘀的证候,气愈滞则热愈郁,气愈虚则血愈瘀,还可互为因果,而气滞热郁与气虚血瘀的病机转归,又总是逐步地加剧,构成虚实错杂的临床表现。张师的卓识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2

应升降并调、燥润相适

《温病条辨·治病法论》曰:“中焦如衡,非平不安”,为辨证立法提供了理论依椐。

脾胃同居中焦,以膜相连,脾气宜升,胃气宜降,脾性喜燥,胃性喜润,两者在生理方面相反相成,譬如称物之“衡”不平则病,平则不病。

故张师根椐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提出治疗慢性胃炎的要领治脾胃应“升降并调”,并注意“燥润相适”。同时指出脾胃升降的生理,全赖肝胆的疏泄功能,欲调气机升降,当先疏利肝胆,欲和脾胃之气,要在燥润适宜。并提出了两大基本治法和随症加减药物。

1.升降并调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为脾胃的生理特点。慢性胃炎临床常见胃气上逆,可有嗳气,呕恶,泛吐酸水或苦水;若脾气不振,则现消瘦乏力,脘腹胀满,便溏等症。均为肝气郁滞,脾胃升降失常所致,肝胆和则脾胃亦和。

故治用小柴胡汤合旋复代赭汤升降并调。若木郁不达,少阳清气失展,胆热液泄,必致口苦或泛吐酸水或苦水,胃镜检查,往往可见胆汁反流,尤需用柴胡以畅达厥阴,升发少阳清气,佐黄芩苦降而泄胆热,方为两全之策。

2.燥润相适

张师治疗慢性胃炎既考虑到脾胃与肝胆的病机变化,又考虑到炎症的病灶与黏膜的病理反应,顺应“中焦如衡”的生理,达到其“平”之目的,以利控制炎症和促使被损害黏膜的修复。

认为慢性胃炎的脘部疼痛,虽以热证居多,但痛必气滞,若投一派寒凉及柔润之剂,更碍脾胃气机,脘痛将有增无减,应主以香苏散合芍药甘草汤,则燥润相适。其甘草的甘平又可缓急止痛,适其脾胃之性,则气能舒而热能清,脘痛当可缓解。

若慢性胃炎病程久延,气血两虚,无以煦濡,胃黏膜颜色苍白,病理证实腺体萎缩,名萎缩性胃炎,应加太子参、丹参以益气养血。

若因瘀热阻滞胃黏膜络脉,病理可见肠腺化生或异型增生,应加白英、蛇莓、白花蛇舌草或菝葜以祛瘀散结,可抑制该病向胃癌的转变。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慢性胃炎
李佃贵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经验介绍
温胆汤为何这般好用?
裘沛然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
蔡慎初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临床医案】从痰郁论治慢性胃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