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疗法治百病——漏睛疮(急性泪囊炎​)

漏睛疮(急性泪囊炎)

漏睛疮是因热毒蕴结内眦部近睛明穴下方,突发红肿高起,继而破溃出脓的一种眼病。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季节。多为单眼发病,中年女性多见。中医又称“大眦漏”。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急性泪囊炎。

诊断依据

1、发病较急,睛明穴下方红肿高起,疼痛拒按。红肿甚者,可波及下睑、面颊与鼻梁,耳前、颌下可扪及臖核。数日后,红肿局限,逐渐成脓,质软皮薄,隐见黄白色,继之破溃出脓,症情缓解,但易反复,疮口经久不收口者,形成瘘管。

2、患部胀痛,有恶寒、发热、头痛等症。

3、常有漏睛病史。

鉴别要点

1、漏睛是指泪窍时有脓汁或黏液流出的外障眼病。其起病缓慢,局部没有明显的红肿热痛表现。而漏睛疮可由漏睛演变而来。

2、针眼、胞肿如桃生于大眦附近的针眼,或胞肿如桃,其病位在胞睑上,且泪道冲洗畅通无阻。

辨证论治

1、分证论治

(1)风热外袭

【证候】患部红肿疼痛,初起泪热生眵或见恶寒发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消肿散结。

【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金银花18g,陈皮9g,防风12g,白芷12g,当归9g,浙贝母9g,天花粉12g,乳香9g,没药9g,皂角刺9g,蒲公英30g,甘草9g.

(2)热毒炽盛

【证候】患处红肿高起,疼痛拒按,红肿可蔓延至面颊及胞睑,耳前或颔下有臖核及压痛,可伴有身热口渴,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舌质红,苔黄厚,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解毒,化瘀消肿。

【方药】黄连解毒汤加减。黄连9g,黄芩15g,黄柏12g,栀子15g,金银花18g,蒲公英30g,大黄9g,紫花地丁30g,皂角刺9g,川芎9g,赤芍12g,甘草9g.

(3)正虚邪留

【证候】患处时发微红微肿,微有压痛,但不溃破,或溃后漏口难敛,脓汁常流不绝。面色苍白,神疲食少。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托里排脓。

【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党参15g,黄芪24g,茯苓15g,当归12g,白芍15g,川芎10g,金银花15g,连翘18g,黄芩12g,竹叶9g,防风12g,桔梗10g,白芷12g,麦冬12g,甘草6g.

2、外治法

(1)用1%黄芩素点眼,每日4到6次。

(2)对未成脓者,用紫金锭或如意金黄散调和外敷。或用芙蓉叶、野菊花、马齿苋、白花蛇舌草等鲜品1到2味洗净捣烂外敷。

(3)患处破溃后,可用金黄油膏外涂。已成瘘管者,可用乌金膏插入或用补漏生肌散外点。

3、针灸疗法取大椎、睛明、合谷、印堂、风池、耳尖,实证者,单针不灸,用泻法;虚实夹杂者,多针少灸。

4、手术疗法对已成脓者,患处有波动感或黄白脓点,应及时切开排脓。对溃后久不敛口而已成漏者,可考虑泪囊摘除合并切除瘘管;而对经治疗病情得到控制者,可行鼻腔泪囊吻合术。

5、单方验方

(1)龙胆草、当归各10g,为细末,分2次黄酒调服或加金银花10g,水煎服。

(2)枯矾、轻粉、血竭、乳香各1.5g,研极细末,每用少许点内眦角处,1日2次。其他疗法忌食辛辣炙之类刺激性食物,戒烟酒。

预防与护理

1、本病发病急骤,宜尽早治疗,以免溃而成漏。

2、切开排脓时,应放置引流条,术后应注意防止其脱出,以免切口黏合,影响脓液的彻底排出。

3、急性发作期间不可挤压患处,以免脓毒扩散。

4、患有漏睛及流泪症者,应及时治疗,清除病灶,以防演变成漏睛疮。

关注公众号,每天收看中医知识,查阅更多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漏睛疮(急性泪囊炎)案姚和清
关于“急性乳腺炎”的知识
皂角刺,具有搜风,活血,消肿,杀虫等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急性扁桃体炎,麻风,痈疽肿毒初起或脓成不溃等症状。目前临床多取皂角刺能够透脓的作用,常配合清热解毒的中药,如金银花、蒲公英等用于治疗疮肿。
金黄膏
外科外治疗法的种类与应用
漏睛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