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疗法治百病——脓耳(化脓性中耳炎​)

脓耳(化脓性中耳炎

脓耳是因邪热上犯耳窍,血腐化脓所致,以鼓膜穿孔、耳内流脓为特征的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化脓性中耳炎。本病在中医文献中曾有不同的称谓,如《外科大成。卷三》说:“耳疳者,为耳内流出脓水臭秽也。”书有云:“出黄脓为聤耳;红脓为风耳;白脓为缠耳;青脓为震耳。”脓耳是耳科常见病、多发病,尤多发于小儿。

诊断依据

1、以鼓膜穿孔,耳内流脓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听力下降,急性期可有发热及耳深部痛。

2、急性脓耳发病急,病程短。病情重或治疗不彻底者迁延成慢性脓耳,病程长。慢性脓耳在感冒、疲劳、耳内进水时常有急性发作。

3、耳部检查:急性期初见鼓膜充血,色深红。继则穿孔,耳内流脓。慢性期鼓膜穿孔不愈合,长期或间歇性流脓。

4、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耳聋。慢性脓耳乳突X线摄片有阳性表现。若听力检查呈混合性耳聋,X线摄片是有骨质破坏腔,提示属重症,可出现颅内外并发症可能。

鉴别要点

1、旋耳疮旋绕耳部而发的疮疡,称“旋耳疮”,多发于耳后缝及耳褶上下、耳道、耳壳周围。其特征为耳部皮肤潮红、痒痛、黄水淋漓或脱屑皲裂。

2、耳疖、耳疮耳道也可有脓液,但耳膜无穿孔。

辨证论治

1、分证论治

(1)肝胆火热

【证候】急性发作,耳深部痛,头痛,听力下降。发热,面红目赤,小便黄赤。检查见鼓膜充血,穿孔,流脓较多。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泄肝胆,解毒排脓。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5g,栀子12g,黄芩15g,柴胡12g,生地黄15g,车前子15g,木通12g,黄连12g,赤芍15g,甘草6g.

(2)脾虚湿困

【证候】耳内流脓,量较多,日久不愈。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细无力。

【治法】健脾益气,化湿托脓。

【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生黄芪20g,生白术15g,陈皮12g,茯苓20g,白芷

12g,当归15g,皂角刺12g,桔梗12g,薏苡仁15g,炙甘草6g.

(3)肾阴亏虚

【证候】耳内流脓,时多时少,混有豆渣样物,带秽臭味。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耳聋或混合性耳聋。头晕头痛,腰酸乏力。X线乳突摄片见骨质破坏。舌质红,苔薄,脉细数。

【治法】滋阴补肾,降火托毒。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熟地黄20g,山药、山萸肉、泽泻各15g,茯苓20g,丹皮10g,知母12g,黄柏12g,怀牛膝20g,金银花15g,甘草6g.

2、外治法

(1)耳膜红肿未穿孔者,可滴用冰酒液,每日3到4次。

(2)耳内流脓者,先用3%双氧水清洗脓液,再滴用耳炎灵、黄连滴耳液,每日3到4次。

(3)耳膜红肿外凸,脓成不溃,高热耳痛者,可行耳膜穿刺抽脓或切开排脓术,并清洗脓液,再以耳炎灵或黄连滴耳液滴耳。

(4)久病穿孔大而脓液少者,可用红棉散或胆矾散、烂耳散等吹入耳内,每日1到3次。多次吹药需防药粉堆积,妨碍引流。

3、针灸治疗取听宫、听会、翳风、外关、阳陵泉、合谷、曲池。每次取3到4穴,强刺激,每日1次。对脾肾虚损者,选用听宫、听会、足三里、三阴交等穴,针刺或艾灸,每日或隔日1次。

4、单方验方

(1)鲜蒲公英、鲜生地黄适量,捣烂取汁,滴耳,每日3到4次。

(2)黄连15g,蒲公英30g,金银花30g,鱼腥草30g,水煎服,每日1剂。

(3)全虫15g,研面,吹于耳内,每日1到2次。

(4)黄连15g,苦参15g,浸泡于95%酒精100ml中48小时,取上清液滴耳,每日3到4次,有微痛感。饮食调护饮食上宜少食蛋类、豆类制品及其他引发邪毒的食物。

预防与护理

1、常将耳内脓液清除干净及正确使用滴耳、吹耳药物。

2、吹耳药物宜研成极细粉末,每次吹入不宜过多,防止堵塞耳道,妨碍引流。

3、患脓耳而耳膜穿孔未愈者,应禁忌游泳,以免水入耳中,加重病情。若有水入耳时,应及早拭抹干净,保持耳道的清洁。

4、应纠正对乳儿卧位哺乳的习惯,以免乳汁溢入耳窍诱发本病。

5、积极预防感冒和治疗鼻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中医解析:中医中药治疗化脓性中耳炎有奇效
治疗化脓性中耳炎的效验方
老中医坐堂 五官科病诊治绝招35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
急脓耳
论述脓耳及急慢性中耳炎的中医诊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