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调胃承气汤——胃家实证,潮热便结,大便不通

1胃家实证——张令韶医案

一妇人,体虚,伤寒发热,医滋补之,而病益甚,十余日,其人似死,但脉沉而有滑象,张令韶谓非死证,乃误补邪结胃家实之候。因用调胃承气汤,一服而结粪下,诸症全除,调理而愈。(《续名医类案》)《万生友伤寒论方证医案选》

论:体虚者,伤寒发热,而病胃腑热燥,此是表郁其腑热。表不解腑也不利,只要不解,无论用不用滋补,都会胃热。十余日,脉沉而滑,沉为阳明之大,大而有力,滑为阳盛,腑热薰蒸。

此脉滑者,如何理解?阴阳之翕聚。胃实而不能升降,承上下之气。脉法三十八,浮而忽沉,沉而忽浮,是为滑象。脉法三十二,滑为阳脉,阳道实之象。配合沉而大缓,有力之脉,此为胃腑热燥之实证,仍有经阳之热。

2潮热便结

姚某,男,10岁,学生。体质素弱,治病前精神欠佳,倦怠乏力,发病后每日午后或夜间发烧,体温39℃左右,稍恶寒,时心烦,恶心而无呕吐,大便五天未下,以发热待查入院。入院检查:发育、营养一般,神志清,精神差,X线胸片,右肺门有点状钙化灶,直径约0.3毫米,双侧肺纹理略增强,余(-)。入院二十天,先后按上感、伤寒、疟疾,结核、败血症等治疗,肌注诗、链霉素、银花针。萨脉滴注四环素、氯霉素、强力霉素、氢化考的松、异诺册以及补充体液,电解质等,曾口服抗疟药物氯喹等四天。同时对症处理使用复方氨基比林、扑尔感冒片,Vs等,效果均不佳,体温始终呈间歇热型,每日一次,多在夜间或午后发烧。在此情况下,商定停用西药,改服中药试治。当时病人形体消瘦,情况困倦,纳少,发烧时精神萎糜不振,口渴喜饮,心烦,无呕吐。住院中自排干燥粪便一次,今已数日未排便,舌质红,苔薄少津,脉数。中医辨证认为属阳明腑实症,以中焦燥实为主。根据《伤寒论》'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之理,授予原方:大黄9克(后入),芒硝9克,甘草6克,水煎分二次服。一剂后泻下稀粪兼燥屎黑块数次,当日发烧截止,随后予以调补,食欲增,二便正常,精神爽,诸症消除出院。半月后追访,健康如前,未再发烧。(摘引《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77.3《经方应用》

论:体质素弱,39度,表病不解,仍会阳明腑实,因阳旺于阳明也,内伤里虚,不会阳实,而阳腑病实,唯太阳外感之来路。《伤寒悬解》阳明下篇开头,盖胃家之阳实,非风寒郁为内热,则不病也,惟伤寒有胃家实证,后略。

恶寒,发热,心烦,午后间歇发烧这是典型的日晡潮热,五天大便未下,已经很明确是胃燥实证了。单论五天不大便,用西药也能通便,但西药没有胃肠热燥之理论,只能下便结,不能泻腑热,所以仍不如中医善长此病。中医都还有丸药下之,是非其治之论。

黄元御医学研究
读《伤寒论》学古中医,每天分享三条提纲,研究黄元御学术理论,为每一个想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学者,提供交流的平台。
594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附:钙化是什么情况,有什么理论可以解释?

百度查询:钙化是指人体中代谢性产物,人体组织在某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坏死后,病变组织稳定的结果。大多数钙化灶可无临床症状,是在体检是偶然发现。常见的i tt部位,如肺结核,病灶钙化说明结核病灶出现稳定而逐渐痊愈。

另外,随着年龄增加,体内组织增生,钙盐逐渐沉积。很多部位也会出现生理性钙化,如大的动脉血管钙化、关节骨骼骨质增生、钙化等,这种情况下需要加强保养,使用抗凝、活血、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对症治疗。主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变化,定时体检了解身体状态

钙化,是不是高热留下的病灶,也就是枯燥的筋脉。或者结热病结核自愈留下的疤痕。或者发热时留下的干枯的经络。外感高烧时,留下的病灶。高热时用抗生素强力退烧,而此焚毁的经脉枯燥,就是钙化。这就象一颗绿油油的树也会有干枯的树叉子,在体内也拿不掉,也不影响树的生长。大概是这么个概念。对钙化最好的处理方式,刚开始就是隔一些时间做体验,对比钙化灶,然后隔一年体验,对比钙化灶,没有变化,就没问题的。

3阳明燥实——罗谦甫医案

李某长子,19岁。四月病伤寒九日,医作阴证治之,与附子理中丸数服,其证增剧。更医又作阳证,议论差互,不敢服药,决疑于罗。坐有数人,罗不欲直言其证,但细为分解,使自度之。凡阳证者,身须大热而手足不厥,卧则坦然,起则有力,不恶寒,反恶热,不呕不泻,渴而饮水,烦躁不得卧,能食而多语,其脉浮而数者,阳证也。凡阴证者,身不热而手足厥冷,恶寒蹬卧,恶闻人声,或自引衣盖,不烦渴,不饮食,小便自利,大便反快,其脉沉细而迟者,阴也。今诊其脉沉数,得六七至,夜叫呼不绝,全不睡,又喜饮冷冰水,阳证悉具。三日不见大便,宜急下。乃以:酒煨大黄18克,炙甘草6克,芒硝15克。煎服。

   至夕,下数行,燥屎二十余块,是夜大汗出。明日又往视之,身凉脉静矣。[《新编伤寒论类方》(引《罗谦甫医案》)1984138]

按语:本案辨证甚详,审因甚精,用药得法,堪为后世之楷范也。《伤寒名医验案精选》《经方直解》

4伤寒谵语妄见——张子和医案(金元)

张子和曰:予之常溪,雪中冒寒入浴,重感风寒,遂病不起。但使煎通圣散单服之,一二日不食,惟渴饮水,亦不多饮。时时使人捶其股,按其腹,凡三四日不食,日饮水一二十度。至六日,有语妄见,以调胃承气汤下之,汗出而愈。

常谓人曰:伤寒勿安用药,惟饮水最为妙药,但不可使之伤常令揉散,乃大佳耳。至六七日,见有下证,方可下之,岂有变异哉。奈何医者禁人饮水,至有渴死者。病人若不渴,强与水饮亦不肯饮也。

予初病时,鼻塞声重,头痛,小便如灰淋汁。及服调胃承气一两半,觉欲呕状,探而出之,汗出然。须臾下五六行,大汗,一日乃瘦。当日饮水下,则痰出约一二碗。痰即是病也,痰去则病去矣。予时年六十一岁。,出处:《续名医类案?伤寒》卷一。《经方一剂起沉疴》

医家简介:张从正(约1156-1228年),字子和,号戴人,睢州考城(今河南兰考县)人,为我国宋金时期著名医家,与李杲、朱丹溪、刘完素被后世并称为金元四大家。张从正继承并发扬刘完素的学术观点,对汗、吐、下攻邪三法运用独到,见解卓越。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张氏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不仅扩充了三法的运用范围,而且形成了攻邪治病的独特风格,为中医病理病机的发展、治疗方法的深化做出了贡献,堪为攻下派“”的代表

四大家所谓的攻下,不也是伤寒理法,这个调胃承气汤,不也是伤寒经方。

论:雪中冒寒入浴,重感风寒,典型的伤寒病。鼻塞头痛,太阳表证,渴欲饮水,至六日谵语妄见,胃热薰冲而伤神也。

5热结伤阴便秘——张锡纯医案

一人伤烟色。平日大便七八日一行,今因受外感实热,十六七日大便犹未通下,心中烦热,腹中胀满痛,用洗肠法下燥屎少许,而胀满烦热如旧。医者谓其气虚脉弱,不敢投降下之药。及愚诊之,知其脉虽弱火则甚实,遂用调胃承气汤加野台参四钱,生赭石、天冬各八钱,共煎汤一大碗分三次徐徐温饮下,饮之两次,腹中作响,觉有开通之意,三次遂不敢服,迟两点钟大便通下,内热全消霍然愈矣。《医学衷中参西录》)《名医经方验案》

论:虚伤烟色者,当是内虚,为何还会病胃腑热燥,仍是外感卫闭,阳明阳盛而热燥也。胃燥热实,此为实证,反见脉虚弱。这就很迷糊了。调胃承气汤,本来就是轻下之剂。

  6大便不通——曹颖甫医案

沈宝宝,病延四十余日,大便不通,口燥渴。此即阳明主中土,无所复传之明证。前日经用番泻叶下后,大便先硬后溏,稍稍安睡,此即病之转机。下后,腹中尚痛,余滞未清,脉仍滑数,宜调胃承气汤小和之。生川军(后入)二钱,生甘草三钱,芒硝(冲)一钱。(《经方实验录》)《经方直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阳明病
伤寒论读书笔记《八》
60、大承气汤
郝万山教授讲《伤寒论》笔记12
伤寒论类方【承气汤类方】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搜狗网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