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在博物馆(七)东京国立博物馆:在这里读懂日本|世界知识画报

“行在博物馆”(七)


东京国立博物馆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博物馆,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迅速了解日本文化全景的视角,还是适合静心和休憩的港湾。


东京国立博物馆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迅速了解日本文化全景的视角,还是适合静心和休憩的港湾。

于我而言,东京的风情不在银座、涩谷,也不在新宿、秋叶原,而是在上野。上野公园堪称这一地区的文化象征,园内不仅有苍松翠柏的清新、鸦群飞过时的热闹、宽永寺五重塔和清水观音堂的禅意,还云集东京国立博物馆、国立西洋美术馆、东京都美术馆、上野之森美术馆等文化场馆,有“文化森林”之美誉。其中,东京国立博物馆是日本最大、历史最悠久的艺术博物馆,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之一。和很多大型博物馆相比,东京国立博物馆显得朴素而低调,却有着独特的魅力。

博物馆后庭院在特定日期才会对外开放,风景怡人,禅意盎然。

公园里的宁静之所

初秋的早晨最是宜人,我从住所出发,徒步前往心心念念的东京国立博物馆。博物馆位于上野公园的北端,游客不多,更显得清幽与宁静,我也正好可以细细观赏、品味。

东京国立博物馆以南北向景观为中轴,北引本馆气势恢宏,南借公园清幽之胜,规整与自由相得益彰,对视线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中轴之上为一鉴方塘,两侧的建筑群倒映在这一泓碧水中,在蓝天的映衬下美得像一幅油画。而水池尽头的跌水形成的小瀑布及水池四周栽种的各色花卉,又给博物馆注入了灵动和活力。水池两侧都是修剪得整整齐齐的草坪,但在细节的设计上却各有千秋草坪东侧栽种着最具日本特色的垂枝樱花,而西侧则是来源于中国的鹅掌楸,两者无论在形态还是种植规模上都有明显差异。院落中临近建筑的4个角落各有小块绿地,但绿地的面积和形状也并不一致。此外,平成馆(位于东京国立博物馆后院)前面的水池中,有一组源于佛教经典的三尊石,又为博物馆增加了一份悠远的禅意。

东京国立博物馆前院由本馆、表庆馆、东洋馆三座体量宏大、色彩风格迥异的建筑围合而成。本馆大体上坐北朝南,由渡边仁设计,是典型的“帝冠样式”,以钢筋混凝土建造,拥有日式屋顶,是一种和洋折衷的建筑风格。西侧表庆馆历史最为悠久,系庆贺当时的皇太子嘉仁亲王(即后来的大正天皇)成婚而设计建造。表庆馆绿色的圆顶十分显眼,是明治末期西洋风格的代表建筑。相比之下,东侧的东洋馆则缺少些特色。

踱入本馆北面的后庭园,只觉得佛教独处明志、心性寂然的禅意体现得更为明显。在日本镰仓时代,佛教禅宗对园林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禅僧们在设计园林时,不仅讲究视觉上的美学感受,更注重禅境和意境。环顾四周,园中的每一个细节,包括一草一木的选择、水系的设计、飞石的造型、建筑的风格等,均透露出设计者的匠心独运,尤以后庭园池畔由小堀远洲建造的转合庵为代表。葱郁的树木衬托出小茶庭的幽静祥和,颇有静坐冥想的氛围,而水池对岸的长条座凳正是欣赏此景的最佳角度。这里没有色彩斑斓的花团,而是以大片的绿色渲染出静肃雅逸的氛围,让游客在纯净平和的心境中追寻精神的顿悟。

镰仓时代的伝源赖朝坐像

一部生动的日本美术史

东京国立博物馆建于明治5年(公元1872年),是日本文化的集大成者,主要收藏日本古今的美术品,还广泛藏有来自亚洲其他国家的美术品。博物馆现有文物逾11万件,其中包括近百件日本国宝及600多件重要文化遗产。上面提到的本馆和表庆馆两座建筑本身就是日本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文化、历史和艺术价值。

日本文物主要在本馆展出。一楼陈列的文物不多,主要集中在雕刻、陶瓷、刀剑等门类。二楼展出了从绳文到江户时代的日本美术作品,且展品级别高、时空连续、内容丰富,可谓是一部生动的日本美术史。

展览从一万多年前的绳文时代说起,到公元前3世纪左右的弥生时代,再到公元3至6世纪的古坟时代,这一时间跨度内,日本人的生活从简单的狩猎和采集进化到农耕文明,绘画和手工艺术也得到初步发展,是日本美术的黎明时期。这里展示的铜镜、装饰品、武器、马具等都十分精致,可见当时的金属工艺已经达到较高水准。

接下来是飞鸟和奈良时代。这一时期,佛教逐渐盛行,全国大兴建寺、造佛,所以展品主要围绕佛教展开,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面瑞花双凤八花镜。这面小铜镜上的纹饰是上下两朵花和一对左右对称的凤凰,因为年代久远,铜镜上面的凤凰只能依稀辨出简单的轮廓和寥寥数笔描画,但仍难掩它的灵动和神韵。从平安到室町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日本的文化艺术进一步繁荣,和歌成为宫廷生活中重要的教养课程。除《十六罗汉图》等精美的佛教美术作品外,博物馆还展出了一些宫廷美术精品,包括很多和歌作品。从这些作品中,可以一窥当时的日本宫廷生活。

江户时代时,铠甲的实用价值逐渐让位于仪式和装饰作用了。很多的豪华铠甲成为重要的文化遗产。

及至江户时代,文物的造型设计和制作工艺更加精良。从日常生活用品到住宅家具,再到各类服饰和浮世绘,无不体现出日本人对美的体悟和对生活的热爱。我对日本武士的装束和能剧、歌舞伎等日本传统戏剧中使用的面具和服饰很感兴趣。武士的服装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明显的变化,比如从身着直垂(礼服)或小袖(窄袖便服)发展到着裃(上衣加袴的礼服)谒见城主。当然,无论哪个时代,从头盔到铠甲,武士的装束都不乏质朴和刚健,只是江户时代的装束稍显华丽。相比之下,歌舞伎的服饰更加华美,不仅面料考究、织绣精良,而且花纹图样丰富不拘一格,色彩也十分鲜艳。在歌舞伎兴盛的江户时代,以花街柳巷和歌舞伎为题材的绘画也随之发展,就是我们熟知的浮世绘。

《松林图屏风》是日本安土桃山时代的画师长谷川等伯的代表作,是近代日本水墨画的代表作品之一,被誉为“让美术历史上的日本水墨画实现了独立”。

本馆二层有个国宝室颇为吸睛,其中展示的《松林图屏风》我在中学时就有所耳闻。当日得见真迹,我心里甚为欢喜,忍不住驻足流连。这幅长谷川等伯所绘的《松林图屏风》是安土桃山时代的名画。这一时期的日本绘画深受中国水墨画影响,又兼顾日本传统审美,创造出一批融合中国传统绘画和日本特色的优秀绘画作品,《松林图屏风》就是其中的精品。浓淡相宜的墨色呈现出弥漫在烟雨霭气中错落有致的松林景致,姿态各异的劲松伫立周遭,株株遒劲苍翠;远景里的某些枝干仅用淡墨轻染,在泛黄的纸本蔓延开雾气、灰霾、烟云,以及烟雨相交的通透感,颇有中国南宋禅僧画家牧溪的格调,但又融合了日本“大和绘”的特点,营造出一种“古拙中见轻奢”的逸趣。

馆藏的明代文徵明的行草作品

中国瑰宝绽放东瀛

本馆丰富的馆藏中,无论是国宝级的水墨画,还是日常生活用具和服饰,都体现出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事实上,在东京国立博物馆,还保存着大量来自中国的文化艺术瑰宝,走进东洋馆就能与它们相见。

东洋馆是东京国立博物馆中展出外国文物的展馆,其主旨为“亚洲及周边文物之旅”,收藏有中国、东南亚、印度和埃及等地的美术、工艺品及考古文物。但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看,中国文物都占据重要位置,馆内一、三、四楼以及五楼的一部分展示的基本都是中国文物。

一层展馆主要陈列中国古代的佛像。其中,来自陕西西安宝庆寺的石造佛像多达50余尊,都是隋唐时期的古物。这些佛像体积中等,姿态各异,雕工精致,栩栩如生。来自河南各地的石雕佛像则体现了北魏时期的风格,简洁粗犷,更显古厚之气。其中有几尊来自洛阳龙门石窟的佛像,神态和姿势略显夸张,整体却十分协调,生动自然,而且手足鼻耳等无一处损坏。展厅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尊隋开皇六年所造的巨型石雕立佛,高约6米,神态安详,气势恢宏。

三层展示的主要是来自中国的陶器、玉器、青铜器、瓷器、纺织品,等等,无不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我从小学习书法和绘画,所以对我来说最具吸引力的是东洋馆四层展出的中国古代书法和绘画。首先吸引我的是赵孟頫的《兰亭十三跋》,尽管只是残片,但风采未减分毫,依然遒媚、秀逸、洒脱。该帖为赵孟頫57岁时赏玩《定武兰亭》原石拓本之后所写,清乾隆年间为谭组绶所藏,后遇天灾曾遭烧损,残片几经流转,最后收藏在东京国立博物馆。米芾的《虹县诗》是其传世作品中为数不多的大字行书,该帖轻重缓急,节奏感极强,用墨干湿浓淡,浑然一体,得天成之趣。而在所有画作中,我最喜欢的是《潇湘卧游图》,不仅因为这幅画的艺术价值颇高,还因为我来自潇湘,所以喜爱中又多了份乡情。相传南宋云谷禅师云游四方后,遗憾自己未曾踏足潇湘山水,遂请来一位李姓画家为其绘出潇湘美景,并将画作挂于房中以便时时欣赏。画家在创作中运用了晕染、细线、点染等多种手法,画中有山有水有人家,群山连绵不绝,水面波澜不惊,天边落雁飞过,树木高低错落,再加上水气蒸腾,轻雾缭绕,以及大片的留白,使整幅画作显得格外轻灵淡雅、宁静悠远这也正是我心目中美丽家乡的模样。有趣的是,相比于这幅画本身的画面大小,收藏者的题跋占据了更大的空间。卷首有史上最爱留墨宝的乾隆皇帝御题的“气吞云梦”四字,乾隆皇帝还在卷中和卷尾题诗作画。这幅画不仅受到中国历代文人雅士的赞颂,更得到全世界的普遍认同。当年它的价值甚至在《溪山行旅图》和《富春山居图》之上,清末为日本收藏家菊池惺堂所得。1923年东京大地震时,该画险些被火焚毁,菊池惺堂冒着生命危险,才将其抢救出来。据说画卷上留有一点火痕,但我细细观看也没有察觉。

清顺治皇帝的《墨梅图》和明代画家吕纪的《春》《夏》《秋》《冬》四幅画同样给我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顺治皇帝的画笔力雄健苍劲;吕纪的画则笔触细腻,色彩浓郁,灿烂夺目却又十分雅致。

此外,东洋馆还展有大量来自中国的精美漆器、优雅的文房四宝、恢宏的石刻、绚丽的唐三彩等。每一件藏品的背后都有一个独特的故事,如同历史的亲历者,向观者静静地讲述那些古老的文化和传说。而在历史长河中,这些文物背后博大而厚重的中华文明,也如水一般润物无声,默默地影响着日本文化和更广泛的世界文明。

东洋馆是博物馆内专门展示外国文物的展馆,以中国文物居多。

美丽节拍延续万年

在世界美学的地图上,日本以其独具特色的品味占据重要位置。其讲究优美、舒缓、雅致的美学理念,经历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演变、创新,才得以形成现在的模样。这种美丽的节拍延续万年,生生不息。

年去日本时,正好赶上东京国立博物馆的“绳文一万年间美的萌动”特展,主要展示日本绳纹时期的史前艺术。在那个主要依靠群居、狩猎、捕鱼维持生计的时代,日本的先人们就已经开始创造充满神秘魅力和独特美学的物品和工具,掀起一波延续万年的“美丽浪潮”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个制作于5000年前的木篮子。这本是件极普通的生活用具,当时的人们却有意或无意地赋予其美感。篮子是用一根根宽窄相当的木条编织而成,历经数千年后,虽然形状已不似当初,但从它整齐的纹路和巧妙的包边中,依然能看出精致。

那个年代,日本人对于美的追求就已经从平面的二维设计上升至三维形式的表达。展览中有不少陶制生活用品,其中很多都呈现出三维的装饰图案,有类似梵高《星月夜》油画的图案,有中国常见的祥云图案,有人物和动物的形态,但最特别的是类似火焰的设计。其中一个陶器边缘是参差不齐的一团团火焰,这样的设计显然不是为了容器的实用性,将其归因为古人对美的追求似乎更为合理。

同样是在这场关于美的展览中,有个陶偶作品《绳纹的维纳斯》。无论是面部表情还是身体轮廓,和断臂维纳斯比起来,都简单得过于质朴。初看时只觉得憨态可掬,令人忍俊不禁,但细细观察,直觉她独特的头饰和对称、圆润的设计展现着一种平常又温和的美。估计这也是日本人将其奉为国宝的原因。

陶偶《绳纹的维纳斯》。纵观整个绳文时代,孕育生命的女性一直是陶偶不变的表现主题,有专家推测此类陶偶是用来祈求平安分娩或谷物丰收。

位于京都市上京区的大报恩寺是镰仓早期建的古刹,因藏有诸多日本“庆派”工匠的古佛像闻名。在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平成馆内关于大报恩寺的展览中,那些关于佛教的艺术品,既记录了日本民族的信仰文化,又表达了他们对于艺术和美的体悟。

其中,一组释伽十大弟子立像和一组6个形态各异的观音菩萨像在展室中颇为显眼。这里展出的六观音菩萨像包括圣观音、千手观音、马头观音、十一面观音、准胝观音和如意轮观音。尽管我对佛教文化了解甚少,但还是能一眼看出这些观音像与中国常见的观音像在造型和面部表情上的明显区别。这些来自13世纪镰仓时代的观音像不仅主体形态自然、线条流畅,背光上的雕花和小型菩萨像也都十分精致,匠人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些菩萨像不仅是重要的宗教文物,也有很高的艺术和美学价值。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中国文化中老庄哲学返璞归真的自然观、佛教禅宗简朴而又洒脱的生活观与人生观,深刻影响了日本人对美的理解,形成了“寂”“物哀”“幽玄”的日本文艺美学概念。如今,日本的审美已经具有理论表述与思维构造上的独特性,成为世界上具有典型特色的美学之一。而日本人从古至今的审美传统,也为今天我们了解日本审美文化乃至日本人的精神世界,提供了一个不可忽略的聚焦点和切入口。  

平成馆举办“京都大报恩寺——快庆、定庆佛像作品展”的宣传海报


- 知识问答 -
 东京国立博物馆建于哪年?

以花街柳巷和歌舞伎为题材的绘画被称为什么?


(节选自2018年12月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中国文物
东京国立博物馆里的中国精美瓷器
日本强盗东京国立博物馆,中国文物收藏最多,每件都是传世孤品
在东京,它比银座更值得一去
【法隆寺献纳宝物系列】7世纪飞鸟时代观音立像(16)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收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宋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