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往事回忆之四十八:老北京的酒铺

过节免不了喝酒,即使平日里不怎么喝酒的人,只要不是酒精过敏这几天也免不了来上两口。节日里串门,走在街上看到了酒吧不禁回想起了老北京的酒铺儿。

老北京把专卖酒的店铺叫做“酒铺儿”。但使用这一名称有点过于狭义,北京的老住户心目中的酒铺儿,实际上多指以卖白酒、碗酒为主,带点佐酒小菜的小铺儿。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京城里的街头巷尾有许多这样的小酒铺儿。这些小酒铺儿除去出售整瓶或零打的白酒、兼卖一些时令的佐酒小菜之外,有的还做一些油盐酱醋、烟茶水果、肥皂牙粉、纸本笔墨、信封邮票的营生。现如今,街头巷尾的小酒铺早已踪迹皆无,代之而起的是像什刹海、三里屯一带红灯高挂的酒吧。

酒铺儿一般大多数备有酒菜,也有柜上不备菜,要酒座儿(酒店称来店喝酒的人为酒座儿)自带的。据说早期的酒铺儿形式是不备菜的,而备菜乃是适应顾客需要后来形成的。对于专卖南酒(如绍兴老酒)而又不卖碗酒的,则另有“南酒店”之称。除南酒店而外,形形色色卖酒的可以概括地说都属于“酒铺儿”一类了。

过去的酒铺儿既卖瓶(坛)酒,也卖散酒。散酒有按两(早些时候是小两,即:16两一斤)卖的,也有论酒器卖的。按酒器卖酒是北京地区卖散酒的一种老形式,在我的记忆中,这种容器是一些厚厚的、笨笨的粗瓷小碗(也有是小酒盅),人们叫它“一个酒”。这一小碗的容量,约有二两(小两)多一点。

一般来说,那些不备菜酒铺儿里的酒是略好一些的,主要是以酒招徕顾客,而不是以菜招徕顾客的。有些人(酒徒一类)喝酒是不就菜的,到了酒铺儿买上“一个酒”,一扬脖,酒下肚转身就走,干净利落。我们公司原来有大车队,队里的车把式有的就属于这一类。赶车路过酒铺,不停车,进去买一个酒,喝完出门追上大车继续赶车(赶马车没有酒后驾驶一说,哈哈)。

北京带卖菜的酒铺儿,是以所谓大酒缸为代表的,这是一种山西人经营的在当时比较先进的商铺。这种酒铺在北京的闹市中心大量分布,几乎北京城内一些重要街道都有,如东四、西四、鼓楼以及各城门口附近的大街上处处可见。铺内以酒缸为桌,涂着红漆的缸盖当作桌面,这种设备本身就起着招徕作用。酒的品种也较齐全,备有自制时鲜素菜,物美价廉。尤其柜前柜后清一色山西人,服务态度热情周到。“晋人善卖”信非虚语。

前一段,我读刘一达的小说《大酒缸》,上网查了一下资料。据说,“大酒缸”之名始见于清嘉庆二十四年学秋氏《续都门竹枝词》:“烦襟何处不曾降,下得茶园上酒缸”及道光二十五年杨静亭《都门杂咏》:“严冬烤肉味堪饕,大酒缸前围一遭”,可见大酒缸在北京至少已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

 


(图片来自网络)

北京酒铺儿中还另有一种“茶酒馆”,多设在城外关厢等比较幽静地点或郊区风景名胜之处,人们叫它“野意儿”。它设有茶炉茶具,亦兼卖酒,备些简单小菜。以便到郊区来的旅客在此休息喝茶,这种“茶酒馆”城内并不多见。

好老头我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在我的记忆中已没有上述两种酒铺(大酒缸、茶酒馆),有的只是那种铺面不大(230平米),备有一两个酒桌,既卖瓶酒,又卖散酒的小酒铺儿。我家附近的银锭桥就有这样一个小酒铺儿(安定门里路西高台阶也有一家),每次路过那里都能看三三两两的酒友们坐在小桌旁喝酒、聊天。所卖的酒不过是北京二锅头或老白干,菜也就是小肚、粉肠、花生米、卤蚕豆之类。二锅头散装分0.130.17元一两(10进制)两种,老白干我记忆是89分钱一两,属于大众类的白酒。散酒装在坛子里,卖时用酒提子从坛子往外打。后来还加上了散啤酒,装在大桶里(属于生啤),卖时插上一个抽压设备,一压啤酒就出来了(按升买)。啤酒那时是“紧俏物资”,一是要一开门就去排队,去晚了就没了;二是买啤酒要搭酒菜,酒菜虽不要肉票,但价格要高于副食店(更高于自家制作)。因此,对于当时大多数人家来说,在酒铺买酒菜就属于有点儿“奢侈”了,可想买啤酒就得“破费”一把了。

现在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这样的酒铺儿已经见不到了。时髦的年轻人分流去了酒吧,喜欢喝白酒的则去了各种档次的饭馆,这也是一种进步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昔日老北京的小酒铺儿
东大地酒铺儿的那些事儿
漫话老北京 | 夏日里老北京人爱喝什么酒?
夏日迎来啤酒盛宴,老北京人都爱喝什么酒?
喝白酒最好的下酒菜是什么?网友:没错,就是它了
旧京大酒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