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健康科普】急性阑尾炎是怎么回事?得了阑尾炎怎么办?
小编

“阑尾炎”并非罕见,下面由阳西县人民医院技术总顾问高明副主任医师为大家介绍急性阑尾炎是怎么回事?得了阑尾炎怎么办?

阑尾炎的主要表现为腹部疼痛,胃肠道反应和全身反应
腹痛:迫使急性阑尾炎患者及早就医的主要原因就是腹痛,除极少数合并有横贯性脊髓炎的病人外,都有腹痛存在。

1
腹痛的位置

典型的急性阑尾炎病人,腹痛开始的部位多在上腹痛剑突下脐周围,约经6-8小时或十多小时后,腹痛部位逐渐下移,最后固定于右下腹部。腹痛固定后,原来初发部位的疼痛可明显减轻,甚至完全消失。这种腹痛部位的变化,临床上称之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它是急性阑尾炎所独有的特征,也是和其他急腹症鉴别的主要依据之一,大约80%的病人具有这一特点。

关于转移性腹痛的传统解释是:发病初期的疼痛是阑尾为了排除粪石或异物,解除管腔的梗阻,管壁产生强烈的蠕动,反射性引起内脏神经功能紊乱的结果,因内脏神经不能准确的辩明疼痛的确实部位;当炎症波及到阑尾的浆膜及其系膜时,受体神经支配的右下腹的壁层腹膜受到刺激,疼痛的定位比较准确。临床上不典型的病人也有,腹痛起始的部位可能在全腹部,或左侧腹部,甚至在腰部、会阴部;也有的病人无转移性腹痛,发病一开始就是右下腹部疼痛。因此,没有典型的转移性腹痛病史,也不能轻易地完全排除急性阑尾炎的存在。

2
腹痛的特点

急性阑尾炎的病人腹痛多数以突发性和持续性开始的,少数可能以阵发性腹痛开始,而后逐渐加重。

突然发生完全性梗阻的急性阑尾炎,发病初期就可为剧烈的阵发性腹痛,这是由于阑尾腔内压力增高,阑尾壁强力收缩的结果,一阵剧痛过后,可经短暂的间歇而再次发作。腹痛的程度和特点因人而异,但与阑尾炎的病理类型关系密切,单纯性阑尾炎多呈持续性钝痛或胀痛,而化脓性和穿孔性阑尾炎常为阵发性剧痛或跳痛。

3
腹痛突然减轻的意义

急性阑尾炎的病程中,有的病人腹痛可突然完全缓解,这种现象可能发生在两种情况:粪石、异物被排入盲肠,阑尾腔的梗阻突然解除,腔内压迅速减轻,疼痛随即缓解,表示病情好转;另外,阑尾壁坏死、穿孔后,脓性渗出进入腹腔,阑尾腔的压力也迅速减轻,腹痛也可随即减轻,但腹腔内的炎症逐渐扩散,在短暂的缓解后,右下腹痛又会逐渐加重,这是一种暂时现象。因此,腹痛的突然减轻,不一定都是好转的象征,必需结合体征综合判断,不能轻易地放弃治疗。

胃肠道的反应

恶心、呕吐最为常见,早期的呕吐多为反射性,常发生在腹痛的高峰期,呕吐物为食物残渣和胃液,晚期的呕吐则与腹膜炎有关。约1/3的病人有便秘或腹泻的症状,腹痛早期的大便次数增多,可能是肠蠕动增强的结果。盆位阑尾炎时,阑尾的尖端直接刺激直肠壁也可伴便次增多,而阑尾穿孔后的盆腔脓肿,不仅便次多,甚至会出现里急后重。

全身反应

急性阑尾炎初期,部分病人自觉全身疲乏,四肢无力,或头痛、头晕病程中觉发烧,单纯性阑尾炎的体温多在37.5-38℃之间,化脓性和穿孔性阑尾炎时,体温较高,可达39℃左右,极少数病人出现寒战高烧,体温可升到40℃以上。

确诊阑尾炎后的处理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条件允许时可先行中西医相结合的非手术治疗,但必须仔细观察,如病情有发展应及时中转手术。经保守治疗后,可能遗留有阑尾腔的狭窄,且再次急性发作的机会很大。

化脓性、穿孔性阑尾炎:

原则上应立即实施急诊手术,切除病理性阑尾,术后应积极抗感染,预防并发症。

发病已数日且合并炎性包块的阑尾炎:

暂行保守治疗,促进炎症的尽快呼吸,待3-6个月后如仍有症状者,再考虑切除阑尾。保守期间如脓肿有扩大并可能破溃时,应急诊引流。

高龄病人,小儿及妊娠期急性阑尾炎,原则上应和成年人阑尾炎一样,急诊手术。
1
非手术治疗:主要适应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阑尾脓肿,妊娠早期和后期急性阑尾炎,高龄合并有主要脏器病变的阑尾炎。
2
手术治疗:主要适应于各类急性阑尾炎,反复发作的慢性阑尾炎,阑尾脓肿保守个月后仍有症状者及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术前准备

术前4-6小时应禁饮食,确定手术时间后可给适量的镇痛剂,已化脓和穿孔者应给以广谱抗菌素。有弥漫性腹膜炎者,需行胃肠减压,静脉输液,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心和肺等主要脏器功能障碍者,应与有关科室协同进行适当处理。

 手术方法

以局麻下经右下腹斜切口完成手术最为适宜,少数病人也可选择硬膜外麻醉和全麻经右下腹探查切口完成。主要方式为阑尾切除术(有常规法和逆行法)。粘连严重者也可行浆膜下切除阑尾。少数阑尾脓肿保守无效时可行切开引流,腹腔渗出多时,放置引流物。

 术后处理

继续支持治疗,包括静脉输液、止痛镇静及抗感染等。引流物要及时拔除,切口按时拆线,注意防治各种并发症。

 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术后并发症与阑尾的病理类型和手术时间的迟早有密切关系,未穿孔阑尾炎切除后,并发症发生率仅5%,而穿孔后手术者增加到30%以上,发病后24小时和48小时后手术者,阑尾穿孔率分别为20%和70%,所以发病24小时内,应即时切除阑尾,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内出血:

术后24小时的出血为原发性出血,多因阑尾系膜止血不完善或血管结扎线松脱所致。主要表现为腹腔内出血的症状如腹痛、腹胀、休克和贫血等,应立即输血并再次手术止血。有时出血可能自行停止,但又继发感染形成脓肿,也需手术引流。

盆腔脓肿:

穿孔性阑尾炎术后,腹腔脓汁吸收不完全,可在腹腔的不同部位形成残余脓肿。盆腔脓肿最常见,大多发生在术后10天左右,表现为体温再度升高,大便次数增多,伴里急后重,肛门指检可触及括约肌松弛,直肠前壁隆起。应及时抗炎,理疗,无效时切开引流。

粘连性肠梗阻

阑尾术后肠粘连的机会较多,与手术损伤、异物刺激和引流物拔出过晚有关。临床统计,阑尾切除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约为2%,为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总数的首位(占32%)。一般先行综合的保守治疗,无效时应手术。

粪瘘

可发生在处理不当的阑尾残端,也可因手术粗暴误伤盲肠和回肠而引起。主要表现为伤口感染久治不愈,并有粪便和气体溢出,由于粪瘘形成时感染已局限于回盲部周围,体液和营养丢失较轻。可先行保守治疗,多数病人粪瘘可自行愈合,如病程超过了3个月仍未愈合,应安排手术。

切口的并发症:

包括切口感染,慢性窦道和切口疝,三者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切口感染多发生在术后7天,也有在两周后才出现。主要表现为切口处跳痛,局部红肿伴压痛,体温再度上升。应立即拆除缝线,引流伤口,清除坏死组织,经换药促使其愈合,或待伤口内肉芽新鲜时二期缝合至愈。如伤口内异物(如线头)清除不干净,引流不畅,可长期不愈,遗留有一处或几处深而弯曲的肉芽创道,即为慢性窦道。病程可持续数月,有的甚至一年以上,伤口时好时坏。如经保守治疗3个月仍不愈合者,可再次手术切除窦道,重新缝合。感染的伤口虽已愈合,但腹膜和肌层已裂开,小肠袢和网膜可由切口处突出于皮下疤痕组织处,称为切口疝。如有明显症状,影响劳动,应行手术修补。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传统阑尾切除术示意图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示意图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只需要在腹壁做三个小切口(1cm、0.5cm、0.5cm),位置隐蔽在脐部和下腹部,具有美容效果;不需要撕拉腹壁肌肉,损伤小,术后轻微切口疼痛;腹腔镜有放大效果,视野开阔,探查清楚,不易误诊和漏诊,如术中发现其它病变(卵巢囊肿、肠肿瘤、胃穿孔等等)直接在腔镜下手术,无需另作切口;腹腔镜可以探及腹部各个角落脓液清洗彻底,腹腔感染机会少,切口不直接接触脓液,切口感染率低;腹腔镜手术对肠道干扰少、切口小、感染机会少,所以肠粘连发生率低。

有条件的医院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应作为阑尾切除的首先方法。

撰稿:高明

编辑:叶植银

审核:林振东

图片:网络搜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仁济科普 | 得了阑尾炎害怕开刀留疤?单孔腹腔镜手术解除顾虑
阑尾炎手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术后护理
【专家笔谈】急性阑尾炎的腹腔镜手术
超实用:史上最全外科手术记录
腹腔镜阑尾切除,不止是微创--消化病公益科普0245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