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焦秉贞的《御制耕织图》既是单独的小画面,又是连环画

耕织图是中国传统绘画当中的一个重要题材,从广义上来讲,是用图像绘画的方式来表现农业生产。早期的耕织图多是单幅的小画面作品,例如战国时期的宴乐射猎采桑纹铜壶、汉代的画像石等。从宋代开始逐渐由单一的绘画创作走向了成套体系,也逐渐形成了完整展现中国古代社会男耕女织经济活动的类似于连环画的形式。这一转折以南宋楼璹绘制的《耕织图》为重要标志,此后出现的耕织图大部分都是与这一版本相似的作品。

宫廷画师焦秉贞的《御制耕织图》绘制于清代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由康熙帝亲自撰序、逐图题诗。这套《御制耕织图》每页长34.7厘米,宽27,7厘米,四周单边,以册页形式装订。一共绘制46幅,其中耕图23幅,织图23幅。绘画内容略有变动,耕图增加“初秧”、“祭神”二图,织图删去“下蚕”、“喂蚕”、“一眠”三图,增加“染色”、“成衣”二图,图序也有变换。

焦秉贞的《御制耕织图》与南宋楼璹绘制的《耕织图》最大不同,就是在前人的耕织图基础上,加入了西方绘画技法,同时兼具西方绘画的科学性与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风格,大胆融合了中西方的绘画技法。

中国传统绘画通常采用的散点透视法,没有固定的视点,全幅皆为视点,无焦点,而西方则是具有固定视点,采用焦点透视法。这在透视当中是中国与西方绘画最大的不同点。焦秉贞的《御制耕织图》恰好采用西方绘画中的焦点透视法,其最明显的地方体现在了整体环境的表现上,这在耕图部分当中显得更加突出一些,通过树木、田埂大小的变化来营造出空间感。

焦秉贞的《御制耕织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整套册页采用的是组图的形式,每一个画面介绍一个生产环节,采用一种极为类似连环画形式的叙述方式,反映出农耕与蚕织动态的生产过程,使画面即可以单独拆分出来欣赏,也可以当成连续的、完整的叙事故事来欣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御制耕织图 | 焦秉贞绘 | 清彩绘本 | 高清完美版
耕织图 清(织)下
清宫十家 焦秉贞《御制耕织图》(织图)
御制耕织全图 焦秉贞等作
清宫十家:焦秉贞《御制耕织图》欣赏
清 焦秉贞 御制耕织全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