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把被深埋地下2000多年的宝剑,出土后竟仍锋利无比

在湖北省博物馆的展厅里,陈列着一柄充满传奇色彩的宝剑——越王勾践剑。这柄宝剑由锡、铜铸成,已经有2400多年的历史了,但仍然锋利无比、寒气逼人,素有“天下第一剑”的美誉。

宝剑的中脊有一道棱线,通体装饰着黑色的菱形花纹。靠近剑柄一端的剑身上铸有两行铭文——“钺王鸠浅,自乍用鐱”,翻译成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越王勾践,自作用剑”的意思。这两行铭文以一种叫做“鸟篆”的书体写成,十分精美。连接剑身和剑柄的剑格正面镶嵌着蓝色琉璃,背面则镶嵌绿松石,做工十分精良。

这么著名的宝剑是由谁铸造的呢?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及春秋时期的一位赫赫有名的铸剑名师——欧冶子。

欧冶子出生在一个战乱的年代,那时候的东周列国正处于战乱之中。他小时候就从舅舅那里学会了冶金的技术,一开始他只是冶铸一些生产工具,如铁斧和铁锄之类。但是从小聪明伶俐的欧冶子并不满足于只是制造一些农具而已,他开始刻苦研究冶炼技术,通过对铜和铁这两种金属的彻底研究,欧冶子打造出了历史上的第一把龙泉剑,取名“龙渊”,从此中国冷兵器的历史便开始了,而欧冶子也逐渐成长为一代闻名的铸剑名师。

公元前492年,越王出兵攻打吴国,出征前派大臣文种暗中出使楚国,请楚昭王在吴国西部边境起兵,以便牵制吴国的兵力。楚王早就听说越国盛产宝剑,于是乘机提出要给他一批宝剑,作为出兵的交换条件。越王只好命欧冶子再铸一批宝剑。

欧冶子当时一方面要铸造大批兵器供越国自己的军队使用,另一方面要为楚王铸造宝剑,而当时的资源是不够用的,要完成这项艰巨任务,必须开辟新的铸剑场所,那么要转移到何处去呢?他们一家苦思冥想,一直发愁。

时值中秋之夜,他一家上湛云峰饮酒赏月,欧冶子心中烦悉,朦朦胧胧睡去了。这时,有位白发童颜老人,站在云间,高声叫道:"欧冶子,你铸剑报国,可到秦溪山麓去,那里有取之不尽的五金之英,用之不竭的寒冽龙水,还有亮石坑发光洞的宝石供你磨剑。"

欧冶子忙作揖曰:"请问仙翁?秦溪山麓在何处?"

白发老人道:"骑上白鹤(今浙江龙泉)停下。

欧冶子举目一望,四周古木参天,湖月清澈,环境幽静,不觉大叫一声:"好地方!好地方!"朱氏闻声,忙把他推醒,欧冶子方知是一场梦,于是把梦境中的情况,一五一十告诉妻子。第二天早晨,欧冶子夫妇携女儿莫邪,挑着行李,按白发老人指点方向出发。他们日行夜宿,翻过八十一座山,渡过六十四条溪,才找到秦溪山,这就是浙江最高峰风阳山贩山麓,青山绿水,苍松翠柏,附近无鸡鸣犬吠,在两棵千年树下面,排列着七口井,像天上北斗星座,泉水寒冽。

于是欧冶子结庐砌灶,取英铸剑。当第一把剑放在石墩锤打时,突然乌云四起,狂风大作,雷电交加,七条金龙从井口钻出,冲上云霄,尔后齐向剑坯上喷了口水就腾云驾雾而去了,这时雨过天晴,只映得那把剑五彩缤纷。欧冶子举剑向巨石劈去,只听"啪"一声,巨石被劈成两半。欧冶子得梦中发老人指点的"亮石坑宝石可供你剑磨剑",但不知亮石坑在何处?

后来到九姑山访问一位采药老翁,老翁告诉他:"离城四十里处,有个发光洞,存亮石数以万计,若能得石磨剑,磨出的宝剑必定光亮无比;只是洞边有巨鹰把守,无人敢取。"欧冶子听后回家和妻商量,朱氏说:"不用怕,三人齐心协力就能战胜巨鹰。"于是他们各执一把宝剑,奔赴发光洞,果然有巨鹰凶猛无比,平时抓虎吃豹,力大无比,一见生人来拍动翅膀凶猛扑来,一双利爪就拦腰反莫邪抓住,飞向天空。欧冶子夫妇执湛卢剑杀来,搏斗几回合,这时莫虽被抓,但她一边挣扎一边持宝剑朝巨鹰的翅膀乱刺,结果鹰伤坠地 ,欧冶子上前补上一剑,结果了巨鹰的性命。三人齐进洞取回亮石,经过试用,宝剑果然锋利无比,斩铁如泥,就把这把宝剑取名为"龙渊"。

欧冶子铸了大批宝剑之后,又造了"泰阿"、"工布"两剑,连同"龙渊"由越王献给楚王,楚王大喜,答应帮助越国。

由于欧冶子铸出精良的兵器,越王很快得胜班师回国。欧冶子制造兵器有功,封为"湛王"和"大将军"等官衔。但欧冶子不愿为官,只求回归湛卢山和秦溪山重操旧业,后人在湛卢山建有"欧冶子祠"、秦溪山建有"欧冶子将军庙"

欧冶子所铸造的名剑在春秋战国的争霸战中,显示了非凡的魅力与无穷的威力,他曾为越王勾践铸造了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钧五剑,为楚昭王造了龙泉、泰阿、工布三把名剑。

勾践被俘受奇辱 遍访名匠铸神兵

春秋时期,在长江流域,吴、楚、越三国是比较强大的国家,它们之间互不服气,都想要吞并对方,因此多次爆发争夺霸权的战争。后来,吴越两国在会(kuài)稽山进行了一场殊死大战,结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被俘,囚禁在吴国受尽屈辱,沦为吴王夫差的马夫。

在吴国的三年里,勾践忍辱负重,故意讨好夫差,终于取得了吴王的信任,被放回越国。勾践不忘亡国之耻,一面继续讨好吴王,一方面富国强兵,暗自铸造精良兵器。为了拥有一把举世无双的宝剑,勾践不辞辛苦,在国内所有的锻造工匠里精心挑选,最终选定了当时最好的锻铸名家郑勤。

雌雄双剑初问世 越王猜忌斩良工

郑勤和他的儿子郑刚不敢违逆,只好领命铸剑。父子二人用尽毕生所学,日夜赶工,呕心沥血,耗时七七四十九天,终于锻铸出一对雌雄剑。细看这两柄剑,森森寒光赛银霜,铮铮清亮夺目雪,可谓是“太阿巨阙应难比,干将莫邪亦等闲。”

一天深夜,郑勤按照越王的吩咐,刻好“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八个字后,便对他儿子说:“我明天奉命上早朝,将把这雌剑献给越王,这一去凶多吉少,性命难保,或许连你也要受到株连,你赶快带着这把雄剑,连夜投奔楚国去吧。”说完父子俩抱头痛哭,洒泪而别。

第二天早朝,郑勤向越王献上宝剑。越王喜不自胜,忙将剑拔出剑鞘,一时间只见光芒四射,耀眼夺目,映得满堂华彩。

勾践手持宝剑啧啧称奇,见众大臣也赞不绝口,便欲试其锋芒。于是挥剑向手中的佩剑砍去,只听得“咣啷”一声,那佩剑便应声断作两截。果然削铁如泥,锋利无比,越王十分得意,但转念一想:郑勤父子若再造出如此好剑,我勾践岂能称雄于世?想到这里,他陡然变色,命武士将郑勤推出去斩了,并下令全国通缉捉拿郑刚。

郑刚听说父亲被越王杀害,悲痛欲绝,又见到处有通缉自己的告示,感到身佩宝剑易于暴露,只好将雄剑埋藏在雁荡山中,并乔装打扮成一名渔妇,日夜兼程逃出越国,只身投奔楚国去了。

良匠之子传精艺 越亡剑隐秘所踪

郑刚来到楚国后,把从小随父亲学到的冶炼手艺,精心传授给楚人,促使楚国的冶炼业得到大发展,从而得到了楚王的赏识,被封为冶炼吏。虽然加官进爵,但郑刚怕再引来杀身之祸,所以一直到死都没敢透露自己的身世,更闭口不谈铸造雌雄剑之事。所以,那柄被他埋藏在雁荡山中的雄剑,一直下落不明。

冶炼锻造业得到发展的楚国,开始大造精良兵器,广征兵役,一时国威大振。之后,楚王亲率数十万大军去讨伐越国。楚军英勇善战,杀得越兵丢盔弃甲,抱头鼠窜,很快就攻破越都。楚王素闻越王剑吹毛断发、削铁如泥,是一把旷世的好剑,便将它赏给了一位立了卓越战功的武官邵滑。后来,邵滑病亡,越王剑就成了他的殉葬品。

越王勾践剑的发现

1965年12月的一天晚上,位于湖北省江陵县(现荆州市荆州区)望山楚墓群1号墓的考古发掘工作正在紧张而忙碌地进行着。当考古人员打开棺木时,赫然发现棺木内尸骨左侧有一把青铜剑。据在场工作者回忆,考古人员将青铜剑从剑鞘中拔出的瞬间,伴随着一道刺眼的银光闪过。一名队员一不留神就将手指割破,血流不止。有人再试其锋芒,稍一用力,便将16层白纸划破,至此这柄藏于地下千年而不锈的宝剑成了举世闻名的珍宝,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难解的旷世之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越王勾践剑已出,十大名剑在何处?拔剑而出,讲一段冷兵热血的传奇历史
八闽文化之湛卢文化
中国古代十大名剑 秦始皇所配何剑?
越王剑
雌雄剑的传说故事
中国最多情的“冷兵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