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劲健洒脱 流转自如——王铎笔尖腕下的千钧

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号嵩樵,又号痴庵,别署烟谭渔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是明末清初的著名书家。

王铎身逢乱世,仕途多变。其幼时家境十分贫寒。明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累擢礼部尚书。入清后,他降清,受封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太子少保,于清为官八年。明朝旧臣变为清廷新贵,使其在明代遗民眼中饱受鄙夷,以致晚景悲凉,抑郁终日。

王铎好古博学,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其中书法独具特色。在书法上王铎堪称是一位各体皆能、风格多样的书法全才。无论是伟岸遒劲的大楷、高古朴厚的小楷书,还是飞腾跳踯的行草书,在晚明书坛上都堪称一流。在诸体中,王铎尤为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其作品章法变化丰富,行笔能纵能敛,整体感强,结体欹正莫测,点画错综复杂,线条枯实互应,世称“神笔王铎”,与董其昌齐名,故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曾提到:“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

王铎工真、行、草书,得力于钟繇、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笔力雄健,长于布局。梁评其“书得执笔法,学米南宫,苍老劲健,全以力胜。”当时书坛流行董其昌书风,王铎与黄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人提倡取法高古,另树一帜,对近代日本书风影响极大,甚至还因此衍发成一派别,称为“明清调”。他的《拟山园帖》传入日本,曾轰动一时。当代著名书画家启功先生曾高度评价王铎“觉斯笔力能抗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王铎何以得到如此高的评价,这与他的奋发努力分不开。据说,为了提高书法水平,王铎“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临应期间,从不间断。

观王铎笔法,可见其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而又流转自如,笔下有力道千钧。下笔果断,力度较大,顿笔后迅速弹起收力,多露锋起笔。这类起笔方法的大量运用极大地表现了其草书线条的坚韧钢性。其行笔速度快,线条简单明快,线的粗细变化均呈渐变式,表现了草书的明快爽利。此外,其收笔多是顺势送出,速度感强烈。

王铎在书法作品平面空间构成上的美学创造,可以说至今已历四百年而无人居其右。身处在一个动乱、黑暗的时代的他,并不用心仕途,却只图“好书数行”传于世。他并不主张反传统,但他锐意于书而近于痴的进取精神,不自觉地走到书法史上的另一个制高点。因此,他慨然叹曰:“余于书、于诗、于文、于字,沉心驱智,割情断欲,直思跂彼室奥。恨古人不见我,故饮食梦寐之。”

纵使这一代书家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后人却因他降清而对他的气节和人品颇有微词。“贰臣”一词,如重若千钧的山石,郁积其胸。在清廷做了八年的官后,王铎的书风更趋成熟老辣,其狂草技法已臻化境。终于,在顺治九年,王铎病逝故里,享年六十一岁。至此,明清书坛一颗闪耀的明星终于陨落在历史的长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狂情纵怀竞狂草--薛元明
王铎草书影响研究
五百年来无此君——读王铎草书有感
书以载道——谢和平院士书法近作展
这位日本“书圣”的草书,500年来无人能比,让启功、沙孟海疯狂“点赞”
王铎草书两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